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第一學期10月社會·法治階段學力測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下表反映出,一戰期間協約國與同盟國的軍需品生產量出現了明顯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戰交戰國軍需品生產量(單位:百萬噸)時間1914年9月1917年交戰國協約國同盟國協約國同盟國生鐵16255015鋼16255816煤346355851340A.意大利轉投協約國B.美國加入戰爭C.俄國退出戰爭D.德國戰敗2.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是最高委員會。它由最初的十人會議縮小為四人會”,整個和會拖了半年多時間,全體會議只開過7次,成為和會的一種點綴。材料強調巴黎和會( )A.是一次分贓會議B.使各國矛盾激化C.對德國進行嚴懲D.被大國強權操縱3.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經撰寫過一副挽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痹撏炻撌菍懡o誰的?( )A.孫中山B.袁世凱C.李大利D.秋瑾4.“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毙梁ジ锩凇捌婆f”方面的“首創之舉”是( )A.創立了中華民國B.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C.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5.“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誕生后,無產階級“改變世界”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由理想轉變為現實。最早實現這一“轉變”的是( )A.埃及的華夫脫運動B.五四運動C.俄國十月革命D.新文化運動6.1921年春,列寧開始重新思考利用資本主義建設新俄國這一問題。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中間環節”思想的提出,是列寧基于現實的思考。當時的“現實”是( )A.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政權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存在弊端C.協約國發動了武裝干涉D.蘇聯模式成為經濟發展障礙7.保守派、維新派和激進派都有機會爭一日之短長。背后拖著長辮,心里眷戀帝制的老先生與思想激進的新人物并坐討論,同席笑謔。這一場景最可能出現于( )A.洋務運動時期B.戊戌變法時期C.辛亥革命前夕D.新文化運動時期8.通常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但在民主革命時期,確有過政權并立的短暫局面。下列政權曾并立的是( )①清政府和湖北軍政府②清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③湖北軍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第10題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若賣國首領未誅,賣國條約未廢,亡國之禍終難幸免”;“簽字而山東亡,山東亡而全國隨之,亡國大難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視家國之亡而甘心作奴隸乎?”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B.九一八事變C.一二?九運動D.西安事變10.右圖反映的是國民政府所在地的變遷路線,所發生的時期應該是( )A.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B.大革命時期C.土地革命戰爭時期D.抗日戰爭時期11.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紅色土地。其中以三大搖籃即人民軍隊的搖籃、中國革命的搖籃、共和國的搖籃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國紅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其中“共和國搖籃”指的是( )A.南昌B.井岡山C.瑞金D.南京12.一個歷史事實可以由若干事件構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構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級或層次。下列選項符合這一邏輯關系的是( )A.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辛亥革命B.民族解放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義和團運動C.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巴黎和會——《凡爾賽條約》D.開辟革命新道路——第二國共合作——北伐戰爭13.“其偉大的歷史意義,不僅表現在它實現了中國革命大本營從南方到北方的戰略大轉移,而且表現在它為實現中國革命由國內戰爭到抗日民族戰爭的偉大轉變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礎。材料中的“它”指( )A.北伐戰爭B.南昌起義C.紅軍長征D.西安事變14.中國的近代化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發展過程,呈現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的特點,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社會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的先后順序是( )①進步知識分子②資產階級改良派③洋務派④資產階級革命派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15.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②“還我青島”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④“打倒列強,除軍閥”(第16題)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16.右圖反映了1929—1937年美國失業人數變化情況,促使B點到C點變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賑”B.建立社會福利制度C.頒布《緊急銀行法案》D.頒布《農業調整法》17.歷史動因帶來歷史結果,追尋動因與結果之間的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動因與結果之間的關聯不正確的是( )A.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南昌起義B.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秋收起義C.日本擺脫經濟政治困境——九一八事變D.經濟大危機爆發——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18.20世紀30﹣40年代初期,著名畫作《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國傳播;優秀歌曲《畢業歌》《黃河大合唱》等在全國傳唱;“國人愛國,請用國貨”“挽回利權,振我中華”等成為商業廣告炙手可熱的用語。這些( )A.反映商業和文藝空前發展和繁榮B.表明實業救國開始成為主流C.說明廣告策劃和營銷有新的創意D.凸顯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19.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一?二八事變②華北事變③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④廣田弘毅上臺建立法西斯專政A.③①②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④②20.為紀念某重大歷史事件,一首題為《冬夜題口口口口》的詩寫道:“古都兵變動天寒,化作長城碧血丹。國共緩攻矛與盾,軍民披瀝膽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載硝煙憲政殘。青史每翻常滴淚,何時兩岸結新歡?!薄翱诳诳诳凇睉牵ā?br/>)A.南昌起義??B.九一八事變????C.西安事變?D.紅軍長征二、非選擇題(5大題,共計50分)21.(10分)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磮D回答問題。(簡介孫中山:把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理論與解決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侵略壓迫的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新的學說。毛澤東: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領導黨和人民找到了一條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新道路。)孫中山毛澤東(1)依據簡介,指出“新的學說”名稱。(2分)(2)圖中兩位偉人面臨的共同時代任務是什么?為完成該時代任務,在20世紀20年代他們又分別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6分)(3)從上述人物簡介中找出兩位偉人在救國圖存探索中的相似之處。(2分)22.(10分)一船成就大偉業,道路選擇顯智慧。據此回答以下問題。(1)結合所學知識,圖1、圖2分別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并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事件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僅就革命道路而言,圖中兩國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6分)21··com(2)“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有過失誤,走過彎路,但中共始終能直面錯誤、自我糾錯,從而戰勝挫折”。請用20世紀20年代的典型史實加以印證。(4分)23.(10分)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原因。(2分)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2)為實現材料二中的奮斗目標,國共兩黨合作發動了哪一重大軍事行動?(2分)【危機下的轉向】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3)材料三“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全面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6分)24.(10分)穿越歷史的滄桑巨變,回望八九十年前那段苦難和輝煌……材料一: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地區,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形成了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對中國革命的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例舉當時“依靠群眾”的史實?(2分)材料二:它是歷史的“拐點”。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弄得敵人撲朔迷離,處處挨打,疲于奔命。——劉伯承《回顧長征》(2)從思想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會議的“拐點”指什么?“向東卻又向西………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指的是哪一軍事行動?(4分)材料三: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了。——毛澤東(3)從斗爭對象角度分析長征結束后局面發生了的變化。并指出發生該變化的根本原因。(4分)25.(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中的新應用?!?br/>——羅斯福)(“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奪取新的生存空間?!?br/>——希特勒)(“辭去英國人授予的公職和爵位……不接受英國的教育……不買英國貨,不穿英式服裝,自己紡紗織布;不買英國公債,不在英國銀行村快?!?br/>——甘地)材料二:“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1927年《田中奏折》(1)羅斯福和希特勒當時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什么?結合材料一分析他們分別是如何應對的?(5分)(2)根據材料一概括甘地所倡導運動的特征。(2分)(3)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開始“征服滿蒙”的事件。簡述該事件在世界反西斯戰爭中的地位。(3分)稠州中學教育集團九年級社會?法治階段學力測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5BDABC6—10BDAAB11—15CCCDB16—20ADDCC二、非選擇題(5大題,共計50分)21.(10分)(1)三民主義(2分)(2)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或反帝反封建(2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或新三民主義(2分);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2分)。(3)都根據中國國情;有創新精神(2分)22.(10分)(1)俄國十月革命(1分);中國共產黨誕生(1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條件(2分);道路:俄國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取得革命勝利;中國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2分)(2)失誤: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因以城市為中心而敵強我弱。(2分,只寫出事件“秋收起義”得1分,必須寫出錯誤“以城市為中心導致敵強我弱”才可得2分)自我糾正: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2分,只寫出事件“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1分)評分注意點:“失誤”與“糾錯”要求有關聯,若所舉事例無關聯,最多得2分。23.(10分)(1)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分)(2)北伐戰爭(2分)(3)南昌起義(2分);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4分)24.(10分)(1)開展土地革命,各地出現分田分地景象,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和革命積極性(2分)。(2)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2分);四渡赤水(2分)(3)斗爭對象:從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到反抗日本侵略者;(2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或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分)25.(10分)(1)經濟大危機(1分);“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中的新應用”:美國通過實施羅斯福新政,采取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2分)“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通過建立法西斯專政,走對外擴張侵略來擺脫經濟危機。(2分)(2)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2分)(只寫非暴力或不合作給1分)(3)九一八事變(2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