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七上 11 融化與凝固 輔導講義(機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七上 11 融化與凝固 輔導講義(機構)

資源簡介

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七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江玉奇
授課類型
T同步(質量的測量)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融化與凝固
T同步——融化與凝固
同步知識梳理
同步知識梳理
(1)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里,水就會變成冰;把冰加入飲料中,冰從它們那里吸收熱量就變成了水。
(2)點燃的生日蠟燭的火焰旁邊,固態的蠟不斷地變成液態的蠟,一部分流下來的蠟滴很快又變成了固態
的蠟。
(3)路橋施工人員把固態的瀝青加熱成液態,再把液態的瀝青澆在路面上,很快又變成固態。
結論: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如冰變成水。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如水結成冰。
【實驗探究】
引出問題:根據上述例子物質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條件?不同物質熔化和凝固的規律一樣嗎?
猜想假設:熔化過程中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進行實驗:
(1)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探究兩種不同固體的熔化。一是探究松香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二是探究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2)記錄數據填入記錄表,并在坐標紙上描出對應的點,將描在坐標紙上的點連成一條曲線。分析兩種不同固體的熔化曲線:
3943985215138000
(圖示: 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圖示:松香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晶體熔化特點:繼續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非晶體熔化特點:繼續吸收熱量,溫度持續上升。
【思考】:兩種物質得出的結果是不是相同?為什么?
【答案】 結果不同。因為海波是晶體,松香是非晶體。
【知識點1】熔化與凝固
1、物質的存在狀態通常有三種:氣態、液態、固態,物質的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變化叫做物態變化。
2、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凝固過程要放出熱量,熔化過程要吸收熱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的物體叫做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的物體叫非晶體。
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別是:是否具有熔點;
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吸收熱量。
4、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 。它是晶體的一種特性。
5、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做 凝固點 。
6、凝固的條件:⑴溫度降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6、觀察硫代硫酸鈉(俗稱大蘇打或海波)的熔化過程:
加熱時間
開始加熱
達到熔點
熔化完成
狀態
固態
固液共存
液態
溫度變化
不斷上升
保持不變
不斷上升
7、觀察松香的熔化過程:
加熱時間
開始加熱
一段時間后
熔化完成
狀態
固態
先軟化,最后變成液體
液態
溫度變化
不斷上升
8、晶體和非晶體的比較:
晶體
非晶體
有熔點,
沒有熔點,
熔化過程溫度保持不變
熔化過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熔化是慢慢軟化的過程
熔化過程都需要吸收熱量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9、晶體和非晶體的凝固:
晶體
非晶體
凝固點有無


狀態變化
固液共存
慢慢硬化、最后成固體
溫度變化
保持不變
不斷下降
熱量變化
都需要放出熱量




課堂達標檢查
課堂達標檢查
1.(2020·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二中學一模)我國古代和現代有許多描述物態變化的詩詞,其中包含凝華現象的是(  )
A.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B.云開霧散旭風暖,園中種下牡丹花
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D.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2020·北京八中期中)下面物質中,具有熔點的是(  )
A.冰 B.玻璃
C.石蠟 D.塑料
3.(2020·湖南婁底·期中)下列物質中都是晶體的一組是(  )
A.萘、水晶、石蠟
B.冰、瀝青、食鹽
C.松香、玻璃、蜂蠟
D.海波、銅、水銀
4.(2019·天津和平·期中)如圖所示為海波的熔化圖象,根據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海波的沸點是48℃
B.6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
C.海波在CD段是氣態
D.海波在BC段吸收了熱量
5.(2020·江蘇無錫·期中)對甲、乙兩種物質同時持續加熱,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沸點一定是80℃
B.甲物質在4-6min內可能沒有吸熱
C.乙物質的沸點可能是60℃
D.乙物質在6-10min內一定是固液共存態
6.(2018·河南鄭州外國語中學初二期中)下列現象與形成原因搭配正確的是
A.寒冷的天氣從嘴里呼出的“白氣”——汽化
B.擦在皮膚上的酒精很快變干——液化
C.河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凝固
D.冬天枝葉上霧凇的形成—— 升華
7.(2020·北京四中月考)下列有關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使熱機的燃料燃燒更充分,可以提高熱機的效率
B.分子之間可能只有引力,沒有斥力
C.冰熔化時需要吸熱,所以相同質量的水的內能比冰大
D.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8.(2020·山東日照·三模)純鐵的熔點是1535℃,則1535℃的鐵(  )
A.是固態 B.是液態
C.是固液混合態 D.以上情況都有可能
9.(2018·湖南初二期中)水的凝固點是0℃,酒精的凝固點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冷凍室溫度可達-5℃)中,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后,從冷凍室取出混合液體時,卻發現混合液沒有凝固。就這個現象提出一些猜想,但較為合理的是
A.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點降低了 B.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點升高了
C.水和酒精混合,混合物的凝固點不會變 D.酒精中含有水,酒精的凝固點降低了
10.(2018·湖南初二期中)下列對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用冰袋能給高熱病人降溫是因為冰熔化吸熱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熱包子不會太燙是因為水汽化吸熱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氣溫是因為水銀的凝固點很低
D.液化煤氣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實現的
11.(2020·廣西河池·中考真題)下列物態變化實例,屬于吸熱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河面上形成霧
C.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嚴冬,窗玻璃上出現冰花
12.鋪設柏油馬路時,需要把瀝青由固態熔化成液態。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這一過程的是(  )
A. B. C. D.
13.(2019·廣東珠海·期中)毛澤東詩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描繪了冬季中華大地的北國風光,下列選項中與“冰”的形成物態變化相同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北方嚴冬窗玻璃上的冰花
C.冬日雨后屋檐上出現冰柱
D.干冰自然變小
14.(2018·廣東惠州·初二期末)下列各圖中的物理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霧飄渺
C.秋天霜打枝頭
D.冬天冰雕漸小
15.(2019·廣東佛山·初二期末)下列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霧凇簇簇
C.露珠晶瑩 D.薄霧縹緲
16.(2017·廣東深圳·初二期末)下列自然現象中,其物態變化過程吸熱或放熱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的水???????????????????????????????????? B.夏天清晨,花草葉子上附著的露水
C.秋天早晨,籠罩大地的霧???????????????????????????????????? D.冬天,深圳梧桐山上出現的霜
17.(2018·四川成都·初二期末)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電熨斗冒出白霧
C.露珠逐漸消失
D.樹枝上形成“霧凇”
18.(2020·山東二模)如圖甲所示是小聰同學“探究固體的熔化過程”的實驗裝置圖,圖乙是他描繪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燒杯內的水溫度升高,含有的熱量也隨之增多
B.B、C兩點的溫度相同,具有的內能也相同
C.該物質液態的比熱容大于固態時的比熱容
D.隨著酒精燈中酒精量的減少,酒精的熱值也在減小
19.為防止食物腐敗變質,可利用冰塊或干冰使食物降溫.這是因為
A.冰塊和干冰熔化吸熱
B.冰塊和干冰升華吸熱
C.冰塊升華吸熱、干冰熔化吸熱
D.冰塊熔化吸熱、干冰升華吸熱
20.(2019·湖北期中)如圖所示的四個自然現象都需要吸熱或放熱,但其中一個與另三個的吸放熱不同,這個現象是(  )
A.樹掛的形成
B.露珠的形成
C.雪山融水
D.冰花的形成
1-5 C A D D C
6-10 C B D A C
11-15 A B C C B
16-20 A B C D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兴国县| 石屏县| 攀枝花市| 广东省| 十堰市| 甘德县| 清丰县| 莒南县| 绵阳市| 永昌县| 松潘县| 成武县| 临邑县| 二连浩特市| 光泽县| 无为县| 鸡东县| 武宣县| 瑞昌市| 房产| 铜陵市| 木里| 新野县| 浦县| 康乐县| 溧水县| 土默特右旗| 永德县| 永宁县| 民丰县| 阿克陶县| 深泽县| 玉龙| 聂拉木县| 祥云县| 北安市| 洛隆县| 呼玛县| 常德市|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