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 ( 上冊 ) 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植物具有六個營養器官——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知道花、果實和種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而且前兩節又學習了種子的萌發和植株的生長?!堕_花和結果》一節的學習順理成章并且承前啟后。在新課標中,主要突出了人與生物圈,在掌握作為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兩類生物之一的綠色植物的有關知識時,應更側重綠色植物與人類的關系,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關系。本節內容為掌握后面涉及這些關系的第三單元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和第六單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作了鋪墊。 《開花和結果》對本章來說是個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前面兩節課的學習中,因為有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并且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但是本節課文并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并且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在掌握知識目標的基礎上可以充分理解生物結構和功能是如何相適應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同時引導學生觀賞花,可以進行審美教育和愛護植物的情感教育。 2.學情分析 本節課面對的是初一的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生物又是初中新開的學科,所以對于生物中的問題學生有很強的探索欲望。開花和結果在日常生活中是較常見的現象,但是學生平時未必認認真真的曾觀察過花和果實,更別說深入思考兩者內在的聯系了。不過學生已經具有植物生殖器官的初步知識,掌握了一些實驗器材的使用(比如放大鏡、刀片),掌握了由外向內的觀察方法,初步具有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只要教師抓住這一心理,逐步設問,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識別花的基本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3).說明花與果實、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2).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推測子房各部分的發育,培養學生的假設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愛護花草,熱愛大自然,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2、教學重點: (1).花的結構以及花結構的主要部分。 (2).傳粉和受精。 (3).受精后子房與果實種子各個結構之間的對應關系。 3、教學難點: (1)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2)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的選擇 主要采用問題引導和實驗探究的方法,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指導合作學習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分析、思考、討論,最后師生一起歸納總結。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學法的選擇 通過指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思考、閱讀、類推、遷移、討論、分析、合作學習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可供解剖觀察的較大的花,查閱與開花結果有關的資料。 教師:準備能讓學生觀察清楚內部結構的梔子花,準備好有關本節課的多媒體課件和錄像。目標參照試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等 實驗器具:放大鏡、刀片、鑷子、剪刀、、解剖盤、白紙、雙面膠、桃花模型、棉簽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導入 1、伴隨班得瑞的優美音樂播放鮮花的各種情景照片,以及自然界植物開花結果過程的照片。 2、引導學生對花感興趣,對“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爸参餅槭裁匆_花?” 3教師表述:“植物開花的目的是為了結果”。導入學習內容第三節《開花與結果》。(引入) 伴隨優美音樂欣賞各種花的照片和開花結果過程的照片,在這種情境下,思考“植物為什么要開花?” 優美的旋律,美麗的畫面,不僅給予學生美的熏陶,激發其學習興趣,還讓他們意識到鮮花雖美,但是不能獨享,應該要愛護。 花的結構 1、提出問題: “花是怎么樣變成果實的呢?”表述,要弄明白這一規律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花的基本結構。(引入) 2、引導學生觀察課本P104頁上桃花的基本結構,讓學生從下到上從外到內的順序依次指認桃花的各個組成部分,并把名稱大聲讀出來 3、展示幻燈片,講解花的結構。 4、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活動一:解剖梔子花。并提示學生注意 : (1). 明確分工。(2). 注意觀察方法,觀察形式等。(3). 快速完成,有問題及時提出。 在活動中巡回指導并參與小組活動。觀察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交流和分析。5、教師表述子房中有胚珠,雄蕊中有花粉。引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二,讓學生觀察雌蕊子房中有胚珠,雄蕊中有花粉。 1、帶著問題,學生熟悉教科書P104頁上桃花的各個結構以及名稱。 2、完成《探究活動一》解剖梔子花。小組代表發言,積極交流觀察記錄的結果,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思考。 3、學生分組完成探究活動二。仔細觀察,交流。 1、學生通過自學,了解花的結構。2、通過分組動手解剖梔子花活動 , 讓學生能認識花的結構,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觀察、分析、交流、 創新的能力。3、通過探究活動二讓學生知道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以及知道它們的構成。 傳粉和受精 1、教師表述:有性生殖的生命來源于受精卵,它是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體。桃花的生命也來自受精卵。提問:(1)精子和卵細胞分別藏在桃花的哪個結構里?(2)精子和卵細胞是通過生命方式相遇的呢?(3)什么叫傳粉?播放傳粉幻燈片。(4)傳粉有哪些方式呢?播放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flash動畫幻燈片(5)蟲媒花和風媒花的特點?播放蟲媒花和風媒花的特點的視頻。2、引導學大膽猜想并且引導學生自學教材P104頁第二自然段內容然后交流。3、教師表述:從花到果實除了傳粉還必須經過受精。播放受精過程flash動畫幻燈片。 1、學生大膽猜想老師的問題。2、默讀教材P104頁第二自然段,找出傳粉的概念和傳粉的兩種基本方式。3、觀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flash動畫和風媒花和蟲媒花特點的視頻。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自學討論后 請同學發表意見 培養學生圖文的轉 換能力。 3、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教師播放受精后花的連續變化過程flash動畫/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且回答問題:“花的哪些結構凋謝了?3、展示桃子實物,教師講解桃子的結構。4、展示幻燈片受精后子房與果實各個結構之間的對應關系。5、【聯系實際】 提問你是否知道我們平時吃的玉米穗有缺粒的現象、向日葵的籽粒有空癟的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怎樣彌補呢?學生自由談,引出人工輔助授粉的知識6、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1、學生認真觀察受精flash動畫,并討論老師問題。 2、認真觀察桃子,思考受精后子房與果實之間各個結構的對應關系。 3、根據經驗積極回答。 1、掌握花與果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 達能力 3、培養學生圖文的轉 換能力 4、讓學生學以致用 學會把知識應用 于實際的能力 5、養成愛護花的習慣 課堂總結 讓學生一起討論交流:你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1、學生說出自己 的感受2、說出本 節課的收獲跟隨教師重溫這節課的重點知識,整體認識被子植物的一生。聽講、答題、發言。 1、體驗收獲的 喜悅 2徹底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并鞏固。 鞏固練習 1、在從花到果實的發育過程中,花的各部結構產生什么變化?用連線的方式表示出來。 花瓣?? ?胚 雄蕊?? 果實 花柱??? 果皮 子房??? 種子 子房壁?? ?凋落 胚珠 受精卵 2、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么原因? 學生之間比一比 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培養學生的競爭意 識,也能讓學生通 過習題來鞏固本節 課所學的知識 3.與結出果實和種子直接有關的花的結構是( ) A、花柱和花絲 B、花瓣和花萼 C、蜜腺和花托 D、雌蕊和雄蕊 4.一朵蘋果樹的花,哪一部分被害蟲吃掉后將不能結出 果實、種子來(? )。 A、花瓣? B、雄蕊? C、雌蕊? D、蜜腺 拓展提升 課后去思考:豆角是果實,為什么里面有好多種子? 加深對種子的形成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PPT)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花的結構 1、花柄、花托、萼片、花瓣 2、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 3、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 二、傳粉和受精 1、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2、受精:花粉萌發形成花粉管,穿過花柱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進入胚珠內部,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形成的過程 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 皮,受精卵發育成胚 2、人工輔助授粉 七、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在這個前提下,本節課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部分學生都能與同伴合作探究、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運用多種媒體、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非常重要。通過觀看多媒體片段,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技能,培養其愛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了辨證唯物思想,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節課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本課容量大、活動多,要控制好每個環節的時間,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否則學生就容易散了,收不回來,容易造成課堂紀律的混亂。還有要求對學生的學情十分了解。在時間上的控制上有點緊張使得在后面我的時間不夠,所以在今后要控制好各個環節的時間,語言再精練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