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一、基礎知識1、房屋、橋梁結構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彎曲,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寬度能更有效抵抗彎曲。2、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狀,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卻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因此,能大大增強材料的抗彎曲能力。3、拱形承受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的更加緊密。4、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5、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他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特點,,不產生向外推的力。6、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7、龜、貝的外殼相當于圓頂形結構,可以增加生物體抗擊外力沖擊的能力,更好的保護自己。8、增加斜桿可以起到加固框架的作用。9、實驗說明:向各個方向按壓,三角形框架牢固,不容易變形,四邊形框架不穩定,容易變形。利用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的原理,可以加固框架結構。10、對比實驗中,應該控制改變的條件只有一個,其他條件應該保持不變。11、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不容易倒。12、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空氣阻力小等特點能使框架鐵塔不容易倒。13、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減少了橋墩的負擔。橋面也比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14、鋼索橋主要由鋼纜、橋塔、橋面組成。鋼索橋橋塔修的很高的原因是為了減小鋼繩的拉力。二、問答1、建筑物的橫梁為什么要立著放?答:這是為了增加梁的抗彎曲能力,因為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寬度能更有效抵抗彎曲。2、瓦楞紙板的結構為什么能使柔軟的紙變得堅硬?答:中間的波形紙增加了紙的抗彎曲能力,兩邊的平板紙通過粘合與波形紙粘在一起,也增加了抗彎曲能力,所以,、瓦楞紙板的結構能使柔軟的紙變得堅硬。3、人體中的拱形結構有什么作用?答:人體的結構非常奇妙。人的頭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護大腦;拱形的肋骨護衛著胸腔中的內臟;人的足骨構成一個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載人體的重量。三、實驗實驗名稱:紙梁寬度與抵抗彎曲的能力實驗材料:長度、厚度相同、寬度不同的紙、墊圈。實驗經過:把紙梁兩端墊起一定的高度,把紙梁受壓彎曲到接觸桌面作為彎曲標準,分別把不同寬度的紙放上去,加墊圈。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看到增加寬度放墊圈的數量在增加。實驗結論: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實驗名稱:紙梁厚度與抵抗彎曲的能力實驗材料: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墊圈。實驗經過::把紙梁兩端墊起一定的高度,把紙梁受壓彎曲到接觸桌面作為彎曲標準,分別把不同厚度的紙放上去,加墊圈。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看到增加厚度放墊圈的數量在增加。實驗結論: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實驗名稱: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實驗材料:大小相同的紙、墊圈。實驗經過:把紙折成不同的形狀,把紙梁兩端墊起一定的高度,把紙梁受壓彎曲到接觸桌面作為彎曲標準,分別把不同形狀的紙放上去,加墊圈。記錄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看到紙梁的形狀不同,放墊圈讓紙梁彎曲的數量不同。實驗結論: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實驗名稱:拱形的力量實驗材料:書本、拱形紙、鐵墊圈。實驗經過:用不同的書本數當作拱足,加墊圈,記錄拱彎曲時的墊圈數并分析數據。實驗現象:拱足高度不同,放墊圈的數量不同。實驗結論:抵住拱足抵消了拱向兩邊擠的推力,拱就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實驗名稱:圓頂形和球形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實驗材料:對半剖開的乒乓球、乒乓球、書本、稱實驗經過:把三個對半剖開的乒乓球在桌上擺成三角形,在上面擺書本,剖開的乒乓球變形時稱出書本的重量。用手捏乒乓球,感受手用的力。實驗現象:看到剖開的乒乓球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很難把乒乓球捏癟。實驗結論:圓頂形是拱形的組合,它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特點,而且不會產生向外推的力,承載的壓力就會更大。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實驗名稱:觀察飲料瓶實驗材料:飲料瓶實驗經過:觀察飲料瓶各部分的形狀和材料的厚薄。實驗現象:看到上部和底部是圓頂形,中部是圓柱形,上部和底部材料厚一些,中部薄一些。實驗結論:上部容易受擠壓,底部壓力大,所以上部和底部要設計成圓頂形,材料要厚一些。實驗名稱:做框架實驗材料: 筷子、橡皮筋、刀實驗經過:用皮筋捆三角形、四邊形、正方體框架,做好的正方體框架上放書,觀察正方體框架能承載的書本數。實驗現象:看到正方體框架能承載很多本書。實驗結論: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容易變形,四邊形容易變形,對角增加斜桿四邊形變成了三角形就不容易變形了。正方體每個面增加斜桿變成三角形,既穩定又能承載很大的壓力。實驗名稱:建高塔實驗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刀實驗經過:在大塑料瓶中裝沙,中小塑料瓶去底,中塑料瓶套在大塑料瓶上,小塑料瓶套在中塑料瓶上,并用膠帶固定,放在桌上搖晃。觀察塔的穩定性。實驗現象:看到塔的穩定性較好。實驗結論: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不容易倒。實驗名稱:拱在上的橋的模擬實驗實驗材料:木棍、繩子 實驗經過:用木棍做兩個拱,其中一個用繩子綁住拱足,對比那一個拱的受力更大。實驗現象:繩子綁住拱足的向外推的力較小。實驗結論: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實驗名稱:鋼索橋模擬實驗實驗材料:椅子、粗線、木板、繩子、重物 實驗經過:木板四角打孔栓線,把線拴在兩根長繩上,在木板上放重物,木板相當于鋼索橋的橋面,兩根長繩當于鋼索橋的鋼索。兩把椅子相當于鋼索橋的橋塔。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觀察朝什么方向用力。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的變化。實驗現象:繩子拉直費力,下垂省力。實驗結論:橋塔修得很高,可以降低鋼繩的拉力,達到省力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