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T同步(健康與威脅)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健康與威脅 T同步——健康與威脅 同步知識梳理 同步知識梳理 一.健康的含義 1.概念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關系這三者處于良好狀態,即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三方面的健康。 2.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指身體無疾病,身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結構完整、功能正常,各項生理、生化指標正常,精力充沛。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處于完好狀態,包括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能很好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4.社會關系健康 社會關系健康是指能適應社會環境,能與他人和諧相處。 二.提高健康水平 1.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生物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環境因素。 2.一個人的健康水平處于“生病——健康”這一連續區域內,并不斷變化著。 三.來自細菌的威脅 1.細菌的形態特征 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類型有球菌、桿菌、螺旋菌,都是單細胞的個體。 2.細菌的結構特點 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含有核物質,沒有核膜),核區內有遺傳物質;單細胞;異養;有細胞壁、細胞質,有些還有鞭毛、莢膜。 3.細菌的繁殖 細菌一般以_____ 分裂生殖___方式繁殖。 四.來自病毒的威脅 1.病毒的結構 病毒是比細菌還小的一類生物。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的外殼和核酸組成的核心。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 2.病毒致病的原因:在寄主細胞內迅速繁殖,使寄主細胞破裂,同時釋放出新病毒,以同樣的方式感染和破壞其他細胞。 五.傳染病 1.傳染病的定義: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2.病原體:使人或動物患傳染病的生物,主要有微生物(病毒、細菌和真菌)、寄生蟲等。 3.傳染病的特點:(1)傳染性 (2)流行性 (3)免疫性 說明 傳染病與非傳染病的區別:①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②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4.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條件 (1)傳染源: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染源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a.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且必須是活體; b.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體內攜帶病原體且能患該種疾病。如攜帶艾滋病病毒的人都是傳染源,而傳播瘧原蟲的蚊子不是傳染源,因為瘧原蟲不會使蚊子患瘧疾。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體所經過的途徑,主要有:空氣傳播(如流感)、飲食傳播(如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播(如乙型腦炎)等。 (3)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同步題型分析 同步題型分析 【例1】有些人酗酒,那么酗酒對人體有危害嗎?某生物興趣小組通過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來尋找答案。在室溫條件下,小組成員選取15只大小一致,每10秒心臟跳動在20-40 次之間的成年水蚤;把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溶液配制成體積分數分別為5%、10%、 15%、 20%、25%的酒精溶液。 提出問題:不同體積分數的酒精對水蚤心率有影響嗎? 作出假設:不同體積分數的酒精能影響水蚤心率。 實驗: ①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取一只水蚤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央,在顯微鏡下計數這只水蚤10秒的心跳次數,作記錄。 ②取下載玻片,用吸水紙將水吸干(此時應注意不要移動蓋玻片),再滴2- 3滴體積分數為5%的酒精溶液,過5—10秒后用吸水紙吸去大量的酒精溶液(不要吸干),計數水蚤10秒的心跳次數,作記錄。 ③另取水蚤重復步驟②,依次測出水蚤在體積分數為10%、15%、 20%、 25%的酒精溶液中10秒的心跳次數。 清水 酒精的體積分數 5% 10% 15% 20% 25% 10秒心跳次數 33 28 23 15 5 0 (1)本探究實驗的實驗變量是____。 (2)實驗選取大小一致的水蚤且室溫條件等都相同,這樣做的真的是為了____。 (3)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生物興趣小組觀察記錄水蚤10秒心跳次數的操作應該至少 重復3次,然后對數據取____,最終得出表格中的數據。 (4)得出結論: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影響;酒精的體積分數越大,對水蚤心率的_____(選填“促進”或“抑制”)作用越強;當酒精濃度到25%時,水蚤死亡。 (5)在日常生活中,酗酒會使人的____系統過度興奮或受到抑制,對社會具有極大的危害, 如酒后駕駛機動車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解析】(1)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實驗中所有探究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量,即酒精濃度的不同,所以本探究實驗的實驗變量是酒精濃度。 (2)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煙草浸出液濃度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環境中除煙草浸出液的濃度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即在對照實驗中要保證實驗變量的唯一。 (3)在實驗中,為了減少數據的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復做3次,然后將實驗數據取平均值,最終得出表格中的數據。 (4)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酒精的體積分數分別是5%、10%、15%、20%、25%,對應的水蚤心率分別是28、23、15、5、0( 死亡),表明隨著酒精體積分數的增加,對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越強,當酒精濃度到25%時水蚤死亡。 (5)酒精會影響人的反應速度,主要是酒精會使人的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受到抑制,從而引發交通事故,切忌酒后駕車等。 課堂達標檢測 課堂達標檢測 一、單選題 1.(2020·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初二期中)2020 年全球流行新冠肺炎,導致百萬人死亡,以下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新型冠狀病毒是單細胞生物 B.新型冠狀病毒比乳酸菌小得多 C.新型冠狀病毒能獨立生活 D.當出現新冠肺炎癥狀時,可服用抗生素治療 2.(2020·四川初二期中)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下列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質,通過核酸檢測可以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教室經常開窗通風可以促進空氣流動,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之一是發燒,因此可以通過體溫的測量初步排查 D.每天適量飲酒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因為酒精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 3.(2020·山東初二期中)新冠病毒于2020年再次引起全世界醫學界的關注,下列有關該病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由蛋白質外殼與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B.雖結構簡單,但具有細胞結構 C.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生存 D.利用細胞內的物質進行繁殖 4.(2020·內蒙古初二學業考試)健康是永恒的主題,“關注健康,遠離疾病”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做法 或認識不正確的是( ) ①“預防艾滋病,你我同參與”,共餐、握手不會感染艾滋病,不安全性行為、血制品、蚊蟲叮咬會傳染艾滋病 ②遠離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 ③讓健康嬰幼兒口服脊髓 灰質炎糖丸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 ④小敏接種過乙肝疫苗,體內有抗體,在一定時期內不再會患上甲肝傳染病。 ⑤為預防 H7N9 流感,出門時戴上了口罩,這是保護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5.(2020·河北初一期中)新冠疫情到現在依然沒有消失,特別在西方國家大肆流行,以下方法屬于科學應對的是( ) A.宅在家里,哪也不去 B.沒必要大驚小怪,出門無需戴口罩 C.勤洗手、勤通風、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D.經常吃感冒藥、抗生素進行預防 6.(2020·成都新津為明學校初二期中)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種能引起人類產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傳染病病毒。2019年12月初爆發。目前在全世界廣泛流行。下列選項對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認識不正確的是( ) A.作為中學生,要不信謠,不傳謠,科學預防 B.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與2003年的非典比較,傳播慢、致死率高 C.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病人要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D.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寄生在人體細胞內 7.(2019·湖南初二期中)血吸蟲病曾經在洞庭湖地區流行,該病是由扁形動物﹣﹣血吸蟲寄生在人體引起的。感染血吸蟲是因為( ) A.吃了不干凈的食物 B.接觸疫水 C.接觸血吸蟲病人 D.空氣傳染 8.(2020·湖北初三月考)“珍愛生命,健康生活”,請根據生活常識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艾滋病主要是通過不安全的性行為、血液和母嬰傳播,而蚊蟲叮咬不會傳播艾滋病 B.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在新冠疫情期間戴口罩出門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幾率 C.免疫是機體的一種防衛、監控、清除機制,其功能的發揮對人體總是有益的 D.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上的沒有疾病,也包括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9.(2020·山東濟南·初一期末)人得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被攜帶狂犬病毒的病犬咬傷所致。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狂犬病病毒屬于單細胞生物 B.人接種狂犬疫苗后,淋巴細胞會產生抗體 C.攜帶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屬于病原體 D.接種狂犬疫苗的免疫類型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10.(2020·鄱陽縣第二中學初二期末)分析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傳染病傳播過程中的( ) A.病原體、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B.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C.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染源 D.易感人群、傳染源、易感人群 11.(2020·湖北初二期末)引起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稱為( ) A.病原體 B.傳染源 C.傳播途徑 D.易感人群 12.(2020·昆明市官渡區第一中學初二月考)復課后,同學們重新回到闊別己久的校園,倍感親切,但此時仍然要遵守防疫的各項要求。上課時一位同學突然發熱頭痛,以下做法錯誤的是( ) A.匯報校醫老師,測量體溫 B.佩戴口罩,避免病原體傳播 C.盡快去醫院就診 D.不必在乎,繼續上課 13.下列疾病中,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是() ①流行性感冒②病毒性肝炎③艾滋病④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⑤結核病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4.(2019·金昌市金川總校第五中學初二期中)下列有關傳染病和免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具備傳染源和易感人群這兩個環節,傳染病就能在人群中流行 B.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艾滋病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C.人體的第二、三道防線只針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 D.病毒是傳染源 15.(2020·夏津縣第二實驗中學初二月考)學校經常進行衛生大掃除,清潔環境,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來看,衛生大掃除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A和C 16.關于傳染病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呆小癥和貧血病是傳染病 B.艾滋病能通過握手和擁抱傳播 C.肺結核是由病原體引起的 D.滅蚊屬于控制蛔蟲病的傳染源 二、綜合題 17.(2020·錫林浩特市第六中學初二期中)下圖是細菌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①是_________集中的區域,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細菌與植物細胞相比,沒有_________,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3)圖中的細菌能夠運動,是因為它具有[ ]___________。 (4)圖中③是_________,對細菌起保護作用。當它加厚時,形成抵抗不良環境的休眠體——_________。 (5)細菌是靠__________方式進行生殖的。 18.(2020·山東初二期中)一提到細菌、真菌和病毒,人們往往只想到它們的害處,其實它們中的很多是對人類有益的。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1生物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罪魁禍首,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現出“真容”。根據寄主細胞的不同,它屬于__________病毒,它的繁殖過程靠圖1中_____(填字母)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 (2)圖2與圖3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遇到不良環境時會形成____________。 (3)對圖3進行染色,在顯微鏡下能看到其細胞中染上顏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在發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見的一個個“霉斑”是圖4生物形成的__________,使它呈青綠色的結構是[ ]__________;它可用于提取抗生素,疫情期間有人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他服用了抗生素之后,發現癥狀并沒有減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圖5中看出,細菌和真菌對自然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0·山東初三三模)如圖所示是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和動物植物細胞對比圖。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后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癥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癥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請比較三個圖并分析回答: (1)與動植物細胞相比,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特點是____;根據傳播途徑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于_____傳染病。抗生素對于“新型冠狀”病毒不起作用,其原因是___。 (2)我國第一階段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境外輸入在現階段成為了防控的重點。對于攜帶病原體的患者禁止其入內,以防止其影響我國的疫情,這在傳染病預防措施上屬于___。我們開窗通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種措施在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中屬于___。 (3)一般來講,得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康復后不會再二次感染,因為他的體內產生了___,這種免疫屬于_____免疫。 (4)科學家在實驗室內保留著已被有效控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樣本,這是為了保護生物_____多樣性。 -3860808083551-8 B D B A C B B C 9-16 B B A D C B B C 17.遺傳物質 葉綠體 ⑥鞭毛 細胞壁 芽孢 分裂 18.動物 B 乙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芽孢 細胞核和淀粉粒 菌落 1孢子 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抗生素只能殺死致病細菌,對病毒無效。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19.無細胞結構 呼吸道 抗生素殺滅不了病毒,只能對付敏感的細菌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抗體 特異性 基因 001-8 B D B A C B B C 9-16 B B A D C B B C 17.遺傳物質 葉綠體 ⑥鞭毛 細胞壁 芽孢 分裂 18.動物 B 乙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芽孢 細胞核和淀粉粒 菌落 1孢子 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抗生素只能殺死致病細菌,對病毒無效。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19.無細胞結構 呼吸道 抗生素殺滅不了病毒,只能對付敏感的細菌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抗體 特異性 基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