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2.知道近代以來中國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變化;3.分析理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和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革。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為什么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短暫的春天”?火車、輪船、電車等新式交通工具是如何引入中國的?西裝、西餐、洋貨是如何在中國流行起來的?旗袍、中山裝是怎樣出現并風靡一時的?今天,我們學習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溫故知新1.結合所學知識,想一想:西漢初期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與什么有關?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時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與什么有關?當國外機器已經轟鳴數十年,而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依然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又與什么有關?你能總結一下,經濟發展往往與哪些因素有關嗎?2.思考:近代的中國有什么特點?結合近代社會的特點,能預測一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會順利嗎?為什么?(二)教師提出關于“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這一內容學習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1.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總體狀況是怎樣的?2.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是在怎樣特定的歷史背景或歷史條件產生的?3.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又有怎樣的特點?(三)請學生仔細觀察《民族工業發展水平》折線圖,提問:1.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民族工業的總體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呢?根據折線圖可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何時起步?結合所學知識,想一想,19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生了什么歷史事件,能夠促使近代民族工業產生呢?2.【材料研讀】閱讀材料,分析,1895-1912年間,民族工業發展較前一個階段發展更為迅速,是怎樣的歷史條件促使它初步發展呢?《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按《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內付清日本2億兩的巨額賠款,當時清政府國庫空虛,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8000余萬兩。1901-1905年清政府頒布了30多道上諭,推行新政,其經濟改革方面的措施是獎勵實業,振興商務。政府決定帶頭破除恥于為商的成見,提倡、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四)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2.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后)3.原因: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的刺激;狀元實業家張謇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資料鏈接】狀元實業家張謇江蘇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五歲入塾,十六歲中秀才。1885年張謇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舉人。1894年4月,張謇再次赴京參加會試,考取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戰敗,邊疆緊急,張曾上疏痛劾李鴻章奉行妥協政策。張謇目睹國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為謀,雖科舉成名,卻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興辦實業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團,主營紡織和面粉。1895年,張謇在“設廠自救”的浪潮中開始籌辦。1898年,張謇通過劉坤一將湖北官紗局存滬未用的紗機20400錠領回,作價25萬兩,作為官股,“按年取息,不問盈虧”。1899年開車生產。經營順利,利潤優厚。張謇還創辦了牧墾公司、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冶鐵廠等產業,使得大生集團打通了從種植到加工到交通到銷售的整個紡織產業鏈。而且他還多元經營,產業遍布十幾個行業。1902年,通州師范學校;1907年,農業學校和女子師范學校;1909年,通海五屬公立中學;1912年,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共創辦370多所學校。榮氏兄弟榮氏兄弟創建面粉廠和紗廠,至1922年,先后在上海、無錫、漢口建成投產的有4個廠。一度成為中國近代棉紡織工業中規模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成為名震工商業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紗大王”。榮氏兄弟在無錫西郊購地辟建梅園,修筑開原路,重修南禪寺妙光塔等,創辦天元麻紡織廠、開源機器廠、江南大學。1934年,榮德生六十大壽,他將親友饋贈的壽儀六萬余元盡數捐出,用173天時間,在寶界山前建成老橋。【合作探究】你能以榮氏企業為例,說說近代民族工業興衰的社會原因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工業再度受挫??谷諔馉帟r期,民族工業陷入困境??箲饎倮螅褡骞I有所恢復,但由于國民黨發動內戰,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使中國民族工業又走向了衰落。4.“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內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出現,人們相繼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回國創業。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5.合作探究;請大家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與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這一階段發生了什么,使得民族工業的發展迎來了它的“短暫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一戰爆發,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實業救國”熱潮的推動和群眾性抵制日貨運動。6.蕭條發展: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工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指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個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陳立夫家族。有道是:“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7.材料研讀: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材料:19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初我國輕重工業所占比重圖特點:輕工業多、重工業少。(五)課堂小結三、社會生活的變化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2.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①強令男子剪掉辮子②勸禁女子廢纏足③廢除跪拜禮,改稱謂④易服飾⑤新式風俗【資料鏈接】中山裝:20世紀30年代,中山裝的造型被賦予了革命及建國的含義:前襟的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形,寓意以文治國;前襟的扣子改為五個,寓意國民黨五權分立,這有別于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袖口的三個扣子代表三民主義;衣領為封閉豎領。表示“三省吾身”嚴謹治身的理念。3.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沿海地區的變化大于內陸地區的變化;東南各省的變化大于西北各省的變化;大中城市的變化大于廣大鄉鎮的變化;受過教育和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教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變化。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四、課堂總結:近代以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中國的經濟還是社會生活,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預示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來臨!五、課后活動毛澤東說: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你知道哪些張之洞、張謇創辦近代民族工業的故事?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創辦了一系列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如漢陽鐵廠和湖北槍炮廠,都是他主持創辦的著名企業,在當時影響極大。張謇為晚清狀元。他主動放棄高官厚祿,走上“實業救國”之路。他最先創辦了著名的大生紗廠,后又建成了廣生油廠、資生鐵廠、通海墾牧公司、大達外江輪船公司等許多企業,形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大生資本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該集團發展遇到困難,逐漸走上衰敗破產的道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5張PPT)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革。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為什么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短暫的春天”?火車、輪船、電車等新式交通工具是如何引入中國的?西裝、西餐、洋貨是如何在中國流行起來的?旗袍、中山裝是怎樣出現并風靡一時的?今天,我們學習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導入新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1.知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2.知道近代以來中國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變化;3.分析理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和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學習目標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漢初期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與什么有關?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時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與什么有關?當國外機器已經轟鳴數十年,而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依然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又與什么有關?你能總結一下:經濟發展往往與哪些因素有關嗎?社會是否穩定統治者的個人品質、治國理念、措施社會制度……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想一想:溫故知新近代的中國有什么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想一想:你能預測一下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會順利嗎?為什么?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溫故知新材料:《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材料:按《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內付清日本2億兩的巨額賠款,當時清政府國庫空虛,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8000余萬兩。1901-1905年清政府頒布了30多道上諭,推行新政,其經濟改革方面的措施是獎勵實業,振興商務。政府決定帶頭破除恥于為商的成見,提倡、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材料研讀1895-1912年間,民族工業發展更為迅速,是怎樣的歷史條件促使它初步發展呢?材料:年份新辦民族資本主義平均每年設廠數量1872-189450多家1.421895-1900100多家16.71901-1911326家311.甲午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刺激;2.清政府放寬辦廠限制。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材料研讀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后)2.發展3.原因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的刺激狀元實業家張謇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張謇學習新知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狀元實業家張謇江蘇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五歲入塾,十六歲中秀才。1885年張謇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舉人。1894年4月,張謇再次赴京參加會試,考取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戰敗,邊疆緊急,張曾上疏痛劾李鴻章奉行妥協政策。張謇目睹國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為謀,雖科舉成名,卻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興辦實業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團,主營紡織和面粉。學習新知資料鏈接1895年,張謇在“設廠自救”的浪潮中開始籌辦。1898年,張謇通過劉坤一將湖北官紗局存滬未用的紗機20400錠領回,作價25萬兩,作為官股,“按年取息,不問盈虧”。1899年開車生產。經營順利,利潤優厚。張謇大生紗廠大生紗廠舊照大生紗廠保存完好張謇還創辦了牧墾公司、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冶鐵廠等產業,使得大生集團打通了從種植到加工到交通到銷售的整個紡織產業鏈。而且他還多元經營,產業遍布十幾個行業。學習新知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大生企業系統構架圖余澤留芳張謇1905年創辦的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1902年通州師范學校1907年農業學校和女子師范學校1909年通海五屬公立中學1912年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共創辦370多所學校育嬰堂養老院貧民工場濟良所殘廢院盲啞學校等慈善機構學習新知榮宗敬榮德生榮氏兄弟創辦的福新面粉公司榮宗敬榮德生榮氏兄弟創建面粉廠和紗廠,至1922年,先后在上海、無錫、漢口建成投產的有4個廠。一度成為中國近代棉紡織工業中規模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成為名震工商業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紗大王”。榮氏兄弟在無錫西郊購地辟建梅園,修筑開原路,重修南禪寺妙光塔等,創辦天元麻紡織廠、開源機器廠、江南大學。1934年,榮德生六十大壽,他將親友饋贈的壽儀六萬余元盡數捐出,用173天時間,在寶界山前建成老橋。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學習新知資料鏈接你能以榮氏企業為例,說說近代民族工業興衰的社會原因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有所恢復,但由于國民黨發動內戰,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使中國民族工業又走向了衰落。合作探究資料鏈接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4.“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原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出現,人們相繼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回國創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內因外因學習新知材料:上述材料中,1912-1919年間,工廠數量和面粉出口數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年份民族工廠數量1895年1081913年6981920年17591914到1919年我國面粉出口情況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請大家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與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這一階段發生了什么,使得民族工業的發展迎來了它的“短暫春天”?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2.一戰爆發,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3.“實業救國”熱潮的推動和群眾性抵制日貨運動。材料研讀5.蕭條發展20世紀二三十年代原因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工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指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個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陳立夫家族。有道是:“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br/>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學習新知6.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材料:19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初我國輕重工業所占比重圖特點:輕工業多、重工業少。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學習新知紡織業面粉業地區分布特點: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分布圖沿海、沿江多,內地少。學習新知近代前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示意圖18401860188019001920萌芽和艱難發展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再度受挫凋謝萎縮學習新知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2、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原因:外國人在華辦廠開礦的刺激。原因:中華民國政府頒布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結果: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結果:張謇帶動國人走上和“實業救國”道路原因: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結果: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短暫的春天”。課堂小結二、社會生活的變化資料鏈接二.社會生活的變化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美國人富爾頓發明的輪船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的火車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學習新知二.社會生活的變化中國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學習新知二.社會生活的變化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現輪船火車電車汽車飛機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2.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①強令男子剪掉辮子溥儀剪辮裝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后,孫中山通令全國各地男子剪辮子。二.社會生活的變化軍警為行人剪辮子學習新知②勸禁女子廢纏足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③廢除跪拜禮,改稱謂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跪拜握手鞠躬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④易服飾馬褂清官服西裝中山裝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清朝旗袍民國旗袍旗袍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20世紀30年代,中山裝的造型被賦予了革命及建國的含義:前襟的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形,寓意以文治國;前襟的扣子改為五個,寓意國民黨五權分立,這有別于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袖口的三個扣子代表三民主義;衣領為封閉豎領。表示“三省吾身”嚴謹治身的理念。中山裝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⑤新式風俗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煙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文明結婚集體婚禮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3.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沿海地區的變化大于內陸地區的變化;東南各省的變化大于西北各省的變化;大中城市的變化大于廣大鄉鎮的變化;受過教育和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教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變化。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新知近代以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中國的經濟還是社會生活,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預示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來臨!課堂總結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發展社會生活變化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蕭條: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俗習慣的改變新式交通的出現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式婚喪禮節的出現社會生活變化特點課堂總結毛澤東說: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你知道哪些張之洞、張謇創辦近代民族工業的故事?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創辦了一系列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如漢陽鐵廠和湖北槍炮廠,都是他主持創辦的著名企業,在當時影響極大。 張謇為晚清狀元。他主動放棄高官厚祿,走上“實業救國”之路。他最先創辦了著名的大生紗廠,后又建成了廣生油廠、資生鐵廠、通海墾牧公司、大達外江輪船公司等許多企業,形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大生資本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該集團發展遇到困難,逐漸走上衰敗破產的道路。課后活動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br/>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張謇“實業救國”與發展教育.mp4 民國時期的上海南京路.mp4 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pptx 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設計.doc 榮氏兄弟因何被毛主席稱為“民族資本家首戶”?.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