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T同步(生物與環境)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生物與環境 T同步——生物與環境 同步知識梳理 同步知識梳理 一.環境中的生態因素 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分類 (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對于所有的生物來說,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都影響著它們的生活,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非生物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及常見實例如下表: 影響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常見實例 溫度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隨海拔高度不同,植被類型不同 水分 仙人掌的葉變成葉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處出現綠洲 光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著不同的藻類植物;貓頭鷹白天休息而晚上覓食 三.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會受到周圍環境中其他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就構成了一定的生物關系。生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生物的相互關系 合作關系 寄生關系 競爭關系 捕食關系 共生關系 實例 螞蟻群體 噬菌體與細菌 雜草和水稻 獵豹和羚羊 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地衣 四.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特點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都會受到周圍環境中很多生態因素的影響,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也形成了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等。如有些動物形成了適應環境的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 (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相對的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的適應,并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更不是永久的適應,每一種生物只能適應一定的環境,而不能適應所有的環境。環境條件的不斷變化對生物的適應也有影響。如池塘里的生物對于水生環境是適應的,如果由于氣候的變化或地勢的改變,池塘逐漸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會死亡,所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相對的。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變得疏松;沙地上栽種植物可以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五.科學探究實驗 1.探究過程 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①單因子變量原則: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某一實驗變量,觀察它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整個實驗過程中除了欲處理的實驗變量外,其他實驗條件要求前后一致。 ②科學性原則:所謂科學性原則,是指實驗的原理要符合科學原理,實驗結果的預期要有科學依據,實驗的各個環節不能偏離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學科領域的基本原則。 ③可重復性原則:一次實驗的結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經過多次反復的實驗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才可以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 同步題型分析 同步題型分析 【例1】(2020·運城市景勝中學初一期中)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漫長過程中,環境不斷改變,影響著生物:生物也不斷進化,適應并影響環境.請你分析下列生物與其所處的關系,回答問題: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話體現出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______。 (2)在沙漠地區植樹造林可以防風固沙,這個事實體現了________。 (3)蓮“中通外直”其地下莖和荷葉葉柄中有貫通的氣腔,適于________環境生活;沙棘的地下莖跟長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適于___環境中生活;上述事例體現出的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____。 (4)觀察如圖兩張圖片,圖中的兩種植物,一種是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區,一種是生活在熱帶、雨量多而充沛的地區。圖________所示為熱帶作物.其推測理由是________,由兩種植物的結構特征也可以說明,生物的形態結構往往與________相適應。 【解析】(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個詩句體現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溫度的影響而晚開放的現象,體現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2)在沙漠地區植物造林可以防風固沙,在沙漠栽種植物,植物能夠對于多風沙的地區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屬于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3)蓮“中通外直”,其地下莖(蓮藕)和荷葉葉柄中都有貫通的氣腔,以滿足呼吸的需要,適于在有水的地方生存。沙棘的地下根長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說明它適應在缺水的地方生存。因此,生物不但能適應環境,也能改變環境。總之,判斷屬于哪種的方法是準確根據影響結果而定。生物適應環境:一般是生物具有與其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鳥有翅膀,魚有鰭,青蛙冬眠等。環境影響生物:指由于環境改變是生物受到影響,如南方植物種到北方后,水果味道發生改變。生物影響環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環境發生變化,如種樹可以產生陰涼環境。 (4)觀察如圖兩張圖片,圖中的兩種植物,一種是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區,如圖甲;一種是生活在熱帶、雨量多而充沛的地區,圖乙所示為熱帶作物。其推測理由是植株較高大葉子寬大,蒸騰作用旺盛,因此由兩種植物的結構特征也可以說明,生物的形態結構往往與生活環境相適應。 課堂達標檢測 課堂達標檢測 1.(2020·山西初一期中)鯉魚能在淡水中生活,卻無法在海水中生活,這說明 A.生物能適應一切環境 B.生物不能適應環境 C.生物不能影響環境 D.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 2.(2020·山西初一期中)“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陶淵明先生《歸園田居》里的佳句,其中“草盛豆苗稀”體現的生物之間的關系是( ) A.競爭 B.合作 C.捕食 D.共生 3.(2020·山西初一期中)立秋后,蟬的叫聲比夏天沙啞,聲音顯得更凄切。而到了深秋時節,當氣溫低于24℃時,幾乎聽不到蟬叫了。影響蟬鳴叫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陽光 B.空氣 C.水 D.溫度 4.(2020·山東初一期中)下列描述中不屬于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是( ) A.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中的駱駝體溫升高到46℃時才會出汗 D.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松 5.(2020·平山縣崗南中學初一期中)生態因素中的生物因素往往會對生物產生影響,下列古文詩句所描述的生物現象符合這一說法的是 A.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積 B.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6.(2020·平山縣崗南中學初一期中)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 A.田鼠大量繁殖使農作物減產 B.大量捕捉青蛙使農作物減產 C.雜草叢生使農作物減產 D.旱災使農作物大量減產 7.(2020·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初一期中)受低溫、多雨、光照不足的天氣影響,導致合江荔枝大幅度減產。這說明影響荔枝生長的環境因素是( ) A.溫度 B.水分 C.陽光 D.以上都是 8.(2020·山東初一期中)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時,某同學設計如下的實驗方案,表中存在不合理之處,下列改進建議正確的是( ) 位置 鼠婦數量 光照 土壤潮濕度 紙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紙盒右半部 10只 陰暗 濕潤 各放1只鼠婦即可 B.均應放置濕潤的土壤 C.光線設置明亮的條件 D.均應設置陰暗的條件 9.(2020·汾陽西關中學初一月考)下列選項不能體現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0.(2020·山東期中)神農架生長著一種小野菊花,它能散發出陣陣芳香,被植物學家稱為“神農香菊”,但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會失去香味,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 A.生物能影響環境 B.環境能影響生物 C.生物能適應環境 D.環境能適應生物 11.(2020·北京延慶·初二期末)2019年世園會植物館中展出的紅樹林,生長于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枝葉繁茂、根系發達,能扎根于海泥中。紅樹林的根系發達體現了( ) A.生物對環境的依賴 B.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C.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D.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2.(2020·河南初一期中)梭梭樹根系發達,葉片退化,適應荒漠干燥缺水的環境。梭梭樹葉片退化的現象體現了( )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依賴環境 C.生物影響環境 D.生物適應環境 13.(2019·福建龍巖·初一期末)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秋天大雁南飛越冬 B.仙人掌的葉變成刺 C.河邊垂柳的樹枝長向了河心 D.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使土壤疏松 14.(2019·福建初一期中)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狀,適應了何種環境( ) A.缺少陽光 B.缺少空氣 C.缺少水分 D.缺少氧氣 15.(2020·河南初一期中)下列詩句或成語中,描述生物繁殖現象的一項是( ) A.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B.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D.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16.(2020·福建初一期中)沙蒿能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生長,能固沙,這說明( ) A.生物能適應環境 B.生物能影響環境 C.生物對環境沒有影響 D.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17.(2020·福建省石獅市自然門學校初一月考)森林植被茂盛,空氣濕度大,年降雨量多,這反映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 A.生物適應環境 B.環境適應生物 C.生物影響環境 D.環境影響生物 18.(2020·福建省石獅市自然門學校初一月考)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賴。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沙漠中生長的駱駝刺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B.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是對干旱環境的適應 C.同種生物個體之間只有競爭關系 D.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對巖石有腐蝕作用,說明生物能影響環境 19.(2020·河南初一期中)下列選項不能體現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20.(2020·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初一期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不同的土壤類型、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決定了各種棲息地的特征 B.自然因素是破壞生物棲息地的主要因素 C.影響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是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 D.不同的棲息地生活的生物類群不同 222254203701-5 D A D D C 6-10 D D B B B 11-15 C D D C C 16-20 D C C D B 001-5 D A D D C 6-10 D D B B B 11-15 C D D C C 16-20 D C C D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