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復習學案一、基礎知識過關(要求:默寫上)1.矛盾的基本屬性是:和。2.矛盾的寓于之中,并為所制約。3.矛盾雙方既,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4.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和、和的關系。6.矛盾的寓于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7.主次矛盾的關鍵詞有:8.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關鍵詞有:9.事物的性質由決定。10.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11、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是。12.矛盾的觀點包括:矛盾的基本屬性、、、、、、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13.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二、核心知識背誦過關:1.矛盾的基本屬性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原理7.兩點論和重點論辯證關系8.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三、第八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知識體系構建:四、火眼金睛,你來辨一辨:(1)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雙方。( )(2)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 )(3)承認矛盾同一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4)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爭性之中。( )(5)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7)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8)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9)矛盾雙方在矛盾統一體中的力量、地位是不平衡的。( )五.反饋訓練1.(19全國)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要求,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是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了事物的性質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決矛盾的前提③系統優化方法是著眼于事物整體性的重要方法論④關鍵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9天津)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學生曾問:老師,您知識如此淵博,怎么還覺得自己很無知呢?芝諾順手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說,小圓是你們的知識,大圓是我的知識,這兩個圓的外面就是無知的部分,所以我接觸無知的范圍就比你們廣。芝諾的說法蘊含的哲理是A.無知是達到有知的根本動力????B.無知是相對的,有知是絕對的C.無知和有知相互依賴、相互貫通??D.無知和有知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3.2020年4月,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上述危和機的關系體現①矛盾雙方相互吸引和貫通的趨勢②矛盾雙方相互分離和取代的趨勢③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排斥??④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右圖漫畫啟示我們①承認矛盾特殊性,“與眾不同”②把握質變時機,“突破自我”③重視意識作用,“樹立信心”④堅持認識無限性,“不斷進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習總書記在談到農業農村問題時指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體制機制問題是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問題,要徹底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途徑在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這說明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②事物的性質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來決定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④局部的性能狀態決定著整體的性能和狀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先試點后推廣”是我國推進改革的一個成功做法,一項改革特別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試點探索,取得經驗、達成共識后,再把試點的經驗和做法推廣開來,這樣的改革比較穩當。“先試點后推廣”的辯證法依據是①矛盾的個性與共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②矛盾的共性寓于個性之中③矛盾的個性表現共性并優于共性④矛盾的個性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微信相對于傳統信息傳播方式,它能即時傳遞新鮮事物和熱議話題,讓我們收獲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樂的奔涌;但我們卻也遭遇了“明明面對面,心思卻飄到微信群”“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的尷尬。這告訴我們①對立統一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②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優點與缺點兩個方面?③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④認識事物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一塊磁鐵總有南北兩極,即使將它打碎、切斷,它仍然是南北兩極同時存在,要想得到只有南極而沒有北極或者只有北極而沒有南極的單磁極是不可能的。如果把它的一極磁性消除了,那么它的另一極磁性也將同時消失。這說明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②矛盾雙方相互排斥,具有相互分離的傾向③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絕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相對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中國未成年人通過手機接觸網絡的年齡不斷降低,小學生擁有手機的占比達到64.2%,青少年微信使用率達84.6%。對此,有人認為,弊大于利。但也有人認為,只要正確使用,其實手機對青少年還是有利的。綜合上述觀點,我們正確看待手機的影響應該堅持①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②兩點論、重點論的統一③抓住重點,集中主要的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④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0.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它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在自己的進步中獲得補償。中華民族不斷在磨難中進步,得益手①危與機總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機②危與機對立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③危與機有主次之別,二者可以相互轉化④危與機相互貫通,危難中孕育前進的契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只有聚焦“精準”這個核心和關鍵,并持續用力,才能確保將寶貴的資源、財力投放到正確的地方,助力收獲最大的脫貧效果。這給我們的啟示是①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抓主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注重量的積累,最終實現質的飛躍④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2020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要求各地堅持把疫情防控和師生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風險級別和疫情應急響應級別的不同,區別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作出中小學、幼托機構開學決定,各地各校要統一協調安排各環節防控防護措施。這體現的哲理是①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是我們黨和政府思想路線的物質基礎②看到事物矛盾主次方面的同時,著重把握主要矛盾主要方面③著眼于事物整體進行系統優化,實現整體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必須著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漫畫《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前進》蘊含的哲理是A.矛盾雙方相反相成B.發展是前進和上升的運動C.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D.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相互貫通14.魯迅在談到青春時曾說過:“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這說明①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創造出世界原本沒有的東西②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③聯系具有多樣性,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④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能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新常態是新的探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們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對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也是對社會活力的解放,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有①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②在認識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社會發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做好準備④我們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2020年是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中國經濟從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到二季度GDP增速躍升至3.2%;再到三季度GDP增速加快至4.9%。前三季度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來之不易。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③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矛盾的次要方面④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清朝思想家魏源說:“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長,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惟盡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長而后能收人之長;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已,但取己所近而已。”上述觀點表明①抓主要矛盾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②矛盾的斗爭性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③要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事物看待問題④要善于創造條件促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發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近年來,被譽為“中原肺葉”的河南省欒川縣注重生態建設,積累生態資本,打造了集山川游、森林游、農家游于一體的森林旅游品牌體系,旅游收入達70多億元,實現了由“賣礦產”到“賣生態”的轉變,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道路。該縣的做法①抓住主要矛盾,把生態建設作為當地發展的中心工作②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以生態優先促經濟發展③恰當地處理了次要矛盾,從而提高森林生態服務效益④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經濟效益彰顯出生態效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我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和人類法治文明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民法典;適應當代人格權的發展趨勢,改變了傳統民法“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創設人格權編,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民法典和其他單行民事法律(以下簡稱“單行法”)的關系,是一般法和特別法的關系。民法典是民商事法律,是一般法,其他單行法比如知識產權法、勞動合同法等等是其領域內的特別法。二者關系應該是,特別法有規定的優先適用特別法,特別法沒有規定的則適用一般法。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按照民法典的精神和規定,修改現行的單行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單行法的作用,針對特定對象做出更加具體的制度安排。運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應如何認識、處理民法典與其他單行法的關系。(12分)20.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面臨挑戰。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作為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多數產業內部競爭激烈催生了全產業鏈優勢和規模集聚效應;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和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已然是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引力。基于此,黨中央作出“加快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主動參與國際經濟循環,在擴大開放中獲得更有力的資源、技術、人才、資金支撐;加強國內經濟大循環,讓各類要素更加自由流動,形成更多新的經濟增長極,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運用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的知識,分析我國加快推進新發展格局的科學性。21.廣東省委會議指出,雖然廣東省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產業結構還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資源環境壓力大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根本破解;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社會管理壓力比較大。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內在要求,創新發展戰略和思路,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牢牢抓住轉變發展方式這一關鍵,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保持經濟社會全面、穩定發展。請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分析材料。19.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分)民法典的精神和規定具有民商事領域的普遍適用性,其他單行法則適用于特定領域,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3分)②要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2分)既要以普遍原理指導具體問題,依據民法典的精神和規定修改單行法,(2分)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特定對象作出更具體的安排。(2分)20.答案:堅持兩點論,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當前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我國在處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這對矛盾中,既要加強國內經濟循環又要主動參與國際經濟循環,做到雙循環相互促進。堅持重點論,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打造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國內的超大規模市場、全產業鏈等優勢,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形成更多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效反制貿易保護主義等風險挑戰。21.【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廣東省委在分析本省經濟形勢時,既看到了“經濟形勢總體向好”,又看到了經濟回升中依然存在的問題,這體現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和采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這要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廣東省委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內在要求,創新發展戰略和思路,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③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這要求我們在看問題時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廣東省委在把握廣東省經濟的形勢時,看到了總體向上,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體現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認識方法,看清了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這要求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廣東省委牢牢抓住轉變發展方式這一關鍵,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保持經濟社會全面、穩定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