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復習學案一、基礎知識過關(要求:默寫上)第一框框體(一)實踐及其特點1.含義:實踐是一種的活動,是人們改造________世界的________活動。2.特點(1)性。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________、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________都是_______的。②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的,也具有________。(2)性。實踐是人有________、有________的活動。(3)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________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____________中的人的活動。人的實踐活動是________的發展著的。3.實踐的形式(人類基本的實踐活動)(1)改造自然的____________(2)變革________的實踐(3)探索世界規律的________(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有點)第一框框體(一)真理的特點1.真理是標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________反映。謬誤是與客觀對象__________的認識。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__________:即真理只有________。真理面前______________。3.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________。4.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________來說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5.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____________的。(二)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________到________,再從________到________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認識是________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過程。3.認識的上升性(1)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________前進或__________上升的過程。(2)方法論意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________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________和發展真理。二、核心知識背誦過關:1、實踐的含義及特點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4、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5、真理的相關知識(真理的含義真理的特點追求真理的過程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6、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活動的三性)7、認識具有反復性的原因三、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知識體系構建:四、火眼金睛,你來辨一辨:1.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2.實踐活動既是客觀性活動又是主觀性活動。()3.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4.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5.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要獲得認識就要親自參加實踐。()6.經實踐檢驗的認識就是真理。()7.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接現實性改造活動。()五.反饋訓練:1.微信成了絕大多數人生活空間的延伸,打開朋友圈,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微縮景觀。有人說,一個人的朋友圈出賣了他的性格。發雞湯的人,正能量滿滿;發段子的人,喜感滿滿;發情感的人,情懷滿滿。對此認識正確的是①生活現狀與朋友圈內容彼此不能分離②朋友圈內容調節和控制個人的生理活動③朋友圈內容是對個人生活現狀的能動反映④朋友圈內容因實踐主體經歷不同而有所不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某些類型的材料對它們是如何被處理、儲存和操作存在著“記憶”。研究人員可以利用這種“記憶”來控制材料的老化,并對特定的屬性進行編碼,使其能夠執行新的功能。這些材料所具有的“記憶”:①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產物????????②為材料執行新功能提供了客觀條件③與人類的記憶有著本質的區別????④既能反映客觀世界,又能改造客觀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感冒是因為天氣變化及穿衣保溫不當引起的,直至近幾十年來電子顯微鏡出現,醫學家才清楚地發現.引起感冒的是比細菌還要小得多的病毒。這一發現①依賴于客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②強調人類認識無時無刻不在發展③體現了人類的認識能力的提高?????????④為人類改造世界提供了無限可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受千變萬化的折紙啟發,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旋轉驅動十二面體海洋生物采樣器,解決了軟體動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難題。科學家甚至預測有朝一日他們可以開發出一種類似人類大小的版本,應用于外部自建環境空間,擴大針對較大生物的科研范圍。材料表明①帶有人的精神意向的采樣器一經創造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②海洋生物運動遵循其固有的規律,不以科學家的意志為轉移③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與外部自建環境空間相互依存和聯結④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科學發明的規模和水平各不相同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5.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畫過一幅《賣羊》的漫畫:一個農人牽著兩只羊,悠閑地走著。一位農民看了這幅畫卻連連搖頭發笑。豐子愷覺得納悶,上前請教。農民說:“牽羊只需牽頭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繩子把頭羊牽好就行了。”這個故事包含的認識論道理是①缺乏直接經驗的認識具有局限性②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具有實踐價值③來自于親身實踐的認識才是正確認識④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認識事物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6.為幫助人們早日擺脫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各國紛紛加快疫苗研發工作。2020年6月16日,國藥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I/II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后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下一步,將展開III期臨床試驗,在更大范圍的人群中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以確定疫苗的劑量和免疫程序。這表明①形成有關疫苗的真理性認識是疫苗研發工作的根本目的②預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迫切需要推動了疫苗的研發進程③能否掌握和創新人體免疫調節規律是疫苗研發的關鍵點④免疫方法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并且得以驗證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作為一種廣泛存在的有機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來被視為消除生命體有害物質的“清道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它們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護性功能,還具備“導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設性功能。該發現揭示了以硫醇化學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機制,改變了人類對于小分子硫醇的傳統認識,為設計和創造新型人造“生命細胞”并在“細胞工廠”中實現含糖單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學品的“生物制造”奠定了分子基礎。這說明①人類對于小分子硫醇的傳統認識被推翻②人類對于小分子硫醇的認識在不斷反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③人類可以在對小分子硫醇的新認識的指導下創造出新的具體的物質④人類對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認識為設計和創造“生命細胞”奠定了物質基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造血干細胞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成功歸巢到造血組織,分化產生全部血細胞類型維持生命。由于觀測手段有限,科學家對歸巢的探索進展緩慢。中國科學院某研究團隊整合了遺傳調控、免疫熒光標記和活體成像等多種技術,在模式實驗動物體內直接觀測到了新生造血干細胞歸巢的完整過程。由此可見①實踐手段的進步和發展提升了人們的認識能力②人們進行探索研究是基于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③人們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歸巢全過程的認識④認識對象的復雜性導致了人們對歸巢認識的無限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這說明①改革開放決策的依據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②改革開放決策是人民群眾社會性歷史性的實踐活動③改革開放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④改革開放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2019年9月,“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舉行。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艦遺物。本次調查工作以2017年和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潛水實地探摸結果為基礎,采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殘存艦體的保存情況。對“定遠艦”的發現①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經專家論證后調查,說明了認識對實踐起促進作用③以前兩年探摸結果為基礎,體現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④證明了對事物的認識要經過認識一實踐一再認識的過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如今,科學家們已學會如何用HIV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來防止艾滋病病毒的復制,但研究人員至今還未找到如何從體內完全清除病毒的方法。因為與任何其他病原體不同,艾滋病病毒似乎天生就有潛伏的能力。對此,丹麥研究人員提出“先踢后殺”療法,力圖將病毒首先從其藏身之處激活,然后殺死它。這表明①實踐是人按照主觀意志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②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具有反復性③認識是不斷克服謬誤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的過程④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12.2020年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類腦計算機己經實現了多種智能任務,例如將類腦計算機作為智能中樞,實現抗洪搶險場景下多個機器人協同工作:實現“意念打字”,對腦電信號進行實時解碼等。這佐證了①意識是大腦的機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②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③實踐具有社會性和歷史性④認識反作用于實踐,認識推動實踐發展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13.歷史上,張之洞、孫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過在海南修建鐵路的設想,受當時條件限制,都未能實現。新中國成立后,在幾代建設者的努力下,海南終于建成了環鐵路。海南環島鐵路夢的實現說明①認識是實踐的目的和動力,要發揮正確認識的指導作用②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真理不斷在實踐中被推翻,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④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18世紀,科學在發現自然規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認為,已經沒有什么真理可以發現了……像鐘表一樣有序運轉的世界觀完全取代了混亂的世界觀。該觀點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②肯定了自然科學已完成發現真理的任務③否認了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④否認了真理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采用傳統的玉米和大豆間套種方法,大豆會缺少光照,倒伏嚴重,產量很低。針對該問題,農學家經過多年探索,反復試驗,提出玉米和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實現了兩種作物的協調高產。由此可見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③認識受具體的實踐水平限制④認識受主體知識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1869年,門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將已發現的化學元素納入一個統一的體系中。依據元素周期律,門捷列夫推斷當時的一些原子量測定結果存在誤差,預言“類鋁”(鎵)、“類硼”(鈧)等當時尚未發現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斷和預言后來在實驗中被逐一證實。這表明①科學發現來源于認識的不斷深化與積累②科學原理對探索和發現客觀真理具有指導作用③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學原理——科學預測——實踐檢驗是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深圳特區自創建以來,一直是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窗口”,承擔著為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使命。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出“支持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部署,2019年12月,深圳頒發《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出深圳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通過全面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熔鑄新時代特區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等舉措,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為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城市文明建設提供成功案例、豐富例證。結合材料,運用實踐的有關知識,闡釋從創建深圳特區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合理性。17.(10分)①改革開放作為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具有能動性。從創建深圳特區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有著明確的目的性,承擔著為改革開放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率先探索的歷史使命。(4分)②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立足于深圳改革開放實踐,不斷總結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并為我國各地改革開放的實踐活動提供重要借鑒;基于新時代新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提出新的要求,并推動著深圳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舉國上下打響了一場偉大的抗擊疫情阻擊戰。人們對病毒的認識和斗爭是不斷前進的。最早暴發新型肺炎疫情時人們不知道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因此沒有有效防治手段;隨著研究的深入,現在可以確定病毒來源于動物,人與人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辦法是把患者隔離,切斷傳染源,控制疫情。記者9月6日從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獲悉,目前中國生物的兩個新冠滅活疫苗均已進入最后的Ⅲ期臨床試驗階段。但研發出有效抗病毒治療的藥物仍需時日,防止疫情暴發也無有效辦法,人類對該病毒的認識防控還是一個相當長期艱巨的任務。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人類與病毒的斗爭會在不遠的將來最終取得成功。結合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知識,說明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歷程。(12分)18①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各種條件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人們從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無所知,到逐步認識,體現出人認識具有反復性。②認識具有無限性。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類認識能力也是無限發展的,人們對疫情的認識防控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隨著條件的不斷變化,逐步認識到病毒的來源、傳播等,今后還會不斷深入認識,體現了認識的無限性。③認識具有上升性。認識運動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和預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體現了認識的上升性。④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向前發展的,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每點3分,共計1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