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復習資料一、基礎知識。1、機械是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簡單機械。2、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杠桿。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3.、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省力。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費力。4、桿稱、鉗子、剪刀、開瓶器等是省力的杠桿,鑷子、筷子等是費力杠桿。訂書機、天平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5、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6、在輪軸的輪上用力省力,輪越大,越省力。扳手、起子、鑰匙、方向盤、門把手都利用了輪軸在輪上用力省力的原理。7、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能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能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8、定滑輪不能省力,能改變用力方向。定滑輪能省力,不能改變用力方向。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9、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平緩越省力。螺絲釘、盤山公路、電錘的鉆花都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10、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小齒輪轉動比大齒輪快,但用力最多;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大齒輪轉動比小齒輪慢,但用力最小。11、自行車應用了輪軸、斜面、杠桿等簡單機械。12、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和滑輪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他曾經夸口說“只要在宇宙中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用一根長長的棍子把地球撬起來”。二、按要求完成1、把工具與使用的簡單機械相連剪刀滑輪方向盤輪軸盤山公路斜面吊車桿杠升旗的旗桿定滑輪2、把下列物品和它們所應用的機械原理連線剪刀的刀口斜面鑷子省力杠桿旗桿頂部的輪子費力杠桿鑰匙輪軸桿秤滑輪3、把自行車部件與所應用的機械原理連線。車龍頭斜面腳蹬子輪軸剎車杠桿螺絲4、看圖填寫名稱定滑輪名稱動滑輪作用不能省力,能改變用力方向作用能省力、不能改變用力方向4、填寫杠桿、桿稱各部分名稱1、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省力。2、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費力。3、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三、判斷(對的打√,錯的打×)1.能繞著一個固定的支點將物體撬起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2.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自行車上組合應用了許多簡單機械,是一種比較方便的交通工具。(√)4.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小越省力。(×)5.機械有省力、加快運動速度、改變運動方式等作用。(√)6..盤山公路、樓梯、剪刀、斧頭,都應用了斜面的原理。(×)7.剪子、起釘錘等工具,外形與撬棍不同,因此不屬于杠桿。(×)8..使用杠桿時,不一定省力。(√)9.從斜面上拉物體比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省力。(√)10.斜面都能省力。(√)11.定滑輪和動滑輪都有用力點,阻力點和支點。(√)12.錐子、搟面杖沒有支點,所以不是杠桿類工具。(√)13.兩組滑輪組的組裝方法不同,省力的情況也不同。(√)14.齒數不相同的大小兩個齒輪嚙合后的轉速和轉向各不相同。(√)15.秤砣雖小,能壓千斤,是說秤砣離提繩越遠,稱的重量越大。(√)16.剪刀既運用了杠桿原理又運用了斜面原理,所以使用剪刀都非常省力。(×)17.滑輪和輪軸都是變形的杠桿,可它們的支點并不是都在中心。(√)18.當自行車上的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小齒輪越小,自行車速度越快,騎起來也越費力。(√)19.電風扇運用了輪軸省力的原理。(×)20.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只使用省力杠桿。(×)21.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22.小桿枰也是一個杠桿類工具,制作小桿枰時,要固定好提繩的位置,不然,做出來的小桿枰就不能準確稱出東西,提繩的位置實質就是杠桿支點的位置。(√)23.杠桿尺上有支點,左右兩邊都有到支點距離的標記,是我們研究杠桿作用的好工具。(√)24.動滑輪、滑輪組都能省力。(×)25.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26.再復雜的機械也是由簡單的機械組成的。(√)27.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學道理。(×)28.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不是杠桿。(×)29.我國人民很早就開始使用桿秤了。(√)30.桿秤不是杠桿類工具。(×)31.摩托車是簡單、方便、環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歡使用它。(×)32.自行車的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起到傳遞動力而使自行車運動的作用。(√)四、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阻力點在中間的杠桿(C)A、一定費力B、一定省力C、可能費力,可能省力,也可能不省力不費力2.下列物體沒有運用輪軸原理的是(C)A、轆轤B、扳手C、鑰匙D、動滑輪3.在平衡尺左邊第二格上掛一條100克的魚,在右邊第四格上掛25克的鉤碼,掛(A)個兩端能夠平衡。A、1個B、2個C、4個4.表面光滑程度相同的3塊木板,長度分別是30、60、90厘米,搭在高都是15厘米的木塊上,哪個用起來最省力。(C)A、長30厘米斜面B、長60厘米斜面C、長90厘米斜5.旗桿頂部、窗簾頂部安裝的滑輪屬于(A)。6.用螺絲刀來撬開油漆桶,這是利用了它的(C、)原理。A、輪軸B、斜面C、杠桿7.用一桿秤稱物體,如果誤用了一個較小的秤砣,所稱出的質量與實際質量比較,則(B)A、偏大B、偏小C、相等8.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擰起來就越(B)A、費力B、省力C、既不費力也不省力9.杠桿工作時,是圍繞(C)轉動的。A重點B力點C支點10.升國旗時,用到了(A)。A定滑輪B動滑輪C滑輪組11.“秤砣雖小,能壓千斤”,那是利用了(C、)原理的結果。A、輪軸B、斜面C、杠桿12.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的是下面中的哪一類滑輪工具。(C)A定滑輪B動滑輪C滑輪組13.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A)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省力。A大于B小于C等于14.下列工具中不省力的工具是(C)。A剪刀B釘錘C鑷子15.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機械是(B)A動滑輪B定滑輪C滑輪組16.螺絲釘的是屬于(B)的運用。A杠桿B輪軸C斜面17.既利用了斜面省力原理又利用了杠桿省力原理的一組工具是(B)。A.斧頭和手搖削筆刀B.鉗子和剪刀C.錐子和切菜刀18.使用2組滑輪組裝置提升4牛的重物,可以節省(C)的拉力。A.1牛B.2牛C.3牛19.杠桿尺左邊第1格掛4個勾碼,杠桿尺在(C)情況下不會平衡。A.第2格掛2個勾碼B.第4格掛1個勾碼C.第3格掛2個勾碼20.騎變速自行車上坡,為了省力,應該采取的方法是(B)。A.用大齒輪帶動后輪的小齒輪B.用小齒輪帶動后輪的大齒輪21.下列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A)。A、筷子B、裁紙刀C、訂書機22.如圖,用測力計分別沿A、B個面拉動同一物體至相同高度(A、B兩個面的光滑程度等情況一樣),測力計的讀數將(C)。A、一樣大B、在A面拉動時讀數大C、在B面拉動時讀數要大23.兩顆長短、粗細一樣的螺絲釘,一顆螺紋密些,一顆螺紋疏些,用同樣的螺絲刀旋動它們的時候(A)。A、螺紋密的要省力些B、螺紋疏的要省力些C、兩者的省力情況一樣24.如圖,用同樣的剪刀剪紙,用(A)種剪法更省力?A、A方法B、B方法C、A和B方法一樣26.自行車上,如果大齒輪有40個,小齒輪有20個,那么小齒輪轉動一圈,大齒輪將轉動(C)圈。A、一圈B、兩圈C、半圈25.旗桿頂部的簡單機械是(C)。A、輪軸B、動滑輪C、定滑輪四、簡答題1、解釋秤砣雖小,能壓千斤的道理。答:桿秤是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當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時省力,由于提繩到秤盤的距離遠遠小于提繩到秤砣的距離,所以,秤砣雖小,能壓千斤。2、山區的公路為什么要修成盤山公路?山區上高坡度,車輛無法直接爬上去,修成盤山公路,使陡坡變成一個個斜面,車輛就容易爬上去了,這是利用了斜面越平緩越省力的原理。3、修高架橋為什么要把引橋修得很長?答:因為在高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越長越省力,修長引橋增加了斜面的長度,減小了坡度,上橋更方便。五、實驗實驗名稱:恰當的使用工具和機械實驗材料: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剝線鉗、鉗工錘、圖釘、鐵釘、螺絲釘。實驗經過:選擇工具把鐵釘、螺絲釘、圖釘從木板中取出來。實驗現象:看到使用不同的工具可以分別取出鐵釘、螺絲釘、圖釘。實驗結論:恰當的使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實驗名稱:杠桿的作用實驗材料:杠桿尺、支架、鉤碼實驗經過:分別在杠桿尺的左邊掛上鉤碼,在杠桿尺的右邊也掛上鉤碼,使杠桿尺保持平衡。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在杠桿尺的左邊掛上鉤碼,在杠桿尺的右邊也掛上鉤碼,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實驗結論: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省力;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省力;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費力。實驗名稱:制作桿秤實驗材料:竹筷、螺絲帽、棉線、塑料圓盤、鉤碼、砝碼、錐子、剪刀、美工刀、砂紙。實驗經過:把竹筷打磨光滑當做稱桿,用線拴一個鉤碼做秤砣,用錐子在塑料圓盤上打三個孔,拴上線做稱盤,在稱盤線與秤砣線之間選一個點拴上線當做提繩。提起提繩,滑動秤砣,在平衡處打點,在稱盤上分別放50克、100克的砝碼分別找到平衡點作記號,量出50克、100克兩個點之間的距離,等分稱桿,再把每一份等分成5份,用錐子在大份處打三個孔,每一小份處打一個孔。稱不同物體的重量。實驗現象:看到自己制作的桿稱能稱出不同重量的物體。實驗結論:桿稱是一個省力的杠桿。由于提繩到秤盤的距離遠遠小于提繩到秤砣的距離,所以,秤砣雖小,能壓千斤。實驗名稱:輪軸的作用實驗材料: 鉤碼、線、鐵架臺、輪軸、十字螺絲刀。實驗經過:1、把輪軸固定在支架上,分別在軸上掛2個、4個、6個、8個鉤碼,在輪上掛鉤碼,使輪軸平衡。記錄并分析數據。2、換用不同的輪軸半徑比的輪軸實驗,每次軸上的鉤碼一樣,輪上掛鉤碼,使輪軸平衡,比較省力的情況,實驗現象:看到在輪上掛鉤碼能使輪軸平衡。實驗結論: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有省力的作用。輪軸輪越大越省力。實驗名稱:定滑輪的作用實驗材料:鐵架臺、線、滑輪、鉤碼實驗經過:把滑輪固定在支架上,把線套在槽內,在左右兩邊掛鉤碼,使滑輪平衡。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看到左右兩邊的鉤碼一樣多時平衡。實驗結論:定滑輪不能省力,能改變用力方向。實驗名稱:動滑輪的作用實驗材料:鐵架臺、線、滑輪、鉤碼、測力計實驗經過:組裝一個動滑輪實驗裝置,用它提起重物,用測力計測出提繩上的力。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發現測力計上的數據小于鉤碼的力。實驗結論:定滑輪能省力,不能改變用力方向。實驗名稱:滑輪組的作用實驗材料:鐵架臺、線、滑輪、鉤碼、測力計實驗經過: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裝一個滑輪組,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比較用力方向,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發現測力計上的數據小于直接提起鉤碼的力。實驗結論: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實驗名稱:斜面的作用實驗材料:木板、木塊、測力計實驗經過:把木板達成不同的坡,先測出直接提起物體的力,再測出在不同的坡上這個物體的拉力。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看到在坡上測出的力比直接提起重物的力小。實驗結論: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