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遺傳 教學目標:1. 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 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3. 說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學重點: 性狀的概念,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預習: 預讀課本內容,劃出重要字句,完成導學案。 導入: 對于“遺傳”這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同學們可以在日常的觀察中發現許多遺傳的現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兒子的長相像爸爸,等等。你跟你的爸爸媽媽有多少相似之處呢?請同學們填寫書P2的調查表。 性狀與父母相同,或者與父母之一相同,這種現象就是遺傳。用生物學的術語敘述遺傳這一概念,遺傳是指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象。 若性狀與父母不同,叫做什么?子女為什么會出現不同于父母的性狀?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討論。 學生填寫P2的性狀調查表。 學生根據現象理解遺傳的概念。 一、生物的性狀與基因和染色體 展示書P3的圖片,學生小組討論討論題。 學生總結老師補充說明性狀的概念。 我們知道,不同種類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個體在這些方面也會有所不同。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體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稱為性狀。 學生觀察圖片思考討論討論題。 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同學們在自己身邊到處可以遇到。但是我們應該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如為 什么“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物是怎樣把自己的性狀傳給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過什么途徑把自己的性狀傳給下一代? 學生根據事例理解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1、認識基因和染色體 引導學生閱讀P4孟德爾材料得出結論:控制生物性狀的因子是基因。展示染色體圖,學生根據圖片說出DNA和染色體的關系以及基因和DNA的關系: 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 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2、分析基因的傳遞過程 提出問題,討論:父母能否直接將具體的性狀傳給孩子?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什么? 我們在了解人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時已經知道,每個人都是由受精卵發育形成的,而每個受精卵又是由卵細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 從生殖發育的過程看,聯系父母與子女的結構是生殖細胞。所以,我們可以說父母的性狀是通過生殖細胞——卵細胞和精子傳給后代的。同樣,各種生物也是通過生殖細胞把性狀傳給后代的。 展示人的染色體和果蠅(雌)染色體圖:不同生物染色體形態不同。 分析數據,從中找出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提問:從以上四種生物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我們可以看到什么? 生:各種不同物種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和數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種又是相對穩定的。 生:體細胞染色體數是生殖細胞染色體數2倍。 課堂小結: 根據導學案小結 鞏固練習: 完成訓練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