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生物《3.2 酶是生物催化劑》ppt課件(浙科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生物《3.2 酶是生物催化劑》ppt課件(浙科版)

資源簡介

(共51張PPT)
第三章
細胞的代謝
第2節
酶是生物催化劑
體外劇烈氧化
體內溫和氧化
兩者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物體內有酶存在
本節要點
酶是什么
酶的作用原理
酶活性
以前,人們認為鳥類
的胃只能磨碎食物
胃液中一定存在
能消化肉塊的物質
巧妙之處?
1、斯帕蘭扎尼的實驗(18世紀末)
一、酶的發現
酶的本質
巴斯德在發酵的葡萄酒中觀察到活的酵母細胞
2、酵母菌與酒精發酵(19世紀)
酶的本質
巴斯德的觀點:
酒精發酵是酵母菌代謝活動的結果。
李比希的觀點:
酒精發酵僅僅是一種化學反應,與酵母活動無關,只需酵母菌中某些物質的參與而已。
酶的本質
3、畢希納的實驗(1897年)
證實促使酒精發酵的是酵母中的某種物質—釀酶,而不是酵母細胞本身。但是,畢希納無法直接對酶的本質進行鑒定。
酶的本質
1917年-1926年,歷時9年時間,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結晶,并實驗證實它是一種蛋白質。
4、薩母納爾
脲酶的獲得(1926年)
酶的本質
小資料:
20世紀80年代,有一種叫RnaseP的酶,是由20%的蛋白質和80%的RNA構成的,科學家把其中的蛋白質除去,提高了Mg2+的濃度,發現留下來的RNA同樣具有催化活性,后來進一步研究發現,某些RNA分子和那些構成酶的蛋白質分子一樣,都是效率非常高的生物催化劑。
奧爾特曼S.Altman
切赫T.R.Cech
5、核酶的發現(1980s)
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
特曼發現少數RNA也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稱為核酶。
酶的本質
生理作用:
活細胞
催化生化反應進行,是生物催化劑
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二、酶的概念
1、定義
能改變化學反應速度,而本身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
產生部位:
化學本質:
作用部位:
細胞內外
酶的本質
從這原理中可知酶催化作用有什么性質?
底物:受酶催化而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
酶-底物復合物學說
酶的作用原理
1、酶有專一性
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底物或少數幾種相似底物的反應,就是酶的專一性。
三、酶的特性
淀粉
麥芽糖
酶1
蔗糖
葡萄糖+果糖
酶2
(還原性糖)
(還原性糖)
實驗一
(1)方案一:用同一種酶催化兩種不同物質
淀粉(非還原糖)
麥芽糖(還原糖)
蔗糖(非還原糖)
蔗糖
②用淀粉酶分別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根據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來判斷淀粉酶是否對二者都有催化作用,從而探索
酶的專一性。

淀粉(非還原糖)
麥芽糖(還原糖)
淀粉(非還原糖)
淀粉
②再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從而探究酶的專一性。

淀粉酶
蔗糖酶
淀粉酶
淀粉酶
(2)方案二:用兩種不同酶催化同一種物質
第一步:
1ml



淀粉酶
淀粉酶
1、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
2
3
4
5
第二步:
3ml
淀粉
蔗糖
淀粉酶
淀粉
蔗糖
第三步:
各試管充分搖勻后,37℃
保溫15分鐘
第四步:
各試管加2ml本尼迪特試劑
1
2
3
4
5
實驗結果
結論:淀粉酶分解淀粉,不分解蔗糖
1
2
3
4
5
淀粉+本
蔗糖+本
淀酶+本
淀酶+淀粉+本
淀酶+蔗糖+本
第一步:
1ml



淀粉酶
蔗糖酶
2、探究蔗糖酶和淀粉酶對蔗糖的作用
1
2
3
4
5
第二步:
3ml
蔗糖
淀粉酶
蔗糖酶
蔗糖
蔗糖
第三步:
各試管充分搖勻后,37℃
保溫15分鐘
第四步:
各試管加2ml本尼迪特試劑
1
2
3
4
5
實驗結果
結論:蔗糖酶分解蔗糖,淀粉酶不分解蔗糖
1
2
3
4
5
蔗糖+本
淀粉酶+本
蔗酶+本
淀酶+蔗糖+本
蔗酶+蔗糖+本
結論:酶具有專一性
討論:
1、1號2號試管作用
2、為什么要37℃

溫15分鐘
排除底物本身與本尼迪特的反應
唾液定粉酶的最是溫度是37℃
2、酶催化的高效性
酶活性:是酶催化一定化學反應的能力,一般是指單位時間內底物的消耗量或產物的生成量。
CO2
+
H2O
H2CO3
酶的催化效率遠遠大于無機催化劑
每個碳酸酐酶分子每秒能夠催化6×105個CO2,比非酶(無機催化劑)反應快107倍。
事實1
實驗原理1:H2O2在體外可被無機催化劑Fe3+分解為H2O和O2,在體內可被H2O2酶分解為H2O和O2
實驗原理2:
H2O2酶可從動植物體內獲得-----------------新鮮的肝臟或馬鈴薯
實驗原理3
: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數,大約是肝臟研磨液中H2O2酶分子數的25萬倍
實驗二:酶的催化效率
實驗2
試管序號
H2O2溶液
肝臟研磨液
FeCl3溶液
觀察單位時間內氧氣的生成量
1
2ml
2滴

2
2ml

2滴
1.該實驗說明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結論?
酶具有高效性
2.
實驗時,對實驗材料-----肝臟的選擇有什么要求?為什么要將肝臟制備為研磨液?
多,能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
不能復燃
新鮮的;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酶的名稱
最適pH
過氧化氫酶(肝)
6.8
唾液淀粉酶(口腔)
6.8
脂肪酶(小腸)
8.3
胰蛋白酶(小腸)
8.0~
9.0
胃蛋白酶(胃)
1.5~
2.2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1)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的酶最適pH不同,一般酶的最適pH值在4~8之間
過酸和過堿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1)實驗原理
①2H2O2
2H2O+O2
②pH可影響酶活性,從而影響O2的產生量,
據O2產生量的多少可判斷pH對酶活性的影響。
(2)實驗程序
過氧化氫酶


實驗操作
內容
試管1
試管2
試管3
1
注入等量過氧化氫酶溶液
2滴
2滴
2滴
2
注入不同pH
的溶液
1
mL蒸餾水
1
mL鹽酸
1
mL
NaOH
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實驗程序中2、3步一定不能顛
倒,否則
實驗失敗。
3
注入等量的
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4
觀察現象
有大量氣
泡產生
無氣泡
產生
無氣泡
產生
提醒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資料
霍亂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為霍亂弧菌所致,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死亡率甚高。
霍亂弧菌通過人的腸粘膜并大量繁殖,同時產生腸毒素引起劇烈腹瀉造成迅速而嚴重的脫水,血容量明顯減少,因而出現微循環衰竭,使細胞得不到鉀、鈉、鈣、氯離子,導致肌肉痙攣;細胞得不到碳酸氫根離子而導致細胞內pH值發生較大的改變,酶活性即相應大大降低,嚴重的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最終病人腎功能衰竭,休克、死亡。人體大量出汗、腹瀉都要相應地補充水就是這個道理;嬰幼兒自身調節能力差,嬰幼兒腹瀉常常引起嚴重后果,就是這個道理。
資料
人的正常體溫是37℃,體溫升高到38℃,雖然只升高1℃,但人已感覺非常沒精神,如果升高到39℃甚至40℃以上且持續高燒,就出現一系列如昏睡、昏迷、驚厥、甚至危及生命嚴重的反應,為什么呢?
人體中酶的最適溫度一般為37℃,當人體體溫高于或低于這個溫度時,機體中酶活性就會大大降低,細胞內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不能正常進行了。
設計實驗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試劑和材料: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3%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溶液、本尼迪特試劑、碘-碘化鉀溶液、水浴鍋(溫度可調)若干、試管若干、其他器具均可提供。(試劑等不要求全部使用,自己任選即可)
要求:1、實驗步驟要具體完善
2、預期實驗結果
3、實驗方案可行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1)實驗原理
②溫度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淀粉的水解。
滴加碘液,根據是否出現藍色及藍色的深淺
來判斷酶的活性。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2)實驗設計程度
①取淀粉、淀粉酶分別放入試管

②各自在所控制的溫度下處理一段時間

③淀粉與相應溫度的淀粉酶混合

④在各自所控制的溫度下保溫一段時間

⑤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步驟順序
試管1
試管1’
試管2
試管2’
試管3
試管3’
3%淀粉液
2ml
2ml
2ml
2%淀粉酶液
1ml
1ml
1ml
溫度預處理
0℃保溫5min
60℃保溫5min
100℃保溫5min
混合后搖勻
混合
混合
混合
控制溫度
0℃保溫5min
60℃保溫5min
100℃保溫5min
加碘
1滴
1滴
1滴
預期現象



【思考】
1、為什么用相同溫度處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
防止混合時,由于兩種溶液的溫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溫度發生變化,反應溫度不是操作所要控制的溫度,影響實驗結果
2、能得出什么結論?本實驗能否用斐林該試劑檢測?為什么?
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不能,因為用斐林該試劑檢測時,需要水浴加熱。
3、在上述實驗中,自變量是什么?無關變量是什么?
自變量是不同的溫度;無關變量是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鮮淀粉酶溶液、碘液的量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1)本實驗不宜選用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因為過氧化氫酶催化的底物過氧化氫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也會加快。
(2)本實驗不宜選用斐林試劑鑒定,溫度是干擾
條件。
(3)本實驗中第②、③步一定不能顛倒順序,否
則會使實驗失敗,即先控制條件再混合。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2)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高溫、低溫都影響酶的活性
酶活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酶活性
T2
最適溫度
T1
最適溫度
0






溫度
酶1
酶2
1、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適溫度,在最適溫度下,酶的活力最大,酶促反應的速度最大。
2、低于或高于酶作用的最適溫度,酶活力均會下降。
3、低溫抑制酶活力,但酶空間結構保持穩定;高溫使空間結構發生改變,酶活力無法恢復。
★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
1、溫度
2、pH
影響活性
變性失活
高溫、低溫、PH值變化
過高溫、過酸堿
★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
3、酶的濃度:在一定濃度
范圍內,反應速率隨酶濃度的升高而加快。
4、底物濃度:在一定濃度
范圍內,反應速率隨濃
度的升高而加快,但達
到一定濃度,反應速率
不再變化
酶促反應速率
底物濃度
酶量一定
酶促反應速率
酶的濃度
底物一定
考點分析
與酶有關的曲線分析
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
單位時間內底物的減少量或產物的生成量。
2.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線
(1)催化劑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與無機催化
劑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縮短達到化學反應平衡所需時間,不
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點。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學反應。
3.表示酶專一性的曲線
加入酶B的反應速率與無酶條件下的反應速率相
同,而加入酶A的反應速率隨反應物濃度增大明
顯加快,說明酶B對此反應無催化作用,進一步
說明酶具有專一性。
4.溫度、pH影響酶活性的曲線
甲、乙兩曲線表明:
(1)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酶的催
化作用增強,超過這一范圍,酶的催化作用逐漸
減弱。
(2)酶的催化能力的發揮有一個最適pH,在低于
最適pH時,隨著pH的降低,酶的催化能力逐漸降
低;高于最適pH時,隨著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
漸下降。
(3)過酸、過堿、高溫都會使酶失活,而低溫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結構未被破壞,溫度升高可恢復活性。
5.底物濃度
酶量一定的條件下,在一定范
圍內隨著底物濃度的增加,反
應速率也增加,但達到一定濃
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數量和酶活性的
限制。
6.酶濃度
在底物充足、其他條件適宜且
固定的條件下,酶促反應速率
與酶濃度成正比。
7.影響酶活性的曲線(多因素)
(1)縱坐標為反應物剩余量,剩的越多,生成物越少,
反應速率越慢。
(2)圖示pH=7時,反應物剩余量最少,應為最適pH。
(3)當pH改變時,最適溫度保持不變。
對位訓練
右圖表示酶活性與溫度的關系。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當反應溫度由t2調到最適溫度
時,酶活性下降
B.當反應溫度由t1調到最適溫度
時,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時比t1高,故t2時更適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時比t2低,表明t1時酶的空間結構
破壞更嚴重
1、大多數酶在水解過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
最后能得到氨基酸,這說明(

A.大多數酶石油或細胞產生的
B.大多數酶是生物催化劑
C.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D.大多數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多肽
2、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A或C
C
D
3.
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哪幾項是正確的(
)。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

酶都有催化功能;

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都是酶;

酶能夠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具有專一性、高效性;

酶促反應與外界條件無關;⑥
淀粉酶能促進淀粉水解;

酶只有在生物體內才起催化作用
①②④⑥
4、在測定胃蛋白酶活性時,將溶液pH由10降到2的過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將(  )
A.不斷上升
B.沒有變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B
5、
在其他條件不變而酶濃度增加時,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生成物量變化的是(圖中虛線為酶濃度增加后的變化曲線)(  )。
C
6、在編號為1—4的4支試管內各注10ml3%過氧化氫溶液,
1號試管作為對照,
2號試管內迅速放入新鮮豬肝1—2小塊,
3號試管放入一枚銹鐵釘
4號試管內放入煮熟的豬肝1—2小塊。
根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立即出現大量氣泡的試管是
號,這種氣泡是什么氣
體?

產生大量氣泡的原因

(2)4號試管內有什么變化?

理由是

(3)2號試管和3號試管內都能產生氣體,
就產生氣體的速度和數量不同說


2
氧氣
新鮮豬肝內的過氧化氫酶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
沒有
煮熟豬肝內的過氧化氫酶被高溫破壞,失去活性
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7、圖中A、B、C三圖依次表示酶濃度一定時
,反應速度和反應物濃度、溫度、PH值的關系。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A中,反應物達到某一濃度時,反應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2)圖B中,a點所對應的溫度是————
(3)圖B中,a點到b點曲線急劇下降,其原因是—
(4)將裝有酶與反應物的甲、乙兩試管分別放入12℃和75
℃水浴鍋中,20min中后取出轉入37
℃的水浴鍋中保溫,兩試管內反應分別應為:
甲——————,
乙——————

受反應液中酶濃度的限制(或酶的數量不足)
酶反應的最適溫度
溫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速度加快
無催化反應酶是生物催化劑
第1課時
酶的本質及酶的特性
預習梳理
1.?酶的本質和酶活性
(1)酶的本質: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生物催化劑,絕?大多數酶是
,少數特殊的酶是

(2)酶活性:一般是指單位時間

2.探究酶的專一性
(1)酶的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
底物或者少數幾種
底物的反應,原因是

(2)活動:探究酶的專一性
①實驗目的:比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②實驗過程:
試管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試劑
2?mL
2?mL
2mL
2mL
2mL
2mI
1%淀粉溶液
3?mL
/
3?mL
/
3?mL
/
2%蔗糖溶液
/
3?mL
/
mL
/
3?mL
新鮮唾液
/
/
mL
1
mL
/
/
蔗糖酶溶液
/
/
/
/
1
mL
mL
③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實驗結論:
若蔗糖酶

說明酶具有專一性;
若蔗糖酶

說明酶不具有專一性。
3.?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
(1)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學反應的
,?使得化學反應加快。
(2)酶的高效性:由于酶通過與
結合,使化學反應極易進行,所以反應效率極高。
(3)活動: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
①實驗目的:比較過氧化氫酶與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中的催化效率。
②實驗過程
試管組別
1
2
底物
2%過氧化氫溶液
2%過氧化氫溶液
催化劑
新鮮的雞肝勻漿(馬鈴薯勻漿)
二氧化錳
③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實驗結論:
若出現
現象,說明過氧化氫酶具有高效性。
歸納拓展
酶的概念、本質
化學本質
絕大多數為蛋白質
少數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場所
核糖體
細胞核(真核細胞)
來源
一般來說,活細胞都能產生酶
生理功能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酶的催化機理
酶催化化學反應的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活化能,其本身在反應前后理化性質不發生改變。酶的催化只能縮短到達平衡點的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的位置。
酶進行催化作用時,首先要和底物結合,形成酶一底物復合物,然后這個復合物發生一定的形態變化,使底物變成產物,并從復合物上脫落,同時酶分子又恢復原狀,可以重新與底物結合,繼續下一輪的反應。該過程可表示為S(底物)+E(酶)----------SE(酶---底物復合物)-----------P(產物)+E(酶)。
歸納拓展
探究酶的專一性
1.實驗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還原糖(麥芽糖、葡萄糖、果糖)。還原糖能夠與本尼迪特試劑發生反應,生成紅黃色沉淀。
2.?設計方案:
項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材料
底物相同(等量)
與酶相對的底物
另外一種底物
試劑
與底物相對應的酶
另外一種酶
同一種酶(等量)
現象
發生反應
不發生反應
發生反應
不發生反應
結論
酶具有專一性
酶具有專一性
[歸納拓展]探究酶的高效性
1.?設計思路:探究酶的高效性可通過對不同類型催化劑(主要是與無機催化劑做比較)催化底物的反應速率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2.設計方案:
實驗組底物+生物催化劑(酶)→檢測底物分解速率(或產物生成速率)。
對照組:底物+無機催化劑一檢測底物分解速率(或產物生成速率)。
當堂自測
1.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酶都由活細胞產生
B
酶都有消化作用
C.酶只有在生物體內才能起催化作用
D.酶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
2.下列關于酶研究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巴斯德之前,人們認為發酵是純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無關
B.巴斯德與李比希觀點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發酵是整個細胞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C.酵母菌細胞中的酶在細胞存活、破碎后均能發揮催化作用
D.薩姆納證明酶的本質是蛋白質,少數RNA也有催化作用
3.?某同學進行有關酶的實驗:
組1
1%淀粉溶液+新鮮唾液+本尼迪特試劑紅黃色沉淀
組2
2%蔗糖溶液+?新鮮唾液+本尼迪特試劑?無紅黃色沉淀
組3
2%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試劑+?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自變量是底物和酶
B.組3的結果是產生紅黃色沉淀
C.指示劑可用碘一碘化鉀溶液替代
D.實驗結果證明酶有專一性
4.設計證明酶具有催化性、特異性高效性的實驗,選用的對照條件分別是(
)
A.化學催化劑,同一物質,自然條件
B.自然條件,不同物質,化學催化劑
C.自然條件,同一物質,化學催化劑
D.化學催化劑,不同物質,自然條件
第1課時
酶的本質及酶的特性
[預習梳理]
1.?(1)蛋白質
RNA?(2)底?物的消耗量或產物的生成量
2.一種
相似
酶分子的結構只適合與一種或一類分子結合
(2)②2
3
1
1
③能水解蔗糖溶液而不能水解淀粉溶液
能水解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3.?(1)活化能(2)底物?(3)③1?號試管產生較多氣泡,衛生香復燃明顯
當堂自測
ADCB酶是生物催化劑
第2課時
酶的催化功能受多種條件的影響
預習梳理
1.影響酶作用的因素有很多,


等都能影響酶的作用;此外
,有機溶劑、重金屬離子、
、酶的激活劑和
等都會影響酶的活性。
2.?酶通常在一定pH范圍內才起作用,而且在某一pH下作用最強。
的pH范圍可能很窄,也可能很寬,這取決于不同酶的

3.?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其一,溫度
,反應物分子具有的

加快。其二,酶是
,酶分子本身會隨溫度的升高而發生
改變,導致
。這兩個作用疊加在一起,使得酶所催化的反應表現出
。低溫會使酶的活性
,但不會
酶的分子結構。
[歸納拓展]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1)溫度
當低于最適反應溫度時(低溫時酶不失活,只是活性較低),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酶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強,反應速率逐漸升高:當高于最適反應溫度時,酶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下降直至失活,反應速率逐漸下降直至停止。
(2)pH
當低于最適pH時,隨pH的降低酶的活性逐漸降低直至失活,反應速率逐漸下降直至停止;當高于最適pH時,隨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漸降低直至失活,反應速率逐漸下降直至停止。
(3)酶濃度
在有足夠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酶促反應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4)底物濃度
當酶濃度、溫度和pH恒定時,在底物濃度很低的范圍內,反應速率與底物濃成正比;當底物濃度達到一定限度,所有的酶全部與底物結合時,反應速率達到最大,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也不能使反應速率增大。
[點撥]
在強酸強堿、高溫及重金屬鹽環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蛋白質空間結構被破壞)而不能恢復,一定不能理解為改變條件后,酶活性也逐漸得到恢復(這一點與酶活性受低溫的影響不同)。
[歸納拓展]
一、實驗設計中變量的分析
1.?變量的種類
變量是實驗設計中可以變化的因素或條件,可分為
(1)自變量: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該因素的改變將引起實驗結果的相應改變,是實驗要研究的因素。
(2)因變量:因自變量不同而導致的不同的實驗結果。
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是因果關系,自變量是原因,因變量是結果。
(3)無關變量:實驗中除自變量外也能影響實驗現象或結果的其他因素。
2.?自變量的確定和控制
根據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變量,進而確定控制的措施。
例如:“探究pH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
(1)變量的確定
自變量是相同的酶處在不同pH條件下,即pH.也就是要“探究什么”,則“什么”就是自變量。
(2)自變量的控制
在確定了自變量是pH后,應將淀粉酶置于不同pH的緩沖液中,如:pH一5.0、pH?=?6.0、pH=7.?....控.制變量的方法常用的有“施加”“改變”“去除"等。
3.無關變量的確定與控制
例如:請指出“探究pH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的無關變量是什么,應如何控制。
分析:在該實驗中,自變量是“pH的大小”。無關變量有溫度、唾液淀粉酶的量、淀粉溶液的量、反應時間、加人碘液的量及時間等,在做實驗時,對照組和實驗組的以上因素都要相同且適宜。
二、實驗設計中對照的設置
1.?對照實驗
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作對照實驗。
2.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實驗般要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對照實驗中,除了觀察的變量外,其他變量都應當始終保持相同。
(1)對照組:能排除無關變量產生的誤差,使實驗結果更具有真實性。
(2)實驗組:得出實驗的實際結果。
當堂自測
1.將剛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人沸水中片刻,可使其保持甜味。這是因為加熱會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變可溶性糖分子結構
C.防止玉米粒發芽
D.破壞能將可溶性糖轉化為淀粉的酶
2.下列關于酶特性實驗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驗證酶的專一性時,自變量-定?是酶的種類
B.驗證酶的高效性時,自變量是酶的濃度
C.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自變量是溫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應設置過酸、過堿、中性三組
答案
[預習梳理]
1.?
pH
溫度
某些化合物
底物濃度
酶的濃度
抑制劑
2.
最適
特性
3.
升高
能量增加
反應速率
蛋白質
空間結構
熱變性
最適溫度
降低
破壞
當堂自測
D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卓尼县| 彰武县| 盐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泰顺县| 岳阳县| 边坝县| 开平市| 宜川县| 金川县| 南昌县| 莱芜市| 手游| 浦江县| 繁昌县| 杭州市| 喜德县| 固镇县| 稻城县| 革吉县| 陈巴尔虎旗| 温泉县| 泗水县| 图木舒克市| 姚安县| 会宁县| 神农架林区| 通渭县| 尚义县| 余干县| 怀化市| 东城区| 西昌市| 漳州市| 榆树市| 娄烦县| 霞浦县| 湖北省| 太保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