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教材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課件學案與課時作業:第1章 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教材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課件學案與課時作業:第1章 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資源簡介

第1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課程要求
核心素養
知識導圖
闡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離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種可能,并由此預測子代的遺傳性狀。
1.通過分析豌豆花的結構,理解豌豆的雜交過程。(生命觀念)2.通過分析、繪制圖解,掌握相對性狀、雜合子、純合子、顯性性狀、隱性性狀、雜交、測交等概念。(生命觀念、科學思維)3.運用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解釋并預測種群內某一遺傳性狀的分布及變化。(科學思維、科學探究)
基礎知識·雙基夯實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和操作方法
1.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
(1)豌豆是
自花
傳粉植物,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
純種

(2)具有易于區分的
相對性狀
,且能
穩定
地遺傳給后代。
2.雜交實驗的一般操作方法
―→―→―→
二、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P(親本)   高莖 
×  矮莖

F1(子一代)    
高莖
↓?
F2(子二代)   高莖?矮莖
比例      
3?1
三、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1.理論解釋
(1)生物的性狀是由
遺傳因子
決定的。
(2)在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
成對
存在的。
(3)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
分離
,分別進入不同的
配子
中。
(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
隨機
的。
2.遺傳圖解
F2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DD?Dd?dd=
1?2?1

F2性狀及比例:高莖?矮莖=
3?1

3.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1)模擬內容[連線]
(2)操作步驟
→→→→
四、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
1.預測結果
2.實驗結果:F1×矮莖→87高?79矮,高莖與矮莖植株的數量比接近
1?1

五、分離定律
1.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
成對
存在,不相
融合

2.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
分離
,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
配子
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活學巧練〕
判斷下列敘述的正誤
(1)狗的長毛和卷毛是一對相對性狀。( × )
(2)高莖豌豆自交的子一代一定為高莖。( × )
(3)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性狀分離。( √ )
(4)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之比為1?1。( × )
(5)純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純合子,雜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雜合子。( × )
〔思考〕
1.為何去雄時選擇未成熟豌豆花?
提示:由于豌豆是閉花受粉植物,成熟后就已經完成受粉,所以去雄時應選擇未成熟花。
2.孟德爾雜交實驗中,若F2共獲得20株豌豆,矮莖個體一定是5株嗎?說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因為產生后代個體數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分離比,孟德爾實驗中的比例是在實驗材料足夠多的情況下得出的。
3.豌豆根在生長過程中,細胞內的遺傳因子是否遵循分離定律?
提示:否。根的生長中細胞分裂的方式為有絲分裂,分離定律適用于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
〔學霸記憶〕
1.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2.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3.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在測交實驗中,性狀分離比為1?1。
4.分離定律的實質:在形成配子時,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并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課內探究·名師點睛
用豌豆做遺傳實驗的優點及方法
要點歸納  
1.與豌豆繁殖有關的生物知識
(1)兩性花和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這樣的花稱為單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這樣的花稱為兩性花,如豌豆花(如圖)。
(2)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作自花傳粉,如豌豆。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叫作異花傳粉。
(3)閉花傳粉:花在未開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緊緊地被花瓣包裹著,雄蕊花藥中的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稱之為閉花傳粉。
(4)父本和母本: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傳粉時,供應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2.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
豌豆的特點
優勢
自花傳粉、閉花受粉
用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能夠穩定地遺傳給后代
實驗結果易觀察和分析
花較大
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
生長周期短、易于培養
實驗周期短,實驗更容易進行
子粒較多
用數學統計方法分析結果更可靠
說明:前兩個優點是最主要的。
3.方法:雜交實驗
雜交實驗的一般步驟:
(1)
(2)去雄:在花粉未成熟前去掉母本花的雄蕊,并套袋以防雌蕊受粉。
(3)授粉:取下母本花上的套袋,將父本花的成熟花粉撒在母本花的雌蕊柱頭上。
(4)套袋:將紙袋再套上,以防外來花粉混雜,保證雜交實驗的可靠性和結論的準確性。
(5)掛牌、標記:注明雜交親本的類型(基因型、表型)、授粉日期等內容。
知識貼士 豌豆為雌雄同株植物,進行自花傳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下都是自交。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是人工雜交,在花蕾期人工去雄并套袋。
典例剖析  
典例1 (2020·江蘇省泰興中學月考)下列對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
B.豌豆花是單性花,花比較大,雜交時容易操作
C.豌豆具有一些穩定的、容易區分的性狀
D.豌豆花在未開放時就完成受粉
[解析] 豌豆自花傳粉,這樣避免了外來花粉的干擾,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A正確;豌豆花比較大,雜交時容易操作,但豌豆花是兩性花,B錯誤;豌豆具有一些穩定的、容易區分的性狀,易于進行觀察,C正確;豌豆花是兩性花,在花未開放時,它的花粉會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頭上,從而完成受粉,D正確。
┃┃變式訓練1

 (2020·福建省上杭一中期中)有些植物的花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為單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關植物雜交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對兩性花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父本進行去雄
B.對單性花植物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母本
[解析] 對兩性花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母本進行去雄,防止自身花粉影響實驗結果,A錯誤;對單性花植物進行雜交時,不需要進行去雄操作,B錯誤;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防止外來花粉干擾,C正確;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父本,D錯誤。
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要點歸納  
1.雜交實驗常用符號及含義
符號
P
F1
F2
?
×


含義
親本
子一代
子二代
自交
雜交
母本或雌配子
父本或雄配子
2.遺傳學相關概念辨析
(1)性狀類—
(2)遺傳因子—
(3)個體—
(4)交配類
方式
含義
表示式
雜交
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Aa×AA
自交
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Aa×Aa
測交
顯性個體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Aa×aa
正交與反交
若甲(♀)×乙(♂)為正交,則乙(♀)×甲(♂)為反交,正、反交是相對而言的
正交:甲(♀)×乙(♂)反交:甲(♂)×乙(♀)
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實驗過程
P  純種高莖♀  ×  純種矮莖♂

F1        高莖
   
↓?
F2     高莖     矮莖
個體數   
787  ? 
 277
比例     3  
?   1
(2)實驗現象
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親本雜交:
①F1只表現出顯性性狀。
②F2中出現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分離,分離比為3?1。
知識貼士,  1.相對性狀中的性狀表現并不都只有兩種,還可能有多種。例如:人的ABO血型系統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性狀表現。,2.F2中高莖和矮莖的數量比為3?1,該數值是統計分析的結果,統計數量越多越接近3?1,否則可能偏離這一比例。
典例剖析
典例2 (2020·黃岡黃梅月考)關于遺傳學的基本概念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遺傳學中常用“?”“×”表示雜交和自交
B.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C.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子雜交產生的子一代未表現出來的性狀就是顯性性狀
D.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中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同時出現的現象
[解析] 遺傳學中常用“?”“×”表示自交和雜交,A項錯誤;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種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稱顯性性狀,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稱隱性性狀,故B、C兩項都錯誤;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D項正確。
┃┃變式訓練2

 (2020·湖北荊州中學、宜昌一中等高一聯考)在完全顯性的條件下,以下有關性狀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兔的白毛與黑毛、狗的長毛與卷毛都是相對性狀
B.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C.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后代不會出現純合子
D.雜合子自交后代既有顯性性狀又有隱性性狀的現象叫作性狀分離
[解析] 狗的長毛與卷毛不是同一種性狀,因此不屬于相對性狀,A項錯誤。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1未顯現出來的性狀是隱性性狀;當隱性遺傳因子結合時,隱性性狀可以表現出來,B項錯誤。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后代會出現純合子,C項錯誤。雜合子自交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為性狀分離,D項正確。
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及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要點歸納  
1.假說的四個要點:
(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①決定顯性性狀的為顯性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如D)表示。
②決定隱性性狀的為隱性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如d)表示。
(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如高莖豌豆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或Dd,矮莖豌豆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
(3)配子中只含有成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表示如下:
(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2.遺傳圖解:
歸納整合
“遺傳圖解”的書寫要求
(1)在左側應注明P、F1、F2以及配子等,以明確世代關系和上下代之間的聯系。
(2)需寫清楚P、F1、F2等的表型和遺傳因子組成,以及它們產生的配子的情況,以及最后一代(F1或F2)的相關比例。
(3)用箭頭表示基因在上下代之間的傳遞關系,用相交線或棋盤格的形式表示形成子代的配子結合的情況。
(4)根據需要在圖解右側或下側配置簡要說明,表示出操作意圖或原因。 
[易錯提醒]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結果的兩點提醒
(1)雜合子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指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配子,一般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對許多生物而言,一般是雌配子數目較少,而雄配子數目較多。
(2)F2中遺傳因子組成為Dd的比例為1/2,而不是1/4:因為遺傳因子組成為Dd的情況有兩種:一種D(♀配子)與d(♂配子)結合;另一種是d(♀配子)與D(♂配子)結合。
3.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1)實驗原理:
①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②甲、乙兩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
③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組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2)材料用具:
①兩個小桶,分別標記甲、乙,代表卵巢和精巢。
②每個小桶內放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球,一種彩球標記D,另一種彩球標記d,分別代表雜種F1產生的兩種配子,兩種彩球的數目應相等。
(3)實驗過程: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①彩球組合數量比:DD?Dd?dd≈1?2?1。
②彩球代表的顯、隱性性狀的數值比:顯性?隱性≈3?1。
[易錯提醒]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兩個理解誤區
(1)模擬對象的理解誤區:誤認為兩種彩球模擬雌雄配子。
(2)實驗結果的理解誤區:誤認為DD、Dd、dd三種彩球組合一定是1?2?1。
典例剖析  
典例3 (2020·河北石家莊模擬)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某生物興趣小組準備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球上標記的A、a分別代表顯性遺傳因子、隱性遺傳因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D )
①小球的黑色和白色分別表示雌、雄配子 ②小球的顏色可以不同,但形態必須相同 ③甲、乙兩個裝置中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兩個裝置中A和a兩種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 ④實驗時從甲、乙兩個裝置中分別隨機抓取一個小球進行組合,模擬的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甲、乙兩個裝置中小球的黑色和白色表示雌、雄配子中各有兩種配子,①錯誤;裝置中小球的顏色可以不同,但形態必須相同,目的是防止無關變量干擾實驗結果,②正確;每個裝置中A和a兩種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但甲、乙兩個裝置中小球的數量可以不相等,③錯誤;從甲、乙兩個裝置中分別隨機抓取一個小球進行組合,模擬的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④正確。
┃┃變式訓練3

 (2020·南昌二中高一考試)對孟德爾關于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其解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在雜交實驗中,需在花蕾期同時對父本和母本去雄
B.依據假說推斷,F1能產生數量比為1?1的雌雄配子
C.假說能解釋F1自交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原因,所以假說成立
D.假說的主要內容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解析] 在豌豆雜交實驗中,需在花蕾期對母本去雄,A項錯誤;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不等,雄配子數遠多于雌配子數,B項錯誤;假說能解釋F1測交出現1?1的分離比的原因,且在測交實驗中得到了驗證,所以假說成立,C項錯誤;假說的主要內容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D項正確。
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及分離定律
要點歸納  
1.演繹推理:
(1)方法:設計了測交實驗,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2)遺傳圖解:
(3)預期結果:測交后代的兩種表型的比例為1?1。
2.實驗驗證:進行測交實驗,得出實驗結果。
3.得出結論:將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進行比較,若二者一致,則說明假說是正確的。
4.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內容和適用條件:
(1)分離定律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適用條件:
①一定是真核生物;
②發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③一定是細胞核中的遺傳因子;
④只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典例剖析  
典例4 (2020·廣東東莞期末)孟德爾在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基因分離定律。下列幾組比例能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的是( B )
A.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
B.F1產生的配子類型的比例為1?1
C.F2的遺傳因子組成比為1?2?1
D.測交后代的性狀比為1?1
[解析] 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的雜交實驗中,F1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F1形成D、d兩種配子,且比例為1?1,能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B正確。
┃┃變式訓練4

 下列關于測交的說法,錯誤的是( D )
A.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可以推知F1的遺傳因子組成
B.通過檢測F1的遺傳因子組成可驗證對分離現象解釋的科學性
C.F1的遺傳因子組成是根據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所得后代的性狀表現類型推知的
D.測交時,與F1雜交的另一親本無特殊限制
[解析] 孟德爾通過測交來驗證他對分離現象的解釋。由測交概念可知與F1雜交的另一親本必須是隱性純合子,D錯誤;遺傳因子看不見、摸不著,通過測交后代的性狀表現類型可推知F1的遺傳因子組成,從而驗證對分離現象解釋的科學性,A、B、C正確。
指點迷津·撥云見日
  一、性狀的顯、隱性和純合子、雜合子的判斷
1.相對性狀中顯、隱性判斷(設A、B為一對相對性狀)
(1)測交法
若A×B―→A,則A為顯性,B為隱性。
若A×B―→B,則B為顯性,A為隱性。
若A×B―→既有A,又有B,則無法判斷顯隱性。
(2)自交法
若AA,則A為純合子,判斷不出顯隱性。
若A既有A,又有B,則A為顯性,B為隱性。
若B既有A,又有B,則B為顯性,A為隱性。
2.純合子和雜合子的判斷
(1)隱性純合子:表現為隱性性狀的個體即是隱性純合子。
(2)顯性純合子和雜合子的判斷(設一對相對性狀中,A為顯性性狀個體,B為隱性性狀個體):
①自交法
若親本AA,則親本A為純合子。
若親本AA、B均出現,則親本A為雜合子。
②測交法
若親本A×B―→只有A,則親本A可能為純合子。
若親本A×B―→A、B均出現,則親本A為雜合子。
3.親子代性狀表現、遺傳因子組成相互推導
(1)正推法:由親代推導子代的性狀表現、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如下表。
親本
子代遺傳因子組成
子代性狀表現
AA×AA
AA
全為顯性
AA×Aa
AA?Aa=1?1
全為顯性
AA×aa
Aa
全為顯性
Aa×Aa
AA?Aa?aa=1?2?1
顯性?隱性=3?1
Aa×aa
Aa?aa=1?1
顯性?隱性=1?1
aa×aa
aa
全為隱性
(2)逆推法:由子代推導親代的性狀表現、遺傳因子組成(后代數量較多)。
①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則雙親一定是雜合子(Bb),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性狀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④若后代只有隱性性狀,則雙親都為隱性純合子,即bb×bb→bb。
典例5 小鼠的毛色灰色與白色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某校生物科研小組的同學飼養了8只小鼠(編號①~⑧),下表是某同學設計的親本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毛色情況。
編號
親本
后代





①灰
②白
5
6

③白
④灰
4
6

⑤灰
⑥灰
11
0

⑦白
⑧白
0
9
該小組其他同學認為,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不能確定哪個性狀是顯性性狀,需重新設計親本組合類型以確定這對性狀的顯隱性。請選出最合理的實驗方案( C )
A.①與⑥交配,③與⑧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B.⑤與⑧交配,⑥與⑦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C.①與④交配,②與③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D.③與⑥交配,④與⑤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解析] 根據后代的性狀表現類型及比例推測,若灰色對白色是顯性,則①④為雜合子,②③為隱性純合子,⑤⑥中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⑦⑧均為隱性純合子;若白色對灰色是顯性,則②③為雜合子,①④為隱性純合子,⑤⑥均為隱性純合子,⑦⑧中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①與④交配,②與③交配,觀察后代是否發生性狀分離即可確定顯隱性。如果①與④交配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與③交配的后代全為白鼠,則灰色為顯性性狀;如果①與④交配的后代全為灰鼠,②與③交配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則白色為顯性性狀。
  二、有關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
1.計算概率的方法
(1)加法原理:當一個事件出現時,另一個事件就被排除,這種互斥事件出現的概率是它們各自出現的概率之和。例如,膚色正常(A)對白化(a)為顯性。一對夫婦的遺傳因子組成都是Aa,他們的孩子的遺傳因子組成可能是AA、Aa、aA、aa,概率都是1/4。然而這些事件是互斥事件,一個孩子的遺傳因子組成是AA,就不可能同時又是其他的遺傳因子組成。所以一個孩子表現正常的概率是1/4(AA)+1/4(Aa)+1/4(aA)=3/4。
(2)乘法原理:當一個事件的發生不影響另一個事件的發生時,這樣的兩個獨立事件同時發生或相繼發生的概率是各自出現概率的乘積。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是1/2,由于第一胎不論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都不會影響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別,因此這是兩個獨立事件。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1/2,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也是1/2,那么兩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2×1/2=1/4。
2.遺傳規律中有關概率的問題
(1)用經典公式計算
概率=(某性狀或遺傳因子組合數/遺傳因子總組合數)×100%。
(2)用配子的概率計算:先計算出親本產生每種配子的概率,再根據題目要求用相關的兩種配子概率相乘,有關個體的概率相加即可。
知識貼士
“白化男孩”的概率≠“男孩白化”的概率
(1)“白化男孩”是以所有子代為整體,性別未知,其概率應為子代中白化病的概率×1/2。
(2)“男孩白化”是以子代中所有男孩為整體,性別已知,其概率就等于子代中白化病的概率。  
三、區分自交與自由交配
1.自交
(1)概念:指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植物中指自花受粉或雌雄同株的異花受粉,子代情況只需統計自交結果。
(2)雜合子連續自交結果(如圖)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雜合子連續自交n次后,第n代的情況如下表:
Fn
雜合子
純合子
顯性純合子
隱性純合子
顯性性狀個體
隱性性狀個體
所占比例
1-




將上表中雜合子、純合子所占比例在坐標曲線圖中表示出來,如圖所示:
2.自由交配
自由交配是指群體中的具有不同遺傳因子組成的個體之間均為隨機交配,子代情況應將各自由交配子代的全部結果一并統計。
例如,某群體中AA占2/5、Aa占3/5,則自由交配的方式有4種,分析如下:
   
♀♂  
2/5AA
3/5Aa
2/5AA
2/5AA(♀)×2/5AA(♂)
3/5Aa(♀)×2/5AA(♂)
3/5Aa
2/5AA(♀)×3/5Aa(♂)
3/5Aa(♀)×3/5Aa(♂)
典例6 水稻抗病對不抗病為顯性。現以雜合抗病水稻(Tt)為親本,連續自交三代,F3中雜合抗病水稻的概率,以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所得純合抗病水稻占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別是( C )
A.1/4,7/16    
B.1/4,7/9
C.1/8,7/9
D.1/8,7/16
[解析] 雜合抗病水稻(Tt)連續自交三代,F3中雜合抗病水稻的概率為(1/2)3=1/8。Tt自交一代后,后代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1/4TT、1/2Tt、1/4tt,除去不抗病水稻(tt),剩余兩種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1/3TT、2/3Tt。再自交一代,1/3TT自交后代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仍為1/3TT;2/3Tt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2/3×1/4TT、2/3×2/4Tt、2/3×1/4tt,除去不抗病水稻(2/3×1/4tt),剩余的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1/3TT、2/3×1/4TT、2/3×2/4Tt,其中TT占3/5、Tt占2/5,依此類推,自交三代后,TT的概率為7/10,Tt的概率為2/10,tt的概率為1/10,故純合抗病水稻占抗病水稻的比例為7/9。
知識貼士
 
該類型題目可以套用公式:
=eq
\f(\f(1-?\f(1,2)?n,2),\s\up7(\f(1-?\f(1,2)?n,2)+?\f(1,2)?n))
注:n為自交代數
教材問題·解疑答惑
?問題探討?P2
1.提示:粉色。因為按照融合遺傳的觀點,雙親遺傳物質在子代體內混合,子代呈現雙親的中間性狀,即紅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問題具有開放性,目的是引導學生辨析融合遺傳觀點是否正確。
?討論?P6
1.提示:與每個小組的實驗結果相比,全班總的實驗結果更接近預期的結果,即彩球組合類型數量比約為DD?Dd?dd=1?2?1,彩球代表的顯性與隱性類型的數值比約為3?1。也就是實驗個體數量越多,越接近統計數值。如果孟德爾當時只統計了10株豌豆雜交的結果,則很難正確地解釋性狀分離現象。因為實驗統計的樣本數目足夠多,是孟德爾能夠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前提條件之一。當只對10株豌豆做統計時,會出現較大的誤差。
2.提示:模擬實驗的結果與孟德爾的假說是相吻合的。因為甲、乙小桶內的彩球代表孟德爾實驗中的雌、雄配子,從兩個桶內分別隨機抓取一個彩球進行組合,實際上模擬了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只要統計的數量足夠多,就會出現約為3?1的結果。
?科學方法?P7
提示:假說—演繹法是一種從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首先根據已知正確的事實建立假說,然后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說是否正確。歸納法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綜合許多具有內在聯系的個別事例,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同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原理或結論。
?思維訓練?P8
提示:將獲得的紫花植株連續幾代自交,即將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選育再進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現白花為止。具體過程可用以下圖解表示。
?練習與應用?P8
一、概念檢測
1.(1)× 隱性性狀在雜合子中不能表現出來,而在隱性純合子中能表現出來。
(2)× 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出現純合子。
2.A 褐眼女人的母親是藍眼,該褐眼女人為雜合子,與藍眼男人結婚,生下藍眼孩子的可能性是1/2。
3.(1)白色 黑色
(2)性狀分離 白毛羊為雜合子,雜合子在自交時會產生性狀分離現象
二、拓展應用
1.(1)在F1水稻細胞中含有一個控制合成支鏈淀粉的遺傳因子和一個控制合成直鏈淀粉的遺傳因子。在F1形成配子時,兩個遺傳因子分離,分別進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含直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其比例為1?1。
(2)孟德爾的分離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2.(1)提示:將被鑒定的栗色公馬與多匹白色母馬配種,這樣可在一個季節里產生多匹雜交后代。
(2)提示:雜交后代可能有兩種結果:一是雜交后代全部為栗色馬,此結果說明被鑒定的栗色公馬很可能是純合子;二是雜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馬,又有栗色馬,此結果說明被鑒定的栗色公馬為雜合子。
3.提示:選擇適宜的實驗材料是確保實驗成功的條件之一。孟德爾在做遺傳雜交實驗時,曾使用多種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雜交實驗,其中豌豆的雜交實驗最為成功,由此發現了遺傳的基本規律。這是因為豌豆具有適于研究雜交實驗的特點,如豌豆嚴格自花傳粉,在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這樣確保了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獲得真正的雜種;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豌豆具有穩定的易于區分的性狀,這樣使實驗結果很容易觀察和分析。
4.提示:凱庫勒提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質子的發現過程等,都是通過假說—演繹法得出結論的。19世紀以前科學家對遺傳學的研究,多采用從實驗結果出發提出某種理論或學說的方法,而假說—演繹法,是從客觀現象或實驗結果出發,發現問題,提出假說,然后設計實驗驗證假說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促進了生物科學的研究,使遺傳學由描述性研究進入理論性推導和實驗驗證的研究階段。(共93張PPT)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課內探究·名師點睛
指點名津·撥云見日
教材問題·解疑答惑
鞏固訓練·課堂達標
夯基提能作業
基礎知識·雙基夯實
課程要求
核心素養
闡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離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種可能,并由此預測子代的遺傳性狀。
1.通過分析豌豆花的結構,理解豌豆的雜交過程。(生命觀念)
2.通過分析、繪制圖解,掌握相對性狀、雜合子、純合子、顯性性狀、隱性性狀、雜交、測交等概念。(生命觀念、科學思維)
3.運用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解釋并預測種群內某一遺傳性狀的分布及變化。(科學思維、科學探究)
知識導圖
基礎知識·雙基夯實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和操作方法
1.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
(1)豌豆是________傳粉植物,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________;
(2)具有易于區分的____________,且能________地遺傳給后代。
2.雜交實驗的一般操作方法
自花
純種
相對性狀
穩定
去雄
傳粉
套袋
二、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P(親本)   高莖 
×  矮莖

F1(子一代)    ________
↓?
F2(子二代)   高莖?矮莖
比例      __________
高莖
 
3?1
三、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1.理論解釋
(1)生物的性狀是由____________決定的。
(2)在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________存在的。
(3)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________,分別進入不同的________中。
(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________的。
遺傳因子
成對
分離
配子
隨機
2.遺傳圖解
F2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DD?Dd?dd=______________。
F2性狀及比例:高莖?矮莖=__________。
1?2?1
3?1
3.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1)模擬內容[連線]
(2)操作步驟
四、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
1.預測結果
2.實驗結果:F1×矮莖→87高?79矮,高莖與矮莖植株的數量比接近__________。
1?1
五、分離定律
1.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________存在,不相________。
2.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________,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________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成對
融合
分離
配子
〔活學巧練〕
判斷下列敘述的正誤
(1)狗的長毛和卷毛是一對相對性狀。
(  )
(2)高莖豌豆自交的子一代一定為高莖。
(  )
(3)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性狀分離。
(  )
(4)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之比為1?1。
(  )
(5)純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純合子,雜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雜合子。
(  )
×
×

×
×
〔思考〕
1.為何去雄時選擇未成熟豌豆花?
提示:由于豌豆是閉花受粉植物,成熟后就已經完成受粉,所以去雄時應選擇未成熟花。
2.孟德爾雜交實驗中,若F2共獲得20株豌豆,矮莖個體一定是5株嗎?說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因為產生后代個體數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分離比,孟德爾實驗中的比例是在實驗材料足夠多的情況下得出的。
3.豌豆根在生長過程中,細胞內的遺傳因子是否遵循分離定律?
提示:否。根的生長中細胞分裂的方式為有絲分裂,分離定律適用于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
〔學霸記憶〕
1.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2.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3.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在測交實驗中,性狀分離比為1?1。
4.分離定律的實質:在形成配子時,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并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課內探究·名師點睛
1.與豌豆繁殖有關的生物知識
(1)兩性花和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這樣的花稱為單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這樣的花稱為兩性花,如豌豆花(如圖)。

用豌豆做遺傳實驗的優點及方法
要點歸納
(2)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作自花傳粉,如豌豆。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叫作異花傳粉。
(3)閉花傳粉:花在未開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緊緊地被花瓣包裹著,雄蕊花藥中的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稱之為閉花傳粉。
(4)父本和母本: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傳粉時,供應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2.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
說明:前兩個優點是最主要的。
豌豆的特點
優勢
自花傳粉、閉花受粉
用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能夠穩定地遺傳給后代
實驗結果易觀察和分析
花較大
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
生長周期短、易于培養
實驗周期短,實驗更容易進行
子粒較多
用數學統計方法分析結果更可靠
3.方法:雜交實驗
雜交實驗的一般步驟:
(2)去雄:在花粉未成熟前去掉母本花的雄蕊,并套袋以防雌蕊受粉。
(3)授粉:取下母本花上的套袋,將父本花的成熟花粉撒在母本花的雌蕊柱頭上。
(4)套袋:將紙袋再套上,以防外來花粉混雜,保證雜交實驗的可靠性和結論的準確性。
(5)掛牌、標記:注明雜交親本的類型(基因型、表型)、授粉日期等內容。
知識貼士 豌豆為雌雄同株植物,進行自花傳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下都是自交。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是人工雜交,在花蕾期人工去雄并套袋。
(2020·江蘇省泰興中學月考)下列對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
B.豌豆花是單性花,花比較大,雜交時容易操作
C.豌豆具有一些穩定的、容易區分的性狀
D.豌豆花在未開放時就完成受粉
B
典例剖析
典例
1
[解析] 豌豆自花傳粉,這樣避免了外來花粉的干擾,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A正確;豌豆花比較大,雜交時容易操作,但豌豆花是兩性花,B錯誤;豌豆具有一些穩定的、容易區分的性狀,易于進行觀察,C正確;豌豆花是兩性花,在花未開放時,它的花粉會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頭上,從而完成受粉,D正確。
(2020·福建省上杭一中期中)有些植物的花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為單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關植物雜交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對兩性花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父本進行去雄
B.對單性花植物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母本
C
變式訓練1
[解析] 對兩性花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母本進行去雄,防止自身花粉影響實驗結果,A錯誤;對單性花植物進行雜交時,不需要進行去雄操作,B錯誤;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防止外來花粉干擾,C正確;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父本,D錯誤。
1.雜交實驗常用符號及含義

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要點歸納
符號
P
F1
F2
?
×


含義
親本
子一代
子二代
自交
雜交
母本或
雌配子
父本或
雄配子
2.遺傳學相關概念辨析
(4)交配類
方式
含義
表示式
雜交
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
Aa×AA
自交
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
Aa×Aa
測交
顯性個體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Aa×aa
正交
與反交
若甲(♀)×乙(♂)為正交,則乙(♀)×甲(♂)為反交,正、反交是相對而言的
正交:甲(♀)×乙(♂)
反交:甲(♂)×乙(♀)
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實驗過程
P  純種高莖♀  ×  純種矮莖♂

F1        高莖
   
↓?
F2     高莖     矮莖
個體數   
787  ? 
 277
比例     3  
?   1
(2)實驗現象
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親本雜交:
①F1只表現出顯性性狀。
②F2中出現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分離,分離比為3?1。
知識貼士,  1.相對性狀中的性狀表現并不都只有兩種,還可能有多種。例如:人的ABO血型系統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性狀表現。
2.F2中高莖和矮莖的數量比為3?1,該數值是統計分析的結果,統計數量越多越接近3?1,否則可能偏離這一比例。
 (2020·黃岡黃梅月考)關于遺傳學的基本概念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遺傳學中常用“?”“×”表示雜交和自交
B.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C.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子雜交產生的子一代未表現出來的性狀就是顯性性狀
D.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中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同時出現的現象
D
典例剖析
典例
2
[解析] 遺傳學中常用“?”“×”表示自交和雜交,A項錯誤;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種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稱顯性性狀,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稱隱性性狀,故B、C兩項都錯誤;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D項正確。
(2020·湖北荊州中學、宜昌一中等高一聯考)在完全顯性的條件下,以下有關性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兔的白毛與黑毛、狗的長毛與卷毛都是相對性狀
B.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C.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后代不會出現純合子
D.雜合子自交后代既有顯性性狀又有隱性性狀的現象叫作性狀分離
D
變式訓練2
[解析] 狗的長毛與卷毛不是同一種性狀,因此不屬于相對性狀,A項錯誤。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1未顯現出來的性狀是隱性性狀;當隱性遺傳因子結合時,隱性性狀可以表現出來,B項錯誤。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后代會出現純合子,C項錯誤。雜合子自交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為性狀分離,D項正確。
1.假說的四個要點:
(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①決定顯性性狀的為顯性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如D)表示。
②決定隱性性狀的為隱性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如d)表示。
(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如高莖豌豆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或Dd,矮莖豌豆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

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及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要點歸納
(3)配子中只含有成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表示如下:
(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2.遺傳圖解:
“遺傳圖解”的書寫要求
(1)在左側應注明P、F1、F2以及配子等,以明確世代關系和上下代之間的聯系。
(2)需寫清楚P、F1、F2等的表型和遺傳因子組成,以及它們產生的配子的情況,以及最后一代(F1或F2)的相關比例。
(3)用箭頭表示基因在上下代之間的傳遞關系,用相交線或棋盤格的形式表示形成子代的配子結合的情況。
(4)根據需要在圖解右側或下側配置簡要說明,表示出操作意圖或原因。 




[易錯提醒]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結果的兩點提醒
(1)雜合子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指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配子,一般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對許多生物而言,一般是雌配子數目較少,而雄配子數目較多。
(2)F2中遺傳因子組成為Dd的比例為1/2,而不是1/4:因為遺傳因子組成為Dd的情況有兩種:一種D(♀配子)與d(♂配子)結合;另一種是d(♀配子)與D(♂配子)結合。
3.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1)實驗原理:
①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②甲、乙兩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
③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組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2)材料用具:
①兩個小桶,分別標記甲、乙,代表卵巢和精巢。
②每個小桶內放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球,一種彩球標記D,另一種彩球標記d,分別代表雜種F1產生的兩種配子,兩種彩球的數目應相等。
(3)實驗過程: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①彩球組合數量比:DD?Dd?dd≈1?2?1。
②彩球代表的顯、隱性性狀的數值比:顯性?隱性≈3?1。
[易錯提醒]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兩個理解誤區
(1)模擬對象的理解誤區:誤認為兩種彩球模擬雌雄配子。
(2)實驗結果的理解誤區:誤認為DD、Dd、dd三種彩球組合一定是1?2?1。
(2020·河北石家莊模擬)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某生物興趣小組準備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球上標記的A、a分別代表顯性遺傳因子、隱性遺傳因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典例剖析
典例
3
①小球的黑色和白色分別表示雌、雄配子 ②小球的顏色可以不同,但形態必須相同 ③甲、乙兩個裝置中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兩個裝置中A和a兩種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 ④實驗時從甲、乙兩個裝置中分別隨機抓取一個小球進行組合,模擬的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甲、乙兩個裝置中小球的黑色和白色表示雌、雄配子中各有兩種配子,①錯誤;裝置中小球的顏色可以不同,但形態必須相同,目的是防止無關變量干擾實驗結果,②正確;每個裝置中A和a兩種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但甲、乙兩個裝置中小球的數量可以不相等,③錯誤;從甲、乙兩個裝置中分別隨機抓取一個小球進行組合,模擬的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④正確。
[答案]
D
(2020·南昌二中高一考試)對孟德爾關于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其解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在雜交實驗中,需在花蕾期同時對父本和母本去雄
B.依據假說推斷,F1能產生數量比為1?1的雌雄配子
C.假說能解釋F1自交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原因,所以假說成立
D.假說的主要內容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D
變式訓練3
[解析] 在豌豆雜交實驗中,需在花蕾期對母本去雄,A項錯誤;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不等,雄配子數遠多于雌配子數,B項錯誤;假說能解釋F1測交出現1?1的分離比的原因,且在測交實驗中得到了驗證,所以假說成立,C項錯誤;假說的主要內容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D項正確。
1.演繹推理:
(1)方法:設計了測交實驗,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及分離定律
要點歸納
(2)遺傳圖解:
(3)預期結果:測交后代的兩種表型的比例為1?1。
2.實驗驗證:進行測交實驗,得出實驗結果。
3.得出結論:將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進行比較,若二者一致,則說明假說是正確的。
4.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內容和適用條件:
(1)分離定律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適用條件:
①一定是真核生物;
②發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③一定是細胞核中的遺傳因子;
④只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2020·廣東東莞期末)孟德爾在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基因分離定律。下列幾組比例能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的是
(  )
A.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
B.F1產生的配子類型的比例為1?1
C.F2的遺傳因子組成比為1?2?1
D.測交后代的性狀比為1?1
B
典例剖析
典例
4
[解析] 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的雜交實驗中,F1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F1形成D、d兩種配子,且比例為1?1,能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B正確。
下列關于測交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可以推知F1的遺傳因子組成
B.通過檢測F1的遺傳因子組成可驗證對分離現象解釋的科學性
C.F1的遺傳因子組成是根據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所得后代的性狀表現類型推知的
D.測交時,與F1雜交的另一親本無特殊限制
D
對點訓練4
[解析] 孟德爾通過測交來驗證他對分離現象的解釋。由測交概念可知與F1雜交的另一親本必須是隱性純合子,D錯誤;遺傳因子看不見、摸不著,通過測交后代的性狀表現類型可推知F1的遺傳因子組成,從而驗證對分離現象解釋的科學性,A、B、C正確。
指點迷津·撥云見日
一、性狀的顯、隱性和純合子、雜合子的判斷
1.相對性狀中顯、隱性判斷(設A、B為一對相對性狀)
(1)測交法
若A×B—→A,則A為顯性,B為隱性。
若A×B—→B,則B為顯性,A為隱性。
若A×B—→既有A,又有B,則無法判斷顯隱性。
2.純合子和雜合子的判斷
(1)隱性純合子:表現為隱性性狀的個體即是隱性純合子。
(2)顯性純合子和雜合子的判斷(設一對相對性狀中,A為顯性性狀個體,B為隱性性狀個體):
①自交法
②測交法
若親本A×B→只有A,則親本A可能為純合子。
若親本A×B—→A、B均出現,則親本A為雜合子。
3.親子代性狀表現、遺傳因子組成相互推導
(1)正推法:由親代推導子代的性狀表現、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如下表。
親本
子代遺傳因子組成
子代性狀表現
AA×AA
AA
全為顯性
AA×Aa
AA?Aa=1?1
全為顯性
AA×aa
Aa
全為顯性
Aa×Aa
AA?Aa?aa=1?2?1
顯性?隱性=3?1
Aa×aa
Aa?aa=1?1
顯性?隱性=1?1
aa×aa
aa
全為隱性
(2)逆推法:由子代推導親代的性狀表現、遺傳因子組成(后代數量較多)。
①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則雙親一定是雜合子(Bb),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性狀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④若后代只有隱性性狀,則雙親都為隱性純合子,即bb×bb→bb。
小鼠的毛色灰色與白色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某校生物科研小組的同學飼養了8只小鼠(編號①~⑧),下表是某同學設計的親本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毛色情況。
典例
5
編號
親本
后代





①灰
②白
5
6

③白
④灰
4
6

⑤灰
⑥灰
11
0

⑦白
⑧白
0
9
該小組其他同學認為,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不能確定哪個性狀是顯性性狀,需重新設計親本組合類型以確定這對性狀的顯隱性。請選出最合理的實驗方案
(  )
A.①與⑥交配,③與⑧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B.⑤與⑧交配,⑥與⑦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C.①與④交配,②與③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D.③與⑥交配,④與⑤交配,觀察后代毛色情況
C
[解析] 根據后代的性狀表現類型及比例推測,若灰色對白色是顯性,則①④為雜合子,②③為隱性純合子,⑤⑥中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⑦⑧均為隱性純合子;若白色對灰色是顯性,則②③為雜合子,①④為隱性純合子,⑤⑥均為隱性純合子,⑦⑧中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①與④交配,②與③交配,觀察后代是否發生性狀分離即可確定顯隱性。如果①與④交配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與③交配的后代全為白鼠,則灰色為顯性性狀;如果①與④交配的后代全為灰鼠,②與③交配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則白色為顯性性狀。
二、有關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
1.計算概率的方法
(1)加法原理:當一個事件出現時,另一個事件就被排除,這種互斥事件出現的概率是它們各自出現的概率之和。例如,膚色正常(A)對白化(a)為顯性。一對夫婦的遺傳因子組成都是Aa,他們的孩子的遺傳因子組成可能是AA、Aa、aA、aa,概率都是1/4。然而這些事件是互斥事件,一個孩子的遺傳因子組成是AA,就不可能同時又是其他的遺傳因子組成。所以一個孩子表現正常的概率是1/4(AA)+1/4(Aa)+1/4(aA)=3/4。
(2)乘法原理:當一個事件的發生不影響另一個事件的發生時,這樣的兩個獨立事件同時發生或相繼發生的概率是各自出現概率的乘積。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是1/2,由于第一胎不論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都不會影響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別,因此這是兩個獨立事件。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1/2,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也是1/2,那么兩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2×1/2=1/4。
2.遺傳規律中有關概率的問題
(1)用經典公式計算
概率=(某性狀或遺傳因子組合數/遺傳因子總組合數)×100%。
(2)用配子的概率計算:先計算出親本產生每種配子的概率,再根據題目要求用相關的兩種配子概率相乘,有關個體的概率相加即可。
知識貼士
“白化男孩”的概率≠“男孩白化”的概率
(1)“白化男孩”是以所有子代為整體,性別未知,其概率應為子代中白化病的概率×1/2。
(2)“男孩白化”是以子代中所有男孩為整體,性別已知,其概率就等于子代中白化病的概率。 
三、區分自交與自由交配
1.自交
(1)概念:指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植物中指自花受粉或雌雄同株的異花受粉,子代情況只需統計自交結果。
(2)雜合子連續自交結果(如圖)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雜合子連續自交n次后,第n代的情況如下表:
將上表中雜合子、純合子所占比例在坐標曲線圖中表示出來,如圖所示:
2.自由交配
自由交配是指群體中的具有不同遺傳因子組成的個體之間均為隨機交配,子代情況應將各自由交配子代的全部結果一并統計。
例如,某群體中AA占2/5、Aa占3/5,則自由交配的方式有4種,分析如下:

♂  
2/5AA
3/5Aa
2/5AA
2/5AA(♀)×2/5AA(♂)
3/5Aa(♀)×2/5AA(♂)
3/5Aa
2/5AA(♀)×3/5Aa(♂)
3/5Aa(♀)×3/5Aa(♂)
水稻抗病對不抗病為顯性。現以雜合抗病水稻(Tt)為親本,連續自交三代,F3中雜合抗病水稻的概率,以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所得純合抗病水稻占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別是
(  )
A.1/4,7/16    
B.1/4,7/9
C.1/8,7/9
D.1/8,7/16
典例
6
C
[解析] 雜合抗病水稻(Tt)連續自交三代,F3中雜合抗病水稻的概率為(1/2)3=1/8。Tt自交一代后,后代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1/4TT、1/2Tt、1/4tt,除去不抗病水稻(tt),剩余兩種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1/3TT、2/3Tt。再自交一代,1/3TT自交后代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仍為1/3TT;2/3Tt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2/3×1/4TT、2/3×2/4Tt、2/3×1/4tt,除去不抗病水稻(2/3×1/4tt),剩余的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1/3TT、2/3×1/4TT、2/3×2/4Tt,其中TT占3/5、Tt占2/5,依此類推,自交三代后,TT的概率為7/10,Tt的概率為2/10,tt的概率為1/10,故純合抗病水稻占抗病水稻的比例為7/9。
教材問題·解疑答惑
?問題探討?P2
1.提示:粉色。因為按照融合遺傳的觀點,雙親遺傳物質在子代體內混合,子代呈現雙親的中間性狀,即紅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問題具有開放性,目的是引導學生辨析融合遺傳觀點是否正確。
?討論?P6
1.提示:與每個小組的實驗結果相比,全班總的實驗結果更接近預期的結果,即彩球組合類型數量比約為DD?Dd?dd=1?2?1,彩球代表的顯性與隱性類型的數值比約為3?1。也就是實驗個體數量越多,越接近統計數值。如果孟德爾當時只統計了10株豌豆雜交的結果,則很難正確地解釋性狀分離現象。因為實驗統計的樣本數目足夠多,是孟德爾能夠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前提條件之一。當只對10株豌豆做統計時,會出現較大的誤差。
2.提示:模擬實驗的結果與孟德爾的假說是相吻合的。因為甲、乙小桶內的彩球代表孟德爾實驗中的雌、雄配子,從兩個桶內分別隨機抓取一個彩球進行組合,實際上模擬了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只要統計的數量足夠多,就會出現約為3?1的結果。
?科學方法?P7
提示:假說—演繹法是一種從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首先根據已知正確的事實建立假說,然后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說是否正確。歸納法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綜合許多具有內在聯系的個別事例,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同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原理或結論。
?思維訓練?P8
提示:將獲得的紫花植株連續幾代自交,即將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選育再進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現白花為止。具體過程可用以下圖解表示。
?練習與應用?P8
一、概念檢測
1.(1)× 隱性性狀在雜合子中不能表現出來,而在隱性純合子中能表現出來。
(2)× 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出現純合子。
2.A 褐眼女人的母親是藍眼,該褐眼女人為雜合子,與藍眼男人結婚,生下藍眼孩子的可能性是1/2。
3.(1)白色 黑色
(2)性狀分離 白毛羊為雜合子,雜合子在自交時會產生性狀分離現象
二、拓展應用
1.(1)在F1水稻細胞中含有一個控制合成支鏈淀粉的遺傳因子和一個控制合成直鏈淀粉的遺傳因子。在F1形成配子時,兩個遺傳因子分離,分別進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含直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其比例為1?1。
(2)孟德爾的分離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2.(1)提示:將被鑒定的栗色公馬與多匹白色母馬配種,這樣可在一個季節里產生多匹雜交后代。
(2)提示:雜交后代可能有兩種結果:一是雜交后代全部為栗色馬,此結果說明被鑒定的栗色公馬很可能是純合子;二是雜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馬,又有栗色馬,此結果說明被鑒定的栗色公馬為雜合子。
3.提示:選擇適宜的實驗材料是確保實驗成功的條件之一。孟德爾在做遺傳雜交實驗時,曾使用多種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雜交實驗,其中豌豆的雜交實驗最為成功,由此發現了遺傳的基本規律。這是因為豌豆具有適于研究雜交實驗的特點,如豌豆嚴格自花傳粉,在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這樣確保了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獲得真正的雜種;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豌豆具有穩定的易于區分的性狀,這樣使實驗結果很容易觀察和分析。
4.提示:凱庫勒提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質子的發現過程等,都是通過假說—演繹法得出結論的。19世紀以前科學家對遺傳學的研究,多采用從實驗結果出發提出某種理論或學說的方法,而假說—演繹法,是從客觀現象或實驗結果出發,發現問題,提出假說,然后設計實驗驗證假說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促進了生物科學的研究,使遺傳學由描述性研究進入理論性推導和實驗驗證的研究階段。第一章
第一節
1.小麥的抗病(T)對不抗病(t)是顯性。兩株抗病小麥雜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不知。這個雜交組合可能的遺傳因子組成是( C )
A.TT×TT
B.TT×Tt
C.Tt×Tt
D.Tt×tt
[解析] TT×TT→TT,后代全部是抗病的;TT×Tt→TT、Tt,后代也全是抗病的;Tt×Tt→TT、Tt、tt,其中tt是不抗病的,符合題意;D項中雙親之一tt是不抗病的,不符合已知條件“兩株抗病小麥”。
2.關于顯性性狀的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D )
A.顯性性狀是受顯性基因控制的
B.具有顯性性狀的個體可能是純合子
C.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1顯現出來的親本性狀是顯性性狀
D.具有顯性性狀的個體自交后代一定會產生性狀分離
[解析] 顯性性狀是受顯性基因控制,故A正確;具有顯性性狀的個體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故B正確;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是顯性性狀,故C正確;具有顯性性狀的個體可能是純合子,純合子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故D錯誤。
3.采用下列哪一組方法,可依次解決①~⑤中的遺傳學問題( C )
①鑒定一只白羊(顯性性狀)是否是純種 ②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分顯隱性 ③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合度④檢驗雜種F1的基因型 ⑤鑒別一株高莖豌豆是不是純合體的是簡便方法
A.測交 雜交 自交 測交 測交
B.測交 雜交 自交 自交 測交
C.測交 雜交 自交 測交 自交
D.測交 測交 雜交 測交 自交
[解析] ①鑒定一只動物是否為純種,可采用測交法;②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分顯隱性,可采用雜交法,后代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隱性性狀;③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合度,可采用連續自交法;④檢驗雜種F1的基因型,可采用測交法;⑤鑒別一株高莖豌豆是不是純合體可以用雜交法或自交法,但最簡便的方法是自交法,故選C。
4.(2020·河北邯鄲摸底)孟德爾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成功地揭示了遺傳的兩個基本定律,為遺傳學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被世人公認為“遺傳學之父”,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
A.豌豆進行自花受粉,實驗過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煩
B.在實驗過程中,提出的“假說”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
C.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兩種性狀表現,且比例接近
D.驗證假說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解析] 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在雜交時,要嚴格“去雄”“套袋”,進行人工授粉;解釋實驗現象時,提出的“假說”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兩種性狀表現,且比例接近1?1;驗證假說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5.(不定項選擇)(2020·湖南岳陽期中)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某同學在兩個小罐中分別放了20個兩種不同顏色的玻璃球、50個兩種不同顏色的玻璃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BC )
A.他的這種做法一定會影響配子出現的概率,從而導致實驗結果誤差增大
B.兩個小罐中玻璃球數量不同,會影響實驗結果
C.每次從罐中抓出來的玻璃球不能再放回罐內
D.玻璃球數量多的小罐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解析] 雖然兩個小罐中的玻璃球數量不同,但只要每個罐內兩種顏色的玻璃球的數量相等就不會影響配子出現的概率,也不會影響實驗結果,A、B錯誤;每次抓取的玻璃球在統計后一定要再放回原來的小罐內,這樣可以保證每次抓取每種配子的機會相等,C錯誤;在生物體的生殖過程中,一般是雄配子的數量遠多于雌配子的數量,因此玻璃球數量少的小罐可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玻璃球數量多的小罐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正確。
6.(2020·衡水測試)已知豌豆種子子葉的黃色與綠色是由一對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進行遺傳實驗,具體情況如下:
     實驗一            實驗二
P黃色子葉(甲)×綠色子葉(乙)  P  黃色子葉(丁)
      ↓            
↓?
F1黃色子葉(丙) 綠色子葉  F1黃色子葉(戊) 綠色子葉
1   ?  1       3   ?  1
請分析回答:
(1)用豌豆做遺傳實驗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植物;自然狀態下豌豆一般是純合子;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任意一點即可)

(2)從實驗

可判斷這對相對性狀中
黃色子葉
是顯性性狀。
(3)實驗二的黃色子葉個體戊中能穩定遺傳的占  。
(4)實驗一子代中出現黃色子葉個體與綠色子葉個體的比例為1?1,其原因是黃色子葉個體甲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比例為
Y?y=1?1

(5)實驗一中黃色子葉個體丙與實驗二中黃色子葉個體戊雜交,所獲得的子代黃色子葉個體中不能穩定遺傳的占  。
[解析] (2)實驗二中親本全是黃色子葉,F1中出現了綠色子葉,可知黃色子葉是顯性性狀,綠色子葉是隱性性狀。(3)根據實驗二親子代性狀可知親本黃色子葉植株是雜合子,則F1黃色子葉個體戊中能穩定遺傳的純合子占。(4)實驗一中親本黃色子葉植株是雜合子,基因型是Yy,其產生的配子有Y和y兩種,比例為1?1,與綠色子葉植株雜交,則F1出現黃色子葉植株與綠色子葉植株的比例為1?1。(5)實驗一中黃色子葉個體丙的基因型為Yy,實驗二中黃色子葉個體戊的基因型為YY()或Yy(),雜交后代中基因型為YY的個體占×+×=,基因型為Yy的個體占×+×=,所以子代黃色子葉個體中不能穩定遺傳的占。第一章
第一節
A組基礎題組
一、單選題
1.(2020·河北承德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網課測試)下列哪項不屬于豌豆適合作遺傳學實驗材料的理由( D )
A.豌豆屬于閉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
B.豌豆具有多對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
C.一株豌豆可以產生很多后代
D.豌豆的花屬于單性花,容易操作
[解析] 豌豆屬于閉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在遺傳學實驗中容易分析遺傳物質的來源和去向,A正確;豌豆具有多對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容易統計后代不同表型的個體數,B正確;一株豌豆可以產生很多后代,便于進行統計學分析,C正確;豌豆的花屬于兩性花,D錯誤。故選D。
2.(2020·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級中學高一)下列各組中不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D )
A.水稻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紅花
C.小麥的抗銹病和易感銹病
D.綿羊的長毛和細毛
[解析]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屬于相對性狀,A正確;豌豆的紫花和紅花符合“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屬于相對性狀,B正確;小麥的抗銹病和易染銹病符合“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屬于相對性狀,C正確;綿羊的長毛和細毛符合“同種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D錯誤。故選D。
3.(2020·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級中學高一)水稻的非糯性對糯性是顯性,將純合子糯性品種與純合子非糯性品種雜交,將F1的花粉(內含精子)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藍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紅色。在顯微鏡下統計這兩種花粉,非糯性花粉與糯性花粉的比應是( A )
A.1?1
B.1?2
C.2?1
D.3?1
[解析] 水稻的非糯性對糯性是顯性(相應的基因用A、a表示),則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非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或Aa,糯性品種aa與純合非糯性品種AA雜交后代Fl都是Aa,能產生兩種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a=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藍色?橙紅色=1?1,因此在顯微鏡下統計這兩種花粉的微粒,藍色花粉數與橙紅色花粉數的比例為1?1。故選A。
4.(2020·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高一期中)以下有關性狀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狗的長毛與卷毛是相對性狀
B.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C.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出的親本性狀是顯性性狀
D.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后代不會出現純合子
[解析] 狗的長毛與卷毛不是同一性狀,長毛與短毛是相對性狀,A項錯誤;隱性性狀在沒有顯性基因存在時可以表現出來,B項錯誤;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出的親本性狀是顯性性狀,F1不表現的親本性狀是隱性性狀,C項正確;雜合子自交后代會出現純合子,D項錯誤。
5.(2020·棗莊三中高一第一次學情調查)下列關于孟德爾探究遺傳規律過程中演繹推理內容的是( D )
A.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實驗中F2植株表型比例為3?1
B.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C.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D.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實驗表型比例應接近1?1
[解析] 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實驗中F2植株表型比例為3?1,這屬于提出問題階段,A錯誤;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屬于做出假設階段,B錯誤;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屬于做出假設階段,C錯誤;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實驗表型比例應接近1?1,這屬于演繹推理階段,D正確。故選D。
6.(2020·吉林省舒蘭市第一高級中高一期末)在牽牛花的花色遺傳中,紅花與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遺傳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從下面的雜交實驗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D )
雜交組合
后代性狀

紅花A×白花B
紅花與白花之比約為1?1

紅花C×紅花D
紅花與白花之比約為2?1
A.紅花A只能產生一種配子
B.紅花A、C、D的基因型可能為Rr或RR
C.組合一的子代紅花自交后代的分離比為3?1
D.組合二的子代紅花的基因型相同
[解析] 雜交組合二中的親本都是紅花,后代出現了性狀分離,說明紅花為顯性性狀,白花為隱性性狀,親本紅花C和紅花D均為雜合子Rr。雜交組合一的親本為紅花和白花,而雜交后代紅花?白花=1?1,說明親本紅花A為雜合子Rr,可產生含R基因和r基因的兩種配子,A項錯誤;根據前面分析可知,紅花A、C、D的基因型均為Rr,B項錯誤;組合二的親本紅花C和紅花D的基因型均為Rr,但后代中紅花?白花=2?1,由此可推知顯性基因R純合時會導致植株致死。因此,組合一的子代紅花(Rr)自交后代的分離比為2?1,C項錯誤;組合二的子代紅花的基因型相同,均為Rr,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7.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顯性性狀是
非糯性

(2)非糯性水稻自交產生的后代中出現糯性和非糯性兩種水稻,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性狀分離

(3)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變藍色,糯性花粉遇碘變棕色。若取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呈藍色花粉和呈棕色花粉的比例約為
1?1

(4)請寫出親本(P)的遺傳因子組成(用A、a表示):非糯性
Aa
,糯性
aa

[解析] 由圖可知,非糯性水稻自交產生的后代中出現糯性的性狀,因此非糯性為顯性性狀,糯性為隱性性狀。同種性狀的個體自交產生不同性狀的現象叫性狀分離。F1的非糯性水稻為雜合子,產生兩種比例相等的花粉粒。
B組能力題組
一、單選題
1.(2020·棗莊三中高一第一次學情調查)下列鑒定生物遺傳特性的方法中恰當的是( D )
A.檢驗高莖豌豆基因型最簡便的方法用測交
B.區分狗的長毛和短毛這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用測交
C.不斷提高小麥抗病系的純度用測交
D.鑒定一匹白馬是否是純合子用測交
[解析] 要鑒定一株高莖豌豆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用測交法和自交法。由于豌豆是雌雄同株植物,因此自交法最簡便,A錯誤;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分顯隱性,可以采用雜交法或自交法,狗是動物故適宜用雜交法,B錯誤;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合度,應采用連續自交法,C錯誤;鑒別一只動物是否為純合子,可用測交法,D正確。故選D。
2.下列關于判斷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顯隱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種群中出現頻率高的性狀是顯性性狀
B.—對具有相對性狀的個體作親本進行雜交,F1中出現的親本性狀就是顯性性狀
C.一對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交配,若子代表型比例為3?1,親本性狀即為顯性性狀
D.相同表型的個體交配,若后代沒有出現性狀分離,則該性狀是顯性性狀
[解析] 種群中出現頻率高的性狀不一定是顯性性狀,A錯誤。一對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個體作親本,F1中出現的親本性狀就是顯性性狀;如果是Aa個體與aa個體作親本,F1中出現的親本性狀既有顯性又有隱性,B錯誤。只涉及一對等位基因時,一對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交配,若子代表現比例為3?1,說明親本均為雜合子,則親本性狀即為顯性性狀,C正確。表型相同的純合子(不論顯隱)交配,后代都不會出現性狀分離,D錯誤。
3.(2020·河北省保定市易縣中學高一月考)在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中,甲、乙兩個小桶中都有寫有D或d的兩種小球,并且各自的兩種小球D和d數量相等的,這分別模擬的是( C )
A.F1的基因型是Dd
B.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相等
C.F1產生的雌、雄配子都有D和d兩種,且比例D?d=1?1
D.親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產生的D和d的配子1?1
[解析] F1基因型是Dd是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要證明的結論,A錯誤;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不相等,B錯誤;在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中,甲、乙兩個小桶中的D?d=1?1的兩種小球,模擬的是:F1產生的雌、雄配子有D和d兩種,并且比例是D?d=1?1,C正確;實驗模擬的是F1產生的配子,而不是親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產生的配子,D錯誤。
4.某常染色體遺傳病,基因型為AA的人都患病,基因型為Aa的人有2/3會患病,基因型為aa的人都正常。一對新婚夫婦中女性正常,她的母親是AA患病,她的父親和丈夫的家族中均無該病患者,請推測這對夫婦的兒子患病的概率是( C )
A.1/8
B.1/21
C.1/3
D.1/4
[解析] 一對新婚夫婦中女性正常,她的母親是AA患病,所以該女性的基因型為Aa,丈夫的基因型為aa,則這對新婚夫婦的子女基因型為Aa、aa,其中Aa的概率是1/2,由于Aa的人有2/3患病,所以這對夫婦的兒子患病的概率是1/2×2/3=1/3,故選C。
二、不定項選擇題
5.下列鑒定生物遺傳特性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BCD )
A.鑒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純合子常用自交
B.區分狗的長毛與短毛的顯隱性關系用雜交
C.不斷提高小麥抗病系的純度用連續自交
D.測定雜種豌豆F1的遺傳因子組成用測交
[解析] 鑒定一只具有顯性性狀的動物是否是純合子常用測交法,A項錯誤;區分狗的長毛與短毛的顯隱性關系可用雜交法,B項正確;用自交法可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度,因為雜合子自交后代能出現顯性純合子,可以逐代淘汰隱性個體,C項正確;測定雜種豌豆F1的遺傳因子組成用測交法,D項正確。
6.已知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現有一匹白色公馬(♂)與一匹栗色母馬(♀)交配,先后產生兩匹白色母馬(♀)(如圖所示)。根據以上信息分析,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D )
A.馬的白色對栗色為顯性
B.馬的毛色遺傳遵循分離定律
C.Ⅱ1與Ⅱ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D.Ⅰ1與Ⅱ2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解析] 由于親代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后代數目又較少,所以不能確定白色與栗色的顯隱性關系;馬的毛色遺傳遵循分離定律;Ⅱ1和Ⅱ2基因型相同,都是雜合子或純合子,為Aa或aa;Ⅰ1與Ⅱ2的表型相同,其基因型可能相同。
三、非選擇題
7.果蠅的黑體(v)與灰體(V)是一對相對性狀,某實驗小組對果蠅的這對相對性狀進行遺傳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種添加劑的食物喂養果蠅,所有的果蠅都是黑體,現有一只用含有該種添加劑的食物喂養的黑體雄果蠅,請設計一個實驗探究其遺傳因子組成。
(1)應選取
多只用不含添加劑的食物喂養的黑體雌
果蠅與待測果蠅交配。
(2)用
不含添加劑的食物
喂養子代果蠅。
(3)通過觀察子代果蠅性狀,推斷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
①若子代
全為灰體
,則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

若子代全為黑體,則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


若子代有灰體,也有黑體,則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

[解析] 用含有該種添加劑的食物喂養的黑體雄果蠅遺傳因子組成可能有VV、Vv和vv,欲判斷其遺傳因子組成,可采用測交實驗,即選取多只用不含該種添加劑的食物喂養的黑體雌果蠅與其交配,并用不含該種添加劑的食物飼喂子代果蠅,若子代全為灰體,則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若子代全為黑體,則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若子代有灰體,也有黑體,則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
(1)檢測果蠅的基因型,常用測交法,讓該雄果蠅與多只隱性純合雌果蠅(即用不含添加劑的食物喂養的黑體雌果蠅vv)交配。(2)由于用含有某種添加劑的食物喂養果蠅,所有的果蠅都是黑體,所以為保證所有子代表現出相應的表型,應用不含添加劑的食物喂養子代果蠅。(3)①若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即VV×vv→Vv,則子代全為灰體;②若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即vv×vv→vv,則子代全為黑體;③若待測果蠅的遺傳因子組成為Vv,即Vv×vv→Vv、vv,則子代有灰體,也有黑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和田县| 扶风县| 巫山县| 华池县| 云梦县| 青冈县| 五华县| 苏尼特右旗| 元朗区| 陆川县| 拉孜县| 新竹市| 阿克苏市| 福州市| 萍乡市| 民丰县| 绥滨县| 巢湖市| 大田县| 江陵县| 平阳县| 普兰店市| 精河县| 彩票| 光泽县| 曲阳县| 渑池县| 宽城| 五原县| 惠来县| 南华县| 南丰县| 玉屏| 沙河市| 彩票| 遵义市| 深圳市| 泰顺县| 丹巴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