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第三節 《芽的發育》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1、描述芽的類型和葉芽的結構。 2、識別常見植物的葉芽、花芽和混合芽。 3、闡明芽和枝條之間的發育關系。 4、舉例說明植物的頂端優勢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二)技能性目標 1、嘗試整枝打杈的一般方法。 2、運用頂端優勢原理解決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整枝、打杈等問題。 (三)情感性目標 參加農業生產的摘心、除芽聯系,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葉芽的結構 難點:芽的發育 三、教學方法 實物展示、分組討論,視頻資料等。多媒體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 四、課時安排 0.5課時 五、課前準備 學生:平均7個人一組 教師: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導入 大家都有學過一首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試想:細葉真的是由二月春風裁出來的嗎?(不是,是由芽變來的) (二)講授新課 1、芽的類型 PPT展示枝條的圖片,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討論得出芽的類型名稱。 組織學生觀察、分析、討論,芽分類的標準和名稱。 總結:(1)按著生位置區分,可分為頂芽、側芽。 按將來發育成什么分,可分為葉芽、花芽、混合芽。 (2)頂芽有可能是葉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發育成枝條的芽,應該是葉芽或混合芽。 2、葉芽的結構 利用一棵縱切開的圓包菜。包菜實際上是葉球,但是可以把它們比喻成葉芽,即中間的基部是芽軸,芽軸的頂端有生長點,生長點兩側有葉原基和幼葉,幼葉的葉腋有芽原基。 同學們思考葉芽與枝條之間的關系。能否試著把葉芽各部分結構同枝條各部分結構用線連起來。 利用多媒體播放葉芽的發育過程視頻,向學生展示葉芽各部分發育的過程。組織學生總結葉芽各部分發育的結果。并得出結論:葉芽是未發育的枝條。 3、頂端優勢的原理及利用 我們經常呢看到這樣的情形:棉花長得很旺盛,農民卻要把頂芽掐掉;校園的植物經常會由工人去進行修剪,這是為什么呢?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一株植物上,通常會出現頂芽的生長發育較快,而側芽的生長發育受到抑制的現象,這叫做頂端優勢。在生產中,人們根據這一特性,對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對果樹、棉花、番茄等植物,可以去掉頂芽,促進側芽的生長發育,植物就會多開花、多結果,從而提高水果、棉花、番茄等的產量;有些行道樹長到一定的高度,去掉頂端,側芽迅速發育,使樹冠增大,就能增加它們的遮陰面積;而材用植物,應及時摘去側芽,保護頂芽,使主干長得又高又直。 請同學們根據課本12---13頁的知識,思考問題: 頂端優勢原理的應用 (1)要使果樹的枝條多些以增加產量(抑制頂端優勢的措施): (2)要使林木長得筆直高大(促進頂端優勢的措施): (3)修剪果枝要去掉老弱病殘枝條的原因: (4)棉花“摘心打頂”的目的: 學生自主學習,而后教師提問: (1)(去頂芽留側芽)“摘心打頂” (2)(去側芽留頂芽)樹木高大筆直 (3)增加通風透光,集中養分,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 (4)促進側芽生長,使枝葉繁茂,提高產量 頂端優勢的強弱,因植物種類而不同。松、柏等植物主干頂端優勢很強,近頂端側枝生長緩慢,遠離頂端的側枝生長較快而形成寶塔形樹冠。例如,雪松是典型的塔形樹冠,高大挺拔,但水稻、小麥等植物頂端優勢則不明顯。 (三)鞏固練習:公路兩邊種植的法國梧桐,為了遮蔭多,栽培時應該注意到的是( ) A、保護側枝的側芽 B、摘除主干的頂芽 C、保護主干的頂芽 D、摘除側枝的頂芽 答案:B 促進植物多生分枝的辦法是打破植物的頂端優勢 (四)課堂總結 1、芽的類型 2、葉芽的結構及作用 3、頂端優勢的原理及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