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歷史(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學習目標1.了解、掌握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2.明白從漢武帝開始,西漢一時進入了鼎盛時期,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鼎盛局面。3.感受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認識到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的歷史任務,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新課導入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強盛的局面。漢武帝是如何強化中央權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樣的作用和影響?什么叫大一統?中央加強在政治、思想、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進行統一的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這就是“大一統”。概念解釋討論:閱讀課本P57及“相關史事”,并結合課后活動一,分小組討論,回答下列問題:西漢初年面臨什么問題?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4)建立刺史制度:漢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地方官吏和豪強。一、“推恩令”的實施(1)背景: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政權,地方豪強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漢景帝時平定了七國之亂,使中央對全國的統治得到加強。(2)內容:漢武帝采納主父偃“推恩”的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3)作用: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背景:漢初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措施: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做法: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五經》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探究:回顧所學知識,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秦始皇漢武帝不同點方式結果相同點目的實質合作探究采用法家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進行極其粗暴野蠻的破壞。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推行儒學教育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鞏固了大一統局面加強中央集權文化專制主義的表現作用: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三、鹽鐵專賣背景:富商豪強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目的: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措施: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漠北之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匈奴人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開始西遷。四、北擊匈奴匈奴崛起:戰國時期,匈奴興起。秦末漢初,首領冒頓單于統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斷南下襲擾。漢匈關系及變化原因:西漢初期,國力疲弱,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將宗室女子嫁給匈奴首領單于,并送上大量糧食和布匹。經過“文景之治”,西漢強盛起來,漢武帝開始大舉反擊匈奴。秦匈關系: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修筑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五、大一統措施的影響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什么?課堂小結1、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令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這樣,諸侯王的疆土越來越小,勢力大為減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縣制B.設立錦衣衛C.實行行省制D.實施“推恩令”2、“秦王朝開創的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睗h武帝為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推行郡縣制D.削減侯國數量達標訓練3、漢初的封國有王、候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但皇權不能施行于王國所屬的郡縣。候國建制與縣相當,直屬朝廷。由此可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主要針對()A.郡B.侯國C.王國D.縣DBB達標訓練4、“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睘榇耍瑵h武帝()A.分封諸侯B.實施“推恩令”C.廣設郡縣D.設立“三司”5、漢武帝時,為了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下令廢半兩錢,改鑄()BB課后研討你如何評價漢武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漢武大帝》片花.wmv 大一統.wmv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