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1 動物的生殖(教案) 學習目標: 描述動物的受精與生殖方式。 概述鳥卵結構和主要作用。 通過對動物克隆技術過程圖觀察,培養學生圖文結合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準確表達能力。 了解動物的受精與生殖方式,體驗生命誕生與物種延續的關系,培養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 學習重點: 動物的受精與生殖方式。 通過實驗概述鳥卵的結構和主要作用。 學習難點: 鳥卵的結構和主要作用。 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實驗材料,學生學習用的學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蜻蜓點水”、“孔雀開屏”、“蝴蝶交尾”、“青蛙抱對”等描述了一種什么現象呢?讓學生回答。教師:為了維持種族的延續,生殖是非常必要的行為。動物繁殖的方式有哪些呢?我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動物的生殖。教師板書課題。 二、積極引導,探究新知: (一)受精與生殖方式 1.學生自主學習:仔細閱讀課文P108并查詢信息庫的內容。并完成導學案: ① 什么是受精?受精的方式有哪些? ② 兩種受精方式的特點是什么? ③ 體內受精的動物有哪些?體外受精的動物有哪些? ④ 哪種生殖方式更優越?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以上問題,并總結各小組回答的情況,對回答好的小組給以表揚和鼓勵。 3.教師簡述兩種受精方式的特點。并讓學生練習以下各種動物是哪種受精方式: 鯽魚 烏龜 蟾蜍 雞 老虎 蛇 并回答以上這些動物中,受精卵在母體內還是母體外發育成新個體的?從而引出兩種生殖方式。 4.兩種生殖方式,并舉例。以雞蛋為例理解卵生,以人為例理解胎生,并讓學生回答除舉例之外的胎生和卵生動物從而得出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的類別。 5.教師簡述兩種生殖方式的特點。并讓學生練習以下各種動物是哪種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 金魚 青蛙 蝴蝶 狗 并提問學生:體內受精的動物一定是通過胎生的方式產生后代的嗎? 過渡: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生殖方式和人一樣,是胎生,而昆蟲、魚類、蛙類和鳥類等大多數是卵生動物。為了認識卵生動物的生殖方式所具有的特點,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探究鳥卵的結構。 (二)觀察鳥卵的結構(教師指導學生選擇新鮮雞蛋,要有一定光澤度,蛋殼上不沾污穢等) 1.引導學生自學課本上的實驗步驟,教師強調重點: ①取一個新鮮的雞蛋,用放大鏡觀察其外表面,然后將鈍圓一端向上,小心將蛋殼頂端敲碎。(還可以用手摸和捏雞蛋的外殼,感受) ②剝去破碎的蛋殼,再撕破外卵殼膜,可以看見氣室。(每個雞蛋氣室大小不一定相同) ③用剪刀剪破內卵殼膜,小心地將里面的物質倒入培養皿里。 ④對照圖20-2,辨認雞蛋的結構。(注意:在觀察卵黃膜時,用解剖針刺破卵黃膜) 2.教師講述觀察的順序:由外向內依次是卵殼、卵殼膜、氣室、卵白、系帶、卵黃膜、卵黃、胚盤等。 3.提出質疑:你們在觀察時,有沒有疑問的地方?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解決。 4.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①鳥卵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雛鳥是由鳥卵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 ②胚胎的初期發育營養是由哪個結構提供的? ③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的作用是什么? ④解決上課之前遺留的問題:胎生和卵生有什么不同?教師提醒之前學過哺乳動物的優點。 5.教師對小組討論的結果發表見解,與學生達成共識。 (三)克隆技術 1.由之前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歸納克隆技術。 2.以克隆羊“多莉”的誕生過程,進一步了解克隆技術。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并解決以下問題: ①“多莉”羊的誕生涉及到幾只羊? ②每只羊的作用是什么? ③“多莉”和哪只羊最相似?為什么? 4.學生討論回答,老師歸納總結,并進行補充。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⑴回顧歸納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⑵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人有責,談談作為一個中學生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保護動物。 ⑶從保護動物這方面而言,克隆技術有什么意義。 四、布置作業:課堂練習 五、板書設計: 動物的生殖 一、受精與生殖方式: 1.受精方式:⑴體內受精⑵體外受精 2.生殖方式:⑴卵生⑵胎生 二、觀察鳥卵的結構: 卵殼、卵白、卵黃、胚盤 三、克隆:無性生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