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七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第二章強化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第二章強化 T同步——第二章強化 同步知識梳理 同步知識梳理 第 1 節:生物與非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自然界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 兩大類; 2、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因為生物有許多基本特征,如生物能呼吸、能生長、能繁殖后代、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能遺傳變異 、能進化等。★ 二、觀察蝸牛: 蝸牛有_視_覺、_觸_覺、_嗅_覺、_味_覺,沒有_聽_覺。 第 2 節:細胞 一、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 1、 胡克 發現了細胞,他發現的其實是_細胞壁__,細胞的大小一般是幾微米~幾十微米。 2、_顯微鏡__的發明讓發現細胞成為可能。 3、德國科學家_施旺_和 施萊登_在總結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細胞學說,其主要內容是: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__細胞_所構成; 4、細胞學說主要內容: ①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_細胞_構成的; ②細胞是生物體 結構和功能_的單位; ③細胞是由_細胞分裂_產生的。 二、細胞的結構 ★ 1、細胞的基本結構分別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它們的作用分別是:細胞膜:保護并控制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 細胞質: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起傳宗接代作用,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2、植物特有的結構是: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 它們的作用分別是: 細胞壁:具有保護與支持 植物細胞的作用,使植物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它是由纖維素組成的。 葉綠體:內含葉綠素,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內含細胞液。 三、顯微鏡的使用: (一)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1、物鏡和目鏡的區別:物鏡有螺紋,物鏡的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目鏡沒有螺紋,目鏡的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高。 2、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向后轉,鏡筒上升;向前轉,鏡筒下降,且都變化明顯。細準焦螺旋變化的幅度很小,其他與粗準焦螺旋一致。 3、如改變視野的明暗: 讓視野變亮:使用低倍鏡、遮光器中的較大光圈,反光鏡中的凹面鏡。 讓視野變暗:使用高倍鏡、遮光器中的叫小光圈,反光鏡中的平面鏡。 低倍鏡,視野亮,看見的細胞數目多,細胞體積小;高倍鏡,視野暗,看見的細胞數目少,細胞體積大。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 _目鏡放大倍數 × 物鏡放大倍數 (二)顯微鏡的使用:★ 一般步驟為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整理 1、安放: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將顯微鏡安放在接近光源,身體的前方略偏左側; 2、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要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暗時用凹面鏡,直到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 3、放片:將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要觀察的部分對準通光孔; 4、調焦: (1)從側面觀察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 (2)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張開,慢慢向后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有物像時,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然后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為止。 5、觀察:一個帶有“d”字樣的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的物象是p,這是因為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倒像。若觀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就要將玻片移向右上方。“偏哪往哪移”原則。 6、整理: 四、觀察細胞 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擦、滴、撕、展、蓋、染、觀 ; (1)擦 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 (2)滴 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_清水_ (3)撕 把洋蔥鱗片切成大小約 0.5 厘米見方的小塊;用鑷子撕下洋蔥內表皮, (4)展 放在載玻片上用鑷子展平; (5)蓋 蓋玻片與載玻片成_45_度夾角,蓋上蓋玻片,防止產生_氣泡_; (6)染 在蓋玻片一側加 1-2 滴 紅墨水(或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進行染色,便于觀察細胞的結構。 (7)用顯微鏡觀察,繪圖。 2、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步驟:擦、滴、刮、涂、蓋、染、觀 (1)擦 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2)滴 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鹽水(保持細胞活性及其形態) (3)刮 漱凈口,用消毒牙簽在自己口腔內壁上沿同以方向輕刮幾下 (4)涂 把刮下來的口腔上皮細胞均勻的涂抹在生理鹽水中,盡量涂均勻。 (5)蓋 用鑷子夾取蓋玻片,使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避免氣泡產生),制成臨時裝片。 (6)染 在蓋玻片一側加1滴亞甲基藍溶液(或稀碘液)在相對應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 (4)觀 用顯微鏡觀察,將觀察到的細胞繪制下來,標明結構。 3、觀察細胞時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細胞有重疊 撕得太厚 沒有在載玻片上展平 有黑色圓圈 氣泡太多 細胞結構不清楚 未給細胞染色 視野中無光斑、暗 顯微鏡操作錯誤,調遮光器或反光鏡 4、知識點補充: 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2、顯微鏡從低倍鏡換到高倍鏡的觀察順序:★ ① 選擇需要進一步觀察的對象,并移到視野中央 ② 轉動物鏡轉換器,把高倍鏡對準通光孔。 ③ 由低倍鏡換到高倍鏡,視野會變暗,可增大光圈或轉動反光鏡得到適宜的亮度。 ④ 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 第 3 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人體與許多生物都來自一個細胞——受精卵。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通過細胞分裂實現細胞數目的增加,通過細胞分化實現細胞種類增加。 (一)、細胞分裂:數目增多 1、細胞分裂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2、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細胞的細胞核內出現染色體,染色體先復制加倍,最終染色體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3、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在細胞核上),所以細胞分裂前細胞核先開始分裂。★ 4、細胞個數(N)與細胞分裂次數(n)之間的關系:N=2n 例:細胞分裂4次,產生了多少的新細胞?24=16 5、細胞分裂的意義:單細胞生物細胞分裂增加生物個體的數量;多細胞生物增加細胞數量★ (二)、細胞生長:體積增大 是子細胞不斷長大的過程,它們能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不斷地長大。 (三)、細胞分化:形態結構發生改變 是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發生變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的過程。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各種組織。 二、組織: 1、形狀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組織。 (一)、 植物的五大組織: 組織名稱 分布 結構特點 功能 保護組織 植物體的表皮 細胞扁平,排列緊密 保護作用 營養組織 葉肉、果肉細胞 細胞壁薄、液泡大,綠色,有葉綠體 制造和貯存營養物質 分生組織 植物體生長部位 (根尖、莖尖等) 始終保持分裂能力 具有分生能力,分裂產生新細胞 輸導組織 葉脈、葉柄的篩管、 導管(根莖中都有) 篩狀、管狀結構 運輸作用,輸送水分、無機鹽、營養物質 機械組織 根莖中的纖維 細長形,細胞壁加厚 支撐和保護作用 (二)、動物的四大組織: 組織 結構特點 分布 舉例 主要功能 上皮組織 由密集的上皮細胞組成 皮膚、內臟器官表面、體內各器官腔內表面 皮膚 保護、分泌、吸收 結締組織(分布最廣的組織)★ 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多,形態多樣 體內廣泛分布 血液、軟骨、肌腱 運輸、支持等 肌肉組織 由肌細胞組成,能收縮與舒張 四肢、軀體、體內的胃、心、腸等 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立毛肌 運動 神經組織 由神經細胞構成 腦、脊髓、神經 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 (三)、皮膚的結構:★ 人的皮膚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表皮、真皮、下皮組織。擦破皮感覺不到疼、不流血是因為擦破的是皮膚的表皮,表皮沒有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感覺到疼說明擦破的是真皮。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 (四)、植物葉的結構: 植物的葉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葉脈屬于輸導組織,葉肉細胞群屬于營養組織;所以,植物的葉是器官 。 三、器官和系統: 1、器官: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1)被子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構成,其中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構成系統。 3、人體由八大系統組成,它們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 泌尿系統、運動系統、生殖系統。人體之所以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主要是由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 4、人體消化系統組成: 77914585090 消化道(食物經過的通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 消化器官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食物不經過):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5、食物的消化過程: 6、消化系統功能: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 7、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 四、結構和層次 ★ 1、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 組織 器官 植物 2、動物的結構層次: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動物體或人體。 第 4 節 常見的動物 1、植物和動物的主要區別:獲取營養的方式不同,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來獲取營養;動物通過攝食來獲取營養。 一、動物的分類 1、科學的分類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等為依據進行分類。 2、并根據它們之間的差異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門、綱、目、科、屬、種構成分類的7個等級,其基本單位是種。兩種生物的分類等級越低,親緣關系越近,所包含的生物間的共同點越多。★ 二、常見的動物 1、根據有無脊椎骨,動物可以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 2、脊椎動物的五大類群及特征 動物名稱 生活習性 呼 吸 體表 體溫 生殖、受精 代表動物 魚 類 終生水生 鰓 鱗片 不恒定 卵生、體外受精 鯽魚 兩棲類 幼體水生 成體兩棲 幼體用鰓,成體 用肺,兼用皮膚 皮膚裸露 不恒定 卵生、體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鯢 蠑螈 爬行類 陸生 肺 鱗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體內受精 蛇 龜 鱷魚 變色龍 鳥 類 陸上飛翔 肺 被羽毛 恒定 卵生、體內受精 鴿子 孔雀 哺乳類 水、陸 肺 被毛 恒定 胎生、體內受精 兔 鯨 蝙蝠 老鼠 (2)無脊椎動物分類:無脊椎動物占地球的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體溫都不恒定。 動物類別 主要特征 動物代表 原生動物 單細胞動物,整個身體就是一個細胞,是最低等的動物 草履蟲、變形蟲 腔腸動物 攝食和排泄同一個開口,身體呈輻射對稱 水螅、水母、海蟄、 扁形動物 攝食和排泄同一個開口,身體背腹扁平 蝸蟲、血吸蟲、豬絳蟲 環節動物 身體圓長或扁形,有許多體節 蚯蚓、水蛭、沙蠶 線形動物 身體細長、呈線形,不分節。 蛔蟲 鉤蟲 絲蟲 蟯蟲 軟體動物 身體柔軟,大多數有貝殼 蚌 蝸牛 烏賊 章魚 棘皮動物 身體無貝殼,體表有棘皮突起,生活在海洋中 海星 海膽 海參 節肢動物 身體分節,足和觸角也分節,體表有外骨骼 蝴蝶 蚊 蠅 5、昆蟲的特征: 昆蟲的身體可分為分頭、胸、腹三部分,有3對分節的足,一般有2對翅,體表長著一層保護身體的外骨骼,要蛻皮,昆蟲屬于節肢動物。 4、動物界中,分布最廣、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種類和個體數量最多的類群是昆蟲;最低等的動物是原生動物。 第5節:常見的植物 一、種子植物: 1、能產生種子的植物叫_種子_植物; 2、有種子的植物包括 被子 植物和 裸子 植物,它們的主要的區別是: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 。 ①被子植物(即綠色開花植物)的主要特征:種子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最高等植物;綠色開花植物都屬于被子植物。 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種子沒有果皮包被,只有根、莖、葉、種子四大器官;裸子植物一般植株高大,根系發達,抗寒能力強。 二、孢子植物: 蕨類、苔蘚類、藻類 三、植物的分類: 它們的特征如下: 植物類別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繁殖方式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 √ √ √ √ √ 種子 青菜 桃樹 蘋果樹 水稻 裸子植物 √ √ √ × × 種子 銀杏、松、柏、衫、鐵樹 蕨 類 √ √ √ × × 孢子 蕨 桫欏 滿江紅、胎生狗脊 苔蘚類 × √ √ × × 孢子 葫蘆蘚 地錢 藻 類 × × × × × 孢子(細胞分裂) 海帶 紫菜 水綿 衣藻 第6節:物種的多樣性 一、單細胞生物和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的特點是: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常見的單細胞植物有 衣藻、小球藻 ,常見的單細胞動物有草履蟲、變形蟲 。(細菌、酵母菌屬于單細胞_微生物_。) 2、常見的動、植物都是_多細胞_生物 ①最簡單多細胞動物是海綿;②最簡單多細胞植物是紫菜、水綿 ;③最早出現的陸生植物是 苔蘚、葫蘆蘚;④最高等植物是被子植物;⑤最高等動物是 哺乳動物 ;⑥種類最多動物是 昆蟲 ; 二、物種的多樣性 1、不同地區的生物物種多樣性是不同的;物種多樣性復雜程度較高的區域都位于 溫暖_地帶(如:熱帶雨林、珊瑚礁、大型熱帶湖泊) 2、研究表明,大多數生物的滅絕都是喪失棲息地造成的。亂砍濫伐森林、隨意開荒、無節制地排放污染物,都會使某些生物的生存空間大大縮小,生存的條件急劇惡化。 3、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義的。 4、為了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為了保護珍稀生物資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國家劃出了一定的保護區域,這樣的地區叫做自然保護區 5、大熊貓(哺乳類)被稱為動物的活化石, 最珍貴的爬行動物—揚子鱷; 珍貴的兩棲類—娃娃魚; 以上都被稱為一級保護動物。 最珍貴的蕨類植物—桫欏; 被子植物:珙桐; 裸子植物:銀杏、銀杉 、水杉都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課堂達標檢測 課堂達標檢測 題型1:細胞 1.下列是四種不同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其中能表示玉米細胞的是( ) 2.新鮮牡蠣體內的鋅元素含量遠遠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這是因為細胞中的什么在起作用( ) A.細胞質 B.細胞膜 C.液泡 D.細胞壁 3.王娜同學在顯微鏡下看到一些細胞,她判斷觀察到的是植物細胞。你知道她看到了什么嗎( ) A.細胞壁、液泡 B.細胞壁、細胞膜 C.細胞質、細胞核 D.細胞膜、細胞質 4.下列關于植物細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一般有比較大的液泡 B.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組成 C.植物細胞不一定都有葉綠體 D.一定有細胞壁,沒有細胞膜 5.下圖能正確地表達動物細胞內各結構之間位置關系的是( ) 6.下圖若改為動物細胞模式圖,則應該去掉圖中的哪些結構(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1.D 2.B 3.A 4.D 5.C 6.C 題型2:顯微鏡的使用 1.將寫有“科學”字樣的臨時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應看到的圖像是( ) 2.用顯微鏡對光時,如果視野內光線較強,應選擇下列哪項來進行調節( ) ①較大的光圈 ②較小的光圈 ③反光鏡的平面鏡 ④反光鏡的凹面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臺州中考)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要將視野由圖甲轉換成圖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移動裝片 B.轉動物鏡轉換器 C.轉動細準焦螺旋 D.轉動粗準焦螺旋 4.下列操作與顯微鏡對光過程無關的是( ) A.調節反光鏡使視野變明亮 B.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C.將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 D.轉動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 5.小強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洋蔥表皮細胞后,興奮地向同學描述,并把顯微鏡輕輕挪動給同組同學,但別人卻看不清物像。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 B.射入光線發生改變 C.顯微鏡的物鏡轉換了 D.光圈大小改變 6.用高倍鏡觀察比用低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大小和視野明暗情況依次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7.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 A.漱口-涂片-刮取-染色-蓋片 B.漱口-刮取-涂片-蓋片-染色 C.刮取-涂片-蓋片-染色-漱口 D.涂片-刮取-漱口-蓋片-染色 8.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他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結果看到的細胞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這可能是( ) A.反光鏡未調好 B.顯微鏡物鏡是壞的 C.細準焦螺旋沒調好 D.標本做得厚薄不均 9.某同學在制作洋蔥鱗片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步驟,該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紙吸去過多的水,防止蓋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紙吸水,有利于排出蓋玻片下的氣泡 ③用吸水紙吸水,有利于讓染色劑給細胞染色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0.如圖為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部分操作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答案:1.D 2.C 3. D 4.C 5.B 6.D 7.B 8.D 9.D 10.B 題型3:生物結構層次 1.下面是細胞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過程示意圖,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過程①表示細胞分裂 過程①使染色體數目減半 過程②表示細胞分化 D.A細胞能產生和傳導興奮 2.下列有關細胞分裂和分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多細胞生物體通過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目 B.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C.不同組織的細胞都有分裂能力 D.同一個受精卵經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所產生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同 3.為紀念世界紅十字日,我市紅十字會舉辦了造血干細胞血樣捐獻活動,有關造血干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B.只能分裂不能分化 C.造血干細胞移植可以治療白血病 D.適量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4.一個細胞有8條染色體,這個細胞連續分裂3次,形成的細胞數目和每個新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分別是( ) A.6個和3條 B.8個和2條 C.6個和8條 D.8個和8條 5.下列屬于同一結構層次的是( ) A.番茄表皮與根尖分生區 B.肱二頭肌與神經元 C.蘋果樹與龍眼果實 D.心臟與神經系統 6.下列關于人體消化系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消化系統是由多個功能相近的器官有序排列執行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系統 B.消化系統中的唾液腺和肝臟都是器官 C.消化系統獨立完成消化和吸收,不受任何控制 D.唾液腺、胰腺、肝臟都具有分泌消化液的功能,所以它們一定都含有上皮組織 7.如圖為綠色開花植物不同結構層次的變化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是指細胞分裂 B.b是指細胞分化 C.丁屬于器官結構層次 D.戊屬于系統結構層次 8.下列關于動植物結構層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動物體的各種組織都是由細胞分化形成的 B.植物葉片的表皮、動物的血液都屬于組織 C.植物的葉、花、種子和人體的心臟、血管都屬于器官 D.所有的動物都具有相同的結構層次 答案:1.B 2.C 3.B 4.D 5.A 6.C 7.D 8.D 題型4:常見的動植物及其分類 1.在分類單位中,馬與犀牛同目不同科,與羊同綱不同目,與驢同科不同屬,與斑馬同屬不同種,四種動物中與馬親緣關系最遠的是( ) A.犀牛 B.驢 C.羊 D.斑馬 2.下列關于生物分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分類主要根據是生物間的相似程度 B.親緣關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C.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生物種類越少 D.品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凡是生活在水中的,用鰭游動的脊椎動物都是魚類 B.凡是能夠飛翔的脊椎動物都是鳥類 C.凡是能爬行的脊椎動物都是爬行動物 D.凡是胎生、哺乳的脊椎動物都是哺乳動物 4.(金華中考)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請利用這張簡單的“脊椎動物檢索表”,鑒定出下列動物中屬于S類動物的是( ) 248285723901a體外長有毛皮,胎生 哺乳類 1b體外沒有毛皮,卵生 2 2a體外長有羽毛,體溫恒定 R類 2b體外無羽毛,體溫不恒定 3 3a表皮干燥,在陸地上產卵 S類 3b皮膚濕潤,在水中產卵 4 1a體外長有毛皮,胎生 哺乳類 1b體外沒有毛皮,卵生 2 2a體外長有羽毛,體溫恒定 R類 2b體外無羽毛,體溫不恒定 3 3a表皮干燥,在陸地上產卵 S類 3b皮膚濕潤,在水中產卵 4 5.下列關于原生動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最低等、最原始,結構最簡單的動物類群 B.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 C.和腔腸動物一樣,攝食和排泄只用一個口 D.能完成新陳代謝、繁殖等生命活動 6.蝗蟲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是( ) A.身體分節 B.體表具有外骨骼 C.具有剛毛 D.體內有脊柱 7.下列關于種子植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所有的綠色開花植物都是種子植物 B.無籽西瓜和無核蜜橘不是種子植物 C.無花果在結出果實時,看不到花,但它是種子植物 D.我們吃香蕉時,吃不到種子,但它是種子植物 8.如圖是“歲寒三友”松、竹和梅的寫意畫。松、竹和梅在分類上分別屬于( ) 松和竹屬于裸子植物,梅屬于被子植物 B.梅和竹屬于裸子植物,松屬于被子植物 C.竹屬于裸子植物,松和梅屬于被子植物 D.松屬于裸子植物,竹和梅屬于被子植物 9.下列植物與它所屬類群的匹配錯誤的是( ) A.海帶——藻類植物 B.墻癬——苔蘚植物 C.蘇鐵——蕨類植物 D.大豆——種子植物 10.如圖中的圓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們的共同特點,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E可表示有莖葉分化 B.F可表示有輸導組織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答案:1.C 2.D 3.D 4.C 5.C 6.A 7.B 8.D 9.C 10.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