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二課時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目標導航 把握航向】三維目標知識識記感性具體、思維抽象及思維具體的含義;了解思維抽象的環節以及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能力理解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理解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進一步形成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育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完整的思維意識。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感性具體(1)感性具體的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感性具體的局限性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直觀現象外部形象內部聯系事物整體2.思維抽象(1)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的思維活動。(2)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________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事物整體本質規定共性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思維具體是指在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和的認識。2.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的反映。它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_________。理性認識本質規定本質規律上升起點基本單位矛盾焦點(2)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3)思維從最一般的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矛盾橋梁抽象規定思維具體3.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關系從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提示 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確,也可能都錯誤。感性具體思維具體知識點一 感性具體(重點)1.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2.感性具體的認識自身有缺陷,需要運用思維抽象來完善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目標訓練】1.當你來到一個新地方,該地方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等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印象。這一印象屬于( )A.分析B.綜合C.分析與綜合相結合D.感性具體解析 題干中的“印象”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因此屬于感性具體,答案為D。A、B、C項均不符合題意。答案 D2.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這段話說明了( )A.看問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B.認識要由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質D.認識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解析 材料中“能”與“不能”,“用”與“不用”,“近”與“遠”分別是真相與假象,“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說明僅僅認識現象不可靠,還必須認識本質和規律,即由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本身觀點都正確,但與材料不符合,故不選。答案 B知識點二 思維抽象(重點)1.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1)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2)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在思維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3)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4)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3.為什么說思維抽象不是對事物認識的終結(1)思維抽象只是停留在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上,還沒有達到對本質和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的認識。認識要發展,就需要進入思維具體階段。(2)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目標訓練】3.思維抽象的具體過程千差萬別,但科學的思維抽象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①分離 ②提純 ③加工 ④綜合 ⑤簡略化 ⑥理想化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④⑤解析 本題考查教材基礎知識,很容易看出①②⑤⑥正確,應選C項。答案 C4.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只有努力加強理論學習,了解各項方針政策,在思想上重視,提高認識,掌握政策的實質,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服務好群眾。提高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是因為( )①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②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認識不能把握整體的本質和規律 ③思維抽象還只是一種對事物的直觀的整體表象④思維抽象是感性認識,是認識的起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 對事物的直觀的整體表象屬于感性具體,排除③;感性認識、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排除④。答案 A知識點三 思維具體(重難點)1.思維具體的含義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2.如何實現由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需要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的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把這個“胚芽”擴展開來,就能展現出一個完整的對象。(2)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地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3.把握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方法的目的、途徑及意義(1)目的:運用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方法,目的在于把握客觀對象的整體及其發展規律。(2)途徑:這種方法是以感性具體為起點,經過思維抽象的中間環節,又回復到思維具體。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3)意義:掌握抽象和具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正確地運用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我們獲得對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醒 感性具體與思維具體的關系關系感性具體思維具體區別含義不同感性具體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區別地位不同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是認識的發展和升華意義不同感性具體是由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前提和準備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聯系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經過科學的思維抽象和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環節,感性具體能夠上升為思維具體【目標訓練】5.下列關于思維具體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①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 ②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③是人們在思維中形成的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④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②屬于感性具體,不符合題意。①③④是有關思維具體的正確表述,故答案應選C。答案 C6.一位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認識事物所經歷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過程表明( )①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③正確認識總是在與錯誤認識的斗爭中發展的 ④思維抽象要上升到思維具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見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體的認識,“見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維抽象的認識,“見山只是山”得到的是思維具體的認識,這體現了思維的上升過程,故答案為D。③本身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故排除。答案 D【精題】劉旭海到林中游玩,見到了大量蹦蹦跳跳的松鼠,覺得非常可愛。回到家后,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松鼠的種類、生理結構、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又通過對市場行情的考察,他覺得養殖松鼠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決定辦松鼠養殖場。在養殖過程中,他和松鼠親密接觸,對松鼠的習性、生長發育、生活規律、市場需求量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養殖場越辦越紅火,由一家到多家,由本地到外地。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認識發展的歷程的?解法指導審設問:本題考查對認識發展的歷程的理解。審材料:材料中劉旭海由見到松鼠覺得非常可愛,到查閱了大量資料,深入了解,再到養殖松鼠,與松鼠親密接觸,更深入地了解松鼠,體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定思路:回答本題要綜合運用思維過程的各方面知識。思維過程包含兩個階段: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要結合這兩個階段具體分析。答案 (1)劉旭海從在樹林中見到松鼠而覺得可愛,到查閱資料了解松鼠各方面的知識,體現了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飛躍。(2)從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松鼠各方面的知識到辦松鼠養殖場,屬于由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階段。在實踐中檢驗、發展、補充理論知識,對松鼠有了更加全面和具體的了解,從而從整體上具體地把握了松鼠的本質和生長規律,達到了思維具體。養殖場由一家到多家、由本地到外地的發展就是思維具體的最好證明。【變式訓練】馬克思從分析商品開始,認識到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是其本質屬性,進而分析貨幣,研究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資本主義的生產總過程,寫出了《資本論》一書,從而建立起一個再現資本主義社會的嚴密的科學體系。上述材料對我們實現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有什么啟發?解析 做好本題首先要根據課本知識,明確如何實現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然后根據材料中的做法能夠體現哪些必經步驟,最后據此回答即可。答案 實現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要選擇正確的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它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2)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共20張PPT)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情境導入 激發心智】甲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雖然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比較明顯,但已經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看,甲骨文已經是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按照演變的順序,主要字體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漢字在發展過程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了由繁趨簡的趨勢,雖然字體不斷演變,但始終沒改變“方塊字”的特色,至今仍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思考 結合材料,運用辯證的否定觀的有關知識,分析應如何看待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提示 (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漢字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其生命力在于自身的不斷創新。(2)辯證的否定既是聯系的環節又是發展的環節。今天的漢字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地由繁趨簡的演化,適應社會的需要逐漸發展而來的。(3)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漢字的字體雖然不斷演變,但始終沒改變“方塊字”的特色,至今仍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第一課時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目標導航 把握航向】三維目標知識理解肯定方面、否定方面,把握辯證的否定觀。能力學會用辯證的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培養用辯證的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培養革命批判精神。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的。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質的_______,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和自身的;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實現對自身的。自身存在滅亡對立規定性性質存在根本性質否定3.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統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提醒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既肯定又否定本身就是堅持了矛盾所要求的一分為二的觀點。4.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一切或一切,否則,就會陷于的、的思維方式,犯的錯誤。肯定否定主觀極端形而上學二、堅持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的辯證法。2.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整體、統一體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之中,而是經過,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雙重性較高發展舊事物舊矛盾合理因素新事物改造知識點一 理解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辯證關系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否定自身的根源。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兩種因素。肯定方面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維持其性質和現狀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和向他事物轉化的方面。2.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矛盾的雙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當肯定方面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時,事物維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戰勝了肯定方面并上升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時,事物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變化,實現對自身的否定,舊事物變成了新事物。【目標訓練】1.事物內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A.保持現存事物存在的方面B.促使現存事物滅亡的方面C.事物中的消極方面D.事物中居主導地位的方面解析 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答案 B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對立統一,從表現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過程B.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D.是不斷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解析 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對立統一就是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環往復、不斷前進的發展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答案 C知識點二 正確理解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區別?辯證的否定觀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否定的動力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結果,是外力強加于事物的否定的特點既是發展的環節,又是聯系的環節是對舊事物的消滅,是聯系與發展環節的中斷否定的實質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是“揚棄”把肯定和否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2.從肯定、否定方面理解辯證的否定觀3.否定不是拋棄一切(1)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否定觀。(2)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體現了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質變,沒有否定,就沒有質變,也就沒有事物的前進和發展。③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辯證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全盤拋棄,而是要吸收并繼承舊事物中的合理的、有價值的因素,這就體現了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系。④辯證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既克服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又保留舊事物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并以此作為新事物發展的條件。否定不是簡單地拋棄舊事物,而是“揚棄”。【目標訓練】3.有人認為“辯證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拋棄過去一切。”該觀點錯在( )①認為辯證的否定是“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②沒有看到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③認為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④沒有看到辯證的否定觀是對既往的否定和對現實的肯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 “拋棄過去一切”割裂了事物前后相繼的聯系,沒有看到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①②正確;③④錯誤,排除。答案 A4.在化學中鐵可以被氧化生成氧化鐵。氧化鐵不再是鐵,但氧化鐵中包含著鐵。這一變化過程體現了( )①辯證的否定即“揚棄” ②一切事物都是由肯定走向否定 ③事物的發展就是“否定一切” ④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氧化鐵不再是鐵,但氧化鐵中包含著鐵”這一變化過程既包含著肯定,又包含著否定,體現了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①正確;“氧化鐵不再是鐵”這體現了一切事物都是由肯定走向否定,②正確;事物的發展就是“否定一切”是一種形而上學否定觀,③錯誤;材料體現的是辯證否定觀,并未體現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④錯誤。故選A項。答案 A【精題】中醫藥文化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從龍腦樟樹中提取的龍腦具有極高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壽域神方》記載:“治頭腦疼痛,龍腦一線,紙卷做拈,燒煙熏鼻,吐出痰涎即愈。”不知從何時起,龍腦樟樹在我國“銷聲匿跡”了,我國所需龍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進口。1988年,我國發現了一棵野生龍腦樟樹!科研人員以此為契機創立了專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他們深入研究中醫藥典籍中有關龍腦的資料,利用現代科技成功培育了萬畝龍腦樟原料林,改變了原料生產完全依賴自然的狀況;研制了我國第一套天然龍腦工業化提取成套設備,改進了傳統龍腦提取方法,開發了新產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龍腦樟資源基因庫,積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數據;通過電視、網絡等著力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結合材料,運用辯證的否定觀分析為什么科研人員能夠成功開發龍腦?解法指導審設問:本題的知識限定是辯證的否定觀,問題指向是分析科研人員能夠成功開發龍腦的原因。審材料:材料中科研人員的做法有四層有效信息:一是深入研究中醫藥典籍中有關龍腦的資料,利用現代科技成功培育了萬畝龍腦樟原料林,改變了原料生產完全依賴自然的狀況;二是研制了我國第一套天然龍腦工業化提取成套設備,改進了傳統龍腦提取方法,開發了新產品;三是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龍腦樟資源基因庫,積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數據;四是通過電視、網絡等著力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定思路:結合題目知識限定審讀材料可知,龍腦成功的開發是在研究中醫藥典籍的基礎上對傳統龍腦提取方法進行改進的結果,這體現了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批判繼承與創新。答題時,先指出辯證否定觀的相關知識和要求,再結合材料信息具體說明科研人員是如何對傳統中醫藥文化進行批判繼承與創新的即可。答案 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實質是“揚棄”。辯證的否定要求立足實踐、不斷創新。科研人員批判繼承傳統中醫藥文化,克服傳統龍腦生產的局限性,創新發展思路,開發新產品,從而取得成功。【變式訓練】齊魯文化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范圍的地域文化,齊魯文化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其“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誠實守信”的價值準則,以“仁愛”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在今天仍有許多借鑒意義。但齊魯文化也有其消極落后的一面,如“官本位”“唯上文化”“家長制”、自我封閉的小生產意識等,嚴重影響了山東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結合材料,運用辯證的否定觀的知識分析,我們在文化建設中應如何對待齊魯文化?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注意是從“辯證否定觀的角度”,然后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結合材料組織答案。答案 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是“揚棄”。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要對事物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對待齊魯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二課時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目標導航 把握航向】三維目標知識識記感性具體、思維抽象及思維具體的含義;了解思維抽象的環節以及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能力理解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理解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進一步形成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育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完整的思維意識。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感性具體(1)感性具體的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感性具體的局限性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2.思維抽象(1)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它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2)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3.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關系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提示 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確,也可能都錯誤。知識點一 感性具體(重點)1.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2.感性具體的認識自身有缺陷,需要運用思維抽象來完善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目標訓練】1.當你來到一個新地方,該地方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等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印象。這一印象屬于( )A.分析B.綜合C.分析與綜合相結合D.感性具體解析 題干中的“印象”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因此屬于感性具體,答案為D。A、B、C項均不符合題意。答案 D2.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這段話說明了( )A.看問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B.認識要由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質D.認識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解析 材料中“能”與“不能”,“用”與“不用”,“近”與“遠”分別是真相與假象,“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說明僅僅認識現象不可靠,還必須認識本質和規律,即由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本身觀點都正確,但與材料不符合,故不選。答案 B知識點二 思維抽象(重點)1.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1)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2)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在思維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3)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4)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3.為什么說思維抽象不是對事物認識的終結(1)思維抽象只是停留在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上,還沒有達到對本質和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的認識。認識要發展,就需要進入思維具體階段。(2)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目標訓練】3.思維抽象的具體過程千差萬別,但科學的思維抽象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①分離 ②提純 ③加工 ④綜合 ⑤簡略化 ⑥理想化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④⑤解析 本題考查教材基礎知識,很容易看出①②⑤⑥正確,應選C項。答案 C4.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只有努力加強理論學習,了解各項方針政策,在思想上重視,提高認識,掌握政策的實質,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服務好群眾。提高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是因為( )①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②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認識不能把握整體的本質和規律 ③思維抽象還只是一種對事物的直觀的整體表象④思維抽象是感性認識,是認識的起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 對事物的直觀的整體表象屬于感性具體,排除③;感性認識、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排除④。答案 A知識點三 思維具體(重難點)1.思維具體的含義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2.如何實現由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需要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的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把這個“胚芽”擴展開來,就能展現出一個完整的對象。(2)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地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3.把握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方法的目的、途徑及意義(1)目的:運用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方法,目的在于把握客觀對象的整體及其發展規律。(2)途徑:這種方法是以感性具體為起點,經過思維抽象的中間環節,又回復到思維具體。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3)意義:掌握抽象和具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正確地運用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我們獲得對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醒 感性具體與思維具體的關系關系感性具體思維具體區別含義不同感性具體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地位不同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是認識的發展和升華意義不同感性具體是由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前提和準備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聯系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經過科學的思維抽象和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環節,感性具體能夠上升為思維具體【目標訓練】5.下列關于思維具體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①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 ②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③是人們在思維中形成的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④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②屬于感性具體,不符合題意。①③④是有關思維具體的正確表述,故答案應選C。答案 C6.一位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認識事物所經歷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過程表明( )①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③正確認識總是在與錯誤認識的斗爭中發展的 ④思維抽象要上升到思維具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見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體的認識,“見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維抽象的認識,“見山只是山”得到的是思維具體的認識,這體現了思維的上升過程,故答案為D。③本身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故排除。答案 D【精題】劉旭海到林中游玩,見到了大量蹦蹦跳跳的松鼠,覺得非常可愛。回到家后,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松鼠的種類、生理結構、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又通過對市場行情的考察,他覺得養殖松鼠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決定辦松鼠養殖場。在養殖過程中,他和松鼠親密接觸,對松鼠的習性、生長發育、生活規律、市場需求量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養殖場越辦越紅火,由一家到多家,由本地到外地。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認識發展的歷程的?解法指導審設問:本題考查對認識發展的歷程的理解。審材料:材料中劉旭海由見到松鼠覺得非常可愛,到查閱了大量資料,深入了解,再到養殖松鼠,與松鼠親密接觸,更深入地了解松鼠,體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定思路:回答本題要綜合運用思維過程的各方面知識。思維過程包含兩個階段: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要結合這兩個階段具體分析。答案 (1)劉旭海從在樹林中見到松鼠而覺得可愛,到查閱資料了解松鼠各方面的知識,體現了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飛躍。(2)從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松鼠各方面的知識到辦松鼠養殖場,屬于由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階段。在實踐中檢驗、發展、補充理論知識,對松鼠有了更加全面和具體的了解,從而從整體上具體地把握了松鼠的本質和生長規律,達到了思維具體。養殖場由一家到多家、由本地到外地的發展就是思維具體的最好證明。【變式訓練】馬克思從分析商品開始,認識到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是其本質屬性,進而分析貨幣,研究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資本主義的生產總過程,寫出了《資本論》一書,從而建立起一個再現資本主義社會的嚴密的科學體系。上述材料對我們實現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有什么啟發?解析 做好本題首先要根據課本知識,明確如何實現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然后根據材料中的做法能夠體現哪些必經步驟,最后據此回答即可。答案 實現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要選擇正確的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它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2)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一、選擇題1.事物是多樣性的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總是具體的。感性具體是( )①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 ②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 ③通過抽象思維形成的認識 ④對事物整體的認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③不屬于感性具體,而屬于思維抽象,故排除包含③的選項。答案 B2.“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從思維發展階段意義上看,其中的“熱鬧”與“門道”分別是指( )A.思維抽象與感性具體B.感性具體與思維抽象或思維具體C.規律與本質D.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解析 “熱鬧”表明看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象,屬于感性具體的認識;“門道”則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屬于抽象思維的范疇。因此,B項正確。A、D兩項的順序錯誤。C項是從抽象思維的角度說的,沒有體現“熱鬧”這一認識。答案 B3.在數學中,我們抽取出對象的空間形式,而撇開對象的性質、內容等其余方面來進行研究,就會得到“形”的概念;抽取對象的數量關系,而撇開其質的方面進行研究,就會得出“數”的概念。這里運用的思維方法是( )A.分析B.綜合C.抽象D.動態思維解析 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事物個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維活動,題中材料符合這一含義,故正確答案為C項。答案 C4.在流體力學中,“理想液體”既不可壓縮又沒有黏滯性。這說明( )①純粹理想化的狀態并不存在 ②理想化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 ③提純能夠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 ④分離無需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 ①錯誤,在現代科技條件下,人們能夠排除各種干擾,創造出“理想液體”。“理想液體”既是提純的結果,也是在思維中設想的特殊狀態、理想情形,②③均符合題意。④不符合題意。答案 B5.下列各項對思維具體的認識,合理的是( )①它是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 ②它是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③它是思維活動的起點 ④它是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思維抽象是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①錯誤;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③錯誤。答案 C6.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該是( )①某一認識領域里最復雜、最高級的概念 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個世界的一切矛盾 ③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 ④認識發展的環節,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①②錯誤,因為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把這個“胚芽”擴展開來,就能展現出一個完整的對象。答案 B二、非選擇題7.正是通過直覺思維使阿基米德在坐下浴盆的瞬間突然領悟到(頓悟):浴盆中水面升高的體積很可能等于身體浸入水中部分的體積。“水面升高部分的體積”和“身體浸入水中部分的體積”這兩件事,從表面上看互不相干,但是阿基米德通過整體把握與直觀透視方法,卻在瞬間發現了二者之間的內部聯系(或稱“內隱關系”)——體積相等。牛頓從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也與直覺思維分不開:“蘋果落地”和“月亮繞地球旋轉”,在一般人看來,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但是牛頓卻從中領悟到蘋果之所以掉到地上而不朝天上飛,和月亮始終繞著地球轉而沒有脫離地球和太陽系飛向宇宙深處,都是由于有地心引力作用,即看到了兩個表面互不相關的事實之間的內部聯系(內隱關系),這就是一種高度發展的直覺思維能力。要想能看出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內隱關系,就要依靠這種能力。(1)這里的“直覺思維”指的是什么?(2)從“直覺思維”到“形成靈感或頓悟”體現了科學思維的什么道理?答案 (1)這里的“直覺思維”指的是人們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即感性具體的認識階段。它是人們通過感官對認識對象的感知,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它是一種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2)從“直覺思維”到“形成靈感或頓悟”體現了科學思維的以下道理:①感性思維是認識的起點和必經階段,是思維抽象和思維具體的必要前提。正是通過直覺思維才使人們“形成靈感或頓悟”。②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只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必須運用思維抽象,并且要從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③從“直覺思維”到“形成靈感或頓悟”的過程,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想象,離不開用聯系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離不開思維的整體性,離不開分析與綜合的辯證統一。8.馬克思說:“具體之所以具體,因為它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這里的“具體”的含義指的是什么?解析 本題是一個引文型題目,引言中馬克思的話表明,這一具體是多種規定的綜合,因而屬于思維具體,而不是感性具體,然后再把思維具體的含義答出來即可。答案 馬克思在這里所講的“具體”指的是思維具體,不是指感性具體。感性具體只是對事物現象和外部聯系的整體認識,還沒有揭示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而思維具體則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情境導入 激發心智】情境導入甲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雖然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比較明顯,但已經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看,甲骨文已經是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按照演變的順序,主要字體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漢字在發展過程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了由繁趨簡的趨勢,雖然字體不斷演變,但始終沒改變“方塊字”的特色,至今仍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思考 結合材料,運用辯證的否定觀的有關知識,分析應如何看待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提示 (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漢字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其生命力在于自身的不斷創新。(2)辯證的否定既是聯系的環節又是發展的環節。今天的漢字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地由繁趨簡的演化,適應社會的需要逐漸發展而來的。(3)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漢字的字體雖然不斷演變,但始終沒改變“方塊字”的特色,至今仍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第一課時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目標導航 把握航向】三維目標知識理解肯定方面、否定方面,把握辯證的否定觀。能力學會用辯證的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培養用辯證的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培養革命批判精神。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的。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3.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統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提醒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既肯定又否定本身就是堅持了矛盾所要求的一分為二的觀點。4.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二、堅持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2.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知識點一 理解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辯證關系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否定自身的根源。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兩種因素。肯定方面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維持其性質和現狀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和向他事物轉化的方面。2.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矛盾的雙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當肯定方面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時,事物維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戰勝了肯定方面并上升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時,事物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變化,實現對自身的否定,舊事物變成了新事物。【目標訓練】1.事物內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A.保持現存事物存在的方面B.促使現存事物滅亡的方面C.事物中的消極方面D.事物中居主導地位的方面解析 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答案 B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對立統一,從表現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過程B.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D.是不斷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解析 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對立統一就是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環往復、不斷前進的發展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答案 C知識點二 正確理解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區別辯證的否定觀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否定的動力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結果,是外力強加于事物的否定的特點既是發展的環節,又是聯系的環節是對舊事物的消滅,是聯系與發展環節的中斷否定的實質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是“揚棄”把肯定和否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2.從肯定、否定方面理解辯證的否定觀3.否定不是拋棄一切(1)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否定觀。(2)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體現了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質變,沒有否定,就沒有質變,也就沒有事物的前進和發展。③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辯證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全盤拋棄,而是要吸收并繼承舊事物中的合理的、有價值的因素,這就體現了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系。④辯證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既克服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又保留舊事物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并以此作為新事物發展的條件。否定不是簡單地拋棄舊事物,而是“揚棄”。【目標訓練】3.有人認為“辯證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拋棄過去一切。”該觀點錯在( )①認為辯證的否定是“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②沒有看到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③認為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④沒有看到辯證的否定觀是對既往的否定和對現實的肯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 “拋棄過去一切”割裂了事物前后相繼的聯系,沒有看到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①②正確;③④錯誤,排除。答案 A4.在化學中鐵可以被氧化生成氧化鐵。氧化鐵不再是鐵,但氧化鐵中包含著鐵。這一變化過程體現了( )①辯證的否定即“揚棄” ②一切事物都是由肯定走向否定 ③事物的發展就是“否定一切” ④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氧化鐵不再是鐵,但氧化鐵中包含著鐵”這一變化過程既包含著肯定,又包含著否定,體現了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①正確;“氧化鐵不再是鐵”這體現了一切事物都是由肯定走向否定,②正確;事物的發展就是“否定一切”是一種形而上學否定觀,③錯誤;材料體現的是辯證否定觀,并未體現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④錯誤。故選A項。答案 A【精題】中醫藥文化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從龍腦樟樹中提取的龍腦具有極高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壽域神方》記載:“治頭腦疼痛,龍腦一線,紙卷做拈,燒煙熏鼻,吐出痰涎即愈。”不知從何時起,龍腦樟樹在我國“銷聲匿跡”了,我國所需龍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進口。1988年,我國發現了一棵野生龍腦樟樹!科研人員以此為契機創立了專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他們深入研究中醫藥典籍中有關龍腦的資料,利用現代科技成功培育了萬畝龍腦樟原料林,改變了原料生產完全依賴自然的狀況;研制了我國第一套天然龍腦工業化提取成套設備,改進了傳統龍腦提取方法,開發了新產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龍腦樟資源基因庫,積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數據;通過電視、網絡等著力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結合材料,運用辯證的否定觀分析為什么科研人員能夠成功開發龍腦?解法指導審設問:本題的知識限定是辯證的否定觀,問題指向是分析科研人員能夠成功開發龍腦的原因。審材料:材料中科研人員的做法有四層有效信息:一是深入研究中醫藥典籍中有關龍腦的資料,利用現代科技成功培育了萬畝龍腦樟原料林,改變了原料生產完全依賴自然的狀況;二是研制了我國第一套天然龍腦工業化提取成套設備,改進了傳統龍腦提取方法,開發了新產品;三是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龍腦樟資源基因庫,積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數據;四是通過電視、網絡等著力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定思路:結合題目知識限定審讀材料可知,龍腦成功的開發是在研究中醫藥典籍的基礎上對傳統龍腦提取方法進行改進的結果,這體現了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批判繼承與創新。答題時,先指出辯證否定觀的相關知識和要求,再結合材料信息具體說明科研人員是如何對傳統中醫藥文化進行批判繼承與創新的即可。答案 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實質是“揚棄”。辯證的否定要求立足實踐、不斷創新。科研人員批判繼承傳統中醫藥文化,克服傳統龍腦生產的局限性,創新發展思路,開發新產品,從而取得成功。【變式訓練】齊魯文化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范圍的地域文化,齊魯文化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其“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誠實守信”的價值準則,以“仁愛”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在今天仍有許多借鑒意義。但齊魯文化也有其消極落后的一面,如“官本位”“唯上文化”“家長制”、自我封閉的小生產意識等,嚴重影響了山東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結合材料,運用辯證的否定觀的知識分析,我們在文化建設中應如何對待齊魯文化?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注意是從“辯證否定觀的角度”,然后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結合材料組織答案。答案 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是“揚棄”。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要對事物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對待齊魯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選擇題人民公園是天津市僅存的清代私家園林。該公園改造方案曾計劃拆除磚砌圍墻,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市民紛紛建言獻策,網友踴躍發帖討論。有關部門認真聽取意見,汲取合理建議,決定遵循中式園林習制,不拆圍墻,本著維持原貌的原則,重塑昔日園林景觀。據此回答1~2題。1.人民公園改造方案最初拆除磚砌圍墻的思路強調的主要是( )A.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B.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面C.思維對適度原則的把握D.事物的量的規定性解析 對原有圍墻的徹底拆除強調的是否定方面,B當選,A排除;C、D不符合題意。答案 B2.人民公園改造方案的制定過程是( )A.肯定與否定的統一B.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C.量變與質變的統一D.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解析 從題干看,在人民公園改造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天津市有關部門一方面認真聽取市民意見,汲取其合理建議;另一方面又遵循中式園林習制,體現了既肯定又否定的“揚棄”的辯證法思想,A符合題意。B、C、D與題意無關。答案 A3.下列對辯證的否定的理解,錯誤的是( )A.辯證的否定實質是“揚棄”B.辯證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D.辯證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解析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是既克服又保留,既繼承又發展,辯證的否定實質是“揚棄”。D項屬于形而上學否定觀,當選。答案 D4.一只蟲卵逐漸長成一只笨拙的毛毛蟲,毛毛蟲慢慢變硬,成為不會動的蛹;成蟲成熟后,從蛹中破殼而出,當展開翅膀時,它終于可以自由地飛了。從蝴蝶成長所要經歷的卵、幼蟲、蛹、成蟲這一過程中,我們認識到( )①辯證的否定就是事物通過自我否定徹底脫離原有的自我 ②運動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是靜止的特殊狀態 ③一切事物的存在發展,都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④辯證的否定既是事物聯系的環節,也是事物發展的環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也是事物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①錯誤,④正確。運動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②錯誤,③正確。故選B。答案 B5.“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A.辯證的否定是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否定B.事物的否定是對舊事物的保留C.事物的否定是對舊事物的克服D.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解析 A項沒有看到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C兩項割裂了肯定與否定的關系,均錯誤。“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強調新事物既是對舊事物的繼承,又是對舊事物的發展,故選D項。答案 D6.我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從《肘后備急方》等中醫古典文獻中獲得靈感,并運用現代技術提純,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由此可見,新事物的產生( )①是外力作用的結果 ②是對舊事物的拋棄 ③是辯證否定的過程 ④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 新事物的產生是辯證否定的過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否定自己,是吸取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拋棄其不合理的因素,實質是揚棄,不是對舊事物的拋棄。答案 B二、非選擇題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詩詞大會》是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激發了大眾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興趣,甚至詩詞創作熱情,增加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中國詩詞大會》不僅吸引了國內媒體的關注,也引起了外國媒體的報道。結合材料,運用“辯證的否定觀”的知識,分析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古詩詞?答案 ①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統一的,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我們要克服中國古詩詞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②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對待中國古詩詞等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結合時代條件進行創新。8.在影視作品創作中,有人認為,“創新就是要與史實、經典原著不同”,這導致近年來出現了不少任意篡改歷史、經典原著的所謂“創作”的現象。這些“作品”完全顛倒了社會的歷史觀,混亂了人們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毒害著中國人。請用辯證的否定觀的有關知識評析“創新就是要與史實、經典原著不同”的觀點。解析 本題屬于觀點評析類試題。解答此類試題,應肯定題中觀點的合理性,并說明依據;同時指出題中觀點的不足,并說明理由,最后得出結論。答案 (1)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創新與史實、經典原著有所不同,在新作品創作中增添了原作品中沒有的因素。上述觀點有一定合理性。(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統一的,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影視作品的創新產生于史實、經典原著,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史實、經典原著中的積極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創新是在史實、經典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簡單地否定一切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否定觀,是極端的思維形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課時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doc 第一課時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ppt 第二課時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doc 第二課時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