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師寄語:地球仍舊是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學習目標:1、能說出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并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2、課前收集有關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等,提高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3、能夠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問題,樹立人類進化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學習重點: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學習難點: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學習過程:一、課前預習“我是從哪里來的?”“人類是從哪里來的呢?”請閱讀課本2至5頁回答以下問題: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四種現代類人猿是:、、、。2、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區?它們的過著生活。3、在和的巨大變化下,環境發生改變,迫使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地面生活促使古人類的前肢解放能使用,適應直立行走。4、古人類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并且能夠用火,制造和使用工具促使古人類的越來越發達,并產生了。二、導入新課:你知道人類的起源有哪些說法嗎?讓我們追隨科學家的足跡探究人類起源的奧秘!三、合作探究:(一)探究:人類的祖先到底是誰?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第2頁、3頁、4頁第一自然段,并結合課前查找的有關類人猿資料,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比較類人猿與人類的相似及不同之處,完成下列問題:1、類人猿與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是人類的近親。2、現代類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們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點?3、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根本區別在于、、三方面不同。現在,人類數量在急劇增加,而類人猿數量日益減少,為什么?。4、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證據是。討論:曹植有首詩,批評哥哥曹丕對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類應當怎樣對待珍惜、瀕危的現存猿類呢?(二)探究:從猿到人的進化,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請同學們觀察第4、5頁課本內容及插圖,各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暢所欲言,請你推測一下進化發展過程?1、在你們觀察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后,請指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漸變化的?2、由“露西”時代的古人類化石推測那時的古人類是什么運動方式?“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與“露西”時代的古人類相比有什么不同點?3、又經若干萬年,古人類又有哪些變化?四、拓展創新1、下圖是人類進化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回答問題:生活在森林→現代類人猿自然條↗森林古猿→不適應環境的→滅絕件改變↘下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人類←產生語言←大腦發達←火的使用(1)人類進化中的一個重要外界因素是。(2)人類起源的最直接證據是。(3)科學家將是否作為人猿分界的一個重要標準。(4)人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2、經過漫長的歲月,人類從童年時代自然界的弱者變成了強者。現在,人類已經強大到能夠影響生物圈的面貌。人類是否應當更加理智的發展和運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呢?五、歸航拾貝(試著把這節課的知識網絡整理一下吧!):六、達標測試:1、關于人類起源的證據,說法正確的是(??)A.達爾文的進化論能證明人類的起源B.古書以及人類中的傳說都證明人類的起源C.古人類的化石,包括遺體、遺跡和遺物,是人類進化的直接證據D.通過模擬實驗可以證明人類的起源2、下列哪項是事實(??)A."露西"生活在距今200萬年前B.古人類化石"露西"是在非洲發現的C.其他地區沒有古人類化石??D.亞洲直立人是從美洲遷移過來的3、19世紀著名的進化論建立者是:()A、袁隆平B、達爾文C、施萊登D、羅伯特·虎克4、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于:()A、猩猩B、金絲猴C、長臂猿D、森林古猿5、一般認為,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主要標志是:()A、直立行走B、大腦發達C、會使用天然工具D、會制造工具6、下圖是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請觀察并分析:(1)從圖中我們觀察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中,在、、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2)除了圖中能觀察到的變化外,你還知道人類與猿的區別嗎?(3)你認為圖中第幾幅圖接近于“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森林古猿、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猩猩2、非洲亞洲歐洲以樹棲為主的叢林3、地形氣候樹枝、石塊等4、大腦語言合作探究(一)1、森林古猿現代類人猿2、依靠從森林中獲取果實、嫩芽、昆蟲等食物生存;沒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環境的能力;不能進行人類那樣的語言和文字交流。3、運動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腦發育的程度人類的數量在急劇增加的原因人類具有發明和創造各種科學技術的本領,使得人類適應自然環境、改造自然環境、改善生存條件以及利用醫藥衛生加強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促使人類的數量急劇增加。類人猿的數量日益減少的原因1.現代類人猿不具備發明和創造科技的能力;2.人類不斷開發現代類人猿賴以生存的森林;3.人類對現代類人猿的亂捕濫殺和嚴重的環境污染。4、化石(二)1、答: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改變2、答:直立行走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3、答:能夠用火,制造和使用復雜而精巧的工具,大腦更發達,產生了語言。拓展創新:1、(1)環境改變(2)化石(3)直立行走(4)森林古猿2、略達標測試1.C2.B3.B4.D5.A6.(1)體形使用工具是否著衣(2)運動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腦發育的程度(3)第三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