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2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并說出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強弱因素。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學會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切片
(3)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能夠說出葉片的結構,并仔細說明各結構的組成及功能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概述蒸騰作用的意義及應用
教學重難點:
葉的結構和功能;臨時切片的制作
教學方法:
結合學案,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再結合教師課件講解知識來完成本堂課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PPT展示圖片“大樹底下好乘涼”,提問,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
2、繼續提問“我們人的皮膚在太陽的光照下,會有什么感覺,那大樹的葉片為什么不會被灼傷?”
3、講解本堂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4、訂正學案預習檢測部分
二、蒸騰作用的現象及影響蒸騰作用強弱的因素
1、閱讀課本48—49頁相關內容,小組討論,完成學案探究主題一的1-3題。
2、請同學來回答學案探究主題一的問題,并在學生回答后展示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分析概念并提醒學生勾畫。
3、請同學來回答第二題,蒸騰作用與面積大小的關系,并在學生回答后展示植物葉片面積大小對蒸騰作用影響的動態過程,總結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4、提問“除了葉片面積,還有什么因素影響?”帶領學生勾畫課本內容,并回答第三題
三、葉的結構
既然說也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那么我們就要清楚葉的結構,學習制作臨時切片并觀察。
1、播放“徒手切片制作臨時切片的實驗”視頻,觀察葉的結構,老師在視頻播放時對于一些易錯點進行講解,提醒
2、請同學們根據視頻以及課本內容,小組合作完成學案探究主題二的問題
3、請同學來回答學案探究主題的第一題,歸納出臨時切片的制作過程“一取,二切,三放,四選”
4、請同學來回答“葉的結構”,完成學案上的結構圖,同時PPT展示葉的結構圖,并做一定的補充(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
5、分別對各個結構進行仔細的學習(表皮、葉肉、葉脈),重點是氣孔。
6、PPT總結各個結構的特點及功能,記憶并提醒學生做好筆記。
7、結合板書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8、完成課堂練習
四、蒸騰作用的意義
結合課本和課堂開頭“大樹底下好乘涼”讓同學們思考,植物為什么要進行蒸騰作用,引出蒸騰作用的意義。
板書:
絕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一、蒸騰作用
概念:水分以氣體由植物體內散失到體外的過程
影響因素:葉片面積大小等
二、葉的結構
臨時切片:一取,二切,三放,四選
表皮:保護組織,表皮細胞
保衛細胞
氣孔
葉的結構 葉肉:營養組織,海綿組織
柵欄組織
葉脈:輸導組織(導管,篩管)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