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講 滑輪(5章滑輪)—華師大版科學九年級上冊 復習講義(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講 滑輪(5章滑輪)—華師大版科學九年級上冊 復習講義(含答案)

資源簡介

科學備課組
教師
班級
初三
學生
日期:
上課時間:
主課題:
滑輪
教學目標:
掌握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和基本規(guī)律
會運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解決相關(guān)的計算
教學重難點:
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zhì)和特點
靈活運用滑輪
教學方法:
復習回顧知識點,并講解例題,配合練習
教學內(nèi)容
【同步檢測】
1.
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個
等臂
杠桿,使用定滑輪的好處是可以
改變動力的方向
,但不能
省力
;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個
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
杠桿,使用動滑輪的好處是
省一半力
,但不能
改變動力的方向

2.
使用定滑輪提升重物,當分別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時:(
D

A.A方向拉力最小;
B.B方向拉力最小;
C.C方向拉力最小;
D.三個方向拉力都一樣.
3.
下列各圖中利用了動滑輪的是(
D

4.
用下列簡單機械,使重量同為G的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圖8,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計摩擦和機械自重)

B

5.
同一物體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勻速移動,如右圖所示,拉力分別為F甲、F乙、F丙,不記滑輪與輕繩間的摩擦,比較它們的大小,則(
B
)
A.F甲<F乙
B.F甲>F乙
C.不能確定
D.F甲=F乙
6、如圖所示,當物體所受重力等于120
N,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為零時,拉力F應(yīng)等于
120
N(不計繩重與摩擦).
【知識精講】
一、滑輪
1、定滑輪:
(
l
1
l
2
F
2
F
1
)
①定義:中間的軸
固定不動
的滑輪。
②實質(zhì):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
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
省力
但是能
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
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
2、動滑輪:
(
F
1
l
1
F
2
l
2
)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
移動
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zhì):
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
省一半的力
,但不
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
F=
1
/
2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則
F=
1
/
2(G物+G動)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
=
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二、滑輪組
1、定義:由定滑輪和動滑輪(至少有
一個
定滑輪和
一個
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合。
2、實質(zhì):
省力
杠桿
3、特點:既可以
省力
又可以
改變用力方向

4、理想的滑輪組: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
F=
1
/
n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
F=
1
/
n(G物+G動)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
=
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一)、例題分析
例1.
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左邊是甲,右邊乙),不計彈簧測力計自重。則甲受到的合力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是:(
A
)
A.0,3N
;
B.0,5N
;
C.2N,5N
;
D.2N,3N
.
例2.如圖所示,物體A重20牛,靜止在水平面上,滑輪重2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8牛。那么,B物重___8____牛,水平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是_12_____牛。
(

2
題圖
A
B
)
例3.如圖4所示,每只滑輪重都是2N,當拉力F為5N時,物體G可保持靜止。則物重G為
8
N,圖中所標a繩承受的力是
12
N,b繩承受的力是
5
N。
(

4
)
例4.如圖所示,動滑輪右邊繩子固定,左邊懸掛物體A,動滑輪受拉力F作用將物體A勻速提高2m,則動滑輪升高
1
m,動滑輪這種使用方法的好處是
省距離
(填“省力”或“省距離”)
例5.如圖所示裝置,
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
滑輪和繩子重力以及滑輪軸處的摩擦均不計.
當B物體重為10牛頓時,
它恰好能勻速下降.
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拉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
則這個力的大小是
(
B
)
A.
5牛頓;
B.
10牛頓;
C.
15牛頓;
D.
20牛頓.
例6.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重600N的人用力拉繩,使裝置處于靜止。裝置中的滑輪A重500N,滑輪B重200N,底板C重100N。不計軸摩擦及繩重,人對底板C的壓力為_475_______N。
分析:設(shè)B滑輪對人的拉力為TB,底板對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對底板的壓力設(shè)為F
以人為研究對象,G人=TB+F,
以底板為研究對象,2TB+GB+TB=F+G板,聯(lián)立方程解得F=475N
考點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方法指導: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二)、當堂檢測
1.
旗桿頂上的滑輪,其作用敘述正確的是(C  )
A、省力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B、費力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C、等臂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D、以上說法都正確
2.定滑輪有這樣的特點:拉動繩子時,物體移動,輪子也轉(zhuǎn),但它的軸的位置是不變的。動滑輪有這樣的特點:拉動繩子時,物體移動,輪子也轉(zhuǎn),并且它的軸的位置是移動的。請在圖1所示各滑輪旁邊的括號內(nèi)寫上定滑輪或動滑輪。
(

1
)
3.
不計滑輪重,G1=100牛,G2=500牛,若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F1,物體G2對地面的壓力為F2,則:(
A
)
A.F1=200牛;
B.F2=300牛;
C.F1=400牛;
D.F2=200牛.
4.在圖2和圖3中的輪子上畫一根線表示杠桿,并標出支點O;畫出動力F1和阻力F2,以及力臂L1和L2。
(

3
)
(

2
)
5.如圖所示,用F=100N的力拉著木塊勻速前進,則木塊與支持面間的摩擦力為
200
N.
6.
如圖所示,不計動滑輪的質(zhì)量及轉(zhuǎn)動摩擦,當豎直向上的力F=10N時,恰能使重物G勻速上升,則重物G=
5
N,繩固定端拉力為
5
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動
5
cm.
7.用如圖的滑輪勻速提升重物:
(1)如果G=200N,滑輪重不計,則掛鉤承受的拉力是
200
N,拉繩的力F為
100
N,滑輪重為10N,則掛鉤承受的拉力是
200
N,拉繩的力F為
105
N.
8.
如圖所示,繩及滑輪重不計,滑輪轉(zhuǎn)動時的摩擦不計.物體A重800N、B重l00N,B在運動時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B=20N.當拉力F=200N時,物體A以3m/s的速度沿水平面勻速運動.求:
(1)物體B運動的速度;
(2)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fA.
解:(1)B的速度VB=2VA=2×3m/s=6m/s..
(2)對A進行受力分析可知:F=fA+2fB,
所以fA=F-2fB=200N-2×20N=160N.
【提高訓練】
1.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A前進時,若繩子自由端拉力F=60N,物體A重150N,不計滑輪重和繩與滑輪間摩擦.
(1)物體A與地面間摩擦力是多大?180N
(2)當繩子自由端移動3m,則物體A移動多遠?1m
2.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900N的物體從一樓勻速提升至六樓,所用的拉力F為360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3m/s.(己知每層樓高3m)
求:(1)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45m
(2)小明所用的時間;物體上升的速度;150s
0.1m/s
(3)動滑輪的重量?180N
3.如圖1所示,是探究“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實驗裝置.
(1)實驗時,應(yīng)豎直拉動使鉤碼
勻速
上升.
(2)小軍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使用動滑輪可以
省力

實驗次數(shù)123鉤碼重/N246測力計示數(shù)/N1.12.13.1
(3)小軍繼續(xù)實驗,并作出“拉力與鉤碼重的比值隨鉤碼重的變化”圖象,如圖2所示.分析圖象可知:鉤碼越重,拉力F與鉤碼重的比值就越接近
0.5
(選填數(shù)值).由此他推理得出:在不計動滑輪重時,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
的力.
4.在一木箱的兩側(cè)(如圖所示)各有一個小孔,小孔中各有繩子穿出,左側(cè)的繩上栓一個小車,用手拉右側(cè)的繩子,左邊的小車也向前運動,當繼續(xù)向右拉繩子時,右端繩子移動了10cm,左邊小車卻移動了20cm.木箱中有什么神秘的東西使物體比手運動得快?試畫出該裝置的示意圖.
【課后練習】
1.
使用動滑輪可以(
B

A.
改變力的方向
B.
省一半力
C.
不省力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2.如圖1所示,不計摩擦及滑輪重,重為G1、G2的兩個物體現(xiàn)在處于靜止,則(
A
)。
A.G1=2G2
B.G1=G2
C.2G1=G2
D.G1=3G2
(

1
)
3.
如圖2所示,彈簧秤下掛著一個重為1
N的滑輪,滑輪上用細線掛著一個1
N的小球和一個10
N重的物體,小球懸在空中,物體落在桌面上,整個裝置都是靜止的,這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是(
B

A.2
N
B.3
N
C.11
N
D.12
N
圖2
圖3
圖4
4.如圖3所示,動滑輪重為1N,拉力F為5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shù)為(
D

A.G為4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B.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10N
C.G為10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D.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5.
如圖4所示,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輪拉起重物時所用力的情況,比較甲、乙兩圖可得結(jié)論__
__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但不省力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結(jié)論
__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改變用力方向
6.如圖5所示,物體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牛,水平拉力F=__3___牛,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f
=___6__牛,2秒內(nèi)拉力F做的功為__0.24_焦。(不計滑輪重力以及輪與繩之間的摩擦)
7.某同學研究定滑輪的使用特點,他每次都勻速提起鉤碼,研究過程如圖6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測量結(jié)果,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jié)論。
比較(a)、(b)兩圖可知
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比較(b)、(c)、(d)三圖可知
使用定滑輪勻速提起重物時,拉力大小相同與拉力方向無關(guān)
圖5
圖6
8.如圖7所示,物重G=30N,繩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輪勻速上升。
(l)若滑輪重不計,滑輪向上移動20cm,則拉力F=
60
N,物體上升
40
cm。
若滑輪重為2N,使物體上升20cm,則拉力F=
62
N,滑輪向上移動
10
cm。
(

7
)
9.
如圖所示,在豎直向上大小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為0.2m/s,不計滑輪重、繩重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則物體的重力大小和滑輪上升的速度分別為(D
)
A.20N
0.4m/s
B.20N
0.1m/s
C.5N
0.4m/s
D.5N
0.1m/s
10.小明同學按照圖13所示裝置對動滑輪特點進行了探究,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右表: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她覺得與“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的結(jié)論偏差較大。你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回想你的實驗經(jīng)歷,回答下列問題:該實驗中出現(xiàn)這樣結(jié)果的主要原因是__動滑輪具有重力__和___動滑輪與軸之間存在摩擦__。在該實驗時還應(yīng)注意____豎直向上勻速拉動

實驗次數(shù)物重G/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N11.00.721.51.032.01.3
11.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1N,拉力F為5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shù)分別是多少?
9N,5N
12.如圖所示,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繩,一端與置于水平桌面上重100牛的物體A相連,另一端跨過滑輪固定于O點。當懸掛在滑輪下的物體B重40牛時,它恰能勻速下降。物體B的重力不變,若要使物體B勻速上升,需要在物體A上施加一個沿_______方向,大小為______牛的力F。
(

2
題圖
A
)水平向左,40N
13.如圖所示,物體A重20牛,靜止在水平面上,滑輪重2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8牛。那么,B物重_______牛,水平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是______牛。
(

3
題圖
A
B
)8N,12N科學備課組
教師
班級
初三
學生
日期:
上課時間:
主課題:
滑輪
教學目標:
掌握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和基本規(guī)律
會運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解決相關(guān)的計算
教學重難點:
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zhì)和特點
靈活運用滑輪
教學方法:
復習回顧知識點,并講解例題,配合練習
教學內(nèi)容
【同步檢測】
1.
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個
杠桿,使用定滑輪的好處是可以
,但不能
;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個
杠桿,使用動滑輪的好處是
,但不能

2.
使用定滑輪提升重物,當分別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時:(

A.A方向拉力最小;
B.B方向拉力最小;
C.C方向拉力最小;
D.三個方向拉力都一樣.
3.
下列各圖中利用了動滑輪的是(

4.
用下列簡單機械,使重量同為G的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圖8,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計摩擦和機械自重)


5.
同一物體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勻速移動,如右圖所示,拉力分別為F甲、F乙、F丙,不記滑輪與輕繩間的摩擦,比較它們的大小,則(
)
A.F甲<F乙
B.F甲>F乙
C.不能確定
D.F甲=F乙
6、如圖所示,當物體所受重力等于120
N,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為零時,拉力F應(yīng)等于
N(不計繩重與摩擦).
【知識精講】
一、滑輪
1、定滑輪:
(
l
1
l
2
F
2
F
1
)
①定義:中間的軸
的滑輪。
②實質(zhì):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
省力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
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
2、動滑輪:
(
F
1
l
1
F
2
l
2
)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
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zhì):
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
,但不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則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
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二、滑輪組
1、定義:由定滑輪和動滑輪(至少有
定滑輪和
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合。
2、實質(zhì):
杠桿
3、特點:既可以
又可以

4、理想的滑輪組: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
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一)、例題分析
例1.
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左邊是甲,右邊乙),不計彈簧測力計自重。則甲受到的合力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是:(
)
A.0,3N
;
B.0,5N
;
C.2N,5N
;
D.2N,3N
.
例2.如圖所示,物體A重20牛,靜止在水平面上,滑輪重2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8牛。那么,B物重___
___牛,水平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是_
_____牛。
(

2
題圖
A
B
)
例3.如圖4所示,每只滑輪重都是2N,當拉力F為5N時,物體G可保持靜止。則物重G為
N,圖中所標a繩承受的力是
N,b繩承受的力是
N。
(

4
)
例4.如圖所示,動滑輪右邊繩子固定,左邊懸掛物體A,動滑輪受拉力F作用將物體A勻速提高2m,則動滑輪升高
m,動滑輪這種使用方法的好處是
(填“省力”或“省距離”)
例5.如圖所示裝置,
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
滑輪和繩子重力以及滑輪軸處的摩擦均不計.
當B物體重為10牛頓時,
它恰好能勻速下降.
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拉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
則這個力的大小是
(
)
A.
5牛頓;
B.
10牛頓;
C.
15牛頓;
D.
20牛頓.
例6.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重600N的人用力拉繩,使裝置處于靜止。裝置中的滑輪A重500N,滑輪B重200N,底板C重100N。不計軸摩擦及繩重,人對底板C的壓力為_
______N。
分析:設(shè)B滑輪對人的拉力為TB,底板對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對底板的壓力設(shè)為F
以人為研究對象,G人=TB+F,
以底板為研究對象,2TB+GB+TB=F+G板,聯(lián)立方程解得F=475N
考點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方法指導: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二)、當堂檢測
1.
旗桿頂上的滑輪,其作用敘述正確的是(
 )
A、省力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B、費力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C、等臂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D、以上說法都正確
2.定滑輪有這樣的特點:拉動繩子時,物體移動,輪子也轉(zhuǎn),但它的軸的位置是不變的。動滑輪有這樣的特點:拉動繩子時,物體移動,輪子也轉(zhuǎn),并且它的軸的位置是移動的。請在圖1所示各滑輪旁邊的括號內(nèi)寫上定滑輪或動滑輪。
(

1
)
3.
不計滑輪重,G1=100牛,G2=500牛,若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F1,物體G2對地面的壓力為F2,則:(
)
A.F1=200牛;
B.F2=300牛;
C.F1=400牛;
D.F2=200牛.
4.在圖2和圖3中的輪子上畫一根線表示杠桿,并標出支點O;畫出動力F1和阻力F2,以及力臂L1和L2。
(

3
)
(

2
)
5.如圖所示,用F=100N的力拉著木塊勻速前進,則木塊與支持面間的摩擦力為
N.
6.
如圖所示,不計動滑輪的質(zhì)量及轉(zhuǎn)動摩擦,當豎直向上的力F=10N時,恰能使重物G勻速上升,則重物G=
N,繩固定端拉力為
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動
cm.
7.用如圖的滑輪勻速提升重物:
(1)如果G=200N,滑輪重不計,則掛鉤承受的拉力是
N,拉繩的力F為
N,滑輪重為10N,則掛鉤承受的拉力是
N,拉繩的力F為
N.
8.
如圖所示,繩及滑輪重不計,滑輪轉(zhuǎn)動時的摩擦不計.物體A重800N、B重l00N,B在運動時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B=20N.當拉力F=200N時,物體A以3m/s的速度沿水平面勻速運動.求:
(1)物體B運動的速度;
(2)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fA.
【提高訓練】
1.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A前進時,若繩子自由端拉力F=60N,物體A重150N,不計滑輪重和繩與滑輪間摩擦.
(1)物體A與地面間摩擦力是多大?
(2)當繩子自由端移動3m,則物體A移動多遠?
2.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900N的物體從一樓勻速提升至六樓,所用的拉力F為360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3m/s.(己知每層樓高3m)
求:(1)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2)小明所用的時間;物體上升的速度;
(3)動滑輪的重量?
3.如圖1所示,是探究“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實驗裝置.
(1)實驗時,應(yīng)豎直拉動使鉤碼
上升.
(2)小軍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使用動滑輪可以

實驗次數(shù)123鉤碼重/N246測力計示數(shù)/N1.12.13.1
(3)小軍繼續(xù)實驗,并作出“拉力與鉤碼重的比值隨鉤碼重的變化”圖象,如圖2所示.分析圖象可知:鉤碼越重,拉力F與鉤碼重的比值就越接近
(選填數(shù)值).由此他推理得出:在不計動滑輪重時,使用動滑輪可以省
的力.
4.在一木箱的兩側(cè)(如圖所示)各有一個小孔,小孔中各有繩子穿出,左側(cè)的繩上栓一個小車,用手拉右側(cè)的繩子,左邊的小車也向前運動,當繼續(xù)向右拉繩子時,右端繩子移動了10cm,左邊小車卻移動了20cm.木箱中有什么神秘的東西使物體比手運動得快?試畫出該裝置的示意圖.
【課后練習】
1.
使用動滑輪可以(

A.
改變力的方向
B.
省一半力
C.
不省力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2.如圖1所示,不計摩擦及滑輪重,重為G1、G2的兩個物體現(xiàn)在處于靜止,則(
)。
A.G1=2G2
B.G1=G2
C.2G1=G2
D.G1=3G2
(

1
)
3.
如圖2所示,彈簧秤下掛著一個重為1
N的滑輪,滑輪上用細線掛著一個1
N的小球和一個10
N重的物體,小球懸在空中,物體落在桌面上,整個裝置都是靜止的,這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是(

A.2
N
B.3
N
C.11
N
D.12
N
圖2
圖3
圖4
4.如圖3所示,動滑輪重為1N,拉力F為5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shù)為(

A.G為4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B.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10N
C.G為10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D.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5.
如圖4所示,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輪拉起重物時所用力的情況,比較甲、乙兩圖可得結(jié)論__
__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結(jié)論
_
6.如圖5所示,物體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牛,水平拉力F=_____牛,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f
=_
_牛,2秒內(nèi)拉力F做的功為__
_焦。(不計滑輪重力以及輪與繩之間的摩擦)
7.某同學研究定滑輪的使用特點,他每次都勻速提起鉤碼,研究過程如圖6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測量結(jié)果,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jié)論。
比較(a)、(b)兩圖可知

比較(b)、(c)、(d)三圖可知
圖5
圖6
8.如圖7所示,物重G=30N,繩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輪勻速上升。
(l)若滑輪重不計,滑輪向上移動20cm,則拉力F=
N,物體上升
cm。
若滑輪重為2N,使物體上升20cm,則拉力F=
N,滑輪向上移動
cm。
(

7
)
9.
如圖所示,在豎直向上大小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為0.2m/s,不計滑輪重、繩重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則物體的重力大小和滑輪上升的速度分別為(
)
A.20N
0.4m/s
B.20N
0.1m/s
C.5N
0.4m/s
D.5N
0.1m/s
10.小明同學按照圖13所示裝置對動滑輪特點進行了探究,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右表: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她覺得與“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的結(jié)論偏差較大。你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回想你的實驗經(jīng)歷,回答下列問題:該實驗中出現(xiàn)這樣結(jié)果的主要原因是__
__和___
__。在該實驗時還應(yīng)注意____

實驗次數(shù)物重G/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N11.00.721.51.032.01.3
11.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1N,拉力F為5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shù)分別是多少?
12.如圖所示,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繩,一端與置于水平桌面上重100牛的物體A相連,另一端跨過滑輪固定于O點。當懸掛在滑輪下的物體B重40牛時,它恰能勻速下降。物體B的重力不變,若要使物體B勻速上升,需要在物體A上施加一個沿_______方向,大小為______牛的力F。
(

2
題圖
A
)
13.如圖所示,物體A重20牛,靜止在水平面上,滑輪重2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8牛。那么,B物重_______牛,水平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是______牛。
(

3
題圖
A
B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永定县| 清河县| 龙南县| 论坛| 道孚县| 华池县| 缙云县| 黄浦区| 武平县| 若尔盖县| 德兴市| 莲花县| 无棣县| 郑州市| 泰兴市| 军事| 光山县| 太原市| 隆林| 贡嘎县| 巴里| 甘南县| 通州区| 丰顺县| 屯门区| 凤阳县| 沙洋县| 南昌市| 玉山县| 南安市| 凤阳县| 奉化市| 苏尼特右旗| 玉林市| 新民市| 黎平县| 大洼县| 卓尼县| 宿州市|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