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手冊

資源簡介

六年級上冊科學實驗計劃
序號 章節 實驗課題 實驗類型 所需儀器材料 備注
1 1-2 杠桿的科學 演示實驗 杠桿尺、鉤碼、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
2 1-4 輪軸的秘密 演示實驗 鉤碼、段棉線、鐵架臺、大輪、小輪、簡易機械盒
3 1-5 定滑輪和動滑輪 分組實驗 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
4 1-7 斜面的作用 演示實驗 斜面板,不同的小物品、鉤碼、測力計
5 2-2 形狀和抗彎曲能力 分組實驗 紙若干張、鐵墊圈、膠水、包裝箱瓦楞紙板
6 2-6 建高塔 分組實驗 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
7 2-8 用紙造一座“橋” 分組實驗
舊報紙、膠帶、剪子、尺子
8 3-1 電和磁 分組實驗 一號電池、電池盒、小電珠、燈座、導線、指南針
9 3-3 電磁鐵的磁力(一) 分組實驗 一號電池、大頭針、電池盒、大鐵釘、長絕緣導線
10 3-5 神奇的電動機 分組實驗 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號電池、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
11 3-6 電能和能量 演示實驗 電扇、電燈
12 3-7 電能從哪里來 演示實驗 小電珠、導線、指南針,手搖發電機
13 3-8 能量與太陽 分組實驗 太陽能發電演示器
14 4-1 校園生物大搜索 分組實驗 盒子、動物捕捉工具套材
15 4-4 種類繁多的動物 分組實驗 動物標本套材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手冊
《工具和機械》單元  
第二課 杠桿的科學  
1、研究杠桿尺的實驗  
l?實驗材料:底板1塊、長支架1個、杠桿尺1根、鉤碼若干。(學具中有)   
l?操作方法:  
(1)按學具中的圖組裝好實驗裝置;  
(2)師介紹組裝方法及支點、阻力點、用力點的位置及阻力點和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如何測量;  
(3)在杠桿尺兩邊各選一個位置分別放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直至杠桿尺平衡為止,并記錄相應數據到P6記錄表中,判斷其用力情況;  
(4)交流分析實驗數據;  
(5)得出結論。  
第三課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1、杠桿類工具的比較實驗  
l?實驗材料:撬蓋的鐵片(或螺絲刀)、開瓶器、夾子(或鑷子)、罐頭、啤酒瓶。(自備)   
l?操作方法:  
(1)用撬蓋的鐵片去撬罐頭、用開瓶器開啤酒瓶、用夾子夾東西;  
(2)在課本P7圖上分析三點位置及用力情況。  
2、小桿秤的觀察與制作(讓學生自己做)  
l?實驗材料:1支長竹筷(秤桿)、螺絲帽或鉤碼(秤砣)、粗棉線或釣魚線、小塑料圓盤(秤盤)、砝碼(50克)、剪刀。(自備)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9圖片,把一 支竹筷打磨光滑,其中一個螺絲帽或鉤碼用釣魚線系好做秤砣;  
(2)自制一個秤盤,系好三條一樣長的細繩并固定在秤桿上;  
(3)在秤砣與秤盤間選擇適當的位置系上一個繩套,作為初次實驗的平衡點;  
(4)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盤小桿秤刻度,在稱盤內每次加一個砝碼(50克),移動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桿的掛秤砣的位置做好標記,直到秤桿用完為止。   
 ? 
第四課 輪軸的秘密  
1、研究輪軸作用的實驗  
l?實驗材料:輪軸1個、銷子1個、鉤碼24個、2段棉線、底板1塊、長支架1個。(學具中有)(或機械實驗盒)  
l?操作方法:  
(1)如學具中的圖組裝輪軸裝置;  
(2)把一定數據的鉤碼掛在軸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輪上也掛上鉤碼,看成是我們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復做4種,并記錄實驗數據到課本P10表中。  
(3)交流分析數據。  
(4)得出結論。   
2、研究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實驗(材料準備可能較難)  
l?實驗材料: 添加1個輪圈。(自備)   
l?操作方法:  
(1)把輪圈組裝到輪軸裝置上;  
(2)把一定數據的鉤碼掛在軸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更大的輪上也掛上鉤碼,看成是我們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復做3種,并記錄實驗數據。  
(3)交流分析數據。  
(4)得出結論。   
第五課 定滑輪和動滑輪  
1、研究定滑輪的作用的實驗  
l?實驗材料:定滑輪1個、鉤碼若干、1段線、銷子1個、底板1塊、長支架1個。(學具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12圖組裝定滑輪裝置;  
(2)在定滑輪上掛一根繩子,在繩子的兩端任意掛上一些鉤碼,當繩子平衡時,記錄兩端的鉤碼數(請注意滑輪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否則會產生不同數量的鉤碼也平衡的現象)反復做3-5次,并記錄實驗數據。  
(3)交流分析數據。  
(4)得出結論。   
2、研究動滑輪的作用的實驗  
l?實驗材料:動滑輪1個、鉤碼若干、1段線、銷子1個、底板1塊、長支架1個(學具中有)平板彈簧稱(測力計)1個(實驗室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13圖組裝好動滑輪裝置;  
(2)復習測力計及使用方法以及力的單位:牛頓(N);  
(3)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升重物與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用的力(測力計每次拉的方向必須一致:豎直向上),反復做3-5次,并記錄數據。  
(4)交流分析數據;  
(5)得出結論。   
第六課 滑輪組  
1、研究滑輪組的作用的實驗  
l?實驗材料:定滑輪1個、動滑輪1個、鉤碼若干、1段線、銷子1個、底板1塊、長支架1個(學具中有)平板彈簧稱(測力計)1個(實驗室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14圖組裝滑輪組裝置;  
(2)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升重物與用滑輪組提升重物用的力(測力計每次拉的方向必須一致:豎直向下),反復做4種,并記錄數據。  
(4)交流分析數據;  
(5)得出結論。   
第七課 斜面的作用  
1、研究斜面的作用的實驗  
l?實驗材料:簡單機械試驗盒、1個平板彈簧稱(測力計)(實驗室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16圖組裝斜面裝置;  
(2)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升重物與沿斜面提升重物用的力(測力計每次拉的方向必須一致:與斜面平行),反復做4種,并記錄數據。  
(4)交流分析數據;  
(5)得出結論。   
2、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的實驗  
l?實驗材料:簡單機械試驗盒、1個平板彈簧稱(測力計)(實驗室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17圖組裝好斜面裝置;  
(2)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升重物與沿不同坡度斜面提升重物用的力(測力計每次拉的方向必須一致:與斜面平行),并記錄數據。  
(4)交流分析數據;  
(5)得出結論。   
第八課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1、齒輪大小對改變輪子轉動快慢的研究  
l?實驗材料:1輛自行車或完整的自行車結構圖、1輛變速自行車。(自備)  
l?操作方法:  
(1)數出前后齒輪的齒數推出自行車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速度變快;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速度變慢;  
(2)在變速車中,大齒輪帶動最小的驅動輪齒輪,轉速最快,但是用力最多;大齒輪帶動最大的驅動輪齒輪,轉速最慢,但是省力最多。   
《形狀與結構》單元  
第一課 抵抗彎曲  
1、紙的寬度、厚度與抗彎曲能力關系的實驗  
l?實驗材料:長度21cm、寬度6cm相同、厚度不同(1張、2張、3張)的紙條(相同的A4紙粘貼而成),長度21cm、厚度相同(1張厚)、寬度不同(6cm、12cm、18cm)的紙條(自備),鐵墊圈(學具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27、P28圖組裝實驗裝置;  
(2)兩個實驗都要控制墊起紙梁的高度不變,“彎曲了”的標準不變,紙板懸空部分的距離不變,放墊圈的位置不變。所不同的是第一個實驗是改變紙板寬度而厚度不變,第二個實驗是改變紙板厚度而寬度不變。  
(3)成倍改變紙梁的寬度和厚度,記錄相應數據;  
(4)交流分析數據;  
(5)得出結論。   
第二課 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1、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的測試實驗  
l?實驗材料:A4紙若干張、雙面膠或透明膠(自備)鐵墊圈(學具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29圖組裝實驗裝置;  
(2)把大小相同的牛皮紙或掛歷紙折成不同形狀的紙,墊起不同形狀紙梁的高度不變,“彎曲了”的標準不變,紙板懸空部分的距離不變,放墊圈的位置不變,記錄相應數據。  
(3)交流分析數據;  
(4)得出結論。   
2、瓦楞紙板的研究  
l 實驗材料:瓦楞紙板若干。(自備)  
l 操作方法:  
(1)經過手掰瓦楞紙板感覺其軟硬,撕開觀察其構造,學生會發現瓦楞紙板有特殊的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其抗彎曲能力變得很大。  
(2)觀察后研討這樣的結構為什么使柔軟的紙變堅硬了,要學生作出自己的解釋,這是對本節課形成的科學概念的變式應用。希望學生能發現瓦楞紙板不只是把紙單純的彎折,也不是把紙單純的平粘增加厚度,而是又折又黏合。  
第三課 拱形的力量  
1、測試紙拱的承重能力實驗  
l?實驗材料:做拱形的紙(自備)鐵墊圈若干(學具中有)   
l 操作方法:  
(1)如課本P31、P32圖組裝實驗裝置;  
(2)做一個紙拱放在桌上測試它能承受多少個墊圈的壓力,注意每一次實驗“彎曲了”的標準不變,放墊圈的位置不變,拱足間的距離不變,只改變兩邊拱足的高度,觀察并記錄實驗數據;  
(3)交流分析數據;  
(4)得出結論。  
2、搭一個瓜皮拱  
l?實驗材料:實驗橋墩、連接底座、6個梯形組件塊。 (六上教學工具箱中有)  
l 操作方法:  
(1)如下圖組裝梯形拱裝置。  
(2)觀察承受壓力時的拱形受力情況,用手試著向下壓拱形,感受拱形能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第四課 找拱形  
1、尋找生活中的拱形構造  
l?實驗材料:完整的和對半剖開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開的塑料飲料瓶,類似拱形、圓頂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關圖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紙條(演示拱形拼成圓頂形和球形)。(自備)  
l?操作方法:  
(1)通過“看”“捏”發現乒乓球殼本身不厚、較軟;  
(2)三個剖開的乒乓球殼承載了一大摞書。最后用手捏、壓乒乓球,乒乓球“紋絲不動”。   
(3)通過對乒乓球的觀察、實驗和分析,認識圓頂形承受力的特點。  
(3)要指導學生用比較、分部分、手捏的方法對塑料瓶進行觀察,并完成記錄表;  
(4)提供頭骨、肋骨、足骨的圖片,也可以摸自己的身體感知;  
(2)提供其他生物體上的拱形,如:龜殼、貝殼、蛋殼等進行觀察。  
第五課 做框架  
1、制作四邊形框架與三角形框架比較  
l?實驗材料:竹棒、小橡皮筋。(六上工具箱有)   
l 操作方法:  
(1)先將小橡皮筋繞成兩圈,套在甲竹棒一頭,用兩個手指捏住這兩圈橡皮圈,把他拉長,壓住乙竹棒后仍套回甲竹棒上,這兩根竹棒就綁在一起了(馬鞍形綁扎法);  
(2)按以上方法做一個三角形與四邊行框架,比較其穩固性;  
(3)得出結論。  
2、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  
l?實驗材料:長短竹棒若干、小橡皮筋。(六上工具箱有)  
l?操作方法:  
(1)用“馬鞍形綁扎法”把短竹棒扎成正方體,用長竹棒做斜桿加固直致最牢固為止;  
(2)用書本放到做好的框架上,感受到框架的巨大 “力量”。   
第六課 建高塔  
1、探究高塔不容易倒的實驗  
l?實驗材料:幾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等。(自備)   
l?操作方法:  
(1)學生能夠用到幾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等材料制作高塔。  
(2)要學生用扇風的方法檢驗建造的“高塔”的抗風能力,是啟發學生認識框架結構的物體抗風能力比實體的物體強。  
(3)得出結論。  
第七課 橋的形狀和結構  
1、模擬建造“鋼纜橋”  
l?實驗材料:木板或瓦楞紙板、兩張有背的椅子(自備)繩子(學具中有)  
l?操作方法:  
(1)用木板或瓦楞紙板做“橋面”,用繩子做“鋼纜”,用椅子背做“橋塔”搭成一個“鋼索橋”。  
(2)在紙板上放重物,不同程度地拉緊繩子,感覺用力的大小,體會把橋塔修得很高的道理。   
第八課 用紙造一座“橋”  
1、設計并制作一座“紙”橋  
l?實驗材料:舊報紙一張、膠帶、剪子、尺子。(自備)   
l?操作方法:  
(1)提出用紙造橋的要求,要求限制了時間,規定了使用的材料、橋的跨度、寬度、載重等;  
(2)引導學生考慮紙的特性 、橋選擇什么樣的形狀和結構、橋由哪幾部分組成,各用多少材料,怎么牢固地連接在一起……  
(3)介紹評價總結。   
《能量》單元  
第一課 電和磁  
1、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的實驗  
l?實驗材料:電池、電池盒、小燈泡、燈座、導線若干(其中一根較長)(或電流實驗盒)(實驗室中有)指南針(工具箱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48組裝好實驗裝置;  
(2)先用小燈泡電路中的長導線做實驗,再用去掉了小燈泡的電路(短路狀態)中的長導線做實驗,短路時注意接通一下后馬上斷開,時間不能太長,比較兩次磁針偏轉情況,得出電流越大,磁針偏轉角度越大;  
2、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的實驗  
l??實驗材料:電池、電池盒、長約兩米的多股絕緣導線(或電流實驗盒)(實驗室中有)指南針(工具箱中有)  
l??操作方法:  
(1)在三根手指上繞線圈,線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針盒上,大約要繞10圈,如課本P49組裝好實驗裝置;  
(2)通電后觀察比較指南針偏轉的角度;  
(2)得出結論。  
第二課 電磁鐵  
1、制作鐵釘電磁鐵  
l?實驗材料:多股絕緣膠線、大鐵釘(工具箱中有)大頭針(自備)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50組裝好實驗裝置;  
(2)接通電流,斷開電流做幾次吸大頭針的實驗 ;  
(3)匯報交流;  
(4)得出結論。  
2、改變電磁鐵南北極的實驗  
l?實驗材料:同上添加指南針(工具箱中有)。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50組裝好實驗裝置;  
(2)在通電情況下,鐵釘的一端與小磁針的南極相吸,而與小磁針的北極相斥,或者現象相反,說明電磁鐵也有南北極;  
(3)根據課本P51插圖提示知道線圈有兩種不同的繞法,啟發學生想到是否與繞線的方向有關;  
(4)學生通過實驗會發現當調換電池正負極連接時,或線圈纏繞的方向改變時,鐵釘電磁鐵南北極會改變(兩種方法都是線圈中電流方向改變了)。  
第三課 電磁鐵的磁力(一)  
1、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的關系  
l?實驗材料:長約3米的多股絕緣導線、大鐵釘(工具箱中有)電池、電池盒、大頭針(自備)  
l?操作方法:  
(1)如課本P54組裝好實驗裝置,三個電磁鐵只改變的條件是線圈圈數,線圈圈數的差別要較大,這是為了使實驗現象的差別較大,便于觀察;   
(2)分別接通電流,斷開電流做幾次吸大頭針的實驗,記錄相應數據;  
(3)匯報交流;  
(4)得出結論。  
第四課 電磁鐵的磁力(二)  
1、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其他因素的關系  
l?實驗材料:  
組一:3節電池和電池盒(自備)多股絕緣導線、大鐵釘(工具箱中有)。  
組二:直徑不同的3個線圈管、電池、電池盒(自備)多股絕緣導線、大鐵釘(工具箱中有)。  
組三:長短不同、粗細相同的3個鐵螺栓,電池、電池盒(自備)多股絕緣導線(工具箱中有)。  
組四:長短相同、粗細不同的3個鐵螺栓,電池、電池盒(自備)多股絕緣導線(工具箱中有)。  
l?操作方法:  
(1)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因素進行研究,重點研究電池串聯節數多少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  
(2)如課本P54組裝好實驗裝置,三個電磁鐵只改變的小組所要檢驗的條件,其余條件相同,如線圈圈數都相同等;  
(2)分別接通電流,斷開電流做幾次吸大頭針的實驗,記錄相應數據;  
(3)匯報交流;  
(4)得出結論。  
注意點:根據難易的不同,教師對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要給予指導。對于一些因素,比如鐵芯粗細與磁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數據表明二者關系并不明顯,學生會感到困惑,教師在此要強調尊重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鐵芯粗細有關系,但不是鐵芯越粗越好,也不是鐵芯越細越好,這樣“不單純”“不典型”的研究學生過去很少遇到。其實,這種類型的關系在實際中是很多的,這正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好機會。  
2、設計制作一個強力磁鐵  
l?實驗材料:較大鐵螺栓、螺帽、墊圈,4米以上多股絕緣導線。  
l?操作方法:  
(1)把絲帽完全旋進螺桿,螺桿不伸出螺帽。在兩片墊圈間密繞線圈200~300圈,用兩節電池做電源;  
(2)測試其磁力大小。  
第五課 神奇的小電動機(演示)  
1、觀察拆開小電動機  
l?實驗材料:鎖片已經撬開(容易拆開)的玩具小電動機。(工具箱中有)  
l?操作方法:  
(1)拆開小電動機,根據課本P58介紹認識小電動機各部分名稱。  
2、探究小電動機轉動原因的實驗  
l?實驗材料:轉子(工具箱中有)硬紙板盒或紙杯、橡皮筋、銅質單股粗導線做的V字形“電刷”、鐵絲支架、電池、電池座、開關、導線、磁鐵、大頭針(自備)  
l?操作方法:  
(1)按教科書分成四步插圖形式組裝好小電動機裝置。注意 “V”形叉子是關鍵的部件,它起的是電刷的作用,要用較粗的銅導線制作,張開的角度要先試驗一下,避免把換向器卡死,線頭要用砂紙磨光,最好把轉子的換向器也磨光一下;  
(2)分析原因。  
第六課 電能和能量  
1、調查家用電器的能量轉換情況  
l?實驗材料:容易彎折的鐵絲。(自備)  
l?操作方法:  
(1)兩手互相摩擦,體會手的感覺,反復彎折一段鐵絲,摸摸彎折處的溫度來認識人體的能量轉化成了熱能。  
第七課 電能從哪里來(演示)  
1、用手搖發電機發電的演示  
l?實驗材料:手搖發電機(實驗室中有)  
l?操作方法:  
(1)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發電點亮小燈泡 ;  
(2)如課本P63組裝好發電機裝置;  
(3)想辦法使小電動機轉快一點,點亮小燈泡。注可能最后也沒有點亮小燈泡,但他們都能看發電機到確實發出電來了,取得了實際的感受。  
《生物的多樣性》單元  
第一課 校園生物大搜索  
1、觀察記錄并分類校園的動植物  
l?實驗材料:小鏟子(工具箱中有)放大鏡、等考察工具(實驗室中有)記錄單。  
l?操作方法:  
(1)將校園分為幾個區域分小組進行調查;  
(2)要對校園生物展開全面調查,包括土壤中的和曾經過往的動物;  
(3)用繪畫、拍照等適宜的方法記錄不知名的動植物;  
(4)將調查的校園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類分別記錄,既要記錄生物的名稱,又要記錄它們生長和經常活動的地點;  
(5)匯報交流總結。  
第五課 相貌各異的我們  
1、比較人相貌上的區別  
l?實驗材料:幾個相貌特征組合成的性狀圖、班級相貌特征統計表、四張相同的頭部相貌輪廓圖、白紙、記號筆(自備)  
l?操作方法:  
(1)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選擇1~2種相貌特征表現出的不同性狀用文字或畫寫下來 ,并進行比較異同;  
(2)對全班做一次相貌普查,并記錄倒統計表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區分前額發際等不同。  
(3)比較分析總結。  
第六課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  
1、研究魚的體形的作用的實驗  
l?實驗材料:不同形狀的塑料魚、水盆、水(自備)   
l?操作方法:  
(1)在水盆中用相同的力推動不同形狀的塑料魚,注意觀察誰前進的最遠,注意塑料魚的大小不要相差太多;  
(2)匯報交流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科尔| 安宁市| 阳朔县| 喀喇| 承德县| 太保市| 新宁县| 许昌市| 永春县| 怀远县| 海安县| 淄博市| 江西省| 临海市| 杭锦后旗| 和静县| 通辽市| 伊宁市| 大洼县| 阿克苏市| 康定县| 达孜县| 余干县| 历史| 托克逊县| 安图县| 莱州市| 五河县| 唐山市| 武山县| 灵山县| 清流县| 嵊州市| 广德县| 贵溪市| 舒城县| 睢宁县| 宁陵县| 会东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