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運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自主性學習和科學探究活動,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和多媒體展示伸肘和屈肘的過程,了解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認同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通過PPT的展示,理解動物的運動對生存的重要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運動系統的各部分結構與功能統一性的分析,使學生理解動物通過運動來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環境。 形成愛惜自身運動器官,進行合理而科學運動的意識。 .認同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這一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動物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教學難點 運動是動物結構與功能的統一。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一組動物運動的圖片,并提問:圖中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奔跑、飛翔、爬行 師:所有的動物包括人在內,都能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運動,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動物的運動相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 運動的方式 課件展示常見動物運動的方式圖,并提問:這些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生1:跳躍、奔跑、飛翔 生2:蠕動、爬行、游泳 問:想想看,還有嗎? 生:行走、翻轉…… 小結:從這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運動方式也有所不同,這表現對其生活環境的適應。所以,動物的運動是和他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這也就更體現出生物和它的環境是一個整體,他們都在相互適應和改變著。 運動的基礎 過渡:同學們你們已經了解了許多動物的運動方式,但哪位同學知道動物是怎樣完成這些動作的嗎? 生1:以一定結構為基礎 生2:飛離不開翅膀;跳躍離不開足 生3:游泳靠鰭…… 引導:現在我們以自己作為研究對象,來研究一下每個動作是怎樣完成的。 先做一個簡單的屈肘和伸肘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有哪些結構參與了? 生1:手 生2:前臂 生3:肩膀 師進一步引導:屈肘時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變化?能斷定哪些結構參與了? 生1:骨變硬 生2:肌肉鼓起 師引導并總結:動物的各種運動都是以一定的結構為基礎的。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就是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的;骨與骨連結構成骨骼。 展示三組骨連結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并歸納出骨連結有哪些類型? 骨連結包括不活動的骨連結、半活動的骨連結、活動的骨連結;其中活動的骨連結又稱為關節,它是人體中骨連結的主要形式。 展示人體主要關節圖片,請學生仔細觀察后,上臺指出自己主要的關節位置。 觀察書上圖2.2-28,關節結構示意圖,認識關節的結構,思考討論: 1.關節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2.為什么關節能既牢固又靈活? 3.關節在運動中有什么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組一:關節由關節囊、關節腔、關節面組成。 組二:關節能牢固是因為有關節囊以及其內外的韌帶;能靈活是因為有關節腔內的滑液和關節軟骨。 組三:關節在運動中相當于支點。 設疑:運動中牽拉骨完成運動的結構是什么? 生:骨骼肌 課件展示人體主要骨骼肌圖,讓學生了解。觀察骨骼肌的結構。 師:指示的部位是什么? 生:肌腱 師:肌腱里白色的細絲是什么? 生:肌腹 強調:骨骼肌一般要跨過一個或幾個關節,由肌腱附著在相鄰的骨上。骨和關節本身沒什么運動能力,必須依靠骨骼肌的牽引來運動。 師:運動系統由骨骼和骨骼肌組成;關節的牢固靈活特點適于運動,起支點作用;骨骼肌在運動中可以動力。 運動的實現 過渡:有了關節,骨骼肌牽引著骨繞著關節活動,然而運動的具體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展示人伸肘和屈肘時的圖片,并設疑:屈肘和伸肘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分別出于什么狀態? 生1: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生2: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思維拓展:1.雙手提重物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什么狀態? 2.雙手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什么狀態? 生1:雙手提重物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處于收縮狀態。 生2:雙手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設疑:動物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運動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方面的參與呢? 學生討論并回答:還有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等的參與。 總結: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關節、骨骼肌三者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 課堂小結并指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 四、板書 骨 不活動的骨連結 骨連結 半活動的骨連結 運動系統 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骨骼肌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說出了運動的方式,并由此引入對運動系統的認識。通過大量的圖片、動畫等資料,讓學生對運動系統各個結構有了直觀的認識。學生自己體驗了伸肘屈肘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狀態,達到了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