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新人教版語文 九年級下冊精品教學課件第23課 愚公移山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想起來不是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喔了卻了心中祈愿無路難啊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1《列子》愚公移山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作品:《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寓(寄托)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寓言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文字詞。2、理解課文、認識愚公形象、概括寓意。3、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豐富文學素養。檢查預習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孀妻 始齔河曲智叟亡以應固不可徹 窮匱 一厝朔東 隴斷Chéng sèZēng sǔn kuíjī běnShuāng chènqū sǒu wúChè kuìCuò lǒng翻譯三個原則:忠于原文、語言流暢、優美典雅(信、達、雅)例: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譯文:賓客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漸漸坐正了身子。兩種方式:直譯(將原文的字句落到實處)意譯(將原文的詞語、句子結構稍作調整)例: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譯:與積學修業的人分別幾天,就應該用新的眼光看待。五種方法:換、刪、補、留、調。例: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譯文: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不在,(元方)回答說:“(我)父親等待您很久(您)不來,已經走了。”重點詞語1.方七百里2.高萬仞3.河陽4.曾不能損魁父之丘5.如太行、王屋何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7.曾不能毀山之一毛8.汝心之固9.雖我之死10.何苦而不平11.投諸渤海之尾12寒暑易節13、固不可徹14、無窮匱也指面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黃河北岸。削減。把······怎么樣。名詞用作動詞,用土筐裝。指山上的草木。固執,頑固。即使。愁。之于。交換 季節通窮盡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誠。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你太不聰明了!于是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愁什么挖不平呢?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請你選擇一種恰當的方式朗讀一遍課文。一、準備:姿勢(雙腳放穩、昂頭挺胸)氣息(氣息通暢、氣運丹田)二、技巧:發音飽滿(字正腔圓)停頓準確(不讀破句)感情充沛(語速、語調)例句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以搶答方式完成。請同學們集中注意力,積極開動腦筋喲!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2.愚公為什么移山?討論并歸納: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4)鄉人的譏諷。:汝之不惠。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難?愚公移山的結局是怎樣的?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不懼怕困難有雄心壯志有實干精神能持之以恒 愚公精神:寓意: 1、要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就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2、只有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奮力拼搏,我們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文章還刻畫了“智叟”這個人物,對這個人物你有什么看法?作者刻畫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 有發展的眼光愚公大智大勇與困難作斗爭智叟不智、不勇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對比和襯托手法對比智叟:目光短淺安于現狀自作聰明愚公:胸懷大志遠見卓識堅持不懈對比和襯托手法二山高峻對比對比遺男熱情幫助智叟頑固不化對比山神驚懼 天帝感動襯托愚公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人少力微 工具簡陋智叟:目光短淺安于現狀自作聰明愚公:胸懷大志遠見卓識堅持不懈要點:注意力集中,樹立信心。方法:首字提示法。河曲---甚矣---以殘年---曾不能---其如---北山---汝---固---曾不若---雖我---有子---子---孫---子---子---子子---而山---何苦---河曲---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結束語: 古人愚公能移山, 氣壯山河美名傳。 少年皆做新愚公, 宏偉大業早實現。謝謝!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研討與練習》發揚愚公精神,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愚公移山》教學設計梧桐學校 謝華強一.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字詞。2、理解課文,認識愚公形象,概括寓意。3、背誦課文,豐富文學素養。二.課型與課時板塊式教讀研討課、一課時。三.教學重點1、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與掌握。2、有技巧的朗讀。3、辯證的看待愚公精神。四.細節策劃疏通---朗讀----領悟---背誦五.教學過程(一)教學板塊一:疏通1.梳理就是請同學們借助課文注釋,理解文章意思,能準確的把它翻譯出來。(注意三個原則,兩種方式。)2.分組翻譯,看哪一小組翻譯的準確,完整。(分組評分)3.學生齊讀全篇譯文。(二)教學板塊二:朗讀1.請一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價。2.具體指導。闡明朗讀要點。教師示范。3.學生齊讀,分組賽讀。(三)教學板塊三:領悟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理解愚公形象,概括寓意。方式:搶答、辯論等。(四)教學板塊四:背誦1.要求學生全神貫注,樹立信心。2.背誦指導:首字提示法。河曲---甚矣---以殘年---曾不能---其如---北山---汝---固---曾不若---雖我---有子---子---孫---子---子---子子---而山---何苦---河曲---3.當堂練習。(鞏固)2011、6、18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doc 《愚公移山》教學課件.ppt 《愚公移山》謝老師.rmvb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