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傳染病的預防教學目標:1、描述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2、說出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3、感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描述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并能運用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指導學生健康生活。(2)教學難點:通過實例分析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以及如何預防傳染病學情分析:學生對傳染病的概念及由病原體引發的各類疾病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從握手游戲入手,既可以讓學生從親身體驗著手分析,又可以為以后如何健康地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過程復習導入:1、傳染病有哪些主要特點?2、傳染病的病原體有哪幾類?傳染病的傳播要經過哪些環節?面對傳染病時人類該如何應對呢?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些傳染病的奧秘。一、模擬探究1、握手模擬傳染病的傳播把你的右手放在灑滿面粉的紙上,然后和第二個同學握手,這個同學又和第三個同學握手,以此類推。檢查每個同學的手,你會發現什么?分組討論:1.假如面粉代表某種病原體,試著描述這種病原體是如何進行傳播的?2.你知道病原體的傳播由哪三個環節組成的嗎?談談你的體驗總結:洗手是預防傳染病的簡單有效的方法2、超鏈接-數學[]如果你手上帶有一種病原體,你與十人握手,這些人又分別與十人握手,你把病原體傳給了多少人?1023、分析、討論[]病原體是如何傳播的?你——握手——與你握手的人二、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學生歸納:傳染病的傳播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傳染源:是指能夠傳播病原體的患者、病原體攜帶者以及或受病原體感染的動物。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你知道傳染病有哪些主要的傳播途徑嗎?聯系實例想一想:合作交流:空氣傳播、飲食、飲水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等閱讀信息庫,看一看常見的傳染病都有哪些種類?學生回答:主要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等。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三、預防傳染病教師:在傳染病流行時,只要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其流行便可終止。學生讀圖分析24-8圖中的預防傳染病的各種措施,用線將圖號相應措施連起來,并與同學一起交流1.控制傳染源:學生討論,許多傳染病在發病以前就有傳染性,而到了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一般我們對傳染病人如何護理?]對病人要盡量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對于傳染病人要倍加關懷,不可嫌棄,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復健康。對患傳染病的動物,定要及時處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個可愛的寵物但也不能留。2.切斷傳播途徑:有個肝炎病人,在飯店吃過飯后在他的碗下壓了一個字條:“我是肝炎病人,請把用過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顯然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斷傳播途徑。其實飯前便后要洗手,消滅蚊蠅等,也是切斷傳播途徑。講究個人衛生,消滅媒介生物等,使病原體沒有機會感染健康人。[]3.保護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交流感受:1、你認為傳染病可怕嗎?2、如果有一種傳染病出現在你身邊,你該做些什么?回顧總結:一、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1、傳染源2、傳播途徑3、易感人群二、傳染病的預防措施1、控制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課堂檢測:1、傳染病的傳染源是指()A.細菌、病毒、寄生蟲 B.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C.能傳播疾病的生物 D.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2、下列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中,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是( ?。?br/>A.對病人隔離治療B.預防接種C.講究個人衛生D.對飲用水進行消毒3、感染H7N9病毒的人屬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中的( )A.傳播途徑B.病原體C.易感人群D.傳染源4、下列對幼兒園預防傳染病措施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A.將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療——控制傳染源B.按規定給孩子接種疫苗——保護易感人群C.每天對教室消毒處理——切斷傳播途徑D.要求孩子飯前便后洗手——保護易感人群5、夏季是細菌性痢疾多發的季節,為預防該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學校嚴禁食堂二次銷售剩余飯菜。該傳染病的類型和學校采取的預防措施分別屬于()A.消化道傳染病控制傳染源B.消化道傳染病切斷傳播途徑C.呼吸道傳染病切斷傳播途徑D.消化道傳染病保護易感人群6、2015年5月29日,廣東省惠州市出現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確診病例,該患者已移至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這種措施在傳染病的預防上屬于( )A.控制傳染源B.切斷傳播途徑C.保護易感人群D.消滅病原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