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學員編號:1年級:九年級課時數:學員姓名:輔導科目:科學學科教師:授課類型授課日期及時段教學內容(T同步——杠桿分析)(同步知識梳理)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2.什么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4.三種杠桿:(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2)費力杠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重難點】知道杠桿模型,理解杠桿五要素;知道杠桿平衡條件;知道杠桿的三種類型及杠桿的應用。(同步題型分析)杠桿動態平衡問題杠桿動態平衡是指構成杠桿的某些要素發生變化,而杠桿仍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分析杠桿的動態平衡時,一般是動中取靜,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比較,得出結論。一.阻力一定,判斷動力的變化情況1.l1不變,l2變化【例1】如圖所示,輕質杠桿可繞O轉動,在A點始終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桿的力,在從A轉動A/位置時,力F將()A、變大B、變小C、先變大,后變小D、先變小,后變大2.l2不變,l1變化【例2】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的B點掛著一個重物,A端用細繩吊在圓環M下,此時OA恰成水平且A點與圓弧形架PQ的圓心重合,那么當環M從P點逐漸滑至Q點的過程中,繩對A端的拉力大小將()A、保持不變B、逐漸增大C、逐漸減小D、由大變小再變大3.l1與l2同時變化,但比值不變(BG)【例3】用右圖所示的杠桿提升重物,設作用在A端的力F始終豎直向下,在將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過程中,F的大小將()A、保持不變B、逐漸變小C、逐漸變大D、先變大,后變小4、l1與l2同時變化【例4】如圖所示,一個直杠桿可繞軸O轉動,在直桿的中點掛一重物,在桿的另一端施加一個方向始終保持水平的力F,將直桿從豎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過程中,力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A.一直增大B.一直減小C.先增大后減小D.先減小后增大二.動力與阻力不變,動力臂與阻力臂變化【例5】如圖所示,用一細線懸掛一根粗細均勻的輕質細麥桔桿,使其靜止在水平方向上,O為麥桔桿的中點.這時有兩只螞蟻同時從O點分別向著麥桔桿的兩端勻速爬行,在螞蟻爬行的過程中麥桔桿在水平方向始終保持乎衡,則()(圖5)A.兩螞蟻的質量一定相等B.兩螞蟻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兩螞蟻的質量與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積一定相等D.兩螞蟻對麥桔桿的壓力一定相等三.動力臂與阻力臂不變,動力與阻力改變【例6】如圖所示的輕質杠桿,AO小于BO.在A、B兩端懸掛重物(同種物質)G1和G2后杠桿平衡.若將G1和G2同時浸沒到水中則()杠桿仍保持平衡B、杠桿的A端向下傾斜C、杠桿的B端向下傾斜D、無法判斷(課堂達標檢測)1.(2020·安徽銅陵·期末)一均勻木板AB,B端固定在墻壁的轉軸上,木板可在豎直面內轉動,木板下墊3塊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圖所示,現在水平力F將C由A向B勻速推動過程中,推力F將()A.大小不變B.逐漸增大C.先增大后減小D.先減小后增大2.(2020·四川綿陽·中考真題)綿陽一號橋是斜拉橋,斜拉橋比梁式橋的跨越能力大,我國已成為擁有斜拉橋最多的國家。如圖是單塔雙索斜拉大橋,索塔兩側對稱的拉索承受了橋梁的重力,一輛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按設計時速勻速駛向索塔的過程中,左側拉索拉力大小A.一直增大B.一直減小C.先減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減小3.(2019·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初三月考)當手握啞鈴向上運動時,上臂中的肱二頭肌收縮產生的力使前臂骨骼繞肘關節轉動,在這里,前臂骨骼可以看成杠桿,肘關節是支點,啞鈴對手的壓力是阻力,如圖所示,啞鈴質量為2kg,此時,當人手托的物體保持平衡時,肱二頭肌所施加力的大小為( )大于2kgB.大于20NC.小于20ND.等于20N4.(2020·內蒙古海勃灣·初二期末)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用一根重力不計的均勻扁擔抬起一個900N的重物.已知扁擔長為1.8m,重物懸掛點與哥哥的肩之間的距離OA=0.8m,如圖所示.則A.以哥哥的肩A為支點,可計算出弟弟承擔的壓力為400NB.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4:9C.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9:5D.以弟弟的肩B為支點,可計算出哥哥承擔的壓力為600N5.(2020·陜西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初三開學考試)如圖所示是一根重為G的均勻木棒OA,能以支點O自由轉動,現用力FC作用于木棒的A端,使木棒OA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當力F由FC的方向逐漸轉到FB時,力的大小為( )A.一直在減小B.保持不變C.先減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減小6.(2020·山東煙臺·中考真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創造出很多實用工具,如圖所示的四個場景中所用工具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推石磨轉動B.按壓杠榨油C.踩踏板舂米D.拉木棒搬石7.(2020·江蘇清江浦·初三二模)小明把上鉤后的魚勻速拉出水面過程中,會感覺魚逐漸“變重”,關于小明用該魚竿釣魚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魚竿是省力杠桿,魚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B.魚竿是省力杠桿,細繩上的拉力逐漸減小C.魚竿是費力杠桿,魚受到的重力逐漸增大D.魚竿是費力杠桿,細繩上的拉力逐漸增大8.(2020·天津初三三模)如圖所示,在寬為的小方凳與凳邊平行放一輕質木棒,木棒左端處懸掛物體甲,右側懸掛物體乙,使木棒能水平靜止當把懸掛物體乙的細繩移至點,木棒恰好順時針轉動。已知,則要使得木棒能水平靜止,懸掛物體乙的細繩可移動范圍的長度為( )A.70B.C.D.1009.(2020·湖北曾都·初二期末)如圖,小明用一輕質杠桿自制簡易密度秤的過程中,在A端的空桶內分別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體,改變物體M懸掛點B的位置,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在M懸掛點處標出相應液體的密度值.下列關于密度秤制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質量相同B.密度秤的刻度不均勻C.增大M的質量,秤的量程會減小D.懸點O適當左移,秤的量程會增大10.(2019·湖南鳳凰·初三零模)如圖,一個長方體木箱,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其高度為H、正方形底面的邊長為L、重為G。想把這個木推倒(木箱較重,不會移動),在其中部的中心最初施加一個水平推力大小是( )A.B.C.D.11.(2019·東海縣第一實驗中學月考)如圖所示,用輕質材料制成的吊橋搭在河對岸.一個人從橋的左端勻速走到橋的右端,橋面始終是水平的,不計吊橋和繩的重力,人從吊橋左端出發時開始計時.則人在吊橋上行走過程中,吊橋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與人行走時間t的關系圖像是()A.B.C.D.12.(2019·江蘇東臺·初三月考)生活中,小華發現有如圖甲所示的水龍頭,很難徒手擰開,但用如圖乙所示的鑰匙,安裝并旋轉鑰匙就能正常出水(如圖丙所示).下列有關這把鑰匙的分析中正確的是A.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減小阻力臂B.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減小阻力C.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減小動力臂D.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減小動力13.(2019·河西·天津實驗中學初三一模)小強在地面上用手支撐著身體靜止不動,如圖所示。他的身體重力是500N,重心在A點。重心與腳的水平距離是0.9m,重心與手的水平距離是0.6m。此時,小強雙手對地面的壓力是多大?A.150NB.300NC.500ND.750N14.(2019·吉林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初二期末)愛米將長為0.6m、質量可忽略不計的木棒擱在肩上,棒A端掛一個40N的物體,肩上支點O離A為0.2m,她用手壓B端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圖,愛米的重為500N,則此時A.木棒屬于省力杠桿B.手壓木棒的壓力大小為80NC.肩對木棒的支持力大小為40ND.人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500N15.(2019·湖南永州·中考模擬)如圖AB為一可繞O點轉動的杠桿,在A端通過繩子作用一個拉力,使杠桿平衡,保持重物不動,而使繩繞A點沿圖中虛線緩慢逆時針轉動,則F(??)先變大后變小?????????????????????????B.先變小后變大?????????????????????????C.不變?????????????????????????D.無法判斷16.(2016·上海上外附中初三專題練習)兩個人共同搬一個50千克質量分布均勻的木箱上樓梯,如圖所示.木箱長1.25米,高0.5米;樓梯和地面成45°,而且木箱與樓梯平行.如果兩人手的用力方向都是豎直向上的,那么在下面的人對木箱施加的力與上面的人對木箱施加的力的比值是A.B.C.D.17.(2018·全國高三課時練習)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甲、乙兩人所用繩子相同,甲拉住繩子懸在空中處于靜止狀態;乙拉住繃緊繩子的中點把繩子拉斷了,則()A.繩子對甲的拉力小于甲的重力B.繩子對甲的拉力大于甲對繩子的拉力C.乙拉斷繩子前瞬間,繩上的拉力一定小于乙的重力D.乙拉斷繩子前瞬間,繩上的拉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18.(2018·安徽無為·初三課時練習)如圖用獨輪車搬運磚頭到240米遠工地,若獨輪車所受的阻力為50N,若車廂和磚頭所受的總重力G為1000N(車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計)。獨輪車的有關尺寸如圖。工人把車勻速推到工地用了2分鐘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獨輪車使用時,人手向上的壓力為294NB.工人在這段時間內做功的功率為100WC.工人將手靠近車斗會更省力一些D.輪胎磨損后,在相同條件下,車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會更大19.(2018·全國初三課時練習)一把刻度準確的桿秤,秤砣因長期使用磨損變輕,現用其稱大白菜質量時的示數將()A.比物體的實際質量大B.比物體的實際質量小C.和物體的實際質量相同D.無法判斷20.(2018·陜西初三開學考試)關于簡單機械的理解,錯誤的是()A.車能輕松上山,盤山公路可看作是一個斜面B.汽車方向盤是一個輪軸,其本質是一個等臂杠桿C.將繩子把兩根光滑的木棍繞起來,可以看作是滑輪組D.蠟燭蹺蹺板在兩端蠟燭都點燃時能上下擺動,因此可以看作是一個杠桿(1-5BBBAC6-10CDBDD11-15BDBAB16-20BDBAB)學科教師輔導講義學員編號:1年級:九年級課時數:學員姓名:輔導科目:科學學科教師:授課類型授課日期及時段教學內容(T同步——滑輪斜面分析)(同步知識梳理)【定滑輪和動滑輪】周邊有槽,中心有一轉動軸的輪子叫滑輪,因為滑輪可以連續旋轉,因此可看作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杠桿,仍可以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1.定滑輪:在工作過程中,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2.動滑輪:在工作過程中,軸的位置隨物體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要點詮釋】1.定滑輪:如下圖甲所示,我們可把一條直徑看成杠桿,圓心就是杠桿的支點,因此,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 定滑輪的特點是它的轉軸(支點)不隨貨物上下移動。2.動滑輪:如下圖乙所示,特點是它的轉動軸會隨物體上下移動,它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它的轉動軸是阻力作用點。 3.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1)使用定滑輪雖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方向,給工作帶來方便。 (2)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動距離。【滑輪組】1.定義:滑輪組是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裝起來的。2.特點:既可省力,又可以改變用力方向。但費距離。3.結論:在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動滑輪,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如果考慮動滑輪的重力,則有【根據要求設計滑輪組】1.根據要求確定動滑輪上繩的段數。 2.根據繩的段數,確定動滑輪的個數:一個動滑輪可拉2段繩,還能改變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繩,但就不能改變用力方向了。 (1)設想如果需要n段繩(n為偶數)那么就需要n/2個動滑輪和n/2個定滑輪穿繩組裝時,繩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輪下的掛鉤上(這叫做“偶定”),若不改變力的方向,還可少用一個定滑輪,即個定滑輪。 (2)如果n為奇數,則需要個動滑輪和同樣數目的定滑輪,穿繩時,繩的固定端要拴在動滑輪上方的掛鉤上(這叫做“奇動”),這不能改變用力方向,如果還想改變用力方向,就應再加一個定滑輪,即個定滑輪。 上述方法叫“奇動偶定”,如下圖所示。【輪軸和機械傳動】1.由(外圍的)輪和(中間的)軸組成的能繞軸心轉動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輪軸工作示意圖(1)動力作用在輪上,輪軸是一個省力杠桿,但費距離。(2)動力作用在軸上,輪軸是一個費力杠桿,但省距離。砂輪、手搖鉆、自行車腳踏板與牙盤、汽車方向盤等都是生活中的輪軸。2.機械傳動裝置可以實現機械之間的動力和能量傳遞。1.輪軸可以改變用力大小,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速度。 2.機械傳動的方式有三種:(1)皮帶傳動:依靠輪與皮帶間的摩擦力傳遞。(2)鏈傳動:依靠齒與鏈的嚙合來傳遞。(3)齒輪傳動:依靠齒與齒的嚙合來傳遞。【斜面】與水平面成傾斜的光滑平面,稱為斜面。(假設無摩擦)螺旋也是斜面的一種應用。1.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幾。2.要使物體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長越省力。3.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4.以斜面裝置拉動滑車至高處的作用力,比直接吊起滑車至高處的作用力要小,也就是說,斜面可以用較小的力將物體抬至高處。5.斜面越長或斜面高越短即斜角越小,則越省力。(同步題型分析)【例1】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若沿不同方向將一桶泥沙提到高處(不計摩擦),那么工人用的拉力是:( )A.F1大B.F2大C.F3大D.一樣大【解析】因為定滑輪相當于一等臂杠桿,只能改變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輪拉同一重物G,沿三個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例2】下列關于使用滑輪組的優點的論述,較全面的是( )A.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變力的方向B.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C.肯定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省力與否要具體分析D.有時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有時可以省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解析】A、如右圖所示,滑輪組有三段繩子,力的方向向上,因此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A不合題意。B、如左圖所示,滑輪組有兩段繩子,力的方向向下,因此可以省力,同時能改變力的方向,故B不合題意。C、圖中兩個滑輪組一定省力,左圖能改變力的方向,但右圖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C不符合題意。D、左圖滑輪組能省力、能改變力的方向;右圖滑輪組能省力,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D符合題意。故選D。【例3】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起物重相等的物體,若忽略動滑輪的重和摩擦時,所用的拉力最大的是: 【解析】本題考查作用在繩子末端的拉力大小如何確定。運用隔離法,假想把定滑輪和動滑輪從中間隔斷,再看隔離后,留在動滑輪及貨物上相關線頭有幾個,就是幾段繩子吊著重物,則每段繩子的拉力F=G/n。(動滑輪重和摩擦力不計)同學們要特別注意第四幅圖,根據滑輪定義此圖中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所以并不省力,拉力F=G。(課堂達標檢測)1.(2020·遼寧新撫·期末)如圖所示,體重為600N的工人用滑輪組把重為500N的貨物在4s內勻速提高2m,拉力為300N,不計繩重及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拉力做的功為600J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C.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300ND.工人用該滑輪組最多能提升1200N的貨物2.(2019·四川省綿陽外國語學校初三開學考試)如圖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輪,使足夠長的物體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若不計滑輪重、彈簧測力計重、繩重和滑輪摩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A.B受到的摩擦力為3N,方向水平向左B.滑輪移動的速度為0.4m/sC.繩子拉物體A的功率為1WD.在運動過程中若將拉力F增大到1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N3.(2020·遼寧望花·初三其他)如圖所示,小剛的體重為500N,繩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600N,他用400N的拉力提升重物,使重物在10s內勻速上升2m,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2m/sB.拉力的功率為240WC.重物的重為1200ND.此滑輪組最多能提起1560N重物4.(2020·孝感市孝南區實驗初級中學開學考試)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為800N的物體,物體上升的速度為0.2m/s,工人對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拉力移動的速度為v,若考慮動滑輪重,摩擦等因素,下列各組值中可能的是( )F=200N,v=0.8m/sB.F=300N,v=0.8m/sC.F=200N,v=0.6m/sD.F=300N,v=0.6m/s5.(2020·陜西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初三開學考試)如圖所示,物體A重50N,物體B重15N,此時A恰能沿著水平桌面以0.2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對A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使B以原速度勻速上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不計摩擦、繩重及滑輪重)()A.物體B勻速下降的速度是0.6m/sB.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45NC.2s內拉力F對A做的功為24JD.物體B勻速上升時,繩子拉力的功率為9W6.(2020·重慶外國語學校龍洲灣校區初三二模)工人師傅為了搬運裝修材料,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動滑輪重60N。在一次施工時,用此裝置將重為300N的材料勻速提升到9m高的棱上,用時30s,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繩上的拉力為120NB.工人做功的功率是54W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D.所提物體越重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小7.(2019·山西晉城·初二期末)如圖所示,貨物G重280N,動滑輪重20N,為使杠桿平衡,則豎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為(杠桿重、繩重、摩擦都忽略不計)()A.100NB.200NC.300ND.400N8.(2020·廣西南寧·初三其他)如圖,某同學旅游時,發現一種利用滾軸和繩子組裝的特殊機械。當地人借助這種裝置可以將較重的物體很輕便地搬運到二樓上面。他借助該裝置提升100N的重物(不計摩擦和裝置的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以把A、B簡化看成動滑輪B.人將繩拉過1m時,物體也上升1mC.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的拉力為20ND.利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9.(2020·上海復旦附中青浦分校初三)在圖示的裝置中,已知重物牛,重物牛,在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均不考慮的情況下,使重物保持平衡的拉力應等于A.牛B.牛C.牛D.牛10.(2019·遼寧撫順·初三其他)建筑工地的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搬運沙袋,已知一袋沙袋重200N,工人一次性用該滑輪組搬運4袋沙袋,滑輪組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2m/s,機械效率為8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0s內工人做功1600JB.工人在自由端的拉力F=400NC.動滑輪重G動=200ND.10s內沙袋機械能堆加1000J11.(2020·四川綿陽·初三一模)建筑工地上需要將6塊相同的磚從地面運送到樓頂,工人師傅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三次運送,第一次運1塊,第二次運2塊,第三次運3塊。每次運送時,磚都以相同的速度勻速上升相同高度,繩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計。這三次拉力依次為F1、F2、F3,拉力做的功為W1、W2、W3,有用功率為P1、P2、P3,機械效率為η1、η2、η3,則()F1+F2=F3W1+W2=W3η1+η2=η3D.P1+P2=P312.(2019·江蘇常州·初三期末)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吊裝100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質量是50kg,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200N,不計滑輪以及繩重,不計輪、軸間摩擦,g取10N/kg,則至少需要吊運的次數是()A.9次B.10次C.11次D.12次13.(2019·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初三開學考試)如下圖處于平衡狀態,在不計滑輪重及繩子摩擦的情況下,G1∶G2為A.1∶2B.1∶1C.2∶1D.3∶114.(2019·上海市梅隴中學初二期中)如圖所示的滑輪裝置,重為5牛的物體掛在繩端,力F作同在滑輪的軸上,滑輪在力F的作用下以2米/秒的速度勻速向上運動.若不計滑輪重及摩擦,則拉力F的大小和物體向上運動的速度為A.10牛,4米/秒B.2.5牛,4米/秒C.10牛,2米/秒D.2.5牛,2米/秒15.(2017·上海市閔行區航華第二中學初二月考)如圖所示中,杠桿平衡時為()A.B.C.D.16.(2019·霍邱縣第二中學初三月考)用一個機械效率為70%的滑輪組,將重為2240N的重物提起,所用的拉力為800N,則滑輪組至少由( )組成.A.1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B.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C.1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D.2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17.(2019·山東日照·初二期末)用如圖所示滑輪組提起重G=320N的物體,整個裝置靜止時,作用在繩自由端的拉力F=200N,則動滑輪自身重力是(繩重及摩擦不計)A.120NB.80NC.60ND.無法計算18.(2019·湖北隨縣·初三月考)如圖是胖子和瘦子兩人用滑輪組鍛煉身體的簡易裝置(不考慮輪重和摩擦).使用時:瘦子固定不動,胖子用力FA拉繩使G勻速上升;胖子固定不動,瘦子用力FB拉繩使G勻速上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FA<GB.FA>FBC.FB=2GD.以上說法都不對19.(2016·上海上外附中初三專題練習)如圖,物體重牛頓,站在地上的人拉住繩子的一端,使物體勻速上升,若不計摩擦和滑輪的重力,則人的拉力為A.牛頓B.牛頓C.牛頓D.牛頓20.(2020·河北唐山·)如圖所示,在斜面上將一個重6N的物體勻速拉到高處,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2N,斜面長4m,高1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過程中,重物共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運動過程中,重物的機械能保持不變C.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5%D.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為2N21.(2019·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理工大校區初三月考)若將同一物體分別沿AB、AC、AD三個光滑斜面,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做功分別為W1、W2、W3,拉力分別為F1、F2、F3,則()F1W1=W2=W3B.F1=F2=F3W1>W3>W2C.F1>F3>F2W1=W2=W3D.F1=F2=F3W122.(2019·上海市光明初級中學初三競賽)如圖所示兩個輪軸使用時,兩圖中拉力F大小相等,輪軸的輪半徑是軸半徑的二倍,則所掛重物G1、G2的重力比是()A.1:1B.2:lC.4:1D.1:423.(2016·湖北黃岡·初三一模)如圖所示是道路維修時常用的路面鉆機(俗稱“啄木鳥”),燃料是柴油.該機械利用壓縮氣體推動活塞將鉆頭打入路面.下列有關“啄木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鉆頭上的螺旋,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的原理B.鉆頭制成錐形是為了增大鉆頭對路面的壓強C.“啄木鳥”中用到了柴油機,是因為柴油機輕巧、功率大D.氣體推動活塞是將氣體的內能轉化為活塞的機械能24.小明在實驗室內嘗試用四種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如圖所示,其中所用動力最小的是( )A.B.C.D.(1-6CCBBCC7-12BCACDD13-18CADCBB19-24BCAC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物理)3 杠桿分析 (提高)—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講義(機構).doc (物理)3 杠桿分析2(提高)—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講義(機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