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導學案【學教目標】1.通過前秦與東晉文化沖突和孝文帝選擇漢化改革的意義思索,學生對不同文化的選擇的思考,培養學生對歷史現象、歷史問題初步的分析、歸納和反思能力。2.通過學生閱讀表格、插圖、文字等材料,歸納或描述材料內容等,突出史料實證對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描述的能力。3.通過對孝文帝改革背景及孝文帝改革的影響的分析,知道順應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是改革成功的關鍵。培養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唯物史觀。通過對孝文帝個人的介紹和遷都漢化措施的介紹,培養學生學習歷史人物的品格,如自小胸懷大志,敢于創新等。【教學重難點】重點: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難點: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一、自主學習:初讀教材、勾劃要點、完成填空。淝水之戰背景時間歷史典故特點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建立時間民族統一北方時間改革背景改革目的改革措施改革作用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表現經濟少數民族政治漢族人民文化少數民族民族心理漢族人民二、課堂探究題探究一:根據教材淝水之戰的內容完成下表。背景時間交戰雙方結果探究二:閱讀課本93頁到94頁找出前秦失敗的原因.探究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起到怎樣的作用?三、練習鞏固1.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維護了人民的利益B.最高統治者的支持C.順應了歷史潮流D.促進北方各族的封建化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會大背景是()A.北方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B.黃河流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C.接受了漢族的先進文化D.鞏固了北魏對黃河流域的統治3.北魏是下列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A.羯B.鮮卑C.氐D.匈奴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A.澄清吏治B.提倡漢化C.發展經濟D.中央集權5.以下選項中,最能反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基本特點的是()A.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B.統一國家的建立C.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D.群雄并起與國家分裂6.“皇帝對胡漢聯姻非常高興,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與漢族官僚的女兒聯姻;他還把自己的鮮卑姓氏改為‘元宏’。”材料反映的歷史史實是()A.商鞅變法B.孝文帝改革C.回族的形成D.唐蕃“和同為一家”7.下列政權中,曾統一黃河流域的有()①曹魏②東晉③西晉④北魏⑤前秦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8.“西晉時,洛陽貴族官僚爭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對這一現象解讀最準確的是(?????)A.內遷各族的文化習俗影響了漢族????B.洛陽貴族官僚生活簡樸C.漢族的習俗影響了內遷各族????????D.洛陽貴族官僚盲目攀比9.下列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北魏政權②學習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政策是改革的核心內容③改革加速了黃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過程④為北魏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⑤494年,孝文帝把都城從平城遷至咸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⑤10.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孝文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二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開始過定居的生活,他們向漢族學習農業技藝,逐漸將原來從事的畜牧業生產的習慣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而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學習畜牧經驗,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逐漸地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緩和。我國北方出現各民族大交融。—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教材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精血,注入中華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學家陳寅恪(1)通過材料一,想想內遷的少數民族主動認同中原地區歷史和文化的原因。(2)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會出現民族大交融的高潮?(3)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交融有何歷史意義?參考答案:1、自主學習淝水之戰背景前秦統一黃河流域后,企圖消滅東晉,統一全國時間383年歷史典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特點以少勝多影響前秦政權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戰狀態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建立時間4世紀后期民族鮮卑族統一北方時間439年改革背景北魏統一北方;北方民族大交融;鮮卑族文化制度落后改革目的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改革措施遷都(平城-洛陽)漢化措施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改革作用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表現經濟少數民族畜牧業轉變為農業政治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君主專制制度漢族人民學習畜牧經驗,接受胡服、胡食文化少數民族學習漢族文化,使用漢語民族心理胡漢觀念逐漸淡薄民族隔閡偏見減少漢族人民接受胡樂、胡舞二、探究一:前秦基本統一北方,試圖一舉吞并東晉;公元317年;前秦VS東晉;東晉勝利(以少勝多).探究二:前秦:(1)驕傲輕敵。(2)軍隊內部有很多其它少數民族的人,不夠團結,軍心不齊。(3)前秦軍指揮不當,戰線過長。東晉:(1)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2)內部團結,軍隊士氣高漲。探究三:鮮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但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并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三、練習鞏固1.C2.B3.B4.B5.C6.B7.A8.A9.A10.(1)少數民族統治者認識到本民族文化制度落后不利于統治中原。為了證明統治地位的正統性與合法性,便于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有效統治。(2)原因:各族錯居雜處,加強了相互交流;生產生活上互相學習;政治制度上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君主專制;思想文化上相互影響和學習;社會習俗上相互借鑒和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閡和民族偏見逐漸減少。(3)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以后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近代科學的創始人現代科學之父有力證明了新天文學說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新知導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代父從軍發生在哪一時期?判斷的依據是什么?新知講解淝水之戰◎建康◎洛陽◎長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趨向匈奴、鮮卑、羯、氐、羌北方少數民族遷往中原中原漢族遷往江南◎洛陽◎長安◎建康新知講解淝水之戰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為丞相。前秦迅速強大起來,消滅了其他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新知講解淝水之戰背景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前秦基本統一北方,試圖一舉吞并東晉。公元383年前秦VS東晉東晉勝利(以少勝多)新知講解前秦苻堅東晉謝安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驕傲自大害怕畏懼前秦87萬拼湊軍軍心不齊東晉8萬精兵團結一致戰術失誤東山再起運籌帷幄用計得當閱讀課本93頁到94頁找出前秦失敗的原因影響:淝水之戰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淝水之戰新知講解北魏政權的建立鮮卑族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北方地區進入北朝時期。新知講解北魏政權的建立鮮卑經濟文化相對落后新知講解北魏政權的建立譯:北方長期以來受到少數民族的戰亂之苦,賦稅征收不上來,農民破產嚴重。譯:在戰爭中往往驅使漢人為先鋒,鮮卑騎兵在后面督陣并任意踐踏漢人。社會矛盾尖銳新知講解鮮卑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社會矛盾尖銳北魏政權的建立北方出現了民族交融的趨勢新知講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魏書》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資治通鑒》1.說漢語新知講解1.說漢語2.穿漢服胡服俑漢服俑北魏孝文帝改革新知講解北魏孝文帝改革1.說漢語鮮卑姓改為漢姓拓跋元賀樓樓邱穆陵穆步六孤陸賀賴賀獨孤劉2.穿漢服3.改漢姓新知講解北魏孝文帝改革1.說漢語2.穿漢服3.改漢姓4.通漢婚孝文帝選擇中原大姓(漢族貴族)女子作后宮,并分別為五個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為王妃,很多鮮卑公主也嫁給漢族高門。新知講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新知講解 南朝的官員陳慶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陽的風貌,感慨地說:“以前以為長江以北都是落后的‘異族’風氣,現在才知道中原地區禮儀興盛,人才濟濟,難以言傳。”《洛陽伽藍記》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起到怎樣的作用?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鮮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但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并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北魏孝文帝改革新知講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使鮮卑族最終匯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推動了整個民族的融合和進步。孝文帝改革使鮮卑族喪失了勇武之氣,導致北魏的衰落和鮮卑族的滅亡。孝文帝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孝文帝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改革家!新知講解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間共同生活、彼此學習、共同發展、逐漸交融的過程,包括經濟生活、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等互相影響,趨向一致。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種進步的歷史現象。新知講解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穿漢族服裝的少數民族貴族穿褲褶服的漢人樂隊ˇ胡人漢服漢人胡服漢人婦女制作蒸饃與烙餅漢人胡食新知講解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魏晉墓磚畫:北方少數民族《揚場圖》(曬谷子)胡床替代了當時人們“席地而坐”的習慣方式。北方少數民族墓室壁畫《采桑圖》胡漢合舞已成為普遍風氣云岡··石窟新知講解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閱讀課本95-96頁,找出民族交融共同進步的表現民族交融領域民族交融的表現生產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會習俗民族心理相互學習實行君主專制少數民族學習漢族文化漢族學習少數民族樂舞相互借鑒吸收民族隔閡與民族偏見逐漸減少新知講解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23為以后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板書設計淝水之戰前秦衰敗孝文帝改革漢化措施促進民族大交融遷都洛陽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聯漢姻用漢制北魏統一北方當堂訓練DA1.導致前秦政權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A.長平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淝水之戰2.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B.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C.促進中國社會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當堂訓練3.《愛我中華》歌詞唱道:“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時,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A.實行三長制B.嚴懲貪污受賄C.實行均田制D.學漢語、通漢婚、改漢姓DC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曾經統一過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是(????)A.曹魏、北魏B.西晉、北魏C.前秦、北魏D.前秦、東晉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導學案.doc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課件).ppt 魏晉南北朝服飾的融合.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