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下初三社會學科獨立作業(2020.12.15)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彼u論的這一事件()A.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B.是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C.實現了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D.高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大旗2.下圖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年代標尺”,方框內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①燈塔指引②生死攸關③當家作主④星星之火⑤開天辟地A.⑤④①②③B.⑤④②①③C.⑤④①③②D.⑤②④①③3.2020年以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動作頻頻,今年首次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同步調整基本養老金,總體上漲6.5%左右。人社部在10月25日透露,養老金并軌工作目前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操作階段,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已經啟動了參保繳費和待遇支付工作。這體現出我國堅持的發展理念是(??)A.?開放???B.?為民???C.?協調????????D.?共享4.下列成就,屬于“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科學工作者排除“左”傾錯誤路線干擾,堅持科學探索而取得的是(?)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②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③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5.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要求()①國家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企業積極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③學校積極宣傳可持續發展戰略④青少年加大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打擊力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以消失3億畝耕地為代價,我國占世界耕地面積的不足十分之一,但要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僅有的耕地里大部分地區土壤已經被汞、鉛、砷等重金屬所污染。從材料中獲取的正確信息有()①我國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繁多②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占有量少③我國水土流失現象嚴重④我國資源利用不合理加劇資源短缺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7.某學習小組在探究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一主題時,得出的錯誤認識是()A.中、俄等國實力的不斷增強,有利于促進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B.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軍事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C.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境地D.中國應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促進經濟發展8.20世紀中期興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技術革新。它與前兩次技術革新的相同之處是()A.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B.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C.從歐洲開始擴展到全球????D.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9.歐盟3月12日召開成員國內政部長會議,就加強打擊恐怖主義達成一致,并同意加強對歐盟外部邊界的監控。材料反映了()①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②歐盟是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度最高的經濟和政治集團③和平問題是當今世界主題之一④積極推動南南合作,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以下史實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①領導五四運動,明確反對帝國主義②協助創辦黃埔軍校,培養國民革命骨干③推動北伐戰爭,取得國民革命勝利④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關于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以下正確的是()???????????A.九一八事變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B.雅爾塔會議是二戰中最重要的會議,對戰后兩極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中國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D.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12.“一鏟能鏟千層嶺,一擔能挑兩座山,一炮能翻萬丈崖,一鉆能通九道灣?!边@是某一時期在中國某地流行的口號。該史料作為直接論據,可以說明( )A.一五計劃的超前完成B.大躍進的“浮夸風”C.“文革”的嚴重錯誤D.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13.某校學生在學習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后繪制了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其中,表述正確的是()A.①是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B.②是我國基本建成總體小康社會C.③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D.④是我國躋身于世界發達國家行列14.朱德曾稱贊某段歷史“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與此詩相符合的史實是()A.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民主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D.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15.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似之處①都發生于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候②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③國共兩黨都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④都結束了國共長期對抗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下列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是()①馬克思列寧主義②毛澤東思想③鄧小平理論④科學發展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又能吸引國民黨軍隊來援,減輕對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是()A.挺進大別山B.遼沈戰役C.淮海戰役D.渡江戰役18.為遠離霧霾,政府依據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加強PM2.5濃度的檢測,對城市空氣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說明()①重視大氣環境的保護②把解決環境問題作為中心工作③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④將環境保護納入法制軌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下列關于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會議宣告改革開放在我國開始了②會議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③這次會議后,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以城市為重點④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0.圖3中甲、乙代表的內容分別是()A.過度開墾土地,環境污染嚴重B.過度開墾土地,水土流失加劇C.改進生產技術,環境污染嚴重D.改進生產技術,水土流失加劇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50分)21.(10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1)請概括材料中年代尺A處:1919年至1949年處于什么歷史時期?(2分)(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材料中“改變政令”、“變革人心”的理解。(4分)(3)根據材料中年代尺所示的20世紀初抗爭路上的2個“新”,聯系相關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新”的理解。(4分)22.(10分)兩次出征,揚名異域,保家衛國,萬死不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間軍隊目的戰爭概況1942-1945年赴緬遠征軍為保衛滇緬路配合英軍作戰中國組織軍隊赴緬甸與日軍作戰,克服了殘酷的自然環境,以巨大的犧牲換取了最后的勝利。1950-1953年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并將戰火燒到中國邊境,中國軍隊開赴朝鮮前線與美軍作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1)請將表格內容補充完整。(2分)(2)請根據表格內容概括兩次出征的共同性質和意義。(4分)(3)“保家衛國,萬死不辭”,請提煉兩次出征中國軍隊所展現出的精神,并說說兩次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啟示。(4分)23.(10分)共產黨人一直在逐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1)1949年我國實現了哪一夢想?如何理解該夢想的實現“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3分)材料二:我國1978年以來經濟發展情況項目1978年2001年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億元)364595933827122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87421325974(2)材料二中,為什么把數據變化的起始時間定位于1978年?(3分)材料三: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習近平(3)請運用兩例史實說明“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4分)24.(8分)垃圾是人類放錯位置的資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垃圾圍城】2020年,H市城區日均產出生活垃圾達1200余噸,是2005年的3倍之多。生活垃圾數量的迅速增長,給城市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考驗,白色污染、地下水污染、腐敗產生的惡臭、含有重金屬化學物質的垃圾、滋生的蚊蠅……,H城已拉響“垃圾圍城”警報。材料二:【垃圾處置】垃圾焚燒的具體工藝流程圖(如圖)(1)根據材料一分析,“垃圾圍城”會帶來哪些危害?(不得照抄材料)(4分)(2)綜合材料,請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分析H市實施生活垃圾焚燒處置有哪些好處(4分)(3)為了更好地推進垃圾焚燒項目,作為H市政府部門、市民能夠做哪些努力?(2分)25.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外交成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代表團發表文告解釋不簽字之理由,謂和會關于山東問題之解決殊欠公允,中國曾于五月四日向各國首相會議提出抗議……——巴黎《中代表不簽字之通告》材料二:凡屬被國民黨政府所承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俠館、公使館、領事館及其所屬的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在人民共和國和這些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前,我們一概不予承認……——《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十八·中央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材料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當前國際形勢和兩國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有幾點始終沒有改變。一是中國對中法關系的重視始終沒有改變。二是中法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的共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贏的屬性始終沒有改變。——摘自2019年3月25日新華社《習近平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為什么要“提出抗議”。(2分)(2)材料二體現了我國建國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針?列舉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兩項外交成就。(4分)(3)中法建交55年來,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三中“幾點始終沒有改變”對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有何啟示?(4分)初三社會學科獨立作業12.15參考答案:選擇題:1-5BBDAC6-10DBDBC11-15BBACA16-20CABAB21.(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分)(2)改變政令:辛亥革命;意義:推翻了兩干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分)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意義:.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2分)(3)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2分)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分)22.(10分)(1)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援助朝鮮(2分)。(2)都是反侵略戰爭(2分);都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2分)。(3)體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或:不怕犧牲、英勇善戰等,可酌情給分,任意1點2分);啟示: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要胸懷祖國,當國家需要我們時挺身而出等。(答案符合題意即可)(2分)。23.(10分)(1)民族獨立,人民解放(1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2分)(2)因為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3分)(3)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分)實施一五計劃、從此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分)24.(1)(4分)危害:大量生活垃圾隨處堆積,不僅會造成環境嚴重污染,還會對城市居民健康產生威脅,也影響市容市貌等。(寫出其中兩點即可)(2)原理:①可持續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1分)好處:實施垃圾焚燒發電有利于變廢為寶,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1分)實施該項目有利于保護環境,改善生活環境;(1分)實施該項目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人們幸福感。(1分)(一個角度1分)(3)(2分)政府: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垃圾焚燒項目的相關知識;倡導市民加入垃圾分類的行列;政府增設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等(1分)市民:樹立正確的垃圾焚燒觀念;平時垃圾實行分類投放等(1分);25.(1)中國的正當要求被拒絕,巴黎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這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2分)(2)“另起爐灶”。(2分)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2分)(3)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趨勢。(2分);啟示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