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素質檢測卷 社會·法治試題卷 考生須知: 1.本次測試為閉卷形式,全卷共 30 題,滿分為 100 分。 2.考生所寫的答案一律答在期中檢測答題卷上,否則不得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26小題,每題2分,共52分) 1. 威爾·杜蘭在描述某古代文明時說:“這里之所以成為傳說中的伊甸園,西亞的谷倉,除了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濫?!痹凇斑@里”能找到的文明遺跡是 ( ) 圖 A 圖 B 圖 C 圖 D 2.文明是多元的,從文字角度可用下列史實說明多元文明的正確選項是 ( ) ①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②古印度的字母文字 ③中國的甲骨文 ④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北緯30度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是一條神秘的緯線。在這條緯線附近有著名的金字塔、空中花園、三星堆等。此現象產生的最合理的原因應該是 ( ) A.地理環境的影響 B.文化傳統相同所致 C.文明交流的結果 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 4. 《禮記·禮運》認為,在“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會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中國最早具備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 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出準確判斷是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判斷,不準確的是 ( ) A.宗法制——周代分封制的基礎 B.商鞅變法――戰國時期影響最大的變法 C.孟子――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 D.隸書――秦始皇時期頒行全國的標準文字 6. 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源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最可能出自下列那本書 ( ) A.《韓非子》 B.《論語》 C.《道德經》 D.《孫子兵法》 7. 在古代雅典,人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會入口處領取一塊陶片,寫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給工作人員。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 A.實行貴族統治 B.積極武力擴張 C.實行民主制度 D.崇尚“無為而治” 8.下列屬于古代羅馬政治體制的有 ( ) ①元首制 ②共和制 ③君主立憲制 ④城邦民主制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9.有史學家把歐洲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 14、15 世紀稱為“黑暗的世紀”,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 ①查理曼大帝接受教皇加冕 ②基督教會控制西歐的經濟和文化生活 ③封建莊園的經濟發展緩慢 ④城市居民通過起義、贖買等方式獲得自治權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10.下列國家中,地跨亞非歐三洲的 ( ) ①古代埃及 ②亞歷山大帝國 ③羅馬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1.下列對阿拉伯帝國的敘述,正確的有 ( ) ①歷史上阿拉伯帝國與西漢政府交往密切,被稱之為“大秦” ②阿拉伯帝國為東西方經濟、文化等交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③8 世紀中葉,阿拉伯國家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首都麥加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商業大都市之一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2. 模仿和創新相結合是日本民族的兩大特色,主要體現為“漢化”和“歐化”。其中“漢化”是指 ( ) A.《漢謨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 奴隸制民主政治 D.種姓制度 13. 如果開展一次以“古代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下列可納入該主題的有 ( ) ①柱廊式建筑 ②羅馬法 ③馬鐙 ④胸戴挽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這句話主要告訴我們 ( ) A.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 B.每個人有不同的角色和責任 C.我們每個人都要養成親社會的行為 D.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15.互聯網+傳統集市=淘寶;互聯網+傳統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互聯網+郵遞=物流……,發展“互聯網+”說明 ( ) A.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 B.網絡打破時空限制,促進人際交往 C.網絡讓日常生活的信息和交流變得方便迅速 D.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6.互聯網上一天產生的信息量有多少?真的是多如牛毛。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約有800EB,如果將其裝在DVD光盤中要裝1.68億張,裝在硬盤中要裝80萬個。這提醒我們 ( ) A. 學會信息節食,不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 B. 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 C.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堅決抵制不良信息 D. 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 17.乘車時要自覺排隊,依次上車;參觀旅游時,要愛護公物、文物古跡和花草樹木;觀看電影、演出時,不要大聲喧嘩這些表明 ( ) A.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 B. 社會公共秩序是靠社會輿論來維持的 C. 社會公共秩序全靠人們的自覺來維持 D. 維護公共秩序必須加強法治 18.小強在電影院看電影時,興奮之余,連連拍座位,大聲叫好,引起周圍觀眾的不滿。周圍觀眾制止他時,他卻說:“這是我的權利和自由,我想怎樣就怎樣!”下列選項不能用來反駁其觀點的是 ( ) A.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B.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集體的利益 C.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能為所欲為 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必須得到他人的許可 19.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边@句話告誡我們 ( ) A.—個尊重別人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B.要自尊自愛 C.要自立自強 D.要遵守規則 20.張華同學負責本期班級的黑板報,下面是他搜集的部分資料,據此可以推斷出,本期黑板報的主題是 ( ) ①(故事)孔融讓梨 ②(諺語)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永遠的介紹信 ③(古詩詞)卑宮昭夏德,尊老睦堯親 ④(成語)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相敬如賓 A.以禮待人 B.誠實守信 C.服務社會 D.國家利益 21.高鐵霸座、拒絕查票、公交車乘客毆打司機導致公交車墜落長江等事件一再沖擊人性底線。這警示我們 ( ) A. 自由是不受約束的 B. 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 規則來自秩序 D. 做人做事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 22.下列是對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你認為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 ) A.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 B.罰金和罰款分別屬于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的處罰手段,拘役和罰金則屬于刑罰主刑 C.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是一種行政違法行為 D.最常見的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23.圖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間關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選項表述正確的有 ( ) ①?、凇、邸、?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下列選項中,勸誡我們杜絕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的是 ( ) A.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遲 B.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D.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村民老張因不滿W鎮政府強制拆遷行為,依法將該鎮政府告上法院。人民法院審理后,判決鎮政府拆遷行為違法。據此回答25-26題。 老張提起的訴訟屬于 ( ) A.民事訴訟 B.刑事訴訟 C.行政訴訟 D.財產訴訟 26. 這一案例啟示我們 ( ) ①要敢于狀告侵權者,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 ②維護公民合法權益,訴訟是最權威的手段 ③打官司雖然不太光彩,但是卻非常有效 ④與政府打官司,法院總會維護弱者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共4題,每題12分,共48分) 27. 【文明的交流】(12分) 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傳承文明、吸納文明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公元前數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黃河-長江等流域的人們,開始耕耘灌溉、鑄器造皿、建設家園。一代又一代亞洲先民歷經歲月洗禮,把生產生活實踐鐫刻成悠久歷史、積淀成深厚文明。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亞洲文明?(3分) 材料二:希臘古典文明并非純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樣,大量借用過去的文明——如中東文明。不過,希臘人所借用的,無論是埃及的藝術形式還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數學和天文學,都烙上了希臘人所獨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根據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希臘古典文明并非純粹的原始文明”這句話?(2分) 材料三: ①中國和意大利是東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②中國和希臘分別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代表,兩國共同發起了“文明古國論壇”。 找出兩種說法中的共同結論,并舉一史實證明這個結論。(4 分) (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談談你對文明交流的認識。(3 分) 28.【改革的氣息】(12分) 改革是一幕幕散發著時代氣息的話劇,也是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歷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時代呼喚下的偉大社會實踐活動。閱讀材料,完成表格,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時間 ① 世紀中期 主要 內容 經濟上 廢除皇室和貴族領地及部民,由政府給予養老津貼、食祿;獲得土地的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服勞役或納布代役,交地方土產。 ② 上 (注:改革后,使社會環境穩定,經濟得到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完成表格,并推測這次改革最有可能是哪個國家什么改革?(4分) 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努)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收為孥(奴隸)。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 ——《史記·商君列傳》 (2)材料二主要體現變法的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三:“……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史記·商君列傳;李斯列傳》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從改革內容角度,請說說兩次改革有何相似之處?(4分) (4)“學史可以鑒今”從上述史料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29.【社會的轉變】(12分) 材料一:小記者招募 材料二:全國勞模推薦程序簡化 材料三: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方式,即從文本閱讀轉向超文本閱讀,從單純的閱讀文字轉向閱讀多媒體電子讀物。網上閱讀使閱讀更加便捷。 材料四:走路、吃飯、地鐵、公交上……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空閑時間,他們總是拿著手機看。日前,央視《共同關注》欄目呼吁,手機“低頭族”越來越多,這些人不但忽視了多種安全隱患,還因長期低頭而忽視了人間親情…?? (1)閱讀材料一,從“親社會行為”角度分析中學生參加該活動的意義,并說說青少年應該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4分) (2)請從“社會規則”的角度,說說材料二中的現象說明了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該現象給你怎樣的啟示?(4分) (3)材料三、材料四共同闡釋了什么道理?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說青少年應該如何正確參與網絡生活?(4分) 【身邊的問題】(12分) 我們在學校、社會生活中通??倳龅礁鞣N事情或問題。閱讀下列三個情境,回答問題。 情境一: 考試時,你發現小明同學把復印縮小的材料帶入考場準備偷看。 (1)請運用所學知識評析小明的行為。(3分) 情境二: 放學的時候,小張和小王同學騎飛車、闖紅燈,在馬路上追逐打鬧,被交警及時阻攔,并批評教育。 (2)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兩種不同分類方法分析情境二中同學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6分) 情境三: 班里的一些男生給同學取難聽的綽號,取笑同學。 (3)當你看到這一現象你會怎么做?請說明理由。(3分) 2020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素質檢測卷 社會·法治答案 一、選擇題(共26題,每題2分,共5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A D B C A A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D D A A D A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A A A C A 二、非選擇題(共4題,每題12分,共48分) 27.(12分) ((1)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中國文明)、印度文明(3分) (2)希臘文明吸納、借鑒了其他地區的文明,如中東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點,體現自己的智慧。(3分,只要理解正確,表達準確即可) (3)中國是東方文明的杰出代表。(2分)古代中國造紙術、印刷術是對世界人類文明的貢獻。(2分) (4)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2 分,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或文明多樣性,世界文明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要多元共存,和平共處。 28.(12分) (1)①7;②政治上;日本;大化改新 (4分) (2)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1分)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1分) (3)改革內容:政治方面,都加強了中央集權;(2分)經濟方面都以重視農業生產;(2分) (4)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29.(12分)(1)意義: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分)做法:①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1分)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分) (2)全國勞模推薦程序簡化的現象,說明了社會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有的規則在不斷調整和完善。(2分)啟示: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2分) (3)共同闡釋的道理: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1分)做法: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結合材料1分,分點2分) 30.(12分)(1)小明復印縮小的材料帶入考場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誠信的表現(1分)。誠實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1分)我們要樹立誠信意識,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1分)(寫其他角度也可酌情給分) (2)①騎飛車、闖紅燈、在馬路上追逐打鬧違反了交通法規(2分),屬于行政違法行為(1分)。②被交警及時阻攔,并未造成嚴重后果,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2分),屬于一般違法行為(1分)。(不結合材料扣2分) (3)做法:告訴他們不要給同學取不好聽的綽號,自己也不參與。(1分)理由: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1分),①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②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2分)(寫其他角度如法律角度也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