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兩個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 我們都堅決維護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們都始終不渝的遵循 收集下列歷 史信息,記 錄下來。 時間 地點 重大決策 歷史評價 比一比,誰的收獲多。 一、改革開放的春雷(十一屆三中全會) 導學提要 時間: 地點: 內容: 否 定: 確 立: 停 止: 重 心: 決 策: 領導核心: 平 反: 兩個“凡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階級斗爭為綱”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 鄧小平 平反冤假錯案 1978年底 北京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偉大轉折、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段花鼓詞說明農村改革前夕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存在著什么樣的弊端? 缺少自主權 積極性不高 政社合一, 集中勞動,吃大鍋飯 鳳陽地多不打糧,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見鳳陽女出嫁, 不見新娘進鳳陽。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安徽鳳陽小崗村 黨和人民怎樣解決這個弊端? 群眾自行發動: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鳳陽縣犁園公社小崗生產隊的18戶社員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間屋里秘密寫下了一張契約。在契約中,每戶農民保證完成全年上交糧食任務,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如發生意外,社員保證把干部的小孩養活到18歲。18個農民在保證書上按了指印或圖章,之后他們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戶手中。 小崗村的農民自發開始了什么形式的改革?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集體所有的土地長期包給各農戶使用,分戶經營、自負盈虧,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推動了中國農業的大發展。 1980年產糧 5.02億公斤 1981年產糧 6.70億公斤 1982年產糧 7.15億公斤 鳳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 討論:以上數據,說明了什么問題? 它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中國農業的發展。 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傳畫《小平同志在深圳》 三、對外開放的窗口 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 1985年,深圳國貿大廈以三天一層樓創造“深圳速度”。 日新月異的深圳(地王商業大廈) 深圳特區和鄧小平為深圳特區題詞 改革前后深圳的對比 “25歲,用青春把小漁村變成大都市;25年,用前無古人的速度領跑經濟;這個城市的名稱,不止代表地點,它代表關于時間的觀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評選 深圳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鄧小平為深圳特區題詞 1、經濟特區: 2、對外開放格局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內地 特區 沿海開放城市 沿海開放區 上海浦東開放(圖中揮手者是朱镕基) 上海浦東金融貿易區 探討經濟特區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1.實現建國以來黨的歷史偉大轉折的會議是( ) A.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三大”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是( ) A.政治建設 B.法制建設 C.經濟建設 D.國防建設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實行改革開放 C. 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 D.全面撥亂反正 小明上課做了這樣一段學習筆記你能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錯誤找出來嗎? 1978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階級斗爭上來的偉大決策。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是建黨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