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7章 第二節:我國的植物資源 (主要的植被類型)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第7章第2節,在第1節“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礎上具體闡述我國的植物資源情況,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植被的主要類型增強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并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生態方面的知識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 我國植被的主要類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啟發引導學生收集、分析資料,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 〖學情分析〗 通過上一節課《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學們已經認識到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作用,自然會聯想到家鄉的植物資源及我國的植物資源情況會是怎樣的。因此,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定的主動學習意識,教學中抓住這一點啟發引導學生查閱、收集資料、分析、討論、交流。 〖學習目標 〗 1.知識:描述我國植被的主要類型。 2.能力:主動參與查閱、收集資料、討論等學習活動、大膽表達交流、解讀數據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保護植被、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責任感和義務感,提高環保參與意識。 〖教學過程〗 本節教學內容以一個課時完成,主要采用問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課前,在上一節學習的基礎上,給學生發放思考題及學習目標,讓學生查閱收集有關“我國的植物資源”的資料。在課上,先在小組內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間有教師的引導補充。 1.整體設計思路如下: 課前收集資料、課上交流互補、課后拓展、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2.具體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評價首先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情境的設置,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掌握反饋信息,適時點拔、調節,根據學生實際,對學生的表現適時進行鼓勵性評價,尤其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及時肯定、表揚。此外,還設計了學生“學習活動能力發展性評價表”,通過自評、組評、師評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一、導入: 播放多媒體片段: 大屏幕上出現:高大樹木構成郁郁蔥蔥、茂密的森林,叢生的灌木,“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場面,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 二、教師自然地引導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出一些不同地區、環境中生長的植物特點,如南方、北方、沙漠等。區分不同的植物類型。 之后,教師播放多媒體片段補充,屏幕上先后出現了: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景觀、高大的喬木組成的常綠闊葉林、以松、杉為主的針葉林、一望無際的草原、風濕肆虐的荒漠等圖片。 最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比較幾種主要植被類型的特點及分布。 并結合所得推斷:我們所在地區的植被類型。 在學生發表各種觀點理由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三、當堂訓練: 1.下列不屬于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的是( ) A.落葉闊葉林 B.針葉闊葉林 C.熱帶雨林 D.草原 2.西雙版納是我國著名的( ) A.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 B.常綠闊葉林自然保護區 C.落葉闊葉林自然保護區 D.針葉林自然保護區 3.長江流域分布有常綠闊葉林的氣候條件特點是( ) A 氣候炎熱濕潤 B 夏季高溫濕潤,冬季干燥寒冷 C 夏季溫涼,冬季寒冷 D 終年高溫多雨 4.以松、杉等植物為主的植被是 ( ) A.針葉林 B.荒漠 C.落葉闊葉林 D.常綠闊葉林 板書設計: 熱帶雨林 常綠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 我國植被的主要類型 針葉林 草原 荒漠 四、課后札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