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記承天寺夜游》導學案郫縣實驗學校:劉興利一、導思:1.預習展示:教師:月色朦朧 ,溫柔多情,它常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這里展示的是同學的預習筆記中的內容,讓我們共同分享。投影展示古人詠月的名句,學生齊讀。教師:優美的詩句,再現一樣的明月,不同的情韻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還有更美的那時明月2.問題導思:教師:《答謝中書書》恰是一幅江南畫卷,《記承天寺夜游》又為我們描繪了月夜小景,它會激起我們哪些思索呢?讓我們來聆聽各小組的問題。(點評并歸類,與本課目標對接)3.明確目標,學生齊讀。(1)反復誦讀,領悟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2)品味樸素雋永的語言,感受文中的月色之美。二、探究:1.教師: “目標(1)”告訴我們:學習文言文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誦讀”,我們該如何誦讀本文呢?首先得了解蘇軾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學生介紹互為補充)明確:閑適、舒緩、愉悅2.小老師指導同學展示讀:步驟:(1)正音(2)指明同學讀,評價(3)同學齊讀。3.教師:與古人對話,探究古人的心跡,讀懂文章的內涵,還需要從詞句入手,(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意。小老師指導:(1)理解詞義(2)理解句義(3)譯讀課文4.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相比于剛學過的《答謝中書書》的山水之美,這樸實的語言中,讓我們感受不到《答謝中書書》中的色彩之美、聲音之美,晨昏變化之美,無色、無形、無聲,在我們的眼中好像已沒有美感,是這樣嗎?學生探究,教師板書;朗讀 閑適 舒緩 愉悅記承天寺夜游 月色 靜謐 之美(色彩)蘇軾 動靜結合之美(姿態)朦朧之美幽靜之美教師:蘇軾用巧妙的修辭,豐富的想象,樸實的語言讓我們領略了另外一種境界之美。三、固學:我們今天的學習,不僅領略了月色之美,還走進了蘇東坡的心靈投影呈現訓練內容1.釋義 欣然起行( ) 相與步于中庭( )念無與為樂( ) 但少閑人( )2.譯句(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寫出記憶中 “最美的月夜”。(100字以上)4.背誦課文四、結學:樸實無華的短文,給了我們豐富的美的享受,它刷新了我們對美的認識,美的境界可以這樣清雅寧靜,人的情懷可以這樣曠達,愿“那時明月”在我們心底注起的銀色光輝,與東坡先哲一樣永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8張PPT)第27課 記承天寺夜游21世紀教育網新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系列精品教學課件空明的月色 曠達的情懷(一)導思預習展示:李 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王 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杜 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學習目標:1 反復誦讀,領悟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2 品味樸素雋永的語言,感受文中的月色之美。(二)探究文中的語言樸實,卻寫出了月色之美,你認為月色為什么美?一個遭遇貶謫的人,心情郁悶,卻能從常見之景中感受到特殊的美,他的情懷與我們普通人有何不同?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 (被貶杭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被貶嶺南)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被貶黃岡)(三)固學1 釋義:欣然起行( ) 相與步于中庭( )念無與為樂者( ) 但少閑人( )2譯句:(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3 寫寫記憶中“最美的月夜”(100字以上)提示:寫出人、情、景。(四)結學樸實無華的短文,刷新了我們對美的認識:美的境界可以這樣清雅寧靜,美的情懷可以這樣曠達。愿”那時明月“在我們心底泛起的銀色光輝,與東坡先哲一樣永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doc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課件.ppt 《記承天寺夜游記》上課(劉興莉).wmv 《記承天寺夜游記》評課.wmv 《記承天寺夜游記》說課.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