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導學案課題10.1感受生命的意義課型講授課主備審核學習目標1.掌握生命的意義,培養熱愛生命的情感,以實際行動發現和創造生命的意義。2.學會分辨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學會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3.懂得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知道生命的意義需要自己發現和創造。學習重點學會發現生命的意義學習難點能夠分辨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預習案1.人為什么活著?對有些人而言,是為了讓有意義,他們認為探索這個問題是有必要的。2.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實現,這樣的一生是值得的;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付出自己的愛心,無論大小,自愿承擔責任,這樣的一生是值得的;能夠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這樣的一生是值得的。3.生命是,生命意義是。4.我們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一點一點地建構自己,形成人們所說的“”。行課案1.人為什么活著?2.怎樣的生命才有意義?3.閱讀教材P112“探究與分享”1)怎樣的一生是值得過的?2)人生意義在哪里?4.閱讀教材P114“探究與分享”1)在這項志愿服務中,幾位志愿者獲得了怎樣不同的意義?2)你參加過哪些志愿活動,這些活動對你有著怎樣的意義?5.我想要過怎樣的生活?6.我該如何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檢測案1.七年級學生莎莎把自己的一百元零花錢捐給希望工程,當校報小記者采訪她時,她說:“為需要幫助的人捐款,是令我感到高興的事情。”莎莎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捐款()①能夠出名受表揚②能夠向同學表明她很有錢③做有益的事是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的表現④滿足他人的需要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下列可以讓我們的生命一點點充盈起來的做法是()①熱愛學習,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②積極實踐,在探索中擴展生活的閱歷③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④封閉自己,不與外界交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臺灣女記者張平宜11年來救助四川麻風村,將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建成為正規的學校。她的事跡給我們的啟示()A.平凡的事跡,不值得大家去學習B.生命的價值在于干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C.用真誠、熱情、給予去感動、改變他人,營造一個互信、友善、和諧的社會D.人人都能做,沒必要這樣宣傳4.“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節選自《雷鋒日記》)雷鋒對“生命的追問”啟示我們()①要正確感知生命的意義②個人理想不能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③生命的精彩在于創造和貢獻④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沒有人一開始就成功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5.“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用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對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王峰的行為,認識正確的是()①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現②是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現③是生命價值獲得了延伸④說明只有獻身社會,生命才有意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同學們就“生命”展開了討論。你贊成的觀點。()張琳:生命是脆弱的,生命的意義是抽象的王康:在他人的幫助下,我們才能發現和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李偉: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生命得到滋養也就一點點充盈起來劉強:面對生命中的挫折,我們產生負面的情緒是正常的A.張琳和王康B.李偉和劉強C.張琳和劉強D.王康和李偉7.如圖《關愛》教育我們()A.要學會勞動B.要多去敬老院C.要學會關愛他人D.要學會陪老人聊天8.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吳錦泉,幫助寶貝回家的志愿者張寶艷、秦艷友夫婦,帶領女排重奪世界杯的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琴弦上的放歌者閻肅,雕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他們以其杰出的被評為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對此你的認識是()①一個人的偉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創造和貢獻②他們在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責任、勇敢書寫自己生命的價值③他們付出那么多,得到的很少,不值得④當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焦裕祿在任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時,決心同全縣人民一起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為了摸清蘭考自然災害的情況,他親自到災區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后來,他知道自己患了癌癥,但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焦裕祿的事跡告訴人們()①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涵②為社會做出貢獻、讓后人受益無窮,就能延伸自己生命的價值③延伸生命的價值,就是尊重他人的生命④生命的價值既不在于長短,也不在于奉獻,而在于職位高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生命豐富中的人們,在同樣的時間里,他們可能這樣做()①熱愛學習,樂于實踐,在探索中擴展生活的閱歷,讓生命充滿色彩與活力②不斷嘗試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建立聯系,豐富生命中的道德體驗③增強對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④珍愛自己的生命,不斷充盈、滋養生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