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復習學案一、基礎知識過關(要求:默寫上)1.發展觀包括、、、。2.、構成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3.發展的實質是。4.事物前途光明的原因:①新事物符合、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的前途。②新事物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反映了的基本要求,符合的根本利益和要求。5.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①新事物的發展總是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有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②新事物存在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是一個過程。③舊事物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6.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是和。二、核心知識背誦過關:1.發展的普遍性2.發展的實質3.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關系4.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三、《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知識體系構建:四、火眼金睛,你來辨一辨:1.發展是一種運動和變化,運動和變化也是一種發展。()2.事物的發展是周而復始的循環。()3.事物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變化中。()4.新出現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現的物必定戰勝舊事物。()5.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所有的質變都是發展。()6.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顧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曲折的。()五.反饋訓練1.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談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圳等經濟特區一路走來,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努力。”這主要說明①新事物總要經歷一個由弱小到強大的過程②新事物總要經歷一個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③新事物的發展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你④新事物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量的積累過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斗三號最后一顆衛星升空,北斗衛星全球導航系統組網完成。從起步到全球組網,北斗人探索30余年,一路走來實在不易,無數的技術空白,一代又一代的北斗人前赴后繼,不舍晝夜爭分奪秒努力攻克技術難題,全球導航系統組網最終得以實現。這告訴我們①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才能不斷征服自然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但道路是曲折的③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④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事情就能取得成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圳等經濟特區一路走來,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下列語句所蘊含的哲理與之相一致的是①登山始覺天高廣,到海方知浪渺茫②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天琴計劃是我國自主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通過四個階段分步實施,最終在距離地球約10萬公里的太空上建成一個探測引力波的天文臺。這表明①發展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能動性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④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0年7月23日,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正是中國航天人精誠協作,攻克無數難關,才讓國人跨越兩千多年的“天問”終于有機會找到答案。這說明A.實踐是具有社會歷史性的活動B.真理標志著客觀與主觀相符合C.人們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新的聯系D.事物發展狀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6.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指出,黨中央正在組織制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議。他希望各地深入調研,聚焦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總書記的希望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認識必須接受實踐的考驗③前途是光明的,新時期的每一步都是前進和上升的④道路是曲折的,要有迎接困難和挫折的思想準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中醫強調“度”,做事不偏不倚不為病。《黃帝內經》云,“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并稱為“五勞所傷”。這體現的哲理是①事物的統一、相持、平衡的狀態被打破就會發生質變②要積極為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③發展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④要控制量變,防止事物朝不利方向轉變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8.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指出,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圳經濟特區一路走來,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努力。從中獲得的啟示是①我們要有勇敢面對挫折與考驗的思想準備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③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新事物最終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2020年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二十六載風雨兼程,幾代北斗人接續奮斗、數十萬建設者聚力托舉,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速度”、展現“中國精度”、彰顯“中國氣度”。由此可見①新事物的發展路徑不是一帆風順的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帶來事物發展③發揮主觀能動性是促進質變的重要條件④事物的發展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上述講話主要體現的哲學道理是①打贏脫貧攻堅戰任務艱巨,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信心決定成敗,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樹立必勝信念 ③事物發展必須通過質變實現,要促成脫貧攻堅質的飛躍 ④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脫貧攻堅任務的實現需要長期的量的積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1.第二曲線理論認為,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逃不開S型曲線(即第一曲線),所以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另辟蹊徑,一次次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力爭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并在第一曲線達到頂點前開始增長,才能實現永續增長,如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在第一曲線實現量變的基礎上,第二曲線促成了事物的質變 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第二曲線理論指導人們避開曲折的過程 ③第二曲線理論符合事物發展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總趨勢 ④超越第一曲線,找到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是一條辯證否定的道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堅持改革開放從未止步,以創新思維謀取發展機遇,從邊陲小鎮躍升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締造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發展史上的“深圳奇跡”。40年來,深圳的GDP從1979年1.79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2.69萬億元。增長超10000倍,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這得益于深圳金融業的全面深化改革及金融體系的日趨完善。深圳金融業從零起步,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從引進國內第一家外資銀行到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從中小企業板、創業板首先在深交所試行到深港通正式啟動。深圳已進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40年的發展歷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尤其是2019年,國內外挑戰明顯上升,但深圳經濟發展依然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作為改革開放重要窗口的深圳,新時期再次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回顧過往,展望未來,面對國內外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深圳先行示范的改革開放實踐將重新出發。結合材料,運用發展觀的知識,說明深圳是如何締造中國發展奇跡的。12【答案】(1)發展是普遍的,其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40年來,深圳以創新思維謀取發展機遇,堅持用發展的眼光引領特區發展,締造了發展奇跡。②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深圳金融業從零起步,一步一個腳印,成功進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實現金融業的飛躍發展。③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深圳勇敢地迎接挑戰,堅定信心,交出靚麗的答卷。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激光測距臺站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激光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隨著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第一次“聆聽”到引力波,其探測成為科學界的熱點詞匯,世界多個國家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引力波探測計劃。其中,我國的“天琴計劃”因其獨特的技術方案被譽為引力波探測的“中國方案”而備受關注。然而,由于采用了不同于目前西方歐美國家的方案,國內一些專家對其科學性和有效性表示疑慮。甚至有專家對比歐洲的LISA計劃,對“天琴”方案能否順利實施提出質疑。隨后,天琴團隊啟動珠海測距臺站建設項目,于2019年6月首次測得地月距離,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團隊測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鏡,地月激光測距的技術穩定性和成熟性進一步得到確認。結合材料,運用“事物發展的趨勢”的知識,分析我國“天琴計劃”從質疑到成功的過程。13.【答案】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天琴計劃”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它的發展必將取得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天琴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采用了不同于目前西方歐美國家的方案而遭到質疑。③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們要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天琴計劃”并沒有因為質疑而終止,而是迎難而上,啟動珠海測距臺站建設項目,首次測得地月距離,最終測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鏡。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浙江省的扶貧工作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每五年出臺一個推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扶持政策、上馬一個針對特定貧困群體的扶貧工程。從“百鄉扶貧攻堅計劃”到“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從“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到“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從“下山脫貧”到“山海協作”,從12個重點欠發達縣特別扶持計劃到麗水國家級扶貧改革試驗區,不斷調整扶貧開發工作的戰略方向,推動扶貧開發工作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浙江省下定決心,不把絕對貧困現象帶入“十三五”。運用事物發展的狀態的原理,分析浙江省扶貧開發之路的合理性。14【答案】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我們做事情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浙江省扶貧工作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步步為營、層層深入,為實現不把絕對貧困現象帶入“十三五”目標夯實了基礎。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要求我們在關鍵時期要果斷抓住機遇,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浙江的扶貧工作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贏得了主動和優勢,所以要抓住機遇,下定決心,不把絕對貧困現象帶入“十三五”。③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不斷前進的過程。浙江省扶貧工作一任接著一任干,每一階段、層面所做的工作,都為該階段、層面的質變創造了條件,又為下一階段的量變開辟了道路,由此推動浙江扶貧工作不斷登上新的臺階,最后實現脫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