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大象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期末知識點總結+練習 準備單元 《食品保質期的研究》 知識點: 1.同類食品,包裝不同,保質期也可能不同。 2.同類包裝,類別不同,保質期也可能不同。 3.罐裝食品保質期長,塑料包裝的食品保質期短。 第一單元 《運動》 知識點: 我們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一個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一定的時間里,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這個物體運動了。 像100米賽跑這樣,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像跳遠這樣,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 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移動的距離。(速度=距離÷時間) 常用的速度單位有米/秒、千米/時等 。“米/秒”,讀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動了多少米。有時還寫作 “m/s”。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 常見的運動形式有前進、后退 、轉彎 、旋轉 、滾動 、擺動 、振動、繞圈等。 運動的物體撞擊靜止的物體能夠發出聲音,或者改變物體的形狀,或者使本來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運動物體具有的能量,有時也會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傷害。比如,飛出的箭能傷人,運動的汽車能造成交通事故。安全帶、安全氣囊能在汽車發生碰撞時減輕車內人員受到的傷害。 10.能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物體發出聲音,太陽發出光和熱,電池產生電…… 練習題: 1.物體的運動形式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只有一種運動形式 B.一個物體可能有兩種運動形式 C.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有著相同點和不同點 2.體育課上進行100米賽跑,奇奇跑完全程用了12秒,究究跑完全程用了13秒,妙妙跑完全程用了16秒,三人中跑的最快的是( ) A.奇奇 B.究究 C.妙妙 3.下面是樹人小學運動會賽跑的成績,跑的最快的是( )。 選手號 距離(米) 成績(秒) 速度(米/秒) 121 100 15.2 6.58 208 200 32.2 6.21 217 400 68.4 5.85 115 800 148.4 5.39 A.121 B.208 C.115 4.在相同一段距離內,物體運動的時間( )速度快。 A.少 B.多 C. 無法判斷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運動的形式各種各樣,特征也都不一樣。 B.速度的單位只有米/秒,千米/時 C.整理數據時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 6.奇奇喜歡蕩秋千,它的運動方式為( )。 A.前進 B.旋轉 C.擺動 7.小朋友玩打陀螺時,他在做( )運動。 A.前進 B.旋轉 C.擺動 8.彈珠實驗說明了( )。 A.彈珠具有能量 B.物體具有能量 C.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9.根據物體的運動現象,連一連它們的運動形式。 敲鼓 滾動 滾鐵環 繞圈 蕩秋千 前進 跑步 擺動 跳繩 振動 參考答案:1---5 CACAC 6---8CBC 第二單元 《巖石與礦產》 知識點: 進行戶外活動時要有老師或者家長陪同,要注意安全。 石頭的軟硬標準: 銅針能刻動表示硬度較低; 銅針刻不動、鋼針能刻動表示硬度中等; 鋼針也刻不動表示硬度較高。 這些石頭的顏色、形狀 、質地或者結構非常特別,看起來很漂亮 ,因此成為人們觀賞的對象。 我們周圍的天然石頭通常都是巖石,花崗巖、砂巖、大理巖是常見的巖石。 巖石是由一種或者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物的種類有很多,例如長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做鉛筆芯用的石墨 、做粉筆用的石膏等,都是礦物。 花崗巖主要由長石、石英和云母組成。大理巖主要由方解石 、白云石組成。絕大部分砂巖主要由石英、長石組成。 8. 9.礦產指可供人類開采利用的天然礦物或巖石等自然資源。 10. 礦產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有些礦產可以做燃料,有些礦產可以提煉出金屬。 11. 礦產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各種重要的資源。 12. 礦產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然而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卻是有限的。 練習題: 一、選擇題。 1. 下列巖石中,花紋美麗,質地堅硬,經常用做建筑材料的是( )。 A.花崗巖 B.石灰石 C.板巖 2.適合用來做雕刻工藝品的巖石是( )。 A.大理石 B.石灰巖 C.砂巖 3.下列屬于非金屬礦產的一組是( )。 A.石墨、鹽晶 B.煤、石油 C.鐵礦石、銅礦石 4.花崗巖中的白色透明顆粒應該是( )。 A.長石 B.石英 C.板巖 二、判斷題。 1.花崗巖一般是紅色的。 ( ) 2.觀察巖石顆粒大小時借助于放大鏡。 ( ) 3.大理石因盛產于云南大理而得名。 ( ) 4.巖石只有一種礦物組成的。 ( ) 5.鵝卵石可以用來鋪路。 ( ) 6.我們生活中很多用品用巖石制作的。 ( ) 7.地球上所有的資源都是可以再生的。 ( ) 8.巖石有很多種顏色,顏色也各不相同。 ( ) 答案:一、AAAB 二、1---5 ×√√×√ 6---8 √×√ 第三單元 《冷與熱》 知識點: 癟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乒乓球復原是因為乒乓球里的空氣受熱膨脹了。 一般來說,物體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保鮮膜凹陷的秘密是因為空氣遇冷收縮了。 一般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熱脹冷縮”。 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使用酒精燈時注意: 保持酒精燈直立,避免酒精灑出來。 不能直接向燃燒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否則可能會造成火災。 不能用一個酒精燈點燃另一個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 酒精燈不能用嘴吹滅,要用燈帽蓋滅。 若酒精燈被碰倒,在桌面燃燒起來,要用濕抹布蓋滅,不能澆水。 水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標準大氣壓下通常是100 °C)時,一部分水會迅速變成水蒸氣,內部產生大量氣泡并沖出水面 ,這種現象稱為沸騰。 水在常溫下也能變成水蒸氣,這個過程叫作蒸發。加熱可以使蒸發變快。水蒸氣的微粒太小,我們肉眼無法看到。 蒸發的過程要吸熱。 10.地球上的水在不斷蒸發 ,因此空氣中充滿了看不見的水蒸氣。 11.加熱蠟燭、冰塊等固體物質,它們會熔化。 12.冬天 ,我們常常可以見到玻璃窗上有很多小水珠,這是因為室內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片凝結而成的。 13.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水蒸氣、水和冰塊是同一種物質。 14.不要把密封的玻璃容器盛滿水放入冰箱冷凍室 ,以防凍裂。 15.水變成冰后體積變大了。 練習題: 1.一般情況下,水沸騰后繼續給水加熱,水溫會( )。 A.稍微降低點 B.保持100℃不變 C.繼續升高 2.把冷、熱兩塊玻璃片,同時分別蓋在盛有溫水的燒杯上,玻璃片上有水滴生成的是( )。 A.熱玻璃片 B.冷玻璃片 C.都有 3. 夏天,人們發現各種飲料內的液體都沒有裝滿,這是為了( )。 A.減少成本 B.美觀 C.讓液體受熱時有膨脹的空間. 4.下列現象是由于液體的冷脹原理產生的是( )。 A.水管凍裂 B.沸水外溢 C.河水淹沒土地 5. 夏天吃冰棍,冰根周圍會出現“白氣”,這些“白氣”是( ) A.冰棍發出的水蒸氣 B.冰棍的寒氣 C.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 答案:BBCAC 第四單元 《人體的呼吸器官》 知識點: 人體呼出的氣體比吸入的氣體所含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在陽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綠葉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 人和動植物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來制造氧氣 。氧氣和二氧化碳對自然界中的生命體具有重要意義。 在缺氧、低氧或無氧環境中,如潛水作業、登山運動、高空飛行、宇宙航行、醫療搶救時,人們常常使用供氧設備來提供足夠的氧氣用于呼吸。 人體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氣管 、支氣管和肺 。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 人體支氣管的末端連著許多肺泡,肺泡周圍有大量的毛細血管,人體吸入的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后從氣管排出。 10.氣管及支氣管是連接喉與肺之間的管道,分左右兩支,呈樹枝狀。 11. 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間的肌肉。膈下壓,肺部擴張,吸氣;膈上提,肺部收縮,呼氣。 12. 人體和汽車發動機一樣,也需要“燃燒燃料”來維持生命和進行運動。人體內的“燃料”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并且人體在“燃燒燃料”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氧氣。 13. 肺活量是人在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 14. 人們在運動時,會通過增加呼吸次數來獲得足夠多的氧氣。肺活量越大說明肺的功能越好,經常運動如跑步、游泳可以提高肺活量。 15. 堅持鍛煉可以增強我們呼吸器官的功能。吸煙和空氣污染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 、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不吸煙 、霧霾天戴口罩、經常開窗通風、植樹造林、減少大氣污染等都有利于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 練習題: 一、選擇題 1.空氣通過( )后,再進人氣管。 A.肺泡 B.喉 C.支氣管 2.通過呼吸,我們可以將( )運輸到體內。 A.營養物質 B.水 C.氧氣 3.下列不屬于呼吸器官的是( ) A.食道 B.鼻 C.氣管 4.在人體呼吸過程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人( )后從氣管排出。 A.支氣管 B.肺泡 C.鼻腔 5. 呼吸時,會發生下壓或上提變化的是( ) A.腎臟 B.心臟 C.膈 二.判斷題 1.在制作肺模型的實驗中,向下拉動瓶底的橡膠膜時,相當于人體在呼氣。( ) 2.肺活量越大,每次吸人的氧氣和排出的廢氣就越多。 ( ) 3.一般情況下,人在安靜時1分鐘的呼吸次數一定比運動后1分 鐘的呼吸次數多。 ( ) 4.長期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呼吸器官會受到損害。( ) 5.吸煙除了對肺有極大的危害之外,對人體其他內臟器官也有 很大的危害。 ( ) 答案:一、BCABC 二、×√×√√ 第五單元 《人體的消化器官》 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等。 口腔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場所。牙齒可以將食物切割、磨碎 ,舌頭可以攪拌食物并協助吞咽,唾液不僅可以幫助吞咽,也能幫助初步消化食物。 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進行消化的重要場所 。胃蠕動能夠將食物變成食糜送入小腸。 小腸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剩余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由大腸吸收。 5. 6.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規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態、適量的運動等都是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 練習題: 1.食物消化不經過的器官是( ) A.口腔 B.肝臟 C.胃 2.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 A.大多數會被人體吸收 B.大多數不會被人體吸收 C.全都不能被人體吸收 3.口腔的作用是( ) A.吸收一部分水和無機鹽 B.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C.與胃分泌的消化液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質 4.口腔中起著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 A.牙齒 B.舌頭 C.唾液 5.胃的主要功能是( ) A.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 B.進一步磨碎和分解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質 C.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最主要的地方 6.食物是通過( )運輸到胃里的。 A.小腸 B.食管 C.口腔 7.大腸主要吸收的是( ) A.淀粉 B.蛋白質 C.一部分水和剩余的營養物質 8.有關食物在我們身體里的“旅行”,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食管是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經過的第一個器官 B.胃是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的主要器官 C.大腸主要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和剩余營養物質 9.下列有利于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 A.平時多吃生的食物 B.每天的飲食要有規律 C.多吃辛辣的食物 10.老人們常說的要“細嚼慢咽”是為了( ) A.保護口腔不受傷 B.仔細品嘗食物的味道 C.徹底粉碎食物,有利于食物在體內的消化 答案:1----5 BABCB 6---10 BCCBC 反思單元 《偉大的命名者》 知識點: 林奈根據植物花的雄蕊特征,把植物分成了24個綱 、116個目 、1000多個屬和1萬以上的種。 林奈在《植物種志》一書中 ,使用雙名命名制為7000多種植物命名 。他因此被稱為“植物學之王”。 林奈的分類法和命名法就像智力奇跡,解決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生物分類與命名難題,為辨認極其多樣的生命體帶來了秩序和方法。 我們學到的知識涉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等。 練習題: 1.( )通過大量的觀察和比較,在1735年發表了《自然系統》。 A.孟德爾 B.達爾文 C.林奈 2.林奈將考察結果整理成《拉帕蘭植物志》,沒有經過的程序是( )。 A.分類存放 B.整理成冊 C.采集標本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林奈的分類法沒有得到認可 B.林奈被稱為“植物學之王” C.林奈不擅長將動物分類 4.生命科學領域不包括( )。 A.動物 B.植物 C.運動 答案:CA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