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 (2)通過觀察和交流,歸納出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重、難點) (3)說出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初步感知生物“由 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順序 2.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水螅分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使用操作顯微鏡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 收集腔腸動物的各種資料 2、 準備實驗的材料 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水螅的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 3分鐘 ?【導入】: 我們學習了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多姿多彩的動物世界。(出示動物圖片)提出問題:這些動物有何不同? 師明確: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概念。 【過渡語】:各種動物以其獨特的方式運動著,并表現出不同的行為,使得生物圈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 (板書)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1 生思考后回答:??????? 生1:根據生活環境的不同可分為水生、陸生 生2:根據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寄生、自生 生3:根據脊椎的有無可分為有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30分鐘 這些看似柔弱的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相比那個種類多?(猜一猜)它主要包括哪些類群? ?(出示自由生活在水里的水螅圖片)提出問題 這些機靈可愛還能翻筋斗的小動物大家見沒見到過?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樣的環境中能 采集到? 【過渡語】:它的形態結構及捕食特點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探究(實驗步驟見附件1) (一)觀察水螅的外部形態 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 1、水螅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2、觀察時用肉眼 能看清楚嗎?我們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體型有何特點? (二)水螅是如何捕獲食物的 【過渡語】:通過觀察我們知道水螅身體呈筒狀,有觸角。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簡單的形體特點進行捕獲食物的呢????????????????????????? 1. 水螅身體的兩端有何區別? 2. 水螅的觸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獲食物? (三)水螅的體壁和消化腔特點? 生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宜的,它的體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樣的特點與此捕食相適應呢? 1. 水螅的體型是怎樣的? 2. 體壁由幾層細胞構成? 3. 消化腔有什么特點? 復習顯微鏡的使用 對照課本P73頁2.2—3 水螅結構示意圖觀察 你在低倍顯微鏡下看到水螅的體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點? 【強調】:實驗過程注 意事項: 1.對光 2.裝片的安放 3.做實驗時各小組按課前分工進行合作。 教師巡視對于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糾正。 對整個實驗進行結果分析:? ?生活環境 體色 體型 體壁 消化腔 運動方式 捕食 水螅??????? 【過渡語】:水螅是一種常見的腔腸動物,通過實驗你能總結出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善板書 除了水螅以外還有哪些比較常見的腔腸動物呢? 【擴展】: 這類結構簡單的多細胞生物與人類有何關系? 生看書思考回答,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 無脊椎動物約占動物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主要 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類群。 學生思考回答: 按照各小組成員的分工,明確每個同學的具體任務,按課本上的方法步驟進行分組實驗。 完成探究問題:? 生1.淡水中 生2.看不清楚;要借助放大鏡觀察;身體呈筒狀,有觸手。 邊觀察邊記錄總結出水螅的捕食特點 生1.一端有觸手,另一端沒有 生2.用觸手抓住食物,經口送入消化腔內 生回顧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在老師的引導小組長的帶領下,小組合作,觀察水螅的結構。 生1.水螅的體型呈圓筒狀。 生2.體壁由內外兩層細胞構成。 生3.消化腔有口無肛門。 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并及時記錄觀察結果?? 完善實驗結果 小組討論,總結出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 腔腸動物是一類結構簡單的多細胞動物,身體呈圓 筒狀,體壁僅由內、外兩層細胞構成,消化腔有口無肛門。大多數腔腸動物生活在海洋里,少數種類生活在淡水里。 留約 2 分鐘的時間記憶 生結合課本第73頁2.2-4圖 加以認識理解 學生思考后回答 ?以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主動建構知識,解決問題。 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習慣。通過觀察進行分析、綜合。形成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對整個實驗結果有更加系統的認識,為總結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做好鋪墊。 ?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人的密切關系感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 小結 2分鐘 師引導學生小結,并對重點知識進行強調 總結助學自我感知進行課堂小結 對本節課內容有一個系統的梳理。 鞏固練習 5分鐘 A類題目? 1、水螅排出食物殘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門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觸手排出??? D由細胞膜排出 2、水螅體內的空腔叫做(??? ) A消化道? B消化腔??? C體腔??? D內臟 3、在水螅周圍放些水蚤,活水蚤進入水螅體內的方式(??? )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螅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螅被水蚤的觸手捕捉,送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觸手撕碎,送入口中 4、腔腸動物是一類結構簡單的(??????? )動物,身體呈(??????? ),體壁僅由(????? )層細胞構成,消化腔(??????? )。 B類題目 1、下列腔腸動物中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 ) A海蜇 B珊瑚蟲C桃花水母D海葵 2、水螅在生物分類上屬于? (?? ) A腔腸動物B環節動物C扁形動物D線形動物? 3、下列有關水螅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觸手可以幫助捕獲食物 B只能生活在淡水中 C有口無肛門 D呈圓筒狀,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 4、在觀察水螅的演示實驗中所用工具與其目的搭配不一致的是(?? ) A放大鏡—水螅外部形態 B吸管—吸取水螅 C盛有清水的培養皿—存放水螅 D高倍鏡—水螅縱切片 5、下列關于水螅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水螅先用刺絲 麻醉食物,然后用觸手送入口中 B水螅 捕獲的食物經口送入消化腔進行消化 C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殘渣經口排出 D水螅的體壁由三層細胞構成 6、觀察水螅的結構示意 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水螅在生物分類上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 動物。 (2) 當食物經過水螅時,水螅發出刺 絲麻醉食物,然后用〔?? 〕????? 捕獲食物,經〔?? 〕??????? ,送入 ?〔?? 〕???????? 內進行消化,消化后的 食物殘渣經〔?? 〕??????? 排出體外。 (3)圖中4稱為???????? ,由?????? 層細胞構成。? ?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及時糾正問題所在。 根據學生的實際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以練導學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附件1 實驗步驟: 目的要求??? 1、說出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 ??????????? 2、描述水螅的捕食特點 材料器具??? 水螅,水蚤,水螅的縱切片;顯微鏡,放大鏡,培養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驟??? 1、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成有清水的培養皿中,靜置幾分鐘。 ??????????? 2、用放大鏡觀察水螅的外部形態 ??????????? 3、用試管吸取數個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養皿中,用放大鏡觀察水螅捕食水蚤的過程。??????????????????????????????????????? ??????????? 4、對照課本圖,在低倍鏡下觀察水螅的縱切片 教學反思: 本節課采用以問導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連串的問題串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進行不斷的探究學習,尋求問題的突破點。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把要解決的任務留給學生、把學習的方法傳授給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分組實驗中學生表現出了極高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想動手、都愿動手,并能按課前的分工有條不紊的進行,把自己的觀察用語言總結表述。老師的及時表揚給了他們自信,增強了他們探究學習的欲望。整堂 課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在“我要學”的觸動下學生能夠較好的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教學效果明顯。 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操作不夠熟練,致使課堂時間的分配上不太合理,今后要加強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的培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