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物質的性質 同步知識梳理 一.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2)密度比空氣略大 (3)不易溶于水 化學性質:(1)能供給呼吸 C6H12O6+6O2==6H2O+6CO2 (2)能支持燃燒 1、O2 4P+5O2===2P2O5 S+O2===SO2 C+O2===CO2 2Mg+O2===2MgO 3Fe+2O2===Fe3O4 2H2+O2===2H2O 2CO+O2===2CO2 CH4+2O2===CO2+2H2O C2H5OH+3O2===2CO2+3H2O 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略小 (3)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不活潑:(1)不能供給呼吸(2)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2、N2 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最小的氣體 (3)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 (1) 可燃性2H2+O2===2H2O (2) 還原性H2+CuO===Cu+H2O 3、H2 4、H2O 化學性質(1)通電易分解 2H2O===2H2↑+O2↑ (2)能與某些氧化物反應 CaO+H2O===Ca(OH)2 , CO2+H2O===H2CO3 物理性質:(1)金剛石最硬。(2)石墨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良的導電性, 可做干電池的電極;有滑膩感,可做潤滑劑。 (3)活性炭和木炭有吸附性 化學性質:(1)常溫下比較穩定 (2)高溫下比較活潑 5、C ①可燃性C+O2===CO2 2C+O2===2CO ②還原性 2C+2CuO===2Cu+CO2↑ 3C+Fe2O3===2Fe+3CO2↑ 點燃 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2)密度比空氣大 (3)能溶于水 化學性質: 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不能供給呼吸 (3)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4)能與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 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5)能與碳反應 C+CO2===2CO 6、CO2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 (1)可燃性2CO+O2===2CO2 (2)還原性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3)毒性 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不能很好地與氧氣結合。 7、CO 物理性質:導電性、傳熱性、延展性、有金屬光澤 化學性質 (1)能與氧氣反應 4Al+3O2===2Al2O3 2Mg+O2===2MgO 3Fe+2O2===Fe3O4 2Cu+O2===2CuO (2)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 (3)能與鹽溶液反應 Fe+CuSO4===Cu+FeSO4 Zn+ CuSO4===Cu+ZnSO4 2Al+3 CuSO4===3Cu+Al2(SO4)3 Cu+2AgNO3===2Ag+Cu(NO3)2 8、金屬 (1)濃鹽酸有揮發性,打開瓶蓋有白霧。 (2)濃硫酸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1)能與指示劑反應: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 (2)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如Fe+ H2SO4===FeSO4+H2↑ (3)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如Fe2O3+ 3H2SO4===Fe2(SO4)3+3H2O (4)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如Ca(OH)2+H2SO4===CaSO4+2H2O (5)能與鹽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如Na2CO3+2HCl===2NaCl+H2O+CO2↑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9、酸 (1)NaOH是白色固體,易溶于水并放熱,在空氣中易潮解。 (2)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1)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2)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如Al(OH)3+3HCl===AlCl3+3H2O (4)能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如Ca(OH)2+Na2CO3===2NaOH+CaCO3↓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10、堿 (1)鹽的溶解性:鉀鈉銨硝全都溶,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2)鹽溶液的顏色:銅鹽溶液是藍色,鐵鹽溶液是黃色, 亞鐵鹽溶液是淺綠,高錳酸鉀溶液是紫紅色。 (1)有些鹽溶液呈堿性:如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和K2CO3溶液,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2)能與酸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如CaCO3+2HCl===CaCl2+H2O+CO2↑ (3)能與堿溶液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如Ca(OH)2+Na2CO3==2NaOH+CaCO3↓ 2 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4)能與金屬反應生成新金屬和新鹽,如Fe+CuSO4===Cu+FeSO4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11、鹽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 1固體物質的顏色 白色固體:氧化鎂 MgO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鈣 CaO 、?氫氧化鈣Ca(OH)2 、碳酸鈉Na2CO3、碳酸鈣CaCO3、 氯酸鉀KClO3、氯化鉀KCl、氫氧化鈉NaOH、無水硫酸銅CuSO4等。 黃色固體:硫粉S 紅色固體:紅磷P、氧化鐵Fe2O3、銅Cu 藍色固體:膽礬CuSO4·5H2O 黑色固體:木炭C、氧化銅CuO、二氧化錳MnO2、四氧化三鐵Fe3O4、生鐵Fe 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KMnO4? 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2生成沉淀的顏色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銀AgCl、硫酸鋇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鹽酸: 氫氧化鎂Mg(OH)2、?碳酸鈣CaCO3、碳酸鋇BaCO3 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Fe(OH)3 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Cu(OH)2 3溶液的顏色 藍色溶液Cu2+:硫酸銅CuSO4、硝酸銅Cu(NO3)2 、氯化銅CuCl2等 黃色溶液Fe3+:氯化鐵FeCl3、硫酸鐵Fe2(SO4)3、硝酸鐵Fe(NO3)3等 淺綠色溶液Fe2+:氯化亞鐵FeCl2、硫酸亞鐵FeSO4、硝酸亞鐵Fe(NO3)2等 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同步題型分析 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其相互轉化關系如圖,通常甲為固態單質,乙、丙為兩種氣體,且所含元素種類相同,乙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丙能產生溫室效應 B.①②④三個轉化的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反應物 C.③的轉化只能通過和氧氣反應來實現 D.乙和丙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 【解析】A、乙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則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過多能產生溫室效應,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B、反應①是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反應②是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反應④是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三個轉化的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反應物是碳,正確,不符合題意,故B錯誤;C、一氧化碳可以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反應③的轉化不只是通過和氧氣反應來實現的,錯誤,符合題意,故C正確;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正確,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故選C。 如圖所示,“—”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成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未標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屬 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 C.甲的物質類別只能是單質或酸 D.甲、乙、丙、丁可分屬不同類別的物質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知,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屬,酸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鹽酸或硫酸與氧化銅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故A正確;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碳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燒生成一氧化碳,碳具有還原性,可以與氧化銅或氧化鐵反應生成金屬和二氧化碳,故B正確;C、甲的物質類別不只能是單質或酸,也可以是鹽,甲可以是碳酸鈉,與酸和某些鹽反應,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氫鈉,故C錯誤;D、甲、乙、丙、丁可分屬不同類別的物質,甲可以是酸,乙可以是堿,丙可以是金屬氧化物,丁可以是鹽,故D正確。 課堂達標檢測 1.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硫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是( ) A.NaOH,CuSO4,Na2CO3 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2.中考復習階段,小軒同學梳理了以下知識:①利用金屬的化學性質可以區別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強弱;②催化劑一定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氣體有甲烷、氫氣和氧氣;④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故破壞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滅火;⑤微量元素是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補充微量元素也要適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滅火是因為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而用水滅火是因為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其中你認為合理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3.堿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堿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Ba(OH)2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堿的共同性質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 B.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水 C.能與Na2SO4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 D.能與CO2反應生成水 4.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C.一氧化碳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D.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 5.物質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質與用途說法錯誤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因此通常可用于滅火 B.氮氣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產氮肥 C.氧氣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劑 D.稀有氣體性質很不活潑,因此可作保護氣 6.下列四種性質中,有一種與其他三種有本質區別,這種性質是( ) A.顏色 B.狀態 C.硬度 D.可燃性 7.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化學性質對應的是( ) 選項 A B C D 用途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作口罩濾芯 碳棒(含石墨)作電極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 性質 干冰升華吸熱性 活性炭吸附性 石墨導電性 氧氣助燃性 8.金剛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化學性質相同而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 A.同種元素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 C.都是碳元素組成 D.原子的相對質量相同 9.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2能支持燃燒,可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B.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 C.明礬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質,可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 D.洗潔精能溶解油污,常用于廚房中洗去油污 10.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性質 用途 A 純堿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制作饅頭時可用純堿發面 B 燒堿溶液呈堿性 用燒堿治療酸過多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用活性炭除去自來水中的氯味 D 甲醛能使蛋白質變性 用甲醛溶液浸制動物標本 11.物質的宏觀性質與微觀組成(或結構)相互聯系是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下列對物質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A.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是因為它們的原子結構都相對穩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氣,是因為它們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是因為構成它們的微粒種類不同 D.氫氧化鉀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試液變藍,是因為它們都含有OH— 12.下列有關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分析正確的是() A.CO、Fe2O3、Na2SO4等物質都含有氧元素、都屬于氧化物 B.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有所差異主要是因為酸根離子不同 C.金剛石與石墨物理性質差異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結構不同 D.濃硫酸、燒堿都有吸水性、都可以用來干燥CO2氣體 13.化學概念在邏輯上存在如圖所示幾種關系。則對下列概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混合物與純凈物屬于包含關系 B.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屬于交叉關系 C.化學反應與分解反應屬于并列關系 D.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屬于交叉關系 14.比較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對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比較錯誤的是 A.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物理性質:CO2可以溶于水、CO難溶于水 C.化學性質: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用途: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氣體可作燃料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氧氣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是由于氧氣具有可燃性 B.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變紅,是由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 C.銅綠粉末受熱變黑,銅加熱也會變黑,說明銅綠和銅化學性質完全相同 D.木炭與氧氣反應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說明同種微粒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不同 16.有關下圖中甲、乙、丙、丁所示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實驗用于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內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 B.乙實驗用于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質,反應前后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 C.丙實驗既可證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可證明甲烷是由氫元素和碳元素組成 D.丁實驗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既可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17.下表某同學對一些知識的歸納總結,其中有錯誤的是( ) 物質名稱 相同點 不同點 A 金剛石與石墨 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用途不同 B 不銹鋼與焊錫 都是合金 主要成分和性質不同 C 濃硫酸和濃鹽酸 都是化合 濃硫酸有吸水性,濃鹽酸易揮發 D 棉花和羊毛 都屬于天然纖維 燃燒現象不同 18.通過下列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 B.證明蠟燭中含碳、氫元素 C.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D.探究鐵生銹需要氧氣 19.根據所給微粒結構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 B.氯離子核內有17個質子 C.Na+與Cl-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 D.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的 20.化學基本概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對下列有關概念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化合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C.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D.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21.學習了酸、堿、鹽的性質后,同學們設計了下面實驗方案,其中不正確的是( ) A.濃硫酸干燥氫氣和氧氣 B.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C.少量稀鹽酸檢驗熟石灰是否變質 D.石灰石、純堿和水為原料制取燒堿 22.根據粒子結構示意圖給出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③對應的元素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 B.②③④表示的是離子 C.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元素的粒子 D.②③④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23.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產及人類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下列各項連線都正確的是( ) A.反應與反應類型的連線 B.物質與性質的連線 C.物質與用途的連線 D.物質與分類的連線 24.常溫下,下列各組物質中,乙既能與甲反應又能與丙反應的是( ) 選項 物質甲 物質乙 物質丙 A HCl Zn AgCl B H2SO4 Fe2O3 NaCl C Ba(OH)2 Na2CO3 CaCl2 D H2SO4 Ba(OH)2 NaCl 25.為了除去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物質為雜質),所選用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B 2.A 3.C 4.B 5.C 6.D 7.D 8.A 9.B 10.B 11.C 12.B 13.D 14.C 15.B 16.B 17.C 18.B 19.D 20.D 21.C 22.C 23.C 24.C 25.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