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目標 ●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探討改革開放之路 ●知道城市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 ●知道十四大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偉大的轉折與改革開放 1、十一屆三中全會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3、經濟特區 4、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 總設計師 1979年1月1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出現了一位中國老人的畫像(如下圖所示),其標題為“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鄧小平入選《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 A.開始領導中國的改革開放 B.解決了“文革”中的遺留問題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A 實質: “左”傾錯誤的繼續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1978年5月《光明日報》 “兩 個 凡 是” “社會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標準;凡有超越于實踐并自奉為絕對禁區的地方,就沒有科學”。 思想解放運動 實質: 你贊同哪種觀點?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偉大的轉折 1.內容: (1)思想:重新確立解放思想、__________的思想路線。 (2)政治: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__________上來,實行__________的偉大決策。 (3)組織:形成了以________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2.意義: (1)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2)是__________的開端。 (3)標志著我國進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時期。 實事求是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 鄧小平 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思想路線 政治路線 兩個“凡是”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階級斗 爭為綱”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改革開放偉大決策 組織路線 冤假錯案 左傾領導 平反冤假錯案 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十一屆三中全會 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1.它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嚴重的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中國將在這場新的革命中進步告別貧窮和落后,走向繁榮和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边@里所說的“它”是指( ) A.遵義會議 B.新中國成立 C.十一屆三中全會 D.經濟特區的建立 C 2.某校九年級(2)班的同學開展了以“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為主題的學習探究活動。在他們整理的資料中有“這次會議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詞條。該詞條所指的會議是( ) A.中國共產黨“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國共產黨“七大” D.十一屆三中全會 D 3.“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這首歌描繪的兩位領導人是(?。?毛澤東和鄧小平 孫中山和鄧小平 C. 孫中山和毛澤東 D. 劉少奇和鄧小平 A 對內改革 1.根本目的 :發展社會生產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農村改革 : 形式/創舉: 。 率先在 開始 內容: 。 作用: 。 3.城市改革 : 開始時間: 。 重點: 。 政策:從 開始;目標是 。 過程:1985年全面展開;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步伐加快。 作用: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效益。 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安徽鳳陽小崗村 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985年 國有企業的改革 擴大企業自主權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99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 鳳陽地多不打糧,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 ——“文革”時期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 自從包地包產后,家家生活大變樣。 ——1979年 鳳陽農業生產三大步 1980年產糧5.02億公斤 1981年產糧6.70億公斤 1982年產糧7.15億公斤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右圖反映了1978年以來我國農民家庭人均收入的變化情況。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開展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掀起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 故事1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氣很熱,企業為了不影響生產,采取降溫的措施,當時的降溫措施主要是風扇、鼓風機,但是企業即使采取這樣的措施也沒有主動權。要經過層層報批,當時經過十一個部門的審批,要蓋十一個圖章,等最后的圖章蓋完,夏天已經過去了。 故事2 沈陽有兩個廠,一個是銅廠,一個是電纜廠,這兩個廠一墻之隔,但電纜廠歸機械部門管,銅廠歸冶金部門管,冶金部門把銅調到較遠的其他地方去,電纜廠需要的銅又要從云南等地調進,造成了運輸上的大量浪費,時間上的浪費,本來兩個廠發展橫向聯合,通過簽定合同就可以解決,但是不行。 根據兩個故事說明國有企業為什么要改革? 管理體制:高度集中,企業無自主權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經歷了哪幾個步驟?哪些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哪些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經歷了四個步驟: 土地改革、 農業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阻礙生產力發展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制定經濟政策時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 遵循經濟發展客觀規律, 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必須有利于/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根據前面的四次調整,你認為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什么原則或者你有何啟示? 對外開放 1.對外開放的窗口: 。 2.開始時間:1980年 3.目的:發展社會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 步驟(1) 年建立4個 : 分別是 ; 1988年增設 為最大的經濟特區。 (2) 年開放南通、連云港等 。 (3)1985年設立 。如長 江三角洲等。 (4)90年代,對外開放的重點/龍頭: 。 5.形成格局: 。 1980 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海南省 經濟特區 1984 14個沿海城市 沿海經濟開放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外開放格局 上海浦東 昔日小漁村 如今大都市 ——“一夜崛起之城”、 對外開放的窗口 深圳 廈門 深圳 珠海 海南 汕頭 上海浦東金融貿易區 第一步 經濟特區 第二步 沿海開放城市 第三步 沿海經濟開放區 第四步 內地 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 孫中山 毛澤東 鄧小平 啟示: (1)沒有共產黨就額米有新中國 (2)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3)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偉大的歷史轉折點。它在思想方面的突出貢獻是 ( ) A.結束了“文化大革命” B.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 C.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既是清政府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國最早的經濟特區的城市是 ( ) A.深圳市 B.珠海市 C. 汕頭市 D.廈門市 D D B 3.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 A.發展生產力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實現現代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 4.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下表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最終告別貧困的原因是( ) 鳳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 1980年產糧 5.02億千克 1981年產糧 6.70億千克 1982年產糧 7.15億千克 A.實行土地改革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C 5.經濟統計數據是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觀察右側柱狀圖,推動江蘇省GDP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通和連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 B.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帶來的推動作用 C.中國加入WTO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 D 6. “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開放的窗口”我國開放的第一批經濟特區有( ) (1)深圳(2)珠海(3)上海 (4)汕頭(5)廈門 A.(1)(2)(3)(4) B.(1)(3)(4)(5) C. (1)(2)(4)(5) D. (1)(2)(3)(5) C 7.1984年,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是( ) A.設立經濟特區 B.開放14個沿海開放城市 C.開放沿海經濟開放區 D.開放內地 B B 8.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間是( ) A.1995年 B.2001年 C.2005年 D.2010年 9.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這里“轉折”的含義是( ) A.提出“兩個凡是”的方針 B.開展真理標準的討論 C.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D.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D 10.“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幢房”這一狀況得到徹底改變是在 ( ) A.1976年后 B.1978年后 C.1979年后 D.1990年后 D D 11.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對外開放的地區逐漸擴大,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海南島屬于( ) A.自貿區 B.沿海經濟開放 C.沿海開放城市 D.經濟特區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