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促進生態平衡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標:能夠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動物與其他生物以及人類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難點:舉例說明動物群體數量的消長對其他生物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教學方法:啟發探究、小組合作、閱讀自學 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導入] 圖片1導入,讓學生用一首詩形容此情此景——“風吹草低見牛羊”。 在這樣一個草原生態系統中,不同種類生物交相輝映,為我們勾勒出一派生機勃勃之意。 展示圖片2,依舊的藍天白云,青青草地,此情此景,又作何感想呢? 似乎多了一份靜謐,缺乏一些活力。原因? 因為少了動物的存在。這是我們的直觀感受。 地球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動物在生物圈中起何作用呢? 首先我們跟著草原上的野兔一起來認認草原上的部分生物。 那我們都知道草原狼是危險分子,經常襲擊家畜,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組織大規模的滅狼活動。自然地,狼越來越少,但同學們猜一猜,牧民是否稱心如意了呢?展示圖片3,為何會是這種結果? [曲線圖]讓學生分析第一段曲線;讓學生畫出牧民大肆滅狼后兔子的曲線。 思考:課本資料分析討論2。 師總結:人類的干預破壞了食物鏈,所以,狼能維持它所處食物鏈的平衡。 (銜接)其他生物之間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關系呢? 思考:麻雀對人類而言,是敵是友? 展示圖片4,麻雀在干啥? 師:在20世紀5、60年代,吃糧食的麻雀可以說是一秒變眼中釘肉中刺,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于是掀起了一股“滅四害”的浪潮,麻雀無可厚非被視為四害之一。 (“滅四害”圖片欣賞) 麻雀是否真的百害而無一益呢?為什么后來又有人呼吁要保護麻雀呢? 展示圖片5,通過蝗蟲災害的實例證明麻雀存在的意義——吃害蟲。 思考:課本資料分析討論1。 師總結:麻雀可以制約蝗蟲,讓糧食免于蝗災。所以,麻雀同樣維持了它所處食物鏈的平衡。 (銜接)所以,不論是有害生物或是有益生物,各種生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生物與環境之間是否也存在這樣的關系呢? 請同學們自行閱讀課本62頁材料3 思考:(課本資料分析討論3) 螞蟻對金合歡有害嗎?它們之間是否只有取食關系?(互利共生) 師講解:(金合歡和螞蟻的故事) 師總結:金合歡為螞蟻包吃包住,螞蟻替它攻擊敵害,為金合歡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他們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 綜合上述三個故事,不論生物與生物之間,或是生物與環境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關系,正因為這樣的關系,所以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結論1——動物能維持生態平衡。 [趣味閱讀]請同學們自行閱讀課本63頁第二自然段,小組合作分析羊爺爺的話。 [連線活動]請學生上臺用示意圖將其中的原理展現出來,并作解釋。(教師補充) 問題1: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如何回到無機環境?請學生上臺將圖補充完整。 問題2:假設沒有牛羊,有機物回到環境中的過程會受到影響嗎? 結論2——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實例擴充]——屎殼郎出國記。 (銜接)生物圈中厲害的生物可不止屎殼郎一種,可謂是“人才輩出”。 [實例引入]大棚里放養蜜蜂導致草莓坐果率增加。 思考:蜜蜂的功能? 展示圖片6 結論3——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歸納] 動物在生物圈的三個作用 當然,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 思考:如何防治呢? (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 思考: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拓展]動物還有哪些作用呢?請同學們自行閱讀課本65頁“動物與仿生”。 板書設計: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維持生態平衡 2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 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