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觀察動植物細胞結構 課型:實驗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制作臨時裝片。 ②、認識細胞結構,分析、歸納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點。 ③、初步學會繪制細胞結構圖。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繪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 2、分析、歸納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 難點:成功制作臨時裝片。 三、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采取先提出疑問、實驗觀察、合作探究、動手操作,再比較歸納總結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運用 觀察法、 主動探究學習法、 嘗試操作法、 合作學習法、。歸納總結學習法。使學生掌握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學會規范操作。引導學生認識動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繪制生物圖,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教學設計: (一)、課前精心準備,事半功倍: 1、課前設計好學生學案,學案就好像學生身邊多了一位小老師,及時提醒學生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2、準備實驗材料(課前學生檢查好材料用具) 3、準備多媒體課件、臨時裝片制作視頻、 (二)教學過程 1、復習顯微鏡使用,知識的再現為接下來的觀察做好鋪墊。 2、步步引導,合作探究。 (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學生按實驗小組交流完成學案上的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這樣是為了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習,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師生共同解決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要點。 ①探究交流,各抒己見(開啟學生想象的空間,來思考,這樣就避免了束縛于教材的被動,激活了教材,也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②教師視頻演示,學生動手操作。 (1)、布置任務:制作臨時裝片---對光——安放裝片---觀察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記錄各組的實驗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注意學生操作的規范性。(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開始自主動手實施探究。這時,的實驗中只是充當了一個指導者,發現學生實驗中的不足并及時進行指導,盡量不去干預。目的是: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提高自主意識。) ③教師適時點撥,解決問題 3、初步繪圖,識別細胞 新課標理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以展示完裝片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繪圖的注意事項,嘗試繪制細胞結構圖,結合課本標注細胞結構名稱。 4、 展示交流,更進一步 (1)、從班內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細胞圖片展示,同時用激勵的語言掀起學生學習的高潮。 (2)、查找總結實驗中不足之處,使操作過程中的不足得彌補。 5、制作人體口腔上皮臨時裝片 學生帶著任務觀看視頻,細心觀察,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性,了解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找出與洋蔥表皮的臨時裝片制作的不同點,進而總結步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6、引導學生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異同 7、盤點收獲,知識升華 給學生1分鐘考慮,找2—3名學生總結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8、課堂練習: (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牙簽刮取部位( ) A. 口腔內側壁 B. 口腔外側壁 C. 牙齦 D. 舌根處 (2). 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步驟 (用6個字概括)是 (3).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漱口、玻片上滴加的、 染色的液體分別是 ( ) A. 自來水、生理鹽水、碘液 B. 生理鹽水、自來水、碘液 C. 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D. 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4).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滴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 A. 殺死細胞 B、防止細胞死亡 C. 讓細胞分開 D、保持細胞原型 (5). 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了避免產生氣泡,蓋蓋玻片是應將蓋玻片( ) A. 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輕輕放下 B. 一側先接觸液滴,放下后用力一壓 C. 輕輕平放下,然后輕輕一壓 D. 輕輕平放下,然后用力一壓 (6).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取材的部位是( ) A、外表皮 B、內表皮 C、葉肉 D、任意部位 9、課后作業: (1)、完成學案上的作業 (2)、課后制作細胞模型,增強學生對細胞的立體認識。組織學生親手制作模型.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非常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真正內化。 板書設計: 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目的要求 : 學會制作臨時裝片。 材料器具:顯微鏡 、、、、、、 等。 方法步驟:檫、滴、取、放、蓋、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