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大變革的時代——七年級上冊6、7、8課復習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春秋霸主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秦穆公平王東遷,東周開始公元前770年齊桓公稱霸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東周時期公元前476年戰國開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公元前260年公元前256年長平之戰修建都江堰社會變革之經濟之變經濟組展示春秋戰國鐵農具和牛耕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鏟青銅雖硬,韌性不好,易斷笨重,使用不方便硬度不夠,不夠鋒利不耐用鋒利、耐用;畜力代替人力回顧: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農業生產工具發生的變革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鐵農具、牛耕的出現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鐵農具、牛耕的出現和推廣產生了哪些影響?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還表現在哪些方面?①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②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岷江內江外江分洪分水堰灌溉四川成都平原都江堰時間:人物:功能:戰國,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防洪、灌溉、水運都江堰是由哪三大主體工程構成的?三大主體工程分別發揮什么作用呢?魚嘴:將泯江水分成內江和外江。內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飛沙堰:分水堤壩與寶瓶口之間長120米的滾水壩,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減少泥沙淤積(排沙)。寶瓶口:在內江下游人工鑿山開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網狀的渠道,灌溉農田。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都江堰修成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都江堰的修建起了什么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體現先民哪些品質呢?勤勞、勇敢、智慧、創新精神、樸素的環保意識……拓展延伸社會變革之政治之變政治組展示請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每一則材料反映的歷史信息是什么?材料一春秋生產力發展,新開墾土地為私有,諸侯對新土地不再分封,而設縣、郡,委派官員管理。材料二東周時周王直接管轄的地區僅洛邑一帶,還曾派人向魯國(諸侯國)“告饑”“求車”“求金”。材料三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諸侯之長)。--《史記》以上史實說明從西周到春秋政治上的最大變化是什么?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勢力大減諸侯崛起,競相爭霸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一)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化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竟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那么,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呢?誰最先稱霸的呢?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秋時期形勢圖(二)諸侯爭霸材料一:春秋混戰期間,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離失所。戰爭對生產的破壞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蕪。材料二:史書記載春秋初年有170個諸侯國,而到戰國初期只有十幾個諸侯國了。與此同時,中原在同周邊的戎、狄、蠻等少數名族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民族交融。長期的爭霸戰爭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產生了什么影響?春秋初期形勢圖春秋后期形勢圖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客觀上有利于局部的統一;中原華夏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長期的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根據兩幅地圖的變化及所學知識,請回答戰國初期與春秋后期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諸侯國數量不斷減少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三)戰國七雄秦魏趙燕齊楚韓戰國七雄示意圖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上中下戰國七雄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役?和春秋時期的戰爭相比,戰國時期的戰爭有哪些顯著特點?戰爭的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計)長平之戰(紙上談兵)特點:規模大,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性質:爭霸戰爭——兼并戰爭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鐵農具和牛耕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進步經濟社會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增強,要求提高地位政治諸侯為謀求兼并勝利,一統天下根本原因推動因素(四)商鞅變法請回顧1.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變法的背景、目的2.商鞅變法的時間、支持者、內容及影響商鞅變法的內容方面具體措施影響政治經濟軍事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經濟--富國有利于軍事--強兵商鞅變法對秦國和整個中國社會的演進起什么作用?十年行法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史記》百年長平之戰,坑趙卒四十萬。(前260年)百三十年“六王畢,四海一。”(前221年)——《阿旁宮賦》1.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秦國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2.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之后合作探究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發展的趨勢2.秦孝公的鼎力支持3.人民群眾的支持4.商鞅作為改革家的個人品質和得力的措施社會變革之思想之變思想組展示1.老子姓名:時代、國家:創立學派:著述:主要思想:李耳春秋時期、楚國道家《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圣人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2.孔子春秋晚期儒家思想家:孔子核心思想: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政治思想:愛惜民力,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實行德政仁主張以德治國孔子不僅是大思想家,而且還是大教育家創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端正學習態度注重復習,謙虛好學材料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材料一孔子的弟子從出身來說,有貴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宮適,有貧賤出身的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貢。材料二:子路問:“聽到道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聽到道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聽到了就該去做.”閱讀以下材料,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整理古籍、編《春秋》言論記錄在《論語》孔子:文化成就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3.百家爭鳴含義:諸子百家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勵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歷史上稱之為“百家爭鳴”。學派人物時代主要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荀子戰國墨子莊子韓非戰國戰國戰國戰國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護社會秩序主張“兼愛”、“非攻”、“尚賢”,提倡節儉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孟子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影響:議一議:黨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央領導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當前國家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的戰略高度。那么你認為我們國家應該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方面表現作用經濟政治思想鐵農具和牛耕出現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國七雄;各國變法改革,封建制度開始確立“百家爭鳴”局面形成,新的生產關系出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大國兼并小國,為以后的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變變變達標檢測選擇題1、“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源出于()A齊國B宋國C晉國D越國C2、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是()A宋襄公B齊桓公晉文公D秦穆公B3、“孔子是萬世師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曾參性子慢,子張好偏激,子路愛沖動,就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發揮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克服不足,”對這句話最準確的認識是()A三人行必有吾師B有教無類C因材施教D以“德”化人C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應該如何應對?請你以此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讓我們承借新時代的東風,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5325d4edb54e38b40eddb6ab8416095.mp4 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 復習課 大變革的時代.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