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一寸三河一寸血---銘記歷史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全民堅持抗戰一1.日本策略調整1.背景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國內資源緊張等。太平洋戰場日本全民堅持抗戰一1.日本侵略策略調整2.新策略正面國民黨:敵后中國共產黨:加強軍事統治加緊經濟掠奪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加緊進攻占領區:全民堅持抗戰一2.中國變化國民黨頑固派:共產黨:親日派汪精衛:1940.3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制造“皖南事變”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進行“大生產運動”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全國各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敵。主流全民堅持抗戰一3.全民抗戰國民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左權將軍全民堅持抗戰一3.全民抗戰共產黨在反“掃蕩”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血灑疆場全民堅持抗戰一3.全民抗戰青年學生青年學生紛紛投筆從戎材料:西南聯大800多人從軍。聯大學生擔當陳納德飛虎隊戰地翻譯大顯身手。全民堅持抗戰一3.全民抗戰廣大婦女抗戰期間,各界婦女縫制衣物支援前線婦女在上海街頭宣傳抗日參加抗日宣傳、救護和戰地服務材料:假如中國沒有半數的婦女的覺醒,中國抗戰是不會勝利的”——毛澤東不分晝夜,加班生產、支援前線全民堅持抗戰一3.全民抗戰工人兵工廠工人正在制造彈藥材料:1940年至1945年(重慶)鋼遷會鋼鐵廠共生產生鐵96057噸,鋼28657噸,鋼材15456噸,分別占抗戰時期大后方鐵產量的90%,鋼的65%,鋼材的40%。全民堅持抗戰一3.全民抗戰華僑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戰,數萬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旅美華僑在紐約唐人街上舉行籌款救國大會,勸募獻金支援祖國抗戰全民堅持抗戰一3.全民抗戰文藝界成立抗戰協會,宣傳抗戰,振奮士氣閱讀課文,完成中共七大表格:時間地點內容總結經驗制定黨的政治路線選舉確立思想歷史意義1945年4月延安總結了中共領導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共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黨和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中共七大二國外國內1944-1945年初,德國在歐洲戰場處于劣勢,敗局已定。同時期的太平洋戰場,日本陷入困境。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1944-1945年初,德國在歐洲戰場處于劣勢,敗局已定。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出兵中國東北進攻關東軍。敵后戰場率先發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勝利。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日本投降三1.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閱讀課文,完成表格: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簽字儀式在東京灣美國戰艦“密蘇里”號舉行。日本投降三2.日本投降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②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四1.勝利的原因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四①中國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1.國內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四2.國際羅斯福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沖向東歐和德國聯合起來,進行一個大規模的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③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④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中國成為聯合國的發起國和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心。抗日戰爭的勝利1.全民族堅持抗戰(1)日本侵略華策略改變2.中共七大3.戰略反攻(2)國民政府內親日派叛國與頑固派消極抗戰(1)時間:(3)內容:5.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①原因:(4)意義:(2)地點:(1)背景:(2)表現:②表現:(3)共產黨積極抗戰(4)全民抗戰①表現:②影響:①②③6.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1945年4月延安4.戰爭結果: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視頻1勿忘!珍愛今日的和平!.avi 視頻3張自忠.mp4 視頻4中共七大.wmv 視頻5抗戰勝利.wmv 課件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