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備課組教師班級初三學生日期:上課時間:主課題:杠桿教學目標:認識并掌握杠桿的五要素、知道杠桿的分類及其應用理解并掌握杠桿平衡原理教學重難點:理解掌握杠桿力臂的定義靈活運用杠桿平衡原理教學方法:復習回顧知識點,并講解例題,配合練習教學內容【同步檢測】1、在圖1所示的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2、如下圖所示,一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A點處掛上一重物,B點用彈簧秤豎直向上拉著,杠桿正好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若彈簧秤示數為9N,則物體重力為_______N。3、園藝師傅使用如圖丙的剪刀剪樹枝時,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是為了()A.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B.增大動力臂,省力C.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D.減小阻力臂,省力4、開瓶時使用的開瓶器(圖a),可以簡化成不計重力的省力杠桿(圖b),O為支點。若動力F1和阻力F2。都與杠桿垂直,且AO=6cm,BO=1cm,F1=25N,則F2= N。5、長lm的杠桿水平放置,支點在距左端0.8m處,現在左端掛20N重的物體,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的最右端掛N的物體?6、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若杠桿右端下傾,則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像(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若將左側的3個鉤碼該掛在D處,要是杠桿仍然保持平衡,則應將右端鉤碼該掛在處(3)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若在左側的3個鉤碼下添加1個鉤碼,要使杠桿仍然保持平衡,則應將右側鉤碼改掛在處(4)分析有關實驗數據,可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是:。【知識精講】一、杠桿的基礎知識1、定義:叫杠桿。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OF1l1l2F2)2、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表示。②動力:使杠桿力,用字母表示。③阻力:力,用字母表示。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方向相反④動力臂:從距離。用字母表示。⑤阻力臂:從距離。用字母表示。二、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⑴找支點O;⑵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標力臂(大括號)。三、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是指:杠桿或。2、實驗步驟:①、將鐵架臺放在水平桌面上,安裝杠桿,調節使杠桿平衡,目的是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③、將不同的鉤碼個數組成兩個鉤碼組,分別將兩個鉤碼組懸掛在杠桿上支點兩側,調節位置直至杠桿平衡,測出力和對應的力臂填入表格。④、保持力臂不變,改變,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將對應的力和力臂填入表格;⑤、保持力不變,改變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將對應的力和力臂填入表格。3、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寫成公式是也可寫成:。4、若動力和阻力作用點在支點異側,則動力和阻力方向相同時杠桿平衡,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同側,則動力和阻力方向相反時杠桿平衡。四、應用:1、杠桿的分類: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當L1>L2時,F1F2,費力杠桿。名稱結構特征特點應用舉例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費距離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省距離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鑷子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費力天平,定滑輪,摩天輪2、杠桿種類判斷方法: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杠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杠桿,當為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杠桿。(一)、例題分析例1、畫出杠桿示意圖中的動力臂和阻力臂。考點分析:動力臂與阻力臂作圖。方法指導:理解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定義。例2、一把桿秤不計自重,提紐到秤鉤距離是4cm,秤砣質量250g。用來稱質量是2kg的物體,秤砣應離提紐多遠,秤桿才平衡?若秤桿長60cm,則這把秤最大能稱量多少千克的物體 例3.一根扁擔長1.4m,前后兩筐內分別裝有300N和400N的貨物。問:人肩挑處離前筐多遠才能平衡?(不計扁擔及筐的質量)例4、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彈簧測力計。⑴將杠桿裝在支架上,發現杠桿左端下沉,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左/右)調,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為止。⑵當左側鉤碼處于圖乙所示A位置時,應___,可使杠桿恢復水平位置平衡。⑶某同學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得到的數據為F1=5N,L1=20cm,F2=2.5N和L2=40cm。該同學根據這些數據能否得出探究結論?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⑷考慮到彈簧測力計有自重,若彈簧測力計拿倒了,如圖丙所示,測出的拉力將___(保持不變/變大/變小)。(二)、當堂檢測選擇題1、關于力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叫做動力臂B、力臂就是杠桿的長度C、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做阻力臂D、力臂一定在杠桿上2、三個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圖甲中和尚們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兩小桶(如圖乙),瘦和尚和小和尚兩人合抬一大桶(如圖丙).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乙圖中右水桶向下沉,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將他的肩往右移動一點距離B.乙圖中右水桶向下沉,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將右水桶往左移動一點距離C.丙圖中小和尚為減輕瘦和尚的負擔,可以讓瘦和尚往前移動一點距離D.丙圖中小和尚為減輕瘦和尚的負擔,可以將水桶往前移動一點距離3、一根桿秤,如果秤砣被磨損掉一部分,用它稱得的質量將比被物體的實際質量( )A、偏大B、偏小C、相等D、無法比較4、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況,OB=AB,物重均為G,兩輕質杠桿均平衡.比較F、F'的大小,滿足關系式( )A、F=F’B、F=2F’C、F=0.5F'D、F=0.25F'5、如圖所示的杠桿中,動力的力臂用表示,圖中所畫力臂正確的是:()6、如圖9是自卸車的示意圖,車廂部分視為杠桿,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B點是支點,液壓桿施的力是動力,貨物重是阻力B.B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圖9)C.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后部可省力D.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7、如圖10所示。把一把米尺,在O點支起,兩邊分別掛相同砝碼各4個和2個,下列情況下,哪種情況還能保持平衡()(圖10)A、兩邊砝碼組各向支點處移近一個格B、兩邊砝碼組各向支點處移遠一個格C、兩邊鉤碼組各減少一個鉤碼D、兩邊鉤碼組各減少一半鉤碼8、圖11中,O為一根輕質杠桿的支點,OA=2m,OB=2.5m,A處掛著重100N的物體。若在B端施加一個豎直方向的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保持靜止,則這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20N,豎直向上B、20N,豎直向下(圖11)C、80N,豎直向上D、80N,豎直向下填空題1、杠桿有三類,即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在撬棒、天平、鍘刀、扳手、酒瓶起子、理發剪刀、釣魚竿等常見杠桿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有;屬于費力杠桿的有,屬于等臂杠桿的有2、如果杠桿的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那么當杠桿平衡時,動力是阻力的倍.3、用某杠桿勻速提起重物可以省五分之二的力,則動力和阻力之比F1∶F2=這個杠桿阻力臂跟動力臂之比L2∶L1=__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如果分別用不同方向的三個力作用于杠桿的A點,都能使如圖2所示的杠桿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AF1F2F3圖2)5、生活中的杠桿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省力杠桿,例如;二是,例如;三是等臂杠桿,例如。(“釣魚桿,蹺蹺板,瓶起子”)6、如圖9所示,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OA=0.3米,OB=0.2米。A點處掛一個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G,B點處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物體G的重力大小為__牛,力F大小為___牛。若保持力F的方向不變,將B點向A點移動,則力F的大小將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圖9)7、如圖所示,用力向下壓長棒撬起一塊大石頭,人對長棒的力是動力,動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長棒針轉動.圖中若用豎直向下的力F壓長棒時,大石頭未撬動.可把墊著的小石塊移到離大的石塊更(選填“近”或“遠”)些,會更有利于撬動大石頭.8、如圖12,杠桿上標有刻度,GB=5N,GA=8N,杠桿水平平衡時,A物體對杠桿的拉力是N,此時A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為N(BA圖12)【提高訓練】計算題1、一把桿秤不計自重,提紐到秤鉤距離是4cm,秤砣質量250g.用來稱質量是2kg的物體,秤砣應離提紐多遠,秤桿才平衡?若秤桿長60cm,則這把秤最大能稱量多少kg的物體?(如圖所示)2、學校組織同學們到農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小強第一次學習挑擔子,他做了以下兩次試驗,請你根據各下面的要求作答.(1)他先在扁擔的兩端各掛上50N的重物,擔子很快就平穩地挑起來.這時他的肩膀應放在扁擔的什么位置?(只要回答,不要分析)(2)接著,他又在扁擔的A端加上50N的重物,如圖所示,但他掌握不好擔子的平衡.請你用杠桿平衡知識,幫助他計算出肩膀O應距B端多遠,擔子才能重新水平平衡?(扁擔質量忽略不計)(3)通過分析杠桿的工作原理,你能總結出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實驗題1、小麗和小宇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左端低,右端高,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麗同學在A點懸掛2個重均為0.5N的鉤碼,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15所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要使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應沿方向,大小為N。(3)杠桿調節平衡后,小宇同學經過實驗,獲得了下述數據: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4554于是小宇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小宇的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是:).2、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并靜止,達到平衡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_____。(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如圖甲所示).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他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為什么?(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課后練習】1、在圖1所示的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2、下列物體中不能看成杠桿的是()A、筷子B、火鉗C、剪刀D、橡皮筋3、下列關于杠桿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B、杠桿的長度等于動力臂和阻力臂之和C、支點可以在杠桿的端點,也可以在力的作用線之間D、動力、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他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4、如圖5所示,一根粗細不均勻的木料,若在O點支撐恰能平衡,若將木料從O點鋸斷,則:( )A、粗端較重B、細端較重C、粗細兩端一樣重D、無法判斷5、如圖6所示,輕質杠桿OE可繞O點轉動,其中桿上相鄰各點之間距離相等,在C點處一重為20牛的物體G,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A、在A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下的力,大小為60牛;B、在B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大小為40牛;C、在D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下的力,大小為15牛;D、在E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大小為12牛。圖66、如圖10所示:杠桿恰好平衡(鉤碼相同),下列措施中仍能使杠桿平衡的是()A.兩端各增加2個鉤碼B.兩端各減少1個鉤碼C.左端增加1個鉤碼,右端增加2個鉤碼D.左端增加1個鉤碼,右端增加3個鉤碼7、如圖所示,杠桿上有兩個質量不等的球m1>m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自重不計.如果兩球以相同的速度向支點運動,則杠桿( )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左側將下沉C、不能平衡,右側將下沉D、條件不夠,無法判斷8、如圖所示杠桿,力F方向始終豎直向上,當此杠桿在動力F作用下,將一個由細繩系的物體由圖中位置逆時針勻速轉動到水平位置時,則( )A、F大小始終不變B、F先變大后變小C、F先變小后變大D、無法判斷F大小的變填空題1、在力的作用下,繞某一______轉動的一根硬棒叫杠桿。杠桿的五個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支點到___________的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__________的距離叫阻力臂。2、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要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___的測量。3、開瓶時使用的開瓶器(圖a),可以簡化成不計重力的省力杠桿(圖b),O為支點。若動力F1和阻力F2。都與杠桿垂直,且AO=6cm,BO=1cm,F1=25N,則F2= N。4、阻力臂為動力臂4倍的杠桿是杠桿(選填“省力”或“費力”);若該杠桿受到的阻力為20N,則當動力為N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5、長lm的杠桿水平放置,支點在距左端0.8m處,現在左端掛20N重的物體,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的最右端掛N的物體?6、密度均勻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全尺長的三分之一,當B端掛5N的重物P是,直尺的A端剛剛開始翹起,如圖所示,則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N7、如下圖所示,一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A點處掛上一重物,B點用彈簧秤豎直向上拉著,杠桿正好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若彈簧秤示數為9N,則物體重力為______N。8.一根扁擔長1.4m,前后兩筐內分別裝有300N和400N的貨物。問:人肩挑處離前筐米才能平衡。(不計扁擔及筐的質量)計算題1、如圖所示,曲桿AOBC自重不計,O為支點,AO=60cm,OB=40cm,BC=30cm,A端所掛重物G=50N,為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需在C處施加一個力.①為使用力最小,這個力的方向如何?試在圖上畫出該力的示意圖;②計算該力的大小.2、某工廠要把質量為150kg直徑為60cm的汽油桶用人力把它從室外滾至室內,進門時遇到一級高20cm的臺階,工人師傅要把這只油桶翻上這一臺階至少要用多大的力?實驗題1、同學們利用實驗共同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使用的杠桿刻線均勻,每個鉤碼的質量都相等。⑴杠桿初始狀態如圖18甲所示,為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此時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也可以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調節。⑵杠桿調節完畢后,莉莉在杠桿支點兩側掛的鉤碼如圖18乙所示,如果此時莉莉不再支撐杠桿,杠桿不能靜止在水平位置。同學們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和建議:①小紅說,把右側的鉤碼減掉一個,杠桿就平衡了。②小林說,把左側的鉤碼向左移動一格,杠桿就平衡了。③小健說,在左側的鉤碼下增加一個鉤碼,杠桿就平衡了。④小東說,在右側的鉤碼下增加一個鉤碼,并向左移動一格,杠桿也可以平衡。你認為都有誰說對了___(填序號)。2、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位置平衡;如發現杠桿左端偏高,則可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調節.如圖是小明同學三次實驗的情景,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5cm,部分實驗數據已記錄在下表中。(1)請將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實驗次數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510115212021031201.510(2)小明的第3次實驗存在錯誤,其錯誤是.(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A.減小摩擦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C.使每組數據更準確D.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科學備課組教師班級初三學生日期:上課時間:主課題:杠桿教學目標:認識并掌握杠桿的五要素、知道杠桿的分類及其應用理解并掌握杠桿平衡原理教學重難點:理解掌握杠桿力臂的定義靈活運用杠桿平衡原理教學方法:復習回顧知識點,并講解例題,配合練習教學內容【同步檢測】1、在圖1所示的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D)2、如下圖所示,一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A點處掛上一重物,B點用彈簧秤豎直向上拉著,杠桿正好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若彈簧秤示數為9N,則物體重力為___6____N。3、園藝師傅使用如圖丙的剪刀剪樹枝時,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是為了(D)A.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B.增大動力臂,省力C.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D.減小阻力臂,省力4、開瓶時使用的開瓶器(圖a),可以簡化成不計重力的省力杠桿(圖b),O為支點。若動力F1和阻力F2。都與杠桿垂直,且AO=6cm,BO=1cm,F1=25N,則F2= 150N。5、長lm的杠桿水平放置,支點在距左端0.8m處,現在左端掛20N重的物體,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的最右端掛80N的物體?6、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若杠桿右端下傾,則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像左(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若將左側的3個鉤碼該掛在D處,要是杠桿仍然保持平衡,則應將右端鉤碼該掛在M處(3)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若在左側的3個鉤碼下添加1個鉤碼,要使杠桿仍然保持平衡,則應將右側鉤碼改掛在K處(4)分析有關實驗數據,可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知識精講】一、杠桿的基礎知識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一根硬棒叫杠桿。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OF1l1l2F2)2、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②動力:使杠桿轉動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力,用字母F2表示。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二、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⑴找支點O;⑵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標力臂(大括號)。三、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2、實驗步驟:①、將鐵架臺放在水平桌面上,安裝杠桿,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目的是方便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的值。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個鉤碼的重力,③、將不同的鉤碼個數組成兩個鉤碼組,分別將兩個鉤碼組懸掛在杠桿上支點兩側,調節位置直至杠桿水平平衡,測出力和對應的力臂填入表格。④、保持力臂不變,改變鉤碼個數,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將對應的力和力臂填入表格;⑤、保持力不變,改變鉤碼位置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將對應的力和力臂填入表格。3、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寫成公式是F1×L1=F2×L2,也可寫成:F1/F2=L2/L1。4、若動力和阻力作用點在支點異側,則動力和阻力方向相同時杠桿平衡,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同側,則動力和阻力方向相反時杠桿平衡。四、應用:1、杠桿的分類: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當L1>L2時,F1F2,費力杠桿。名稱結構特征特點應用舉例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費距離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省距離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鑷子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費力天平,定滑輪,摩天輪2、杠桿種類判斷方法: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杠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杠桿,當為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杠桿。(一)、例題分析例1、畫出杠桿示意圖中的動力臂和阻力臂。考點分析:動力臂與阻力臂作圖。方法指導:理解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定義。例2、一把桿秤不計自重,提紐到秤鉤距離是4cm,秤砣質量250g。用來稱質量是2kg的物體,秤砣應離提紐多遠,秤桿才平衡?若秤桿長60cm,則這把秤最大能稱量多少千克的物體【解】由F1L1=F2L2,得 ∴l'1=60cm4cm=56cm. 由F'1l1=F'2l'2,得 考點分析:杠桿平衡條件。方法指導: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例3.一根扁擔長1.4m,前后兩筐內分別裝有300N和400N的貨物。問:人肩挑處離前筐多遠才能平衡?(不計扁擔及筐的質量)【解】設前筐重力G1,肩到前筐距l1, 后筐重力G2,肩到后筐距l2。 由G1l1=G2l2,即G1l1=G2(1.4m?l1),考點分析:杠桿平衡條件。方法指導: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例4、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彈簧測力計。⑴將杠桿裝在支架上,發現杠桿左端下沉,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_____右_____(左/右)調,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為止。⑵當左側鉤碼處于圖乙所示A位置時,應___增加拉力(或者向右移動彈簧測力計);,可使杠桿恢復水平位置平衡。⑶某同學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得到的數據為F1=5N,L1=20cm,F2=2.5N和L2=40cm。該同學根據這些數據能否得出探究結論?____不能____________。理由是___僅有一組數據不能歸納出規律。⑷考慮到彈簧測力計有自重,若彈簧測力計拿倒了,如圖丙所示,測出的拉力將___變小(保持不變/變大/變小)。(二)、當堂檢測選擇題1、關于力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從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叫做動力臂B、力臂就是杠桿的長度C、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做阻力臂D、力臂一定在杠桿上2、三個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圖甲中和尚們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兩小桶(如圖乙),瘦和尚和小和尚兩人合抬一大桶(如圖丙).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D)A.乙圖中右水桶向下沉,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將他的肩往右移動一點距離B.乙圖中右水桶向下沉,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將右水桶往左移動一點距離C.丙圖中小和尚為減輕瘦和尚的負擔,可以讓瘦和尚往前移動一點距離D.丙圖中小和尚為減輕瘦和尚的負擔,可以將水桶往前移動一點距離3、一根桿秤,如果秤砣被磨損掉一部分,用它稱得的質量將比被物體的實際質量( A )A、偏大B、偏小C、相等D、無法比較4、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況,OB=AB,物重均為G,兩輕質杠桿均平衡.比較F、F'的大小,滿足關系式( D )A、F=F’B、F=2F’C、F=0.5F'D、F=0.25F'5、如圖所示的杠桿中,動力的力臂用表示,圖中所畫力臂正確的是:(D)6、如圖9是自卸車的示意圖,車廂部分視為杠桿,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C)A.B點是支點,液壓桿施的力是動力,貨物重是阻力B.B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圖9)C.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后部可省力D.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7、如圖10所示。把一把米尺,在O點支起,兩邊分別掛相同砝碼各4個和2個,下列情況下,哪種情況還能保持平衡(D)(圖10)A、兩邊砝碼組各向支點處移近一個格B、兩邊砝碼組各向支點處移遠一個格C、兩邊鉤碼組各減少一個鉤碼D、兩邊鉤碼組各減少一半鉤碼8、圖11中,O為一根輕質杠桿的支點,OA=2m,OB=2.5m,A處掛著重100N的物體。若在B端施加一個豎直方向的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保持靜止,則這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C)A、20N,豎直向上B、20N,豎直向下(圖11)C、80N,豎直向上D、80N,豎直向下填空題1、杠桿有三類,即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在撬棒、天平、鍘刀、扳手、酒瓶起子、理發剪刀、釣魚竿等常見杠桿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有撬棒、鍘刀、扳手、酒瓶起子;屬于費力杠桿的有釣魚竿,屬于等臂杠桿的有天平2、如果杠桿的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那么當杠桿平衡時,動力是阻力的0.25倍.3、用某杠桿勻速提起重物可以省五分之二的力,則動力和阻力之比F1∶F2=5:3這個杠桿阻力臂跟動力臂之比L2∶L1=_5:3__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如果分別用不同方向的三個力作用于杠桿的A點,都能使如圖2所示的杠桿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F2。(AF1F2F3圖2)5、生活中的杠桿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省力杠桿,例如瓶起子;二是費力杠桿,例如釣魚桿;三是等臂杠桿,例如蹺蹺板。(“釣魚桿,蹺蹺板,瓶起子”)6、如圖9所示,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OA=0.3米,OB=0.2米。A點處掛一個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G,B點處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物體G的重力大小為_19.6_牛,力F大小為_29.4__牛。若保持力F的方向不變,將B點向A點移動,則力F的大小將__變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圖9)7、如圖所示,用力向下壓長棒撬起一塊大石頭,人對長棒的力是動力,動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長棒逆時針轉動.圖中若用豎直向下的力F壓長棒時,大石頭未撬動.可把墊著的小石塊移到離大的石塊更近(選填“近”或“遠”)些,會更有利于撬動大石頭.8、如圖12,杠桿上標有刻度,GB=5N,GA=8N,杠桿水平平衡時,A物體對杠桿的拉力是5N,此時A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為3N(BA圖12)【提高訓練】計算題1、一把桿秤不計自重,提紐到秤鉤距離是4cm,秤砣質量250g.用來稱質量是2kg的物體,秤砣應離提紐多遠,秤桿才平衡?若秤桿長60cm,則這把秤最大能稱量多少kg的物體?(如圖所示)3.5kg.2、學校組織同學們到農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小強第一次學習挑擔子,他做了以下兩次試驗,請你根據各下面的要求作答.(1)他先在扁擔的兩端各掛上50N的重物,擔子很快就平穩地挑起來.這時他的肩膀應放在扁擔的什么位置?兩端重物重力相等,要想平穩的挑起來,應使兩邊力臂相等,所以他的肩膀應放在扁擔的中點位置(只要回答,不要分析)(2)接著,他又在扁擔的A端加上50N的重物,如圖所示,但他掌握不好擔子的平衡.請你用杠桿平衡知識,幫助他計算出肩膀O應距B端多遠,擔子才能重新水平平衡?0.8(扁擔質量忽略不計)(3)通過分析杠桿的工作原理,你能總結出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要想使力矩平衡,則兩力應一個使杠桿順時針轉動,另一力使杠桿逆時針轉動,故兩個力在支點的兩側時,它們的方向相同,兩個力在支點的同一側時,它們的方向相反.(或兩個力作用的方向是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實驗題1、小麗和小宇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左端低,右端高,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麗同學在A點懸掛2個重均為0.5N的鉤碼,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15所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要使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應沿豎直向下方向,大小為1.5N。(3)杠桿調節平衡后,小宇同學經過實驗,獲得了下述數據: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4554于是小宇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小宇的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是:只做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或不同單位的物理量簡單相加).2、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左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達到平衡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__力臂___。(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如圖甲所示).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Fll1=F2l2.他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不合理;為什么?結論具有偶然性(結論沒有普遍性)(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桿自重的影響【課后練習】1、在圖1所示的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D)2、下列物體中不能看成杠桿的是(D)A、筷子B、火鉗C、剪刀D、橡皮筋3、下列關于杠桿的說法中,錯誤的是(B)A、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B、杠桿的長度等于動力臂和阻力臂之和C、支點可以在杠桿的端點,也可以在力的作用線之間D、動力、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他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4、如圖5所示,一根粗細不均勻的木料,若在O點支撐恰能平衡,若將木料從O點鋸斷,則:( A )A、粗端較重B、細端較重C、粗細兩端一樣重D、無法判斷5、如圖6所示,輕質杠桿OE可繞O點轉動,其中桿上相鄰各點之間距離相等,在C點處一重為20牛的物體G,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D)A、在A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下的力,大小為60牛;B、在B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大小為40牛;C、在D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下的力,大小為15牛;D、在E點作用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大小為12牛。圖66、如圖10所示:杠桿恰好平衡(鉤碼相同),下列措施中仍能使杠桿平衡的是(D)A.兩端各增加2個鉤碼B.兩端各減少1個鉤碼C.左端增加1個鉤碼,右端增加2個鉤碼D.左端增加1個鉤碼,右端增加3個鉤碼7、如圖所示,杠桿上有兩個質量不等的球m1>m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自重不計.如果兩球以相同的速度向支點運動,則杠桿( C )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左側將下沉C、不能平衡,右側將下沉D、條件不夠,無法判斷8、如圖所示杠桿,力F方向始終豎直向上,當此杠桿在動力F作用下,將一個由細繩系的物體由圖中位置逆時針勻速轉動到水平位置時,則( A )A、F大小始終不變B、F先變大后變小C、F先變小后變大D、無法判斷F大小的變填空題1、在力的作用下,繞某一______轉動的一根硬棒叫杠桿。杠桿的五個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支點到___________的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__________的距離叫阻力臂。固定點,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2、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要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_力臂__的測量。3、開瓶時使用的開瓶器(圖a),可以簡化成不計重力的省力杠桿(圖b),O為支點。若動力F1和阻力F2。都與杠桿垂直,且AO=6cm,BO=1cm,F1=25N,則F2= 150N。4、阻力臂為動力臂4倍的杠桿是費力杠桿(選填“省力”或“費力”);若該杠桿受到的阻力為20N,則當動力為80N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5、長lm的杠桿水平放置,支點在距左端0.8m處,現在左端掛20N重的物體,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的最右端掛80N的物體?6、密度均勻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全尺長的三分之一,當B端掛5N的重物P是,直尺的A端剛剛開始翹起,如圖所示,則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10N7、如下圖所示,一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A點處掛上一重物,B點用彈簧秤豎直向上拉著,杠桿正好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若彈簧秤示數為9N,則物體重力為___6___N。8.一根扁擔長1.4m,前后兩筐內分別裝有300N和400N的貨物。問:人肩挑處離前筐0.8米才能平衡。(不計扁擔及筐的質量)計算題1、如圖所示,曲桿AOBC自重不計,O為支點,AO=60cm,OB=40cm,BC=30cm,A端所掛重物G=50N,為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需在C處施加一個力.①為使用力最小,這個力的方向如何?試在圖上畫出該力的示意圖;②計算該力的大小.602、某工廠要把質量為150kg直徑為60cm的汽油桶用人力把它從室外滾至室內,進門時遇到一級高20cm的臺階,工人師傅要把這只油桶翻上這一臺階至少要用多大的力?707N實驗題1、同學們利用實驗共同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使用的杠桿刻線均勻,每個鉤碼的質量都相等。⑴杠桿初始狀態如圖18甲所示,為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此時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也可以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右____調節。⑵杠桿調節完畢后,莉莉在杠桿支點兩側掛的鉤碼如圖18乙所示,如果此時莉莉不再支撐杠桿,杠桿不能靜止在水平位置。同學們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和建議:①小紅說,把右側的鉤碼減掉一個,杠桿就平衡了。②小林說,把左側的鉤碼向左移動一格,杠桿就平衡了。③小健說,在左側的鉤碼下增加一個鉤碼,杠桿就平衡了。④小東說,在右側的鉤碼下增加一個鉤碼,并向左移動一格,杠桿也可以平衡。你認為都有誰說對了___(填序號)。①②④2、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位置平衡;如發現杠桿左端偏高,則可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調節.如圖是小明同學三次實驗的情景,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5cm,部分實驗數據已記錄在下表中。(1)請將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實驗次數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510115212021031201.510(2)小明的第3次實驗存在錯誤,其錯誤是.(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A.減小摩擦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C.使每組數據更準確D.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水平,左,(2)力臂測量錯誤;(3)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章杠桿 學生.doc 5章杠桿.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