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的生殖”一節的教學設計 3.1 知識目標 概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舉例說明幾種植物的營養繁殖。 3.2 能力目標 通過對植物生殖的圖示觀察,嘗試圖與文字轉換的表達。能夠模仿人工營養繁殖的圖示,進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 3.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通過參與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體驗植物新生命的誕生過程。 4 教學重難點 4.1教學重點 觀察植物的受精過程。描述果實、種子的形成。 4.2教學難點 概述植物的受精過程。 5 教學過程 5.1 導入 師:教師手拿一只誘人的蘋果引導學生回答它應該屬于哪種器官? 生:屬于生殖(或繁殖)器官或果實。 師:進一步設疑:果實是如何形成的? 生: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預習提前知道并回答)…… 師:即本節所要學習的重點問題——植物的生殖。 過度:學習本課內容首先應具備下列知識與技能。 師:出示“溫故知新”,引導學生思考回答。 ①種子植物 ②一朵花中最鮮艷的是 ,其總稱為 ,它和花萼合稱為 。它們在花的外面起到 作用,體現了生物學上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原理。 ③觀察一朵花可以由上到 ,由外到 的順序。 ④一朵花中最重要的是 ,其原因是 。其中雄蕊包括 和 ;雌蕊包括 、 和 。 ⑤在黑板或練習上畫出雌蕊的結構簡圖并標注各部分名稱。 生: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去回答相關問題并動手畫出雌蕊的結構簡圖、標注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并通過前置知識、能力的鏈接來為本節學習打下基礎。 5.2 新授 5.2.1 學習“植物的有性生殖” 5.2.1.1 學習“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開花、傳粉” 師:綠色開花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是怎樣的?(用幾個詞概括)什么是開花?多媒體動畫展示;舉例說出傳粉的方式?動畫展示傳粉過程。 生:讀書思考,明確概念。 師:在農業生產上,玉米穗常常會出現缺粒現象,其原因是什么?可采取什么措施進行預防? 生:學生討論后,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自讀教材,觀察圖片,弄懂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了解開花的概念,以及人工傳粉在實際生產上的應用。培養學生讀書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應用的能力。 5.2.1.2 學習“植物的雙受精過程” 師: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描述植物受精過程示意圖,用簡潔語言描述植物受精過程。CAI演示植物受精過程。 生:學生看書描述→學生小組內語言表述→學生觀看CAI演示描述→學生觀察植物受精過程示意圖小組內描述→學生觀察植物受精過程示意圖用簡潔語言描述植物的雙受精過程。 師:出示雙受精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訓練。 生:學生讀題思考并搶答。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鍛煉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運用恰當的練習進行及時有效的鞏固,切實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補救,關注后進生的發展,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5.2.1.3 學習“受精后各個部分的發育” 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受精后雌蕊各個部分的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發育情況是怎樣的?用最簡明的知識結構梳理出受精后雌蕊各個部分的結構發育情況。CAI演示受精后雌蕊各個部分的結構發育情況(圖示)。CAI演示受精后雌蕊各個部分的結構發育情況(知識結構的梳理)。 生:學生讀圖思考→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學生觀看CAI圖片演示受精后雌蕊各個部分的結構發育情況并回答問題→學生觀看CAI知識結構的梳理演示受精后雌蕊各個部分的結構發育情況。 師:一只桃子中只有一顆種子,而一個西瓜中卻有許多顆種子,這是什么原因? 生:這是因為一朵桃花的子房內只有一個胚珠,而一朵西瓜雌花的子房中卻有許多個胚珠,胚珠將來發育成種子,所以……。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思考、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設置恰當的問題來培養學生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5.2.2 學習“植物的無性生殖” 5.2.2.1 學習“植物的營養繁殖” 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植物營養繁殖的概念。觀察圖20-2,回答幾種植物的營養繁殖的營養器官分別是什么?舉例說出最常見的人工營養繁殖方法有哪三種? 生:學生讀書第122到123頁內容并思考預習問題。充分預習后各組學生搶答。或將訪談的結果每組學生選出代表以不同的形式分別匯報。在實際嫁接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師:利用什么方法,能夠使一株月季植株上開出幾種顏色的花?而月季一般采用的繁殖方法又是什么? 生:嫁接和扦插的方法。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讀書、讀圖能力,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通過向果農請教相關嫁接的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科學探索的精神;運用恰當的生物學名詞去解答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5.2.2.2 學習“植物的組織培養” 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優點?應用? 生:學生讀書123到124頁內容→獨立思考預習問題→學生間合作分析并討論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優點、應用(科學、技術、社會中的內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同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前沿知識密切聯系,拓展學生生物科學視野和對科學知識不斷探索的精神。 5.3 課堂小結 師:引導學生自我小結。學習了哪些新知識?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 生:學生用2min討論交流后相互回答并補充。 設計意圖:教師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及時總結并將知識、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5.4 質疑發問 師:組織學生質疑和相互答疑,有難度的師生共同答疑。 生:自由質疑發問,自由答疑補充,時間大約2min。 設計意圖:及時發現課堂上未發現的問題,并當堂解決。同時加強了學生間以及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5.5 課外實習或進一步探究 師: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利用課本上提供的實驗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探究當地常見植物果實或種子適宜傳播的結構特點。 生:學生記錄探究題目,課外分組嘗試探究。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習慣,同時體現了課標中的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精神。 6 教學反思 本節最精彩之處是創設巧妙的信息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開始,用實物金黃色誘人的蘋果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導入本課,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在重點知識(植物的雙受精過程)的攻破上,學生能夠象老師一樣在黑板上邊講邊有重點的圈圈點點,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學生的素質是高的,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能行,大膽讓學生在課堂上去展現自己的魅力。不僅這一點,對于課堂上提出的每個問題,學生們總是你爭我搶的展現自己,而且以不同的形式來展現出來,記得有一個簡單的問題安排到第五組的學生回答,幾乎是同時站起來異口同聲。學生學習觀念轉變了,已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教師正是給了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機會,每位學生才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主動的探究過程中培養了科學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發展了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做中學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本節最后安排了一個課外探究,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潛能得以釋放。總之,學生只有在課堂上通過不同形式參與到學習中去,充分發揮個體的優勢,展現臺上每個人的精彩,老師的幕后的精彩才得以體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