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T同步(功與機械能)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功與機械能 同步知識梳理 一、機械能 1.動能和勢能 能(能量)是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本領,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1)動能是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速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快,其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是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重力和被舉高的高度有關,物體的重力越大(質量越大),被舉高的高度越高,其重力勢能越大。 (3)彈性勢能是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同一物體在一定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在相同的形變程度下,不同的物體彈性勢能不同。 (4)探究動能與重力勢能的大小可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照實驗。比較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大小可利用轉化法進行觀察。 (5)動能和勢能之和稱為機械能。 2.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機械能守恒 二.功的計算 1.功的定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移動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公式:W=Fs[ 解題注意事項: ①力與物體移動的距在方向上必須是一致的;力與物體移動的距離必須對應同一物體且同一段時間; ②當物體做勻速運動時根據二力平衡求解牽引力; ③力的單位一定要用牛頓, 距離的單位一定要用米 解題步驟: ①先確定力的大??; ②再確定距離的多少; ③選擇適當的公式進行計算 3.其他公式:W=Gh(①重力計算過程中質量的單位換算; ②看清題目中求的是單個物體的重力還是幾個 物體的重力)W=fs(當物體做勻速運動時根據二力平衡求解摩擦力) 三.功率的計算 1.功率的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必須對應于同一段時間和同一物體;具有普遍性,不限制物體的運動狀態) P=Fv (必須是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同步題型分析 1、“蹦極”就是跳躍者把一端固定的長彈性繩綁在踝關節等處,從幾十米高處跳下的一種極限運動.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所受繩子拉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將蹦極過程近似為在豎直方向的運動.據圖可知運動員( ) A.重力大小為F0 B.t0時刻重力勢能最小 C.t0時刻動能最大 D.所受拉力F對其始終不做功 3、如圖所示,小明在做模擬“蹦極”的小實驗時,將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點,b點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時下端所在的位置,c點是小球從a點自由下落所能到達的最低點,在小球從a點到c點運動的過程中,不考慮空氣阻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到達b點時速度最大 B.小球到達c點時,受的合力為零 C.小球的動能一直在增加,重力勢能一直在減小 D.在c點小球的動能為零,橡皮筋的彈性勢能最大 4、“蹦極”是一種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運動項目。如圖1所示,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臺的是一根彈性橡皮繩。當人下落至圖中Q點時,橡皮繩剛好被拉直。那么,在人越過Q點繼續向下的過程中,人的動能變化情況是( ) A.不變 B.變大 C.變小 D.先變大后變小 6、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金屬小球,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開始時通過小球壓縮彈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釋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運動情況,則( ) A.小球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增大 B.小球從O運動到B的過程中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減小 C.小球運動到B點時將停止運動并保持靜止 D.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彈力的方向保持不變 7、如圖所示,小物塊A和彈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彈簧左端固定于豎直墻面.向左移動物塊A并壓縮彈簧至B處,靜止釋放物塊A,此后物塊的動能( ) A.一直變大 B.一直不變 C.先變大后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 8、如圖所示,是體能測試中擲出的實心球運動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實心球離開手后繼續前進,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 B. 實心球在b點時,處于平衡狀態 C. 實心球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重力做了功 D. 在實心球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9、如圖所示,物體A隨傳送帶一起向右上方勻速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重力與皮帶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若沒有摩擦物體將不能傳送 C.物體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D.物體的動能轉化為勢能 10、如圖1所示,一小鋼球從光滑固定斜面的a點由靜止釋放,相繼經過b、c兩點,ab=bc,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 ) A.小鋼球下滑過程中慣性越來越大 B.小鋼球在ab、bc兩端內運動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鋼球在ab段重力勢能的減少量與bc段動能的增加量相等 D.就a、b、c三點而言,小鋼球在a點具有的機械能最大 11、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摩擦,小球可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當小球擺到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將( ) A.在B點保持靜止 B.沿BE方向運動 C.沿BC方向運動 1、B 3、D 4、D 6、A 7、C 8、C 9、B 10、C 11、B D.沿BD方向運動 課堂達標檢測 1、討論力F在下列幾種情況下做功的多少[ ] ?。?)用水平推力F推質量是m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前進了s. (2)用水平推力F推質量為2m的物體沿動摩擦力為f的水平面前進了s. (3)斜面傾角為θ,與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個質量為2m的物體沿光滑斜面向上推進了s. A.(3)做功最多 B.(2)做功最多 C.做功相等 D.不能確定 2.關于摩擦力對物體做功,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滑動摩擦力總是做負功 B.滑動摩擦力可能做負功,也可能做正功 C.靜摩擦力對物體一定做負功 D.靜摩擦力對物體總是做正功 3.如圖1所示,一個物體放在物體水平面上,在跟豎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動了距離s,若的質量為m,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則在此過程中[ ] A.摩擦力做的功為fs B.力F做的功為Fscosθ C.力F做的功為Fssinθ D.重力做的功為mgs 4.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當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勻速移動了距離s時,如圖2所示,物體m相對斜面靜止,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摩擦力對物體m做功為零 B.合力對物體m做功為零 C.摩擦力對物體m做負功 D.彈力對物體m做正功 5.將橫截面積為S的玻璃管彎成如圖3所示的連通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左、右管處在豎直狀態,先關閉閥門K,往左、右管中分別注 在上述過程中,重力對液體做的功為。[ ] 上作用一個3N的水平拉力后,AB一起前進了4m,如圖4 所示.在這個過程中B對A做的功[ ] A.4 J B.12 J C.0 D.-4J 8.關于功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據 P=W/t可知,機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B.據 P=Fv可知,汽車牽引力一定與速度成反比 C.據 P=W/t可知,只要知道時間t內機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這段時間內任一時刻機器做功的功率 D.根據 P=Fv可知,發動機功率一定時,交通工具的牽引力與運動速度成反比。 9.一吊車在2s內將1500N的貨物提高2m后,在空中停留了3s,又在5s內沿水平方向將貨物移送了10m,則10s內吊車的功率為( ) A.300W B.2000W C.3000W D.1500W 10. "五一"假期,小林和爸爸一起去登紅山,小林用了15min登到山頂,爸爸用了20min登上了山頂,爸爸的體重是小林的1.5倍,則小林與爸爸的登山功率之比為( ) A.9∶8 B.8∶9 C.1∶2 D.2∶1 11.甲、乙兩臺機器的功率相等,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則甲、乙兩臺機器的( ) A. 做功之比為1∶1,受到的牽引力之比為3∶1 B. 做功之比為1∶1,受到的牽引力之比為1∶1 C. 做功之比為1∶1,受到的牽引力之比為1∶3 D. 做功之比為1∶3,受到的牽引力之比為3∶1 1-5CBCAC 7-12A DABCC 1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有些簡單機械省功 B.斜面越長越省功 C.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D.定滑輪在使用過程中雖不省功,但是能省力 T同步——三大模型 一.杠桿模型 1、杠桿的概念: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杠桿的五要素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彎的,如羊角錘。 2、杠桿的五要素 (1)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一定是其他物體施給杠桿的力。 (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一定是其他物體施給杠桿的力。 (4)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3、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杠桿就處于平衡狀態。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為F1L1= F2L2 要點詮釋:杠桿的平衡不是單獨由力或力臂決定的,而是由它們的乘積來決定的。 4、杠桿分類: ?。?)省力杠桿:L1>L2,F1<F2。 這類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時動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較小的動力就可以克服較大的阻力。但是實際工作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卻比阻力移動的距離大,即要費距離。如撬起重物的撬棒,開啟瓶蓋的起子、鍘草用的鍘刀等,都屬于這一類杠桿。 (2)費力杠桿:L1<L2,F1>F2。 這類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時動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較大的動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優點是杠桿工作時,動力移動較小的距離就能使阻力移動較大的距離。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離。如縫紉機踏板、挖土的鐵锨、大掃帚、夾煤塊的火鉗,這些杠桿都是費力杠桿。 (3)等臂杠桿:L1=L2,F1=F2。 這類杠桿的動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時動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定滑輪就是等臂杠桿。 5.杠桿變換時注意重心位置變化 1.重心位置即默認為重物重力作用點,由此分析重力的力臂 2.重心位置高度改變即默認為重力做功*(與做功大小正負無關) 滑輪組分析示意圖: 1.定義:由若干個定滑輪和若干個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同時具備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2.實質:使用滑輪組時,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由幾股繩子承擔,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即F=1/n (G物+G動) 。 3.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但費距離)。 4.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1/n G 。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1/n (G物+G動)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