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一、教材分析 《免疫與計劃免疫》是初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主要講述人體免疫的概念、類型、功能特點等,掌握這一部分知識對學生增進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傳染病的基礎上進行探究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免疫和傳染病之間的關系,近一半的了解增進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這一這節課又為下一節《用藥和急救》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這節課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個性化填寫)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思維和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知識儲備欠缺,生活體驗不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還不夠成熟,所以要求教師注意從典型案例入手,通過分析學生熟知的事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從而較好的掌握這一節課的知識。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好的理解本節課較為抽象的內容。 三、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3.說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4.聯系生活,運用觀察、推理、歸納的方法分析實例。 5.認同計劃免疫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體三道防線的工作機理。 難點:抗原、抗體與吞噬細胞之間的關系;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免疫的概念及功能;計劃免疫的意義和必要性;免疫的功能。 五、教學準備(ppt課件、導學案) 六、教學活動 教學環節 助學案 學習卡 設計意圖 1、播放視頻資料:田世國捐腎救母。 2、出示思考題: 當一個人的腎功能衰竭而急需腎移植時,醫生是否可將任何一個健康人捐獻的腎臟移植給病人?如果不能這樣做,原因是什么? 3、我們常常聽到腎臟移植時,必須找到與之相“匹配”的腎臟,腎移植才有可能成功。為什么呢?這與人體的免疫有關。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免疫與計劃免疫。 1、觀看視頻資料。 2、討論并回答: (1)不能。 (2)必須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腎臟,移植才能成功。 (3)人體可能排異。 3、學生了解學習目標,產生興趣,開始學習。 1、我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著大量的病原體,可以說你時時刻刻被它們包圍著,而我們卻能健康地生活,這是為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教材P75的資料,并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說明皮膚具有什么樣的功能?(2)病菌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能侵入人體?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細胞?(3)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 2、同學們剛才總結的就是人體的三道防線,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人體的三道防線。我們首先分析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出示的思考題。 ⑴人體第一道防線有哪些部分組成? ⑵人體第一道防線的功能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它們屬于什么免疫? 展示多媒體課件(皮膚、黏膜作用的卡通動畫)。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并展開卡通式聯想,得出結論。 3、白求恩是怎樣犧牲的?說明了什么? 不過,同學們不用怕,我們人體的防線就像是一座城池,有外部的防線,也有內部的防線。當病菌突破了外部防線就會進入人體,那么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就要起作用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二道防線。出示的思考題: ⑴人體第二道防線有哪些部分組成?溶菌酶和吞噬細胞有哪些作用,分布在人體的什么部位? ⑵人體第二道防線的功能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它們屬于什么免疫? 展示多媒體課件(溶菌酶和吞噬細胞作用的卡通動畫),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并展開卡通式聯想,得出結論。 4、通過分析和總結,我們比較一下這兩道防線,看看上述兩道防線是怎樣產生的,這兩道防線具備什么共同的特點? 5、因為這兩道防線都是人體先天具有的,而且是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所以我們將這兩道防線稱非特異性免疫。 6、提問:我們人體既然有三道防線,那么人體第三道防線由哪些部分組成? 7、設疑:患過“天花”的人為什么不會再患“天花”呢?下面我們來分析“天花”病毒感染人體的過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整個過程) “天花”病毒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能夠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就會與“天花”病毒結合,促使吞噬細胞將“天花”病毒吞噬掉,或者是使“天花”病毒失去致病性。當“天花”病毒被清除以后,這種能夠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質卻留在人體內,所以當“天花”病毒再次侵入時,免疫系統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加以清除。 8、提問: ①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體?抗體是如何產生的? ②“天花”病毒的抗體能否清除腮腺炎病毒或其它病毒?為什么? ③人患病對人體只有壞的影響嗎? 9、我們知道當抗原侵入人體后,會引起產生抗體,然后將抗原清除,而抗體還留在人體內,這樣人體就對某種特定的抗原即病原體具有免疫能力,這就是人體第三道防線起的作用。那么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有什么特點? 10、因為第三道防線是人們后天形成的,而且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所以與前兩道防線相比,我們把它稱為特異性免疫。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兩種免疫的區別?(填表)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 范圍 特性 形成 作用 11、學生小結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功能,教師糾正補充。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討論,經過研究得出結論:(1) 因為人體的皮膚上有殺菌物質,所以細菌很快死亡。說明皮膚有保護和防御的功能。(2)當人的體質較差,抵抗力較弱的時候,病菌就會侵入人體。人體的淋巴結、脾臟和肝臟等組織中分布有吞噬細胞。(3)這些人的體內有抵抗水痘病毒的物質,所以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 2、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病菌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侵入人體,它們拿著刀槍妄想通過皮膚和黏膜進入人體,結果槍折了,刀砍缺了,最終被消滅了。從皮膚進不去,那就從呼吸道進去,可還沒等它站穩腳跟,呼吸道纖毛的清掃作用就開始了,最終也被請了出去。⑴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由皮膚、黏膜組成。⑵人體第一道防線有阻擋、殺死、清掃異物的作用,對人體起屏障作用。其特點是: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起預防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3、給病人做手術時被病菌感染而犧牲的。說明皮膚受傷時病菌就會侵入人體。 學生觀看課件,并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可惡的病菌正在為它們通過第一道防線而歡呼,不料天有不測風雨,雨點般的溶菌酶從“天”而降,嚇得病菌抱頭逃竄,速度慢的病菌就葬身于溶菌酶之中了,溶菌酶的威力夠大吧。也許你會問逃掉的病菌怎么樣了?不用著急,下面還有它們的大克星吞噬細胞吶,吞噬細胞正饑腸轆轆,見了這等美味佳肴,怎能不垂涎三尺呢?只見吞噬細胞大舉進攻,病菌幾乎就被全部殲滅。 ⑴人體第二道防線由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組成,溶菌酶可以溶解細菌的細胞壁,吞噬細胞可以吞噬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它們分布在人體的體液和組織器官中,如淋巴結、脾臟等。⑵人體第二道防線具有溶解、吞噬病菌的作用,它是人類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4、這兩道防線都是人體生來就有的,而且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這兩道防線的預防作用不是絕對的,即使能夠預防某些病原體,但對一些病原體還是無能為力,既它們的作用效果比較弱。 5、學生聽教師總結,并對非特異性免疫有所了解。 6、有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 7、學生思考后,聽教師講述。 8、①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抗原。抗原刺激淋巴細胞所產生的抵抗該抗原的特殊蛋白質叫抗體。抗體是在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病原體作斗爭的過程產生的。 ②“天花”病毒的抗體不能清除腮腺炎病毒或其它病毒。一種抗體只能消滅引起產生該抗體的抗原,即抗體具有專一性。 ③不。人在患病時,雖然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但在患病的過程中卻能獲得對該病的抵抗力,從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9、這道防線的特點是:人在出生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而且作用的效果較強。 10、填表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 范圍 對多種異物起作用 對某一異物起作用 特性 非專一性 專一性 形成 生來就有的 后天形成的 作用 弱 強 11、學生小結:人體的三道防線 1、回顧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及功能。 2、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德克撒斯州的一家醫院里,一個小男孩一生下來,就被隔離在一個無菌塑料罩里,給他食用的任何食物都經過了嚴格消毒,不含任何病菌,甚至他呼吸的空氣也是經過過濾消毒,以保證他的肺不受病菌感染。為什么這個小男孩一生下來,就必須隔離在無菌塑料罩?原來他天生沒有免疫功能,對任何病菌都沒有抵抗力。那么什么是免疫?(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 3、免疫有什么作用呢?請大家觀看課件,分析這些漫畫表現了免疫的哪些功能? ⑴病原體時時刻刻都想侵入人體,而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像一道鋼鐵長城,它們就不惜犧牲自我,盡忠職守的保衛著人體的安全。這是什么功能呢? 病原體當然是“非己”成分,免疫系統予以破壞和消滅,避免人致病。這就是免疫的防御感染的功能,如果一個人的這種功能過強的話,人就會出現過敏反應,你能舉例說明嗎?要是這種功能過弱會怎么樣呢? ⑵我們知道人體每天都會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個細胞衰老、死亡,這些細胞不及時的清除出去,人體就會成為“細胞垃圾站”,這種情況在人體內會發生嗎?這說明免疫有什么功能呢? 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免疫系統也將視為“非己”成分,將其清除。這就是免疫的穩定自身功能。如果這種功能過強,免疫系統就會把正常細胞當這異常細胞加以清除,人就會患類風濕這類免疫系統疾病。 ⑶人體每天要產生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個新細胞,以補充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新分裂出來的細胞大多數是正常的,也有很少一部分是異常細胞。一般情況下,人體免疫細胞能及時把這些異常細胞處理掉,但個別人的免疫細胞不靈敏或者不能“盡職盡責”,就讓這些異常細胞出“廠”了,于是異常細胞就瘋狂地繁殖起來,形成了腫瘤(惡性腫瘤就是癌)。這又說明免疫有什么功能? 人體產生的異常細胞,免疫系統無疑也將視其為“非己”成分予以清除。這就是免疫的監視功能。如果一個人的這種功能過弱,就有可能患癌。由此可見,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今后一旦得了癌,也不必驚慌,應該盡量調動自身免疫細胞的積極性,去消滅它。 4、從免疫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它具有識別并排斥“非己”成分的功能,想一想這個功能一定對人體有益嗎? 5、所以說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免疫是我們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對我們人體有益的,但它也有不利的情況。所以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免疫,看待任何事物。 6、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就有效地保證了人能在有許多病原體的自然環境中健康生活。 1、學生回答。 2、免疫是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能力。 免疫是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或“非己”的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產生的損傷細胞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3、學生總結: ⑴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 如:對食物、藥物、花粉等出現過敏,要是這種功能太弱的話,人有可能經常患病。 ⑵不會。 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細胞。 ⑶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4、不是的,當“非己”成分對人體有害的時候,免疫就會有積極作用;當人體作器官移植時,免疫的這種“排他性”就會對人體不利。 1、同學們從小到大進行過預防接種(打預防針)嗎?那么你知道為什么要用疫苗來預防某些傳染病嗎? 2、所以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進行的預防接種,簡稱計劃免疫。通過計劃免疫可以使很多傳染病得到控制,使兒童健康成長。 3、出示計劃免疫程序表,看看我們從小到大接種了哪些疫苗,它們能預防哪些疾病。 4、計劃免疫有什么好處? 5、你能否記得都接種過哪些疫苗?這說明了什么?非洲兒童傳染病的致殘率很高,這又說明了什么? 天下的父母是相同的,天下的國家是不相同的,為我們擁有如此的強大祖國而自豪,有如此疼愛我們的父母而驕傲。為了感謝國家和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只有更加努力的學習,將來才能報效祖國,報答父母。 1、因為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將它接種于人體后,可使人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3、學生閱讀計劃免疫程序表,了解疫苗的類型及作用。 4、提高人口素質,保證人體健康。 5、卡介苗、麻疹疫苗等。說明國家和父母都非常關心我們,希望我們能健康的成長。 說明他們的國家落后,國力弱,不能為兒童的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他們的父母也就只能“望苗興嘆”了。 1 /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