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設計課題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單元1學科歷史年級七下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簡要說出隋朝建立和統一的基本史實(時間、人物、都城、措施)。2.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簡述大運河開通的概況(目的、時間、起止地區),歸納大運河開通的意義。3.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總結科舉制創立的原因,概括其建立過程,歸納其意義。4.通過閱讀教材,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說出隋朝滅亡的時間,客觀評價隋煬帝的功過。5.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認同隋朝的統一是歷史的進步,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從大運河的開通,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興起及影響。難點大運河開通的影響;科舉制創立的標志和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老師點擊PPT中的導入視頻,并提出問題:正所謂天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煬帝居然在數十年間便把先帝創下的基業消耗殆盡,繁榮卻又短暫的大隋王朝在這幾十年間究竟是經歷了哪些事情呢?觀看視頻,思考問題。借助視頻資源,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教學。講授新課教師依據PPT推進教學一、隋朝建立和統一(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2.讀教材,說說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鞏固統治。這些措施的實施帶來了哪些影響?答案提示:(1)措施:①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2)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二、隋朝大運河1.教師播放引導視頻,講述大運河開通的目的和基本概況。(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從605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2.展示大運河示意圖,并引導學生完成PPT上的填空和問題。3.根據圖片和所學知識,讓學生完總結出知識表格。4.根據皮日休的古詩詞《汴河懷古》和課本知識評價大運河開通帶來的影響。答案提示:(1)積極影響:①經濟上:一方面,大運河的開通帶動了沿岸城市的發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另一方面,大運河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它使南北物資互通有無,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和發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運河的開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穩固統治,從而對維護國家統一和鞏固中央集權起了重大作用。(2)消極影響:開鑿大運河加重了人民的賦稅和徭役負擔,給百姓帶來了苦難,從而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隋的滅亡。三、科舉制度的創立1.播放視頻:了解科舉制創立的基本情況。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2.根據PPT材料討論科舉制產生前的選官制度的基本情況及其影響。答案提示:(1)基本情況:在九品中正制下,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有機會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老百姓更沒有機會做官。(2)影響:通過這種制度選拔出來的人大都沒有才能,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3.根據材料,學生分組討論科舉制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他們積極要求參政,希冀通過某種形式改變政治地位不高的現狀。(2)魏晉南北朝以來形成的士族豪門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有明顯的減弱和下降。(3)統一的隋朝,需要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4.總結:科舉制創立的影響。答案提示:(1)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2)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四、隋朝的滅亡1.觀察地圖并分析史料史料。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裝紛紛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權為根據地的關中地區最多,關中地區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階級上層人物,在地方上勢力強大,在社會上聲望卓著,在政治上輻射很廣。2.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分組討論隋朝滅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答案提示:(1)根本原因: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2)直接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終于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3.教師講述:隋朝滅亡的基本情況。(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618年,隋煬帝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最后可以播放視頻“隋煬帝陵墓在揚州被發現”)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并根據指引觀看視頻,回答相關問題,歸納總結相關知識要點。培養學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通過閱讀教材,梳理隋朝統一的基本過程。通過解讀相關史料,列舉隋朝鞏固統一采取的相關措施,并歸納其影響。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回答相關問題,總結知識表格。培養識圖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課堂小結隋朝是一個短暫而輝煌的朝代。開鑿大運河,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對維護和加強國家政治的統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運河是隋朝勞動人民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本課還學了科舉制這一內容,它從隋朝創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廢除,共約1300年的歷史。隋唐的科舉制是今天考試制度的起源,它的創立目的是為了選官。今天的考試,有的是為了選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為一種評價我們知識能力與態度的手段,時時刻刻在發揮作用。從隋朝的興亡中得出作為統治者應該如何施政和做人的教訓;體會科舉制對古代、對今天的現實意義,對中國、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課 秦統一中國1.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這位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煬帝2.經歷西晉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對峙后,又一次實現國家統一的是()A.秦朝B.東晉C.隋朝D.元朝3.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A.鞏固了隋朝的統治B.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C.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滅亡4.“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皮日休詩中的“千里賴通波”是指大運河()A.南水北調的作用B.有兩千公里之長C.飲水的作用D.成為南北交通樞紐5.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隋唐時期階段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A.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6.《全唐文》卷316載:“杭州東南名郡,……咽喉吳越,勢雄江海,國家阜成兆人,戶口日益增,……水牽卉服,陸空山夷,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下列對杭州商業繁華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A.政治中心地位萬民歸向B.大運河的帶動促進C.自然資源豐富商埠密布D.海運發達外貿興盛7.隋朝是個短命王朝,在我國歷史上只存在了()年A、26年B、27年C、36年D、37年今天,人們習慣上把本地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稱為“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狀元”一詞出自下列制度之(??)A.九品中正制B.君主專制C.科舉制D.八股取士9.這是中國歷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結束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長期分裂局面。同時其在政治上確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影響深遠。那么這個朝代就是(??)唐朝B.西漢C.隋朝D.東漢10.一位外國人曾描述大運河:“由廣州通向北京,其長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其實,大運河的南北兩端應該是(??)揚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揚州D.廣州、杭州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利也博哉。”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誰在位時開通的?(2)此河開通有什么目的?(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別是指現在的什么地方?(4)開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創立都是隋朝開始的,這位皇帝是隋煬帝,故D符合題意。2.【答案】C【解析】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在位時統一全國,滅掉最后一個王朝陳。因此本題選擇C。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主要功能。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4.【答案】D【解析】”千里賴通波”是指大運河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隋朝大運河的中心就是現在的洛陽5.【答案】B【解析】隋唐時期對外開放,統治者持著開放的心態,因此本題選擇B。6.【答案】B【解析】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杭州商業的繁榮,這是其地理上的優越位置決定的,因此本題選擇B。7.【答案】D【解析】581年,北周大丞相、柱國楊堅受禪登基,改元“開皇”建立“隋朝”,楊堅即隋文帝;618年,唐朝建立。8.【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知識遷移能力。題文中的“狀元”是指我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的進士第一名的稱呼。故答案選C。9.【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的有關科舉制度的相關史實。屬于基礎題,考察的是同學們對隋朝相關史實的識記能力。分封制是西周的,郡縣制是秦始皇推行的,丞相制起源于戰國。而科舉制的開創于隋朝。隋文帝改革選拔人才的制度,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核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的科舉制正式誕生。所以此題選擇C。【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的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本題主要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從605年開始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分類四段,由北向南依次為從涿郡到洛陽這段叫永濟渠、從洛陽到淮水叫通濟渠、從淮水到江都叫邗溝、從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全長兩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故答案選擇B。1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利也博哉。”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誰在位時開通的?(2)此河開通有什么目的?(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別是指現在的什么地方?(4)開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答案】(1)大運河;隋煬帝(2)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3)北京;揚州??(4)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大動脈。【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通過關鍵詞“隋朝”,我們知道材料中的河指的是隋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在位時期開鑿了隋朝大運河,因此本題的答案是:隋朝大運河,隋煬帝。(2)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隋朝大運河開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在位時期開鑿了隋朝大運河,因此本題的答案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3)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知識,從605年,隋朝大運河開始開鑿,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這句話的意思是:往北可以通道北京經營漁業,往南可以通到揚州(古時揚州亦稱江都)經營運輸,他的利用價值是很廣的,因此涿郡指的是北京,江都指的是今天江蘇的揚州。(4)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歷史意義,隋朝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鞏固了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3張PPT)統編版本七年級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導入新課通過閱讀教材,簡要說出隋朝建立和統一的基本史實(時間、人物、都城、措施)。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簡述大運河開通的概況(目的、時間、起止地區),歸納大運河開通的意義。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總結科舉制創立的原因,概括其建立過程,歸納其意義。通過閱讀教材,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說出隋朝滅亡的時間,客觀評價隋煬帝的功過。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認同隋朝的統一是歷史的進步,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從大運河的開通,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學習目標新課探究隋的統一1.從三國到隋的政權更迭西晉南方:北方:三國魏蜀吳東晉十六國并存宋齊梁陳581年(鮮卑族)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北朝589年南朝西魏2.隋朝建立: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3.隋朝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隋朝疆域圖4.隋的發展(1)措施①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①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②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2)影響含嘉倉示意圖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有哪些?時間項目隋初隋盛世表現人口3000多萬人4600多萬人墾田1900多萬頃5500多萬頃糧倉長安太倉洛陽含嘉倉、興洛倉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貞觀政要》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相關鏈接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馬端臨:《文獻通考》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汴河懷古》皮日休請思考,皮日休這首詩體現了他對隋朝大運河怎樣的評價?1分鐘了解隋唐大運河隋煬帝(604—618年在位)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修建者和時間:隋煬帝,605年隋朝大運河示意圖開通大運河3.概況: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1)一條: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2)二長:2000多千米(3)三點:洛陽、涿郡、余杭(4)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5)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大家仔細看圖,說說大運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鎮?中心是哪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鎮?請以依次說出大運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稱材料一:古人評論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1)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2)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體現了隋煬帝的暴政。4.影響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1.隋煬帝時為什么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2.水運糧食在古代重要嗎?1.①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②以天然河道和古運河為基礎③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征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2.重要。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運糧食比起陸運,裝載量的大,速度快科舉制度的出現開創科舉取士制度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選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選“賢有識鑒”的官吏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選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確實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其選拔標準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拔標準開始發生變化,僅僅重視門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選拔權就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情形。(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隋煬帝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2.誕生材料一: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門閥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根據材料一討論科舉制產生前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及其影響。(1)在九品中正制下,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有機會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老百姓更沒有機會。(2)這種制度選拔上來的人沒有才能,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材料二:魏隋唐時期,中小地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他們積極要求參政,希冀通過某種形式改變政治地位不高的現狀。統一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的確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官吏充實到政府各級行政機構中去,從而使政令暢通,官僚機構得以正常運轉,實現進一步遏制地方割據勢力,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的目的。根據材料二討論科舉制出現的原因是什么?(1)中小地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他們積極要求參政,希冀通過某種形式改變政治地位不高的現狀。(2)魏晉南北朝以來形成的士族豪門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有明顯的減弱和下降。(3)統一的隋朝,需要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1)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2)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3)推動了教育的發展3.影響科舉制的誕生,打破了按門第高低任用官員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齡,著名經學家孔穎達孔穎達房玄齡(4)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隋朝的滅亡1.根本原因: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2.直接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終于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3.結果: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618年,隋煬帝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隋煬帝陵墓在揚州被發現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裝紛紛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權為根據地的關中地區最多,關中地區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階級上層人物,在地方上勢力強大,在社會上聲望卓著,在政治上輻射很廣。課堂小結拓展視頻:原來古代科舉考試那么難!隨堂訓練1.隋統一南北的歷史條件是()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交通③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發展④東晉南朝時北人南遷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A2.隋朝開鑿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B.加強水利灌溉C.供隋煬帝到江都巡游D.為了對高麗戰爭A3.最早用分科考試辦法選拔官員是在()A.魏晉時期B.隋朝時期C.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B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分鐘了解隋唐大運河.mp4 古代的科舉考試原來這么難!.mp4 科舉制度的出現.mp4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同步試卷.doc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設計.doc 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PPT(共33張).pptx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mp4 隋煬帝之墓在揚州發現.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