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T同步(消化與吸收)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消化與吸收 T同步——消化與吸收 同步知識梳理 同步知識梳理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 胃 、 小腸 、 大腸 、 肛門 。 2.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臟 、 腸腺 、 胰腺 。 A.唾液腺:分泌 唾液 ,流入 口腔 ; B.胃腺:分泌 胃液 ,進入 胃 ; C.肝臟:分泌 膽汁,暫存 膽囊 ,流入小腸中促進 脂肪 的消化, 膽汁不含消化酶; D.腸腺:分泌 腸液 ,進入小腸; E.胰腺:分泌 胰液 ,進入小腸。 二.食物的消化過程 1.消化示意圖 2.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人體小腸約長6米,直徑4厘米,即外表面積約0.75平方米,內表面積可達200-400平方米相當一個網球場大小 ①腸很 長 , ②內壁有許多 皺襞 , ③小腸內壁有 絨毛 ④小腸內有多種 消化液 , ⑤ 小腸有豐富的 毛細血管 。 3.酶:生物體所產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質 。 特點:專一 性、 高效 性、多樣 性,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pH 、溫度等。 同步題型分析 同步題型分析 【例1】(2020·山東初二期中)食物的消化從口腔開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經過牙齒切斷、撕裂、磨碎,同時舌把食物與唾液攪拌混合,形成食團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為了探究“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下表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分析回答: 組別 1 2 3 4 5 饅頭碎屑或饅頭塊 適量饅頭碎屑 適量饅頭碎屑 適量饅頭塊 ① 適量饅頭碎屑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② 溫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5滴 (1)若將1號和2號試管進行對照,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_____。根據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測,1號和2號試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現藍色的是____號試管。 (2)要探究牙齒的咀嚼作用對淀粉分解的影響,應該選用____號和____號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若要利用1號、4號和5號試管進行對照,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響,請對上表實驗方案中的①②兩處進行補充完善:①_____;②_______。 (4)每組實驗都嚴格規范操作,實驗結果符合預期。滴加碘液后,1號試管不呈現藍色,4號5號試管都呈現藍色,比較這三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解析】(1)1和2號試管為一組對照實驗,則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唾液,其它條件相同。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把淀粉分解為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1號試管加入2mL唾液,饅頭碎屑中的淀粉被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因此1號試管不變藍。2號試管加入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2號試管變藍。 (2)1號試管與3號試管形成了以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該組實驗的結果表明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3)若要利用1號、4號和5號試管進行對照,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響,遵循變量唯一原則,只有溫度不同,其他條件相同,因此①適量饅頭碎屑,②2mL唾液。 (4)1號、4號和5號試管實驗的變量是溫度,其它條件相同,1號試管不呈現藍色,證明淀粉已被分解。4號5號試管滴加碘液變藍證明淀粉沒有被分解,通過對比可知,溫度會影響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課堂達標檢測 課堂達標檢測 1.新陳代謝是人體的一個生命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 B.肝臟分泌的膽汁可以將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C.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人體排出尿素的關鍵 D.汗腺具有排泄功能,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 2.下列哪項與小腸適于消化的特點無關( ) A.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 B.小腸壁內表面有大量皺襞和小腸絨毛 C.小腸長5-6米 D.小腸絨毛的壁和毛細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3.成人小腸的長度一般為5﹣6米,盤曲于腹腔內,如圖是小腸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3]是小腸絨毛壁,只有一層上皮細胞,利于吸收營養物質 B.小腸中有多種消化液,每種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C.小腸的起始部分為十二指腸 D.小腸內表面有[1]皺襞、[2]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積 4.有些藥物常被封裝在淀粉制成的膠囊中服用,以避免藥物對胃產生刺激。從淀粉在消化道內的消化特點來看,其原因是(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藥物慢慢滲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膠囊可經胃進入小腸 C.膽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內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5.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淀粉在消化道內開始被消化分解的順序是( ) A.淀粉→蛋白質→脂肪 B.淀粉→脂肪→蛋白質 C.脂肪→蛋白質→淀粉 D.蛋白質→淀粉→脂肪 6.下列營養物質中,不經過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的是( ) A.無機鹽、維生素、水 B.淀粉、脂肪、蛋白質 C.維生素、葡萄糖、脂肪 D.無機鹽、維生素、麥芽糖 7.如圖表示某種營養成分在消化道相關器官中的質量變化。該營養成分是( ) A.葡萄糖 B.維生素 C.氨基酸 D.麥芽糖 8.下列營養物質初步消化位置與消化最終產物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A.淀粉﹣﹣口腔﹣﹣麥芽糖 B.脂肪﹣﹣小腸﹣﹣甘油和脂肪酸 C.麥芽糖﹣﹣小腸﹣﹣葡萄糖 D.蛋白質﹣﹣胃﹣﹣氨基酸 9.下列有關人體營養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長期缺乏維生素A易患骨質疏松癥 B.未經消化的淀粉在胃里繼續消化成麥芽糖 C.大腸可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無機物 D.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和脂肪的酶 10.下列關于消化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組成 B.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可初步消化淀粉 C.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將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小腸中有多種消化液,與小腸吸收營養物質有關 11.下列與小腸消化和吸收有關的是 A.內表面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 B.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C.有腸腺 D.以上三項都是 12.醫生從某病人的消化道內取出一些物質,經化驗有維生素、氨基酸、無機鹽、少量麥芽糖、水、脂肪酸、纖維素等。這些物質最可能是從哪里取出來的?( ) A.口腔 B.胃 C.小腸 D.大腸 13.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①是唾液腺,它分泌的唾液可以把淀粉轉化成葡萄糖 B.②是肝臟,它分泌的膽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⑤是小腸,它的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與其吸收功能相適應 D.⑥是大腸,它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 14.肝炎病人害怕吃油膩食物的原因是 A.唾液分泌過少 B.胃液分泌過少 C.膽汁分泌過少 D.腸液分泌過少 15.在試管內加入2毫升食用油,再加入新配置的“X消化液”1毫升,充分振蕩后,置于37℃的溫水中5分鐘,發現食用油消失了。則“X消化液”的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膽汁 B.胃液、膽汁、胰液 C.膽汁、胰液、腸液 D.腸液、胃液、唾液 16.吃飯不宜大聲說笑,是因為食物和氣體有著共同的通道 4389120229870 A.口腔 B.咽 C.喉 D.鼻 17.如圖曲線分別表示人體的不同的生理過程,分析錯誤的是 X是淀粉,Y是脂肪 B.D是小腸 C.淀粉被徹底分解成麥芽糖才能被小腸吸收 D.胃能將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 18.為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學設置如圖實驗裝置,已知試管A實驗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則試管B實驗材料應為 A.淀粉液+碘液 B.唾液+碘液 C.淀粉液+清水 D.唾液+清水 36322002381251-5 D D B B A 6-10 A D D D A 11-15 D C C C C 16-20 B C C A A 1-5 D D B B A 6-10 A D D D A 11-15 D C C C C 16-20 B C C A A 19.如圖曲線表示某種物質在消化道內的消化情況,這種物質是( ) A.淀粉 B.蛋白質 C.脂肪 D.水 20.小馬,中午吃了米飯番茄炒雞蛋燉牛肉等食物,那么他的血液中最早出現的是 A.無機鹽 B.脂肪酸 C.葡萄糖 D.氨基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