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水循環》知識點 1. (水)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氣中,這種現象叫做蒸發 。 2. 水在(任何溫度下 ) 都可以蒸發。 3. 水蒸發的快慢與 溫度 、 蒸發面積 、 空氣流通 有關。 4.水蒸氣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氣體。水蒸發是要(吸熱)的,把水擦到手上,手會感覺(涼爽),是由于水蒸發吸熱的原因。 5.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會迅速產生大量氣泡,并不停的翻騰起來。這種現象叫做(沸騰),水沸騰時繼續給水加熱,溫度(不會再上升)。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的這個點,就是這杯水的(沸點)。 6.在正常情況下,水的的沸點是 100℃ ,水的冰點是 0 ℃ 。 水被在高山的山頂和山腳下燒水,水沸騰時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山頂沸點低,山腳沸點高),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氣壓越低,水的沸點越低。) 7.給水加熱過程中,實驗現象是:(水的溫度上升趨勢先快后慢,后保持不變)該實驗中酒精燈使用(外焰)加熱,酒精燈火焰分為(外焰 內焰 焰心)石棉網作用(使受熱溫度均勻,避免一些燒杯受熱不均而爆裂) 8.蒸發與沸騰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在變化過程中都要(吸)熱。不同點是:蒸發是在(任何溫度)條件下進行的,變化速度(緩慢);沸騰是把水加熱到(100?C)時進行的,變化速度(劇烈)。 9.水蒸氣在 遇冷 條件下會發生(凝結)現象。 10..對著鏡子哈氣會有什么現象?(有小水珠)燒開冒出的"白氣"是 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滴。 11. 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凝結成的 小水滴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 氣遇到冷的物體凝結成的 小冰晶 。水結冰時的溫度就是水的(“冰點”),一般條件下,當溫度降低到0?C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 12、水在自然界里有(冰、水、水蒸氣)三種不同的形態。冰融化、水蒸發要(吸收熱量);水結冰,水蒸氣變成水要(放出熱量)。水的三態變化主要取決于(溫度)的變化。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種存在形態,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呢?(水遇冷(0?C以下)變成冰,水吸熱變成水蒸氣。) 13、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濕衣服結了冰也會慢慢變干。衣服里的水經歷了哪些形態的變化?(水遇冷(0攝氏度以下)變成冰,冰吸熱變成水蒸氣。) 14.雨和雪的形成?(當空中的水蒸氣較多時,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會不斷增大,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會降落。如果低空氣溫高于(0?C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氣溫低于(0?C以下),降落的是(雪)。 10.在空中噴灑(制冷劑),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這就是(人工降雨)。 重要實驗 實驗16?水蒸發時吸收熱量 實驗材料:溫度計、支架、棉紗、表。 實驗步驟: 1、將溫度計的液泡包上棉紗浸入水中,記錄這時的溫度。 2、把溫度計提出水面,每半分鐘記錄一次溫度。 實驗現象:溫度計液泡上的水蒸發時,溫度在不斷下降。 實驗結論:水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 實驗17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實驗材料:瓷盤、濕巾、支架、酒精燈、火柴、水。 實驗步驟: 1、兩個同樣的瓷盤,同時倒入同樣多的水,一個放置在桌面上,一個放在火上加熱。觀察哪個蒸發的快。 2、兩塊同樣大的濕巾,一塊展開,一塊折疊兩次,觀察哪塊蒸發的快。 3、兩塊同樣大的濕巾,一塊放在陰涼處,一塊放在通風處,觀察哪塊蒸發的快。 實驗結論:加熱、增大蒸發面積、風吹都可以加快蒸發。 實驗18給水加熱水溫的變化 實驗材料:鐵架臺、圓底燒瓶、酒精燈、溫度計、彩筆、表 實驗步驟: 1、在鐵架臺的鐵圈上放一個盛水的燒瓶。 2、吊一個溫度計,使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要觸到燒杯壁和杯底。 3、用酒精燈加熱,記錄水溫的變化。 實驗現象:水的溫度在不斷增高,達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不會再升高。 實驗結論:把水加熱到一定溫度(通常是100℃),水會迅速變成水蒸氣并不停地翻騰起來,這種現象叫做沸騰。 水沸騰后,溫度計讀數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就是這杯水的沸點。 實驗20水蒸氣凝結的條件 實驗材料:兩個玻璃杯、兩塊玻璃片、酒精燈、鐵夾、火柴、熱水 實驗步驟: 1、把兩個玻璃杯裝上同樣多的溫度相同的水。 2、將其中一塊玻璃片用酒精燈均勻加熱。然后將兩塊玻璃片同時蓋在燒杯上。 實驗現象:冷玻璃片上會出現小水珠,熱玻璃片上不會出現小水珠。 實驗結論:水蒸氣在遇冷的條件下才可以凝結成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