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五上《科學》復習知識點
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 》復習知識點
1、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2、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綠豆芽生長必須條件:陽光;空氣;適宜的溫度;水分。綠色開花植物的種子發芽必須需要水。
3、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陽光。
4、蚯蚓對環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
5、像蚯蚓一樣,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
6、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他們會努力適應環境的變化。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
7、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食物鏈。如:草→兔→蛇類→猛禽。草(生產者)兔(一級消費者)蛇類(二級消費者)猛禽(三級消費者)
9、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箭頭方向是從生產者開始到消費者:生產者→消費者
10、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11、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食物網。
12、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如: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人類的活動會造成一定的生態失衡,如果生態平衡長時間打破,地球上的生物會遭到很嚴重的影響。
15、自然界和生態瓶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16、寫食物鏈:草、兔、蝗蟲、鳥、蛇、鷹
(1)草→兔→鷹?????? ??(2)草→蝗蟲→鳥→鷹
(3)草→鳥→蛇→鷹?? ??(4)草→兔→蛇→鷹
17、綠豆種子根的向水性:種子的根會向有水的地方長。綠豆芽的向陽性:長出真葉的綠豆牙的莖會向光照強的地方長。
18、做“綠豆種子發芽必須需要水嗎?”的實驗時需要使用多顆綠豆,以確保無偶然性。
19、必須要讓生態瓶里的生物與非生物互相依賴,互相作用,形成一個生態系統。
20、生態平衡破壞的例子:澳大利亞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是沒有兔子的,是英國殖民者將兔子帶到這片大陸來并進行養殖。剛開始只是監獄和少量自由民自給自足,后來有兔子逃離飼養地到達野外,由于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等天敵,兔子繁殖失控,泛濫成災。
2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南非探險隊登上南極的馬里斯島后,船上的幾只老鼠也被帶上了小島。因為老鼠沒有天敵,兩年后,這個小島成了鼠島。為了消滅老鼠,探險隊運來四只家貓,結果老鼠逐漸少了,而貓迅速繁殖,最終成了災難。
22、動物的身體構造、行為習性是在長期適應環境過程中形成的。環境影響動物,反過來動物也影響環境。動物在長期適應生存環境的過程中,會形成一些獨特的習性。
23、觀察動物之后,科學家常常用圖畫準確地記錄動物的特征,并用文字補充說明圖畫不容易表達的內容。
24、我們常常做對比實驗,它需要有兩組實驗數據,分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我們在做對比實驗時,只允許改變一個條件,其余條件都不改變。
25、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體色往往是綠色的。
26、魚必須生活在水里,離開水它就會死亡。這說明生物依賴環境。
27、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保護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保護區之一
28、簡答題
⒈如果在草原上過度的放牧,將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
答:如果在草原上過度的放牧,那么草原上的草就會被吃光,其他的生物因缺乏食物而餓死或遷移,草原最后可能會變得荒蕪,從而引發沙塵暴等惡劣天氣。這是因為過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
⒉在“水稻 田鼠 蛇 老鷹”這條食物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殺,你推測一下這條食物中的其他三者會出現什么的變化?為什么?
答:如果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殺,那么田鼠就會大量的繁殖,水稻就會被田鼠吃光。老鷹因為蛇的大量捕殺而沒有食物吃,最終會餓死或飛走了。
⒊破壞生態平衡對人類將會有什么影響?
答:破壞生態平衡,將會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動植物數量失衡,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食物減少,疾病增加,嚴重的將導致人類無法生存。
4.試驗計劃:我們提出的問題:綠豆種子發芽必須要有水嗎?
我們的推測:綠豆種子發芽必須要有水。
兩個組相同的條件:溫度、空氣、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
兩個組不同的條件:水
實驗的方法:讓一組種子得到水,保持濕潤,叫做實驗組;讓另一組種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做對照組。對比進行實驗觀察,并且記錄(實驗結論:需要水)
5.試驗計劃: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陽光
我們提出的問題:綠豆種子發芽必須要有陽光嗎?
我們的推測: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
兩個組相同的條件:水、空氣、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
兩個組不同的條件:一個有光照,一個沒有光照
實驗的方法:讓一組種子得到光照,保持陽光照射,叫做實驗組;
讓另一組種子得不到光照,保持黑暗,叫做對照組
對比進行實驗觀察,并且記錄
實驗結論: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
6.試驗計劃:種子發芽是否需要空氣
我們提出的問題:綠豆種子發芽必須要有空氣嗎?
我們的推測: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空氣。
兩個組相同的條件:水、陽光、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
兩個組不同的條件:一個有空氣,一個沒有空氣
實驗的方法:讓一組種子得到空氣,叫做實驗組;
讓另一組種子得不到空氣,保持真空,叫做對照組
對比進行實驗觀察,并且記錄
實驗結論:種子發芽必須需要空氣。
7.試驗計劃:綠豆芽生長是否需要陽光
我們提出的問題:綠豆芽生長是否需要陽光。
我們的猜想: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我們要改變的條件:陽光
我們不改變的條件:水、溫度、土壤、空氣等
我們的實驗方法:把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叫實驗組;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叫對照組;保持其他條件相同,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結論:綠豆芽生長必須要有陽光。
第二單元 《光》復習知識點
一、基礎知識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屏。影子的位置會隨著光源的位置、照射角度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大小與擋光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即距離光源遠影子小,距離光源近影子大。影子的形狀與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
3、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樹的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隨著太陽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來變化。即早晨太陽在東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陽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陽在西偏北,影子就在東偏南。清晨和傍晚太陽位置最低,影子最長;正午太陽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4、人們很早就知道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來測定時間。
5、古代的人們曾經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如日晷。
6、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鐘。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會留下一個暗區,這個暗區形成了影子。擋光物會有影子因為光是直線傳播的。
7、反射光也是沿直線傳播的。
8、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在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溫暖。
9、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0、人們發現凹面鏡和凸透鏡能把光線匯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放大鏡屬于凸透鏡(折射原理),太陽灶屬于凹面鏡(反射原理),奧運會圣火火種就是用凹面鏡取得的。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用凸透鏡聚光加熱制得了氧氣。
1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會發光依靠的是太陽反射光。
12、太陽的外部溫度約攝氏6千度,內部溫度約攝氏2千萬度。
13、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強。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熱快。深色的物體吸熱的本領強,反光能力弱,淺色的物體吸熱的本領弱,反光能力強。
14、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有關,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強。
15、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能裝置。太陽能熱水器是將光能轉化成熱能,并通過儲水箱將熱水儲存。
16、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具有節能、環保、安全的優點。
17、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結構,運用的原理有關。
18、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我們要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
19、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集熱器、保溫箱、連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統。
20、物體影子的方向與同一光源從不同的方位照射有關。
21、用手電筒從上面和側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產生的影子形狀不同。
22、用手電筒照射距離墻面不同遠、大小相同的物體,所產生的影子長短不同。
23、同一時間和地點,陽光下不同物體的影子方向相同。
24、不同時間,陽光下同一物體的影子長短發生變化。
25、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先長----變短----再變長,正午影子最短。
26、陽光下,測得旗桿影子的長度為5米,過一會兒,旗桿的影子變長了。這種想象應該發生在下午。
27、陽光下,將一根10厘米長的鉛筆直立在地上,測得其影子的長度為5厘米;同時,測得旗桿影子的長度為2米。請問旗桿的實際高度大約是( 4 米)
28、古代,人們用日影觀測儀(也成為日晷)來計時,其原理是(物體的影子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9、鏡子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30、光碰到了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射光。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31、物體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領就越強。深色為反光能力弱,吸熱能力強。
32、在陽光下,同一種黑色紙袋按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升溫比較快。白色、紅色、黑色這3種紙反光能力由弱到強順序排列依次是黑色<紅色<白色。
二、解釋概念
1、光源:像電燈這樣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2、投影: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三、舉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陽、點燃的蠟燭、打開的電燈、星星、螢火蟲、打開的手電筒。
2、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答:皮影戲、電影、手影表演
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運用。
答:①汽車反光鏡 ②醫生帶的額鏡③潛望鏡④利用激光反射器測量地球與月球的距離 ⑤照明燈上的燈罩
4、凹面鏡和凸透鏡原理的應用。
答:①放大鏡②望遠鏡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銅鏡取火④利用凹面鏡原理做成的太陽灶⑤奧運會圣火火種是利用凹面鏡取得的⑥普里斯特列讓某些物質在凸透鏡聚光產生的高溫下放出的各種氣體,從而發現了氧氣。
5、太陽能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答: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發電站、太陽能充電器、太陽灶、太陽能溫室
四、簡答
1、影子有什么特點?
答:①影子會隨著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②影子的大小與擋光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即距離大影子小,距離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狀與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2、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隨著太陽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來變化。即早晨太陽在東,影子在西;中午太陽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陽在西,影子就在東。清晨和傍晚太陽位置最低,影子最長;正午太陽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3、影子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
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會留下一個暗區,這個暗區形成了影子。
4、光有哪些特性?
答:①光是沿直線傳播的。②光能反射。
5、照明燈上為什么要裝燈罩?
答:這是因為需要增強反光的原因。因為燈罩可以把燈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來向下的光線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師的墻壁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墻壁涂成白色是因為白色物體反光較強,可以增強教室內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人體能調節光線射入的器官是什么?如何調節?
答:眼睛的瞳孔,當光強的時候瞳孔就縮小,光弱的時候瞳孔就會放大。
8、光的強弱與溫度有什么關系?
答: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9、人們為什么夏天穿淺顏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顏色的衣服?
答:夏天溫度高,淺色衣服反光能力強,吸收的熱較少,所以穿起來較涼爽。而冬天溫度低,深色衣服吸熱能力強,反光少,所以穿起來較暖和。
10、宇航服的顏色與光澤和防輻射有什么關系?
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銀色的,這是因為銀色可以減少輻射,可以保護宇航員。
11、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集熱器吸收太陽光,將光能轉化成熱能,并通過儲水箱將熱水儲存。
12、證明光是以直線行駛傳播的例子
答:晚上用手電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條筆直的光柱;利用激光筆,可以看到光的直線傳播;用一根吸管,透過吸管看燈光,筆直的可以看到,彎折后就不能看到燈光,說明光線是直線傳播的。
五、制作
1、日影觀測儀的制作。
答:找一根約10厘米長的鉛筆、一塊平滑的木板、一張和木板同樣大小的白紙。把白紙粘在木板上,再把鉛筆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潛望鏡的制作。
答:制作材料:畫有觀察孔和鏡子位置的卡紙(或牙膏盒)、相應尺寸的鏡子、剪刀。
制作過程:在盒子兩對側邊上畫兩條斜線,使斜線的角度與盒底邊成45度,用剪刀將畫有斜線的部分剪開,并將鏡子鏡面相對平行插入紙盒中,然后在鏡面對著的紙盒兩側各挖兩個觀測孔。這樣一個潛望鏡就做好了。
3、畫出凹面鏡聚光原理圖。

第三單元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復習知識點
1、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地形 特點
山地 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 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平原 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地球表面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種各樣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
寧波市區的主要地形是平原,占全市的40%左右。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引起地球表面地形地貌變化的原因1、地球內部運動,如火山和地震;2、地球外部力量的作用,如風化、侵蝕和沉積。
4、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他們可以使地形瞬間發生較大的變化;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5、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碰撞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馬拉雅山),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后形成的斷裂谷(如東非大裂谷)。
6、巖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
7、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是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巖石風化的過程
巖石----經過風化----變成巖石碎裂----繼續風化------變成小石子和沙
8、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小石子),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殘體。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其中,(腐殖質)和(鹽分)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能使土壤變得肥沃。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
11、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和沉積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并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12、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蝕為主,將高山切割成峽谷。在下游以沉積為主,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在河流對土地的侵蝕和沉積過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滿了大石頭,中游河床堆積了很多的鵝卵石,下游河床堆滿細沙。
15、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
16、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17、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18、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有所了解,請你用自己的話簡要的總結在下面。
答:(1)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火山和地震使地球的地形和地貌發生了猛烈而巨大的變化。巖石的風化作用使巖石慢慢地破裂,最后逐漸形成微小的土壤顆粒。(2)雨水對土地會有侵蝕作用,削低了一些高聳的地方,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3)河流、風、冰川、海浪等大自然的力量會對土地形成侵蝕和沉積作用,改變著地球的地形地貌。
19、用紙表示巖層,手的擠壓表示巖層受到的力。把一疊紙平方在桌面上兩手按在紙上,用力慢慢向中間擠壓,紙的中間部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答:紙的中間受到擠壓后會慢慢向上隆起形成山脈等地形地貌。
20、巖層受到擠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當巖層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又會發生什么現象?
答:巖層受到擠壓時,會慢慢隆起形成山脈等地形地貌。
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時,會發生地震、海嘯、火山等。
21、模擬實驗中巖石發生變化的觀察記錄。
實驗材料:酒精燈、大理石塊、鑷子、冷水
實驗步驟:點燃酒精燈,用鑷子夾住石塊。將石塊在酒精燈中燒熱并立即放入冷水中,
使石塊冷卻,反復操作幾次。
實驗現象:大石塊出現裂縫,甚至看到石屑(小顆粒)掉落……
實驗結論:冷和熱的作用會使巖石破碎。
22、風化作用對巖石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短期內不起作用(錯誤的)
23、把土壤倒入水中,攪拌靜置后,會看到沉積物有分層的現象。
答:最上面那一層是黏土(最小最輕),第二層是粉沙,第三層是沙,最下面(底層)是沙礫(最粗最重)
24、活動記錄:尋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灰黑色 摻雜著的碎石顆粒等
放大鏡 由許多細小的顆粒組成,含有雜質等
倒入水中 水渾濁,水上部還懸浮著一些雜質,土壤大部分已經沉到水底等
攪拌后靜止 沉在水底的土壤有分層現象,最上面一層顆粒很細膩,最下面一層顆粒很明顯,個頭略顯大
我認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25、“雨如何影響土地”實驗的觀察記錄。
我們的猜測:雨水對土地會產生侵蝕作用
我們的發現:下雨前 (土地的狀況)土地平整,懸崖、斜坡明顯等;(雨水的狀況)清潔
下雨時 (土地的狀況)“雨水”將土土壤顆粒打碎并濺起,土地表面的細沙和黏土被水沖走了。土地表面形成了溝渠。(雨水的狀況)渾濁。
我們的解釋:土壤容易被侵蝕。
26、影響侵蝕因素的研究計劃。(以“土地上有無植物覆蓋對侵蝕的影響”為例。
研究項目:土地上有無植物覆蓋對侵蝕的影響
推測:有植物覆蓋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蝕,沒有植物覆蓋的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蝕。
實驗方法:在土地坡度一樣,降雨量的大小一樣,降水高度一樣等情況下,有植物種植的一組作為實驗組;沒有覆蓋的是對照組。觀察實驗并記錄。
要改變的條件:實驗組的土地上種上草和樹;對照組不種植物。
保持不變的條件:土地的坡度一樣、降雨量的大小一樣。
27、活動記錄:研究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
土地被侵蝕的程度與 降水量大小 因素有關的實驗記錄
我們的猜測:有影響。
要改變的條件:降水量的大小
保持不變的條件:土地坡度大小、植物覆蓋一樣、降水高度一樣等
實驗方法:實驗組:土地受降水量大;對照組:土地受降水量小。觀察并記錄
我們的結論:降水量大的土地被侵蝕程度小,降水量小的的土地被侵蝕程度大。
28、人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預防因地形變化而造成的災害?
A、加強災害預警預報;B、植樹造林;C、興修水利;D、封山育林。
29、“小石頭”變成卵石,要是把它分解變成土壤那樣的微粒,請你推測一下,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漫長過程?
答:經過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由于不斷地受到自然界日曬雨淋、生物作用等多方面的影響。卵石不斷破碎分解,形成越來越小的沙礫、沙、粉沙等小顆粒。
第四單元 《運動和力》 復習知識點
1、物體都有一個豎直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壓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的方向與小車行駛的方向是相反的。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
4、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5、常有的力有:重力、彈力、反沖力和摩擦力。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橡皮筋、彈簧、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在一定限度內,橡皮筋下掛的勾碼越多,橡皮筋產生的彈力越大。
6、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煙花、鞭炮、噴氣式飛機、火箭 、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7、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要使運動的物體停止運動,必須對物體停止用力或用阻力。
8、科學技術上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1牛約等于100克的力,3牛約等于300克的力。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
10、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物體的重量、運動的方式:滾動還是滑動等因素有關。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滑動的摩擦力大。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物體重,運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13、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滾珠軸承是一種將滑動轉變為滾動的裝置。
14、對于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15、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
16、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設計花紋或增加壓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安裝滾珠或加潤滑油)。
17、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再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少摩擦力。賽車的設計特點:(1)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動力要大)(2)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空氣阻力要小)(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不會翻車)。(4)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輪胎不打滑)
18、交通部門為什么要限制汽車超載?
答:1、因為汽車超載后受到的重力比較大,與地面的摩擦力也增大了,容易對路面造成破壞。
2、因為汽車超載后剎車后來不容易停下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9、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相當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
20、研究計劃: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是否有關
我們提出的問題: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嗎?
我們的猜想:有關
我們要改變的條件:接觸面的光滑程度
我們不改變的條件:同一小車,同一彈簧秤、運動方式、物體重量、勻速拉動
我們的實驗方法:按照要求分別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粗糙一面和光滑一面的摩擦力,每次試驗操作三次,并進行記錄
實驗結論: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
21、摩擦力增大了:足球鞋的底部有很多鞋釘;體操運動運上場前涂鎂粉;
摩擦力減少了:鎖不靈活了,往鎖孔里加點油;鞋子穿舊了容易打滑;拉鏈不靈活了,涂點石蠟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台中县| 平昌县| 财经| 吴江市| 南乐县| 凤山市| 北流市| 肃宁县| 蓬莱市| 灵山县| 芷江| 灵石县| 克山县| 邢台县| 鄯善县| 饶阳县| 易门县| 壤塘县| 古田县| 芦山县| 长岛县| 花莲县| 九龙县| 甘南县| 赤壁市| 富蕴县| 盘锦市| 巩留县| 久治县| 平山县| 根河市| 文安县| 泊头市| 海原县| 永吉县| 枣庄市| 旅游| 惠东县| 昌黎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